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82KB ,
资源ID:102218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21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三门峡市2022届高三一模(第一次大练习)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2届高三一模(第一次大练习)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2年1月16日2021-2022学年度高三第一次大练习语 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征信”的理解常常有分歧。有观点认为,“征信”是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不应延伸至其他领域

2、。其实,“征信”这一术语本是传统征信制度所特有的概念,并为我国金融征信制度所正式确认。但在公共信用实践中,部分地方和领域也借用了“征信”这个概念。征信作为一种专门的信用机制,首先是指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信用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征信制度,是信用制度社会化以及信用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最为典型的就是金融、商业赊销等领域的征信制度。征信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将信用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信息予以记录、共享并依法向第三方进行披露,第三方可以根据过往的信用信息来判断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目前,征信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化、制度化、法治化较高的信用机制。全球主流的征信模式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型私营征信模

3、式,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公共征信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会员制征信模式等。我国所实践的公共信用制度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披露等方面借用了金融征信的运行逻辑和技术。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法尚未出台,公共信用制度法治体系还有待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不科学、不严谨乃至于“泛信用化”等问题。如部分地方、部分领域出台了遛狗不拴狗绳、乱扔垃圾、志愿献血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的规定,一度成为普通民众的重要关切。很多民众质疑,这些行为是否有必要纳入征信体系,是否会因此而影响到人们获得银行贷款等。实际上,这些规定中所说的征信系统,并非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系统,而是指地方所搭建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造成

4、这样的误解,其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是由于征信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将征信理解为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体系。另一方面,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基础还不够扎实,人们对公共信用的认知还相对有限,而相关部门在使用相关概念时,不够科学严谨,没有明确区分金融征信系统和公共信用系统。要廓清经济信用与公共信用的关系,就需要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并在基本观念方面达成更多的社会共识,避免无谓的分歧和误解。由此,两类制度才能各就其位、协同调整,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摘编自王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理解分歧及其辨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金融征信制

5、度已正式确认了“征信”的概念,公共信用实践中的“征信”是借用。B. 现代社会征信制度,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在金融、商业赊销等领域。C. 征信制度在实践中对信用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共享并依法向第三方披露。D. 我国的社会信用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重要概念需要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对认为不应将“征信”这一特定领域的特定概念延伸至其他领域的观点进行了批判。B. 文章先界定了“征信”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适用的具体范围,这便于后文论证的展开。C. 文章列举“乱扔垃圾”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论证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难

6、度之大D. 针对民众对某些征信规定发生的质疑或误解,作者溯源析因,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金融或经济领域的征信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化、制度化法治化的信用机制。B. 征信制度提供交易对手过往的信用状况,交易者可据此消除交易风险。C. 我国目前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借鉴、融合了以欧美日等国为代表的全球主流征信模式。D. 只要让维护良好征信的观念形成共识,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答案】1. D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D.“我国的社会信用法有待进一步完善”说法有误,由原文“由于我国社会信用

7、法尚未出台,公共信用制度法治体系还有待构建”可知,相关法规并未出台,需要立法,而不是“进一步完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A.“进行了批判”说法错误,由原文“有观点认为,征信是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不应延伸至其他领域。其实,征信这一术语本是传统征信制度所特有的概念,并为我国金融征信制度所正式确认。但在公共信用实践中,部分地方和领域也借用了征信这个概念”可知,蚊帐并没有批判“不应将征信这一特定领域的特定概念延伸至其他领域”这个观点,只是说明了“征信”并非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C.“论证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难度之大”错,论证的是“不科学、不严谨乃至

8、于泛信用化等问题”。D.“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无中生有。原文“造成这样的误解,其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是由于征信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基础还不够扎实,没有明确区分金融征信系统和公共信用系统”是说原因很复杂,并没有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消除交易风险”错误,“第三方可以根据过往信用信息来判断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根据文意应是更好地把控信用风险。C.“我国目前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无中生有,文中未涉及我国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说的是“我国所实践的公共信用制度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披

9、露等方面借用了金融征信的运行逻辑和技术”。D.“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说法绝对,原文相关内容有“要廓清经济信用与公共信用的关系,就需要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并在基本观念方面达成更多的社会共识,避免无谓的分歧和误解”,可见并没有“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的说法。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0年前,中国启动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低碳试点城市带动作用显著,在大连、三亚、贵阳、南昌、南宁等试点城市带动下,很多非试点省区、城市积极寻求碳排放峰值和实现路径,这对实现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意义重大。到2

