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 浅谈新课标旧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教师备课素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279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 浅谈新课标旧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教师备课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 浅谈新课标旧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教师备课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 浅谈新课标旧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教师备课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新课标旧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教师备课 摘要:一堂精彩纷呈的历史课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本堂历史课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可以陶冶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要上好一堂历史课,其关键环节就是细致而充分地备课。 关键词:新课标 旧教材 历史教师 备课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历史课标),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改革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11版历史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

2、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目前使用的仍然是按照2003年版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川教版历史教材(以下简称2003川教版历史教材),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提出的总体要求,作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新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好现行教材备好一堂历史课呢?一、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较之以前的课标从立意上讲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过去,课标只要求教师、教材告诉学生过去发生

3、了什么,要求学生记住什么。而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寻历史,希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历史进行思考和认识,带着问题去考察历史,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探究问题,搞清楚历史问题的性质、特点、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现实,研究和把握每一个学习主题的立意、关键和重点。这是教师备好一堂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如我们在备课2003川教版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时,教师首先要明确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对这两个主题的新增定义“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这意味着这两个学习主题的核心已经

4、不完全是过去重点强调的革命史、斗争史,现在一个新的、更重要的视角是从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只有明确了这一中心,才能在备课的过程中把握每一课的要点,做到有的放矢。二、 重组教材结构结构即是内容的线索、支点和层次。一堂结构清晰的历史课可以使授课更有逻辑性、学生接受起来更加轻松。现有教材部分改变了原来以时间为结构顺序的“编年体”编排方式,改为主题式体例。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结构进行分析,依据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还是以2003川教版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为

5、例,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想突出“侵略”、“抗争”、“探索”三条主线。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第一、中国对近代化的探索实际上也是对列强侵略的一种反应,从大的层面讲也属于“抗争”的范畴,区别仅仅在于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少了些直接武装斗争的色彩;第二、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步到位的,从学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这一过程是伴随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而有层次进行的,而教材的编排显然没有注意到“侵略”与“探索”的因果关系。第三,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讲,主题式的编排方式过于“理性”,受认知水平的限制,更多的学生倾向“编年体”的讲

6、授方式。第四、也是最主要的一点,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并按照这个原则对此部分的顺序也做了重新编排。因此基于以上四点,我在备课时将讲授顺序调整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资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概念,我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适当地调整到前面,安排在“戊戌变法”和“八国联军侵华”两课之间,并将近代教育、近代的社会生活适时地提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之间,

7、这样使得“旧民主主义革命”一部分相对更加完整,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三、 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所谓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立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是一门学科所要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和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历史课的教学重点内容的确立,应该主要由以下几点决定:(一)、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二)、在教材中的地位;(三)、在本课中的地位。比如在备课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时,我将本主题的第一课洋务运动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这主要是由其在中国近代史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洋务运动”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封建文明的冲击

8、的结果,也是近代中国主动学习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活动;从探索史的角度看是中国新建人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为后来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从整体史的角度看,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重要步骤;从近代化的角度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着中国近代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四、 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第二部分: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现行教材单元的学习主题设计,内容相近的各课编排在一起,教师可以重点讲授其中一两课,在授课中引

9、导学生认识、熟悉这类历史课程学习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之后引导学生按照同一模式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又减轻了教师“负担”。例如在讲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学习主题时,我用两个课时的时间,重点讲授第一课鸦片战争,再次过程中反复强调,不断向学生渗透此类历史课程的基本线索或者称基本模式:(一)、战争爆发的背景,包括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二)、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即战争的直接原因;(三)、战争的经过,强调按照地图简述经过;(四)、战争的结果签订不平等条约,熟悉条约内容及危害;(五)、战争的影响。在学生基本掌握以上基本步骤、模式后,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适时给与一定指导、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效果较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课标、旧教材体例下的单元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是有一定弹性的。对历史教师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机遇,在教学设计即备课过程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盘考虑、整体筹划、具体安排、悉心组织,就一定可以处理好教材备好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发挥自己的专长,设计出一堂又一堂精彩纷呈的历史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