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版《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考点 教学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448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考点 教学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版《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考点 教学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版《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考点 教学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版《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考点 教学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版《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考点 教学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东升高中 余小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主要观点;(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分析儒家思想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2)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使学生意识到这是

2、时代的需要,并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教学方法】1主要采取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2充分利用材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形成原因:方法指导:纵观中外历史,大凡社会转型

3、(社会大变革)时期,共同之处有哪些?、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思想文化活跃,诞生大批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1)经济上:铁犁牛耕,经济发展,井田制崩溃; 土地私有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说明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历史

4、时代的产物。二、诸子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归纳学派人物阶级主要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2、思考讨论:以下观点是谁的主张?、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这叫“无为而治”。、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旁观现实,欣赏自然 、性本善 ,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船民水,故人君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三、重难点突破:诸子百家思想的意义及影响(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一:孔子的思想子曰:“

5、仁者爱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材料二:孟子的思想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荀子的思想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曰: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道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三:不尚贤,使民

6、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 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墨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摘自墨子(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法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材料二: “以法为教”、“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材料三:“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四、知

7、识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知识树)五、课堂延伸:探究“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会采用哪种治国思想?”六、课堂练习:1.(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2009高考海南单科)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3.(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

8、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4.(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5(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6(2010上海单科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9、。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7、(2013江苏单科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

10、仁的政治主张。(3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8、(2012北京文综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七、课后练习1(2007广东单科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

11、与自然的关系C 国与国的关系 D 夷夏关系2(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2008广东单科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

12、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1分)4.(2009广东单科32)(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问题:(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