10、016年时,低碳试点地区的人口不断增长,约占全国的40%,GDP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规模可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大家认识到,绿色建筑也能构造出一种生态系统,建筑内外的因素有序循环与转换,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与能源消耗。低碳生态城市承载要素之一便是绿色建筑,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离不开绿色建筑。如今,政府在政策上大力倾斜绿色建筑,各地相继制定一系列激励、监督政策。社会上很多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各种力量也积极倡导和传播绿色建筑理念。特别是在低碳试点地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明显提升,为实践绿色低碳发展夯实了良好基础。(摘编自绿

11、色建筑打造低碳城市,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月26日)材料二:记者8月2日从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获审议通过并正式对外公布,将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出台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应当明确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保障措施、总体布局、重点发展区域、可再生能源运用、绿色建造方式和既有民用建筑绿色改造等内容,并确定碳减排的目标和路径。湖南省人民政府应当对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察。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对县级人民政府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察。此外,条例还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

12、造提升,按照国家和湖南省有关规定,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畴。湖南省已明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等9个项目为全省第一批绿色建造试点项目,成立湖南省绿色建造专家委员会,包括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1位境外专家和74位国内专家,为绿色建造领域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摘编自出台,长沙晚报2021年8月2日)材料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建筑行业的确是碳排放大户。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虽然全

13、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增速由“十一五”期间的7.4%下降至“十二五”期间的7%,“十三五”期间则进一步下降至3.1%,但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在低碳发展方面,建筑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一是链条长、环节多、精准管理难。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建造技术尚有提升空间,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新增建筑的工程建设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18%,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及现场施工过程,建筑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任重道远。二是既有建筑存量大、碳排放高。我国是世界上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

14、约650亿平方米,2020年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224433万平方米。不少既有建筑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三是建筑行业节能减碳面临空前挑战。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我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在未来10年内仍会有所攀升。实现碳达峰、建筑行业节能减破面临重大挑战。(摘编自建筑业加码全周期“减碳”,经济日报2021年3月28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到2016年时,我国低碳试点地区以约占全国的40%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的GDP,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成效显著。B. 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建筑行业在全国碳排放量中居于前列,建

15、筑行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C. 我国新增建筑的工程建设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18%,特别是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及现场施工等方面,碳排放状况不容乐观。D. 目前我国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且房屋新开工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普遍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绿色建筑可以减少建筑物能耗,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环保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的负面影响。B. 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指出,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到绿色建筑范畴内,并加强对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察。C. 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呈下降趋势

16、,我国在建筑领域的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D. 在低碳发展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建筑行业,存量大、碳排放高、链条长、环节多、精准管理难等问题突出。6. 在低碳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如何打造绿色建筑?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答案】4. D 5. A 6. 出台相关条例,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激励、监督政策。确立低碳试点,积极倡导和传播绿色建筑理念,提升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汇聚科技人才,为绿色建造领域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改变建筑业建造传统模式,提高建筑业工业化水平。【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普遍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说

17、法错误。根据材料三第四段“不少既有建筑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可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到绿色建筑范畴内”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三段原文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按照国家和湖南省有关规定,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畴”。C“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呈下降趋势,我国在建筑领域的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说法错误。从材料三第一段“虽然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增速由十一五期间的7.4%下降至十二五期间的7%,十三五期间则进一步下降至3.1%,但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可知,全国建

18、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依然呈上升趋势,只是增速减缓。也并没有“建筑领域的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D“我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于文无据。材料三第三段原文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建造技术尚有提升空间,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记者8月2日从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获审议通过并正式对外公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应当对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察。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对县级人民政府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19、实施情况进行督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按照国家和湖南省有关规定,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畴”等内容可以总结出,要出台相关条例,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激励、监督政策。从材料一“中国启动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低碳试点城市带动作用显著,在大连、三亚、贵阳、南昌、南宁等试点城市带动下,很多非试点省区、城市积极寻求碳排放峰值和实现路径,这对实现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意义重大”“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大家认识到,绿色建筑也能构造出一种生态系统”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应确立低碳试点,积极倡导和传播绿色建筑理念,提升公众的绿色

