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检测小说情节题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1分)帽子安勇早晨,送完女儿回到家里,她忽然觉得很不安。本来在十字路口,按她的意思还想往前送一段路,穿过那两条马路后再返回,可女儿刚好看见一个同学,就急三火四地摆摆手,和她说了声再见。等她再想说什么时,女儿已经拉着同学的手跑远了,留给她的只是一个小小的背影。丈夫还在床上睡着,几个房间里都流动着睡眠的味道。她用鼻子嗅了嗅,从空气里就闻到了属于女儿的味道。回忆起来,女儿的气味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从开始时淡淡的奶香,变成了如今活泼的青春气息。女儿呢,也从咿呀学语的婴儿,成了一名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想一想,这些仿佛都是一眨
2、眼间的事情。她坐在沙发上发了一会儿呆,到底还是忍不住,走进大房间里,推醒了丈夫。丈夫揉着眼睛,嘟嘟囔囔地问出了啥大事,是天塌下来了,还是地陷下去了。她没有马上回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后,才淡淡地说一句,我有点儿后悔,刚才不应该让孩子戴帽子。丈夫听了她的话,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伸出手摸她的额头,你没发烧吧,怎么头上一句脚上一句地说起了胡话。她打开丈夫的手,撇撇嘴,你才发烧呢,我说的是正经事。丈夫就不再理她,翻身下床,躲进了厕所里。她走到厕所门边,还想再说点什么时,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她有点隐隐的担忧,自己会不会一语成谶?在办公室里,整个上午,她的心里一直慌慌的,手上的工作也干得丢三落四,顾
3、头不顾尾。眼前始终晃动着女儿戴着帽子的形象。她看见女儿背着书包、戴着帽子走在去学校的路上,眉飞色舞地和同学谈论着昨晚的综艺节目。两个孩子还因为喜欢的对象不同,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然后,她就看见女儿准备要过马路想到这里,她就赶忙闭上眼睛,再也不敢想下去。到中午的时候,她的心更加慌乱起来。她和丈夫午休的时间都不长,女儿也不回家吃饭。每次早晨送女儿时,在路上她都会叮嘱几遍,中午别忘了给妈妈打个电话。她看看表,女儿放学的时间已经到了,但手机却静悄悄的,毫无反应。单位里的一个同事喊她去吃午饭,她嘴上答应一声,脚下却没动,还坐在办公桌前呆呆地看着手机出神。办公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屋子里很静,她甚至能听
4、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女儿下午上课的时间已经过了,但手机始终也没响起来。她突然想立刻就去女儿的学校看一看。就在她打算出门时,领导交给她一份报表,让她一定要在下班之前赶出来。她的业务水平在单位里是很棒的,如果在往常,这件事情她一个小时就能轻松地做好。但今天却不行,她发现自己每统计一次,得出的数字都不一样,最后,那些数字像一只只小虫子似的从纸上飞起来,让她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她想抓住任何一只,都很难。当终于把报表做好,交给领导时,她看见时钟马上就要指向女儿放学的时间了。她又一次看见女儿戴着帽子,心不在焉地从校门口走出来,一边挥手和同学说再见,一边穿过马路她说声我得走了,去接女儿,就急匆匆地跑下办公楼
5、,拦了辆出租车,向女儿的学校而去。女儿看见她从出租车里走出来时,表现得很惊讶,上上下下地看了她一遍。她也同样上上下下地看了女儿一遍。女儿说:“今天这是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打车来接我?”她的脸突然板起来,狠狠地说:“中午为什么不给妈妈打电话?”她的声音很大,旁边的几个家长和学生都扭过头来看。女儿觉得很委屈,眼泪一下子涌出来,围着眼圈儿转。“人家忘了嘛,也不是故意的,再说,也不是第一次忘。”她意识到自己有些过分,搂着女儿的肩膀说:“好了,下次别再忘就行了。”第二天早晨,她找出另一顶帽子,把昨天女儿戴的那顶帽子扔在了衣柜的角落里。女儿戴上帽子时有些不解,问她干嘛换来换去的。她端详了女儿一会儿,
