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444.50KB ,
资源ID:102571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57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历史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教师用书:第二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历史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教师用书:第二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二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整合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魏晋时期的五族内迁1东汉末年开始(1)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2)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迁徙。2魏晋之际形成高潮(1)魏晋之际,在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内迁形成高潮。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2)西晋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惠帝天生弱智,一批宗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由宫廷政变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

2、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门阀政治1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2魏晋时期门阀政治的表现(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3)社会生活上,不与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庶族

3、通婚,甚至坐不同席。(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3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2)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3)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4隋唐时期门阀政治的衰落隋唐时期,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门阀政治衰落。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1南方的开发原因(1)中国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经验。(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

4、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4)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5)一些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2南方的经济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差异明显缩小,趋于平衡,为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创造条件。整合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突厥、回纥)1.东突厥:唐太宗时期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2.西突厥:(1)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2)唐高宗:灭西突厥。(3)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3.回纥:唐玄宗时期册封怀仁可汗;后回纥助唐平叛“安史之乱”。东北(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

5、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西南(吐蕃)1.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2.唐穆宗时期:唐蕃长庆会盟(9世纪中期)。二、“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1“安史之乱”(1)概况: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兵15万,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代宗广德元年(763),“安史之乱”结束。(2)原因:政治腐败。军事举措失当:外重内轻,节度使的设置;军备废弛。(3)影响: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安史之乱”使大量北民南迁,一方面破坏了北方经济;另一方面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参加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

6、重,割据一方。“安史之乱”导致边防空虚,少数民族政权趁机侵扰,边疆频频告急。2藩镇割据(1)藩镇的形成: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强边防。“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节度使。节度使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2)藩镇的权力: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经济上,拥有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3)藩镇割据的影响: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唐朝后期延续了100多年,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阶段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

7、巩固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夏代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故选B项。答案:B2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

8、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起到了巩固宗族团结的作用,所以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专制集权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族团结而非稳定统治秩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宗族和谐而非社会和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答案:B3“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

9、父一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具体考查古代中国的皇帝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君权神授”“强干弱枝,中央集权”“男尊女卑”,排除A、C、D三项;材料主旨能够体现“君父同伦,家国同构”,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答案:B4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A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 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 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解析:材料荀子提出要按自然规律进行砍伐、捕猎,并且制定了各种规则,都是在强调人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故C项正

10、确;材料没有提及男耕女织式的农业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生产工具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不是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答案:C5“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解析:材料说明秦朝实行的中央管制的分工明确,奠定了后世管制的基础,D项正确;丞相负责处理政务,A项错误;B项是郡县制的作用;此时期已经是官僚政治形成时期

11、,C项错误。答案:D6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农事安排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解析:A、C两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体现出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大迁移现象,有关这次人口大迁移的理解正确的是()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2、B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C实现了国家统一 D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大迁移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同时北民南迁也促进了中原民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B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割据时期,C项错误;魏晋时期佛教、道教的传播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项错误。答案:A8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A秦朝 B汉朝C隋朝 D魏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朝,兴盛于唐朝,C项符合题意。答案:C9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

13、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A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D推动了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汉文帝时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保证农时,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A项正确;材料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不是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D项错误。答案:A10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

14、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富商,重在批判,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由六朝到唐朝()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城市商品经济愈益繁荣 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解析:两个时期的诗歌,不管是批判还是同情,都表明商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整体地为诗人所瞩目,这本身就反映了商人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已是今昔迥异,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11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至今被日本视为国宝。下列有关鉴真和唐招提寺的说法正确的是()唐招提寺A是中国唐代建筑艺术的代表B是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的见证

15、C鉴真回国时带回了大量佛经和诗文D反映了日本全面接受唐文化解析:从材料中的“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可知,这是日本建筑,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A项错误,B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后并未返回大唐,C项错误;D项中的“全面接受”的说法太绝对,错误。答案:B12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这表明()A唐代各种宗教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B唐代长安已经被少数民族攻占C西域文化对长安有较大影响D唐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解析:从材

16、料中的“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可知,西域文化对长安有较大影响,C项正确;“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意为长安存在各种宗教,但并不等于是各种宗教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唐代长安已经被少数民族攻占的信息,B项错误;唐朝是一个汉族政权,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

17、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此制度的定义是什么?(8分)(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于是大封同姓、异

18、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为分封制;依据材料及所学分封制是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给王族、功臣、古代先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的一种制度。第(2)问依据材料中“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廷尉议是”,可以看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第(3)问依据材料中“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可以看出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是吸取秦亡的教训;依据“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

19、丧国。”可以看出分封王侯最终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的局面,影响了中央集权。答案:(1)分封制。定义: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古代先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8分)(2)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地控制;巩固统一。(6分)(3)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造成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

20、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材料一中先秦时期人才选拔方式是什么?其选拔标准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有何弊端?(4分)(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6分)(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

21、料“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实际上是贵族政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袭制的选拔标准为血缘关系、等级、门第高低和世袭,贵族垄断了官制。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重“孝廉”,德才皆备,因此标准从血缘到德才皆备,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第二小问,品德很难量化测定,所以容易出现察举不实的现象。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反映了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而获得

22、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门第甚至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从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第(4)问第一小问,材料三反映了以门第为依据的九品中正制,材料四“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反映了唐代实行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科举制,故可以答为: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选官。第二小问,由“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反映科举制笼络了社会精英,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而科举制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1)世卿世禄制;血缘。(4分)(2)初步突破血缘限制,扩大官吏来源。孝廉难以衡量,易出现察举不实现象。(4分)(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6分)(4)变化: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选官。影响:为封建国家笼络了大批人才;有利于中央集权。(6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