20、低碳意识。从材料二“成立湖南省绿色建造专家委员会,包括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1位境外专家和74位国内专家,为绿色建造领域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可以总结出,应汇聚科技人才,为绿色建造领域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从材料三“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建造技术尚有提升空间,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可知,应改变建筑业建造传统模式,提高建筑业工业化水平。(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命运戴希西琴在池塘里生活得很自在,要不是那天瞥见了一条肥美的蚯蚓在水中晃动,要不是那天它游过去张口就咬那条蚯蚓可是晚了,悲剧

21、立马发生。它的樱桃小嘴被一个凶残的鱼钩钩住,在一阵锥心的疼痛之后,鲜血汩汩流出。它想挣脱,可无济于事,它只好认命,眼睁睁地被拖出水面。到了岸上又被垂钓者信手扔进深深的鱼篓里南大街菜市场,一位老太太左看右看,流露出满意之色,毫不犹豫地买下西琴。老人家,求求您发发善心,放我回家吧,家有父母和兄弟姐妹,我舍不得它们,它们没有了我,恐怕都活不下去了。西琴在菜篮子里哀求。可老太太听而不闻。看来死里求生是不可能了,西琴索性闭上眼睛,任命运的安排,油煎也好,炖汤也罢,怎么死都是死,早死早托生。老太太急匆匆地来到池塘边,这池塘正是西琴的家。老太太一边鞠躬一边祈祷,然后小心而迅速地把西琴放入水中。西琴想,我的运

22、气真好!它一个猛子扎进水中,很快又腾空一跃跳浮出水面,向救命恩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游走后又回头,看到救命恩人还在水边祈祷,救命恩人慈眉善目的模样永远定格在它心灵的深处。西琴绝处逢生,回到家里,一家子喜极而泣,但全家老小既庆幸又心有余悸。西琴的母亲沉思道,俺们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一定要火速提醒沾亲带故的觅食时千万千万要力戒贪心,认真分辨食物与诱饵,高度警惕那不易察觉的细牢的丝线和丝线下隐藏的残忍。西琴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教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池塘里的鱼都长了见识,个个变得精明如猴。从此诱饵再鲜再香,鱼儿只是驻足远观,看看表演,绝不咬钩,充其量轻轻地触碰一下诱饵立即潜水,以此调戏盯着浮标的垂钓者

23、。高兴而来,空手而归。垂钓者不爽,池塘里的鱼类却很得意,还有些鱼儿甚至在挑衅。它们觉得和垂钓者玩玩这种有惊无险的游戏也是一大快事。殊不知,垂钓者是为了享受乐趣而来,钓得多少鱼倒在其次。没有收获的日子多了起来,垂钓者就没有耐心,更没了面子,他们恼怒,甚至大骂池塘里的鱼个个成精了,要想办法收拾他们。这天,垂钓者拿一张渔网在池塘里撒,渔网拖起,被网住的鱼比被钓住的鱼不知要多出多少倍。鱼们心中就生出空前的惶恐。池塘的鱼们还没有想出对付网捕办法的时候,又有人用电来电鱼了。西琴看到今天这种局面,后悔自己侥幸逃脱,后悔自己死而复生,后悔自己教育同类。西琴在悲观绝望之下,选择了自杀,接着西琴的父母兄弟姐妹一个

24、个自杀。池塘里的鱼们也都无可奈何地纷纷自杀,水面上到处漂浮着鱼的尸体,散发出刺鼻的腥臭味。也许垂钓者是在警示我们,如果垂钓不能如愿以偿,他们就改用网捕电击来捕获我们!会上一中年鲫鱼这样猜测垂钓者。会议主持者一条老鲫鱼当即建议,只要他们再来垂钓,我们还得上钩。可上钩就等于送死!有年轻鲫鱼哀叹。也不一定!万一遇上行善者放生呢?西琴不是回来了吗?西琴那是运气好,不是每条鱼都有西琴那样好的运气。即便如此,这样也可让他们不再撒网或电击我们,每天上钩一两次,这样可以减少死亡。鱼们在会上积极发言,献计献策。最后鱼首领皱皱眉说,道理是这样,可让谁自愿上钩?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要尽快找到绝对安全的好办法。一条老鲫

