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42KB ,
资源ID:1023104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31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提升训练22 阿房宫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提升训练22 阿房宫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阿房宫赋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CA项,动词,统一;数词,一次;B项,动词,喜欢;动词,吝惜;C项,都是动词,拿;D项,名词,家族;动词,灭族。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D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末语气词,不译。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项,名词,的人;用在句首的发语词,引发议论。D项,都为介词,比。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C骊山北构而西折D燕赵之收藏B例句与B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C项,名词作状

2、语;D项,动词作名词。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覆盖)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文中是指宫内的天气状况)BB项,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戍卒叫,函谷举C秦人不暇自哀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AA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

3、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中的语句“_,_”。(2)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不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走向灭亡的两句是“_,_”。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下列关于课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

4、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A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深虑论明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

5、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

6、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选自古文观止)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B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C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D盖虑之所能及者

7、/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D解答断句题时,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等断句技巧进行初步排除错误选项。由语段中的“者,也”判断句的标志,可以排除A、C两项。“宜”为动词“应该”,“然”是“宜”的宾语,不应断开,可排除B项,故答案选D项。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古代的一种说明文体。是一种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B“兵革”,指兵器及甲胄等军械装备。亦引申指军旅、军事、战争或兵将等。C“社稷”,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8、。D“太宗”,皇帝庙号。开国第二代君主多以此称呼。如唐太宗、宋太宗。AA项,“论”,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提出的中心问题是“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指出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往往考虑不周到。B文章第二、三两段主要采用事例论证,由古及今,阐述了“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的道理。C作者认为,很多事情不是智谋思虑所能够料定的,统治者唯有顺应天命,积善行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家保持发展。D文章把朝代兴亡的一切问题归之于天道,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但本文毕竟触及了封建统治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对后世君主有警戒的作用。AA

9、项,第一段提出的中心问题应是“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并不是考虑不周,而是天命使然。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译文:_(2)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译文:_(3)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译文:_答案(1)秦始皇的时候,剿灭诸侯,统一了天下。(2)思虑的重心在这边而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3)这是善于谋划人事却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参考译文】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忽略那些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

10、疏忽之际发生,动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秦始皇的时候,剿灭诸侯,统一了天下,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皇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而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

11、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它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唐太宗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使可以制伏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而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最终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超出当代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而且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而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那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却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所以他的子孙,即使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亡他的国家,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来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