6、淡淡地说:“昨天那顶帽子,帽檐太长了,挡眼睛。”(有删改)1(概括情节题)阅读文章,概括出这一天“她”在接女儿之前的心理变化。(5分)答: 解析:这一天“她”在接女儿之前的心理变化,主要结合时间的变化,找准信息区间,搜索关键句,加以概括。第一段“送完女儿回到家里,她忽然觉得很不安”,第四段“她有点隐隐的担忧”,可以概括出“送完女儿回到家的不安和担忧”;第五段“在办公室里,整个上午,她的心里一直慌慌的”,第六段“到中午的时候,她的心更加慌乱起来”,可以概括出“上午在办公室里的慌乱”;第六段“她突然想立刻就去女儿的学校看一看”,表明“想立刻去学校看看女儿的迫切”;第七段“她发现自己每统计一次,得出
7、的数字都不一样,最后,那些数字像一只只小虫子似的从纸上飞起来,让她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她想抓住任何一只,都很难”,表明她内心的烦躁;“急匆匆地跑下办公楼,拦了辆出租车,向女儿的学校而去”表明她内心的迫切。参考答案:送完女儿回到家的不安和担忧。上午在办公室里的慌乱。想立刻去学校看看女儿的迫切。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时的烦躁。打车去学校时的急切。2(赏析情节手法题)作品是怎样叙述“她”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 解析:题干问的是叙述的技巧,主要应从文章的叙述主体方面分析。文章的标题是“帽子”,由整个故事可以看出,“帽子”是线索,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集中紧凑;整个故事自始至终以第三人称“她”
8、来展开叙述,更便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故事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参考答案:运用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感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以“帽子”为线索,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集中紧凑。二、高考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14分)屋顶上的猫夏阳春天就要来了。猫在不远处叫了起来。只不过那猫的叫声过于悲恸,类似婴儿般号啕大哭,里面夹杂着满腔委屈和无奈,无休无止,昏天暗地,用一种近乎神经质的疯狂,让周庄的午夜烦躁不安。这对于居住在春来客栈的游客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飞机、高铁、大巴,他们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无非是想在这静夜安
9、逸中枕水而眠,酣然入梦。可是,他们的美梦全让这猫叫搅乱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两个常住客退房搬走了,其他游客也是瞪着熊猫眼,纷纷向客栈的老板娘春兰表达自己的愤怒。春兰坐不住了,气呼呼地叫醒丈夫春来:“去,你去说说你妈,养什么破猫,这客栈还开不开?”未了,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想不到人老了老了,心思却不少。”春来知道老婆的意思,无非是指前街的王二伯和娘两人彼此意思很明显。最匪夷所思的是,王二伯家里也养了一只猫,唉,公的,猫通人性。春来找到娘时,正是晌午,老人在隔壁自家院子里晒太阳。年关的阳光,饱满壮实,黄澄澄的,笼罩着整个小院。老人窝在椅子上打盹儿,时不时地,睁开眼睛看看猫。猫,灰不溜秋,乖乖地趴在
10、屋顶的黑瓦之上,也在打盹儿,偶尔也睁开一双黄溜溜的圆眼睛,瞅一眼老人。猫的头顶,是天空,白云缱绻。春来对娘说的话意思很简洁,赶紧把这罪魁祸首的猫撵走,否则游客会跑光的。一家人的吃喝,都指望这客栈嘞。临走,他也和老婆一样,小声嘀咕道:“还是多为儿孙的脸皮想想吧。”猫毫不理会这人世间的曲直,到了晚上,依然是午夜,依然号啕不止。开始是在屋顶,看见老人拿竹竿来赶,嗖的一声蹿入夜色茫茫中,毫无踪迹。待老人刚进屋,它又在河边的老树上,远离着人群灯火,于夜幕下继续它长夜难挨的哀鸣。老人追赶了几次,便垂头丧气地坐在床上,一个劲地叹气:“前世的老冤家,你把你那猫放出来会死啊?”叹完气,关了灯,黑暗里一个人蒙着被
11、子,呜呜地哭。不远处,猫在屋顶上叫得更欢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更为疹人。周庄午夜的神经,在这猫的叫声里被无限膨胀,膨胀到让人的脑袋快要爆炸了。这次,不仅春来客栈顶不住了,就连住在周边客栈的游客也是义愤填膺。天还未亮透,老人还在床上睡觉,春兰就旋风一般闯了进来,一边用竹竿撵着猫打,一边嘴里骂骂咧咧:“你叫,我让你叫!”猫躲在衣柜上,泪汪汪地看着老人。老人拦住春兰,郑重地说:“我保证,它今晚不再叫了。”春兰将竹竿摔在地上,一边走出屋一边回头往地上吐唾沫:“呸,不要脸的东西!”又是晌午,老人和猫,一个在院子的椅子上,一个在屋顶,又是在晒太阳,偶尔,彼此对望一眼。老人默默地坐了好一阵,然后站起身,对猫