25、鱼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说,要不这样吧,不如让我们老鲫鱼先上钩吧,越老的越先上,爱护年幼鲫鱼是我们的责任。果不其然,网捕几天之后,垂钓者又开始尝试垂钓。鱼类又开始咬钩。鱼一上钩,垂钓者又不撒网和电击了。终有一日,无论网捕还是电击,垂钓者再也见不到鱼的踪影,垂钓者纳闷,池塘里怎么没有鱼了呢?那次鱼们开会后,它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硬是在水底开凿狠挖,于池塘地下深处建起新的家园。它们组建了侦察兵,昼夜侦察不敢大意。一有危险立即报警,一有警报立马潜入地下城池,待警报解除又回归池塘。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它们牺牲了整整一代老鱼,但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尽管是池塘,但地块好,它们万万没有料到,太平的

26、日子没过多久,池塘就被人填平建起一座高楼大厦。开发商哪管池塘里鱼们的命运?他们大肆宣传他们的楼市,激起人们的抢购风潮。若干年后,鱼们都成了化石(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述了池塘里的鱼不断与命运抗争但最终变成化石的故事,虽然具有魔幻色彩,但也真实地反映出当今社会的某些现状。B. 西琴母亲从西琴被钓的现实中迅速总结出了生存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她对鱼目前生存状况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忧患意识。C. 鱼们在会议上讨论,让鱼自愿上钩的事确实是无奈之举,老鲫鱼的发言体现了其牺牲精神以及对年幼卿鱼的爱护思想。D. 小说结尾部分出人意料、以交代池塘鱼的

27、最终结局的形式揭示了城市建设不注重环保的主旨,使小说更具有现实意义。8. 西琴从被钓到被放生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 小说写捕鱼者捕鱼方法由垂钓到撒网和电击的变化,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 D 8. 后悔。西琴被钓后后悔自己没有经受住诱惑。反抗。西琴被鱼钩勾住后,努力挣脱。认命。挣脱无果后,它只好认命,眼睁睁地被托出水面。重燃希望。老太太买下西琴后,西琴在篮子里苦苦哀求,希望老太太能发善心把它放生。绝望、认命。感觉自己的哀求不能打动老太太,就听天由命。庆幸、感恩。被老太太放生后跃出水面鞠躬表达感恩。 9. 形象刻画方面:写捕鱼者从垂钓的修身养性到撒网和电击

28、,刻画了捕鱼者们贪得无厌、残忍和强烈的征服欲等特征,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鱼类在不断寻求对策过程中的反思、智慧与牺牲精神。故事情节方面:由垂钓到撒网和电击,捕鱼手段的升级一步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方面:通过池塘的鱼和捕鱼者的智斗,捕鱼者捕鱼手段的不断升级等情节的表述,体现了人的欲望永不满足,以及弱小者在强大力量面前自身命运的无法掌控。【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揭示了城市建设不注重环保的主旨”错。本文旨在告诫人类要有生态情怀和人文关爱。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艺术形象心理变化的能力。结合“要不是那天瞥见了一条肥美的蚯蚓在水中晃动,要不是那天它游

29、过去张口就咬那条蚯蚓可是晚了,悲剧立马发生”,可概括出“后悔”的心理,西琴被钓后后悔自己没有经受住诱惑;结合“它想挣脱,可无济于事”,可概括出“反抗”,西琴被鱼钩勾住后,努力挣脱;结合“它只好认命,眼睁睁地被拖出水面”,可概括出“认命”,挣脱无果后,它只好认命,眼睁睁地被托出水面;结合“老人家,求求您发发善心,放我回家吧,家有父母和兄弟姐妹,我舍不得它们,它们没有了我,恐怕都活不下去了。西琴在菜篮子里哀求”,可概括出“重燃希望”,老太太买下西琴后,西琴在篮子里苦苦哀求,希望老太太能发善心把它放生;结合“可老太太听而不闻。看来死里求生是不可能了,西琴索性闭上眼睛,任命运的安排,油煎也好,炖汤也罢

