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64.50KB ,
资源ID:102558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558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

1、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5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专题内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前一时期的内容,包括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其中前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后20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20年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

2、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后一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学情分析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后,历史学科的教材变化是比较大的,浙江省选用的是“人民版”新教材。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每个专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在有限的

3、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订及实施背景、内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特点、实质、意义及问题;列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十年的正确和失误的决策,分析其经验教训;了解“十年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总结其历史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选取一组反映“

4、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社会状况的图文声像资料,以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教学

5、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中国共产党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其经验教训。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而

6、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社 会 政 治经 济资本主义国体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资本主义私有制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独裁制新民主主义国体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的个体经济、合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政体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社会主义国体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政体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 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主要矛盾:中国人

7、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主要任务: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是土地改革) 1953年到1956年: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三大改造,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9491952)1政治上:巩固人民政权 基本解放全国 标志: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开展土地改革(19501952底) 强调:土地改革后实行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还是一种个体的土地私有制。 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夏)2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最主要)恢复经济的措施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恢复发展工农

8、业生产。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1思想上: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制定(1953年)内容: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说明:过渡时期总路线对整个过渡时期的估计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当时预计需要三个五年计划,加上建国初期三年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约需18年的时间。应当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对这一过渡的长期性和困难性是有一定准备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9、改造。而这两者的进行关系的同时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提出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2经济上: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政治上:1954年宪法为了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1954年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明确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因此,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三)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参加

10、合作社1内容 手工业参加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我国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土地改革后实行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一种个体的土地私有制。这种个体经济,分散、落后、很难抗拒自然灾害,也提供不了足够的商品粮。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很不稳固,经常会出现贫富分化,导致农民出卖土地,使部分农民沦为赤贫,部分农民则可能成为新的富农,使剥削关系重新出现。国家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粮食。个体农民生产的粮食易被粮商抢购和操纵,使国家征购粮食困难。个体农业难于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根源: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 )对手工业改造的原因:分散的小规模的手工业生产,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

11、业化的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项目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赎买原则自愿互利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统购统销、加工订货、公私合营步骤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概念解释国家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直接控制某些企业。如官办或官商合办的银行、铁路、公用事业,工人受国家为代表的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国家能加以限制和规定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它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

12、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资本家利润占全部利润四分之一左右,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而生产的。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2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中心任务。)4局限:过急、过粗、处理不当,遗留了一些问题。合作探究:在三大改造中,中国政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工商业,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为什么政府又允许发展私营企业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就

13、是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的经济结构。私营经济是对公有制经济有益的补充。三大改造中一刀切的做法,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小结: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1)基础的奠定:政治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巩固政权,取得和平的环境。 经济上,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2)路线、计划指导,法律保证: 思想上:过渡时期总路线经济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政治上:1954年宪法(3)途径:三大改造。二、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底至1966年)曲折发展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1956年2中共“八大”(1956年)主要内容:A基本国情; B基本矛盾; C主要任务。 D建设方针:

14、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意义:中共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在它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3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出现的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概况: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总路线。接着,党中央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A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B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

15、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C导致我国出现了连续三年(1959 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4调整: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小结;十年探索时期主要可以分为三阶段 初期 中期 后期19561958 19581965 19651966 发展 挫折 发展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劫难1原因:“左” 倾错误膨胀,干扰了国民经济建设。2表现:“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的干扰和全方位的破坏。1967、1968两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

16、超过一千亿元。李先念同志曾说过:“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 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3周恩来和邓小平对经济的整顿(1)周恩来整顿经济(19711973)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提出批判极“左”思潮,使国民经济在1973年出现复苏的局面。(2)邓小平的全面整顿(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全面整顿,实质上是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全面整顿取得的成绩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他们又重新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但随着邓小平再次被

17、打倒,全面整顿被迫中断。“文革”中经济建设还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并不是“文革”的成就,而是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的经济努力的结果。小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取得的成就、失误及其教训。 1探索: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为标志,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之后的1956年,中共八大就我国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等问题作出了正确决定等都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2成就:在此期间,我国建成大中项目500余个,建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建立了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大庆、胜

18、利、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实现了石油的全部自给,铁路新建8000多公里,原子弹爆炸成功,研制出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农村用电量增长70多倍等等。3失误1957年的“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了,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1958年确立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又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我国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十年的“文革”浩劫。4出现失误的原因 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存在时间长,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党的机体,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出现盲目服从;在民主革命时期,党一直用阶级斗争学说来指导革命,用

19、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难以很快地转变观念。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需要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想尽可能纯洁革命队伍。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尖锐,于是想加速建设社会主义以便对抗资本主义。5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搞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

20、规律,变革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课堂小结】 综观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十年建设中,由于出现了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违背了中共八大的正确论断,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了曲折,但由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战胜了困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此看来,总的方向还是向前发展的。那么,为什么在

21、这十年中会既有曲折又有前进呢?因为这十年我们是在进行探索。所以,这十年的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念阅读课本归纳:“文革”对国民经济造成哪些负面影响?发展缓慢、比例失调、体制僵化、丧失机遇、差距增大(反左、改革刻不容缓)知识结构政权巩固四大运动人大召开宪法颁布阶级斗争扩大化结束经济恢复多种经济并存三改造与一五计划、单一的公有制经建急于求成成功失误交错高度集中体制整理共和国5070年代的发展过程49-53-56-66-76过渡时期动乱、破坏十年社建十年文革经济劫难体制僵化经验教训关注国情、独立探索、实事求是、经建为中心、综合平衡、稳步前进、政企分开、民主法制、防左反右。作业设计一

22、、单项选择题C类1过渡时期是指( )A1949年1952年 B1949年1956年C1953年1956年 D1949年1957年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村要求实现合作化 B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C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D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3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B类4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B人民政权与国内外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C

23、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51975年邓小平支持中央工作时,哪个行业的整顿带动了整个工业的整顿( )A钢铁 B铁路 C煤炭 D电力6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A类(二)材料解析题7.材料一:1961年春,安徽在一些地区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农村作了试点工作。实行生产责任制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生产计划、大农活安排、抗旱用水和分配方面的统一。材料二:1962年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关于农村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分

24、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经营管理中的混乱,是造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克服平均主义,必须有严格的生产责任制。材料三:1979年1月安徽凤阳梨园佛祖山岗队18户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从此以后,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可包干到户)。后来全国主要采用把土地包干到户经营,不定额,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请回答: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实行农业责任制的原因。综合上述三段材料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责任制与1979年以来

25、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何异同。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刚刚实行即被批判为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尖锐斗争的表现”。1979年的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人说中国农村又回复到农业合作化以前的状况,中国农村必将两极分化,将再次出现剥削制度在农村复辟。请简要评述上述观点。 参考答案1B 2C 3A 4D 5B 6. C7.农业生产力下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混乱。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在保持耕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经营管理的责任制。也有差别:60年代是部分责任制,1979年以后是全部的责任制。两个时期的责任制都是在保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而不是所有制的改变,因此,不是“社”同“资”的斗争,不会回到合作化以前的状况,虽然责任制会造成贫富差异,但土地公有,不能买卖,所以地主不会出现,剥削制度也不会复辟。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而责任制实行后,多劳多得,真正体现了这一原则。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