12、招了招手。喵呜猫亲昵地应了一声,奔向老人的怀里。老人抱着猫进了里屋,坐在床上,拥入怀中嗯嗯嗯地哄着,像哄孩子睡觉一样。突然,老人一把扯过被子,捂在猫的头上,死死地勒住猫的颈脖不放。猫四条小腿拼命地乱蹬,蹬着蹬着,越来越慢。老人一迟疑,把手撒开,坐在床边大喘气。猫自个从被子里挣扎着爬了出来,一下子蹿上屋顶,缩在屋顶的瓦垄里,委屈地看着老人。老人忍不住泪水涟涟,一边哭一边埋怨不争气的猫:“没事你瞎叫什么?没事你瞎叫什么?”傍晚时,老人抱着猫出了门,她站在双桥上,对着河道尽头的一栋房子,忿忿地看了一眼,然后沿着河的另一头,夹杂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之中,走进了镇人民医院。医院里一位年轻的大夫听说老人要给猫
13、找一种哑药,惊得不知所措。他不得不给老人解释说,这里是看人的医院,不看猫。看猫得去宠物医院。宠物医院?宠物医院在哪里?周庄没有,得去昆山,或者上海,您还是先去昆山找找吧,应该有的。按照大夫的提醒,老人抱着猫,坐上了开往昆山的大巴。大巴启动的刹那间,老人扬起头,默默地看着车窗外的周庄。世界在周庄的上空黑了下来。(有删改)3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营造了一种感伤的、令人不安的氛围,这为后文对老人烦躁心理的描写做了铺垫。B小说中的游客在矛盾冲突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老人的儿子、儿媳为了一己之私则把一只猫和一位老人推向了生存的绝境。C小说中“猫
14、通人性”一语双关,既实指生活中猫通晓人性,也反衬出春来和妻子不能理解老人的内心。D小说中王二伯并没有直接出现,但作者通过春来老婆的暗指和春来娘的抱怨点出了这个人物。解析:选AA项,“为后文对老人烦躁心理的描写做了铺垫”不符合文意。老人在这部分文字之后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并不是烦躁心理,而是在阳光下闲适的状态。4(分析情节作用题)小说中有两处关于晌午情境的描写,有何作用?(5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重把握两个方面:一是两处关于晌午情境的描写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二是两处描写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表达方面的具体作用。第一处描写,写老人和猫都在晒太阳的情景,表现了老人和猫和谐的关系;第二处描
15、写,写老人和猫偶尔对望一眼,默默地坐了好长时间,然后对猫招手等一系列动作和行为,既写出了老人内心的纠结,又引出下文老人想要勒死猫的情节。从结构、人物和主题的角度思考,两处描写相互照应,形成对比,体现了老人心理的变化以及处境的艰难等。参考答案:第一处晌午的情境是平静闲适的,人和猫是和谐亲近的,暗示矛盾还没有激化。第二处晌午写出老人内心的情感纠结,引出下文老人想要勒死猫的情节。两处描写前后照应,形成对比,体现出老人心理的变化和处境的艰难,有利于主题的表达。5(赏析情节手法题)小说以“猫”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重把握“猫”对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小说紧紧围绕“猫”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紧凑;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猫是老人的象征,猫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也暗示老人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从主题的角度分析,猫的悲剧暗示了老人的悲剧,表现了年轻人不能理解老人的思想情感的现实。参考答案:小说以猫为线索,依次写了猫叫引发游客退房、春来夫妻要求赶走猫、老人带猫离去等内容,情节集中紧凑。猫的命运实际上喻示着老人的命运,对猫的描写,有助于对老人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和表现。通过猫最后被带走的情节设计,暗示了老人无法获得想要的幸福,也折射出年轻人不能理解老年人的感情生活和心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