30、,怎么死都是死,早死早托生”,可概括出“绝望、认命”,感觉自己的哀求不能打动老太太,就听天由命;结合“西琴想,我的运气真好!它一个猛子扎进水中,很快又腾空一跃跳浮出水面,向救命恩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可概括出“庆幸、感恩”,被老太太放生后跃出水面鞠躬表达感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形象刻画方面:先看垂钓者,“垂钓者是为了享受乐趣而来,钓得多少鱼倒在其次。没有收获的日子多了起来,垂钓者就没有耐心,更没了面子,他们恼怒,甚至大骂池塘里的鱼个个成精了,要想办法收拾他们”“这天,垂钓者拿一张渔网在池塘里撒,渔网拖起,被网住的鱼比被钓住的鱼不知要多出多少倍”“池塘的鱼们还

31、没有想出对付网捕办法的时候,又有人用电来电鱼了西琴在悲观绝望之下,选择了自杀,接着西琴的父母兄弟姐妹一个个自杀。池塘里的鱼们也都无可奈何地纷纷自杀,水面上到处漂浮着鱼的尸体,散发出刺鼻的腥臭味”,自己钓不到鱼就想报复鱼们,先用网,再用电,捕的鱼越来越多,电死的鱼更多,彰显了人类的贪得无厌、残忍和强烈的征服欲;再看鱼们,“也许垂钓者是在警示我们,如果垂钓不能如愿以偿,他们就改用网捕电击来捕获我们!会上一中年鲫鱼这样猜测垂钓者。会议主持者一条老鲫鱼当即建议,只要他们再来垂钓,我们还得上钩”,人类的残忍逼得鱼们不得不反思并采用相应的对策;“一条老鲫鱼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说,要不这样吧,不如让我们老鲫鱼先

32、上钩吧,越老的越先上,爱护年幼鲫鱼是我们的责任”“它们牺牲了整整一代老鱼”,写出老鱼为了保护年轻的鱼而做出的自我牺牲;最后“那次鱼们开会后,它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硬是在水底开凿狠挖,于池塘地下深处建起新的家园”,鱼们用智慧和勇敢找到了藏身的地方,“过上了太平的日子”。文章歌颂了鱼类在不断寻求对策过程中的反思、智慧与牺牲精神。故事情节方面:西琴的经历让池塘里的鱼不再上钩,“高兴而来,空手而归。垂钓者不爽”“没有收获的日子多了起来,垂钓者就没有耐心,更没了面子,他们恼怒,甚至大骂池塘里的鱼个个成精了,要想办法收拾他们”,于是想到了用网捕鱼,“垂钓者拿一张渔网在池塘里撒”;再后来

33、“又有人用电来电鱼了”。由垂钓到撒网和电击,捕鱼手段的升级一步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方面:西琴的死里逃生让池塘里的鱼变得聪明了,“诱饵再鲜再香,鱼儿只是驻足远观,看看表演,绝不咬钩,充其量轻轻地触碰一下诱饵立即潜水,以此调戏盯着浮标的垂钓者”;但是也引来了人类的报复,“垂钓者拿一张渔网在池塘里撒,渔网拖起,被网住的鱼比被钓住的鱼不知要多出多少倍”“又有人用电来电鱼了”“西琴在悲观绝望之下,选择了自杀,接着西琴的父母兄弟姐妹一个个自杀。池塘里的鱼们也都无可奈何地纷纷自杀,水面上到处漂浮着鱼的尸体,散发出刺鼻的腥臭味”;人类的残忍逼得鱼们不得不想办法,“每天上钩一两次,这样可以减少死亡”“不如

34、让我们老鲫鱼先上钩吧,越老的越先上,爱护年幼鲫鱼是我们的责任”,“那次鱼们开会后,它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硬是在水底开凿狠挖,于池塘地下深处建起新的家园。它们组建了侦察兵,昼夜侦察不敢大意。一有危险立即报警,一有警报立马潜入地下城池,待警报解除又回归池塘”,鱼们终于过上了太平日子;但是“太平的日子没过多久,池塘就被人填平建起一座高楼大厦。开发商哪管池塘里鱼们的命运?他们大肆宣传他们的楼市,激起人们的抢购风潮。若干年后,鱼们都成了化石”。通过池塘的鱼和捕鱼者的智斗,捕鱼者捕鱼手段的不断升级等情节的表述,体现了人的欲望永不满足,以及弱小者在强大力量面前自身命运的无法掌控。二、古代

