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9寓言两则守株待兔人教版这是一节充分凸显了使用字理识字方法教学的课例。课上得精彩成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充分运用字理识字方法教学,使得这节课熠熠生辉。在整节课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能通过运用图示法、古今文字对照法、部件记忆法等引导学生识字。比如:在学习“待”字时,教师通过画一个十字路口让学生认识“待”字的双人旁与十字路口的左边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双人旁与路口有关,意思是在等候人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十字路口等;学习“窜、肥”字时,教师又能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古文字或古人图像引导学生识字。“窜”是这样教的教师先出示一个穴宝盖下有个老鼠的鼠字的古文字让学生观察,并
2、通过字形分析字义:此字表示老鼠从洞穴中跑出,所以“窜”字有逃走、乱跑的意思;而学习“肥”字时,教师又用课件出示一个跪坐的肥胖的古人图,引导学生认识月肉旁是与人的身体有关,“巴”字表示这个人跪坐的样子。再如学习“锄、丢、此”这些字时,教师又能通过分析字的构造引导学生识字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怎样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这位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示范。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课改精神。新课标倡导我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该课例中,这位老师就能充分发挥地把握住这一点,比如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提出自己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自己想知道的
3、问题,学生很快说出“什么叫乐滋滋?”“什么叫一天一天?”“这个种田人为什么守株待兔?”“为什么野兔不来了?”等等许多问题,待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三、识字、写字与朗读结合,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具体体现在教师在导入课题时就把“守”字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然后在教学“丢”字,教师让学生通过仿写加深巩固记忆。在学完生字新词后,教师又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齐读的方式朗读课文,体现了“书不读不开讲”的教学理念。四、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
4、课外阅读情趣。在课后小结时,教师不仅通过资料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寓言”,而且也给学生展示一些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上几点是这节课的闪光之处。俗话说,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这节课中,老师在教“锄”这个生字时,学生已认识到“锄”与金属有关,并能说出锄头可以用来挖地、除草。而教师只囿于书面的解释:锄头是一种能弄松土地、除草的器具,而否定了学生的“锄头可以用来挖地”一说。我认为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锄头的作用远不止于松土、除草,同样可以挖地、挖坑等。这小小的环节使这节课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都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