35、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先是,台、省、府、寺及诸州皆置公廨钱,收息取给。工部尚书苏孝慈以为“官司出举兴生,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请皆禁止,给地以营农。”上从之。六月,丁卯,始诏“公卿以下皆给职田,毋得治生,与民争利。”初,张宾甲子元历既行,广平刘孝孙、冀州秀才刘焯并言其失。宾方有宠于上,刘晖附会之,共短孝孙,斥罢之。后宾卒,孝孙为掖县丞,委官入京,上其事,诏留直太史,累年不调,乃抱其书,使弟子舆榇来诣阙下,伏而恸哭;执法拘而奏之。帝异焉,以问国子祭酒何妥,妥言其善。乃遣与宾历比较短长。直太史张胄玄与孝孙共短宾历,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

36、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胄玄等亲自劳徕关中大旱,民饥,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八月,辛未,上帅民就食于洛阳,敕斥候不得辄有驱逼。男女参厕于仗卫之间,遇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勉而去;至艰险之处,见负担者,令左右扶助之。齐州刺史卢贲坐民饥闭民粜,除名。帝后复欲授以一州,贲对诏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皇太子为言:“此辈并有佐命功,虽性行轻险,诚不可弃。”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

37、置之则怨望,自为难信,非我弃之。”贲遂废,卒于家。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弘等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车驾东巡。(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二)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B. 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C. 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

38、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D. 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廨钱,隋唐时官府为取得办公费用和官吏俸禄而投入商业活动或高利贷活动的钱。B. 国子祭酒,汉置博士祭酒,西晋改为国子祭酒,历代因之,掌领太学、国子学或国子监所属各学。C. 辛未,文中是于支纪日法,即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组合来表示日期,也用于纪月、纪年。D. 封禅,古代帝王祭拜天地的活动,“封”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禅”多指登

39、上泰山筑坛“祭天”。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针对先前公府放贷给百姓的问题,隋文帝听从了苏孝慈的建议明令禁止,并要求公卿大臣以下各级官吏都分配给公田,不得再放贷,与百姓争利。B. 刘孝孙指出张宾的历法存在失误,却遭到他人的攻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后弃官入京,上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几经曲折,终得到了皇上的勉励。C. 隋文帝率领关中百姓前往洛阳度荒,途中遇到扶老携幼的逃难者,总是让路并加以慰勉,还命令左右随从帮助挑担负重的百姓,可见他对百姓十分关爱。D. 卢贲因禁止饥民随意买卖粮食而获罪,隋文帝后来虽想再授予他官职,但他未能投合皇上的旨意且满腹怨言,触怒了文帝,最

40、终被废黜,死于家中。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2)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置之则怨望,自为难信,非我弃之。【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文帝流着眼泪拿给群臣看,并深深地引咎自责,为此不饮酒不吃肉,几乎将近一年。(2)像卢贲这类人,都是不会满意的,任用他们则专横无礼,弃置他们则心怀不满,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难于使人信任,不是我抛弃他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下令询问日食观测情况这件事,杨素等人上奏说:“太史一共奏报日食二十五次,大都没有应验;而张胄玄所

41、推定的日食,前后都预测准确;刘孝孙所推定的日食,应验的超过一半。”于是文帝就召见刘孝孙等,亲自加以慰劳勉励。“杨素等奏”,“奏”,动词,上奏,其后是上奏的具体内容,于“奏”后应停顿,排除AD;“胄玄所刻”“孝孙所刻”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封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禅多指登上泰山筑坛祭天”错误。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卢贲因禁止饥民随意买卖粮食而获罪”错误。根据原文“齐州刺史卢贲坐民饥闭

42、民粜,除名。帝后复欲授以一州,贲对诏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来看,卢贲获罪的原因是在饥荒时禁止向百姓出售粮食。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1)“咎责”,责备;“自咎责”,宾语前置,责备自己;“殆”,几乎。(2)“满志”,满意;“怨望”,怨恼忿恨;“信”,使动用法,使信任。参考译文:以前,隋朝在中央台、省、府、寺各机构和地方各州县都设置了官署公钱,借贷出去收取利息,以供署内日常用度。工部尚书苏孝慈认为“官府把公钱放贷,收取利息,这样做烦扰百姓,是败坏风俗的,请求一律禁止,应由国家拨给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六月丁卯日(初四),初次诏令“公

43、卿以下都按官职品级授给公田,不得再放高利贷,与民争利。”当初,张宾甲子元历颁行以后,广平人刘孝孙与冀州秀才刘焯都说它有失误。当时张宾正受到皇上的宠信,刘晖附和他,两人一起攻击诋毁刘孝孙,把刘孝孙逐出京师。后来张宾去世,刘孝孙担任了掖县县丞,他弃官入京,上奏陈述关于历法的事,文帝下诏令他留京入太史曹为直太史,自此以后很多年没有迁调他的职务,刘孝孙于是抱着自己书,让弟子们用车拉着棺材来到宫阙之下,伏地痛哭;执法官吏拘捕了他,奏报皇上。文帝觉得很诧异,就询问国子祭酒何妥,何妥说刘孝孙的历法确实好。于是派人比较刘孝孙历与张宾历的优劣。直太史张胄玄和刘孝孙一同指出张宾历法的缺点。皇上下令询问日食观测情况

44、这件事,杨素等人上奏说:“太史一共奏报日食二十五次,大都没有应验;而张胄玄所推定的日食,前后都预测准确;刘孝孙所推定的日食,应验的超过一半。”于是文帝就召见刘孝孙等,亲自加以慰劳勉励。关中地区大旱,百姓饥荒,隋文帝派遣左右近臣察看灾民的饭食,他们拿回了百姓所吃的豆屑掺和糠皮呈献给文帝看。文帝流着眼泪拿给群臣看,并深深地引咎自责,为此不饮酒不吃肉,几乎将近一年。八月辛未(初九),隋文帝率领灾民前往洛阳度荒,敕令侦察放哨的士兵不得随便驱赶他们。男男女女掺杂在仪仗卫队之间行进,遇到扶老携幼的灾民,文帝就勒马让路,安慰勉励之后才走;到了难行的地方,看见有背东西或挑担子的人,就命令左右随从帮助他们。齐州

45、刺史卢贲因在饥荒时禁止向百姓出售粮食,获罪被免官除名。隋文帝后来又想授任他为一个州的刺史,卢贲复命时不但未能投合皇上的旨意,而且还口出怨言,文帝大怒,于是不予任用。皇太子替他进言说:“这些人都有佐命大功,他虽然性情行为轻薄险诈,但确实不能弃而不用。”文帝回答说:“我贬抑他,是保全他的性命。如果没有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人的辅助,我也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地位。然而他们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像卢贲这类人,都是不会满意的,任用他们则专横无礼,弃置他们则心怀不满,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难于使人信任,不是我抛弃他们。”卢贲于是被废黜,死在家中。晋王杨广率领百官上表,坚持请求封禅泰山。于是隋文帝命

46、令牛弘制定封禅的礼节仪式,完成以后,文帝看了说:“这件事规模盛大,朕有什么德行能够承受呢!只可以到东方巡视,顺便祭拜泰山。”十二月乙未,文帝巡视东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少年游欧阳修栏干十二独凭春,睛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魄。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注】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以“春”点明时间,

47、以“独”说明孤身一人,以“凭”写出人的百无聊赖,刻画了人物的处境与情态。B. 本词善用点染之法,先点出“晴碧”,然后用“千里”两句去“染”,极力写出春草与思念之情的绵延无际。C. “行色苦愁人”一句起过渡作用,“行色”承接上文对“春色”的描写,以乐景衬哀情,引出下文相思之愁。D.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下片写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全词通过实写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的相思之人。15. 这首词是如何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推向深层的?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答案】14. D 15. 景色烘托,由“晴碧远连云”到“疏雨滴黄昏”,景色描写转向凄凉落寞,更突出相思之苦。借用典故,词的下片引用一系列与离别相思有关的典

48、故,写“谢家池上”“吟魄”,“江淹浦畔”“离魂”,并以“忆王孙”作结,使离别之愁蕴藉深沉。直接使用议论性的词语,如“那堪”“更”等,将离愁之苦深化,将对“王孙”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 “全词通过实写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的相思之人”错误。此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全词以写意为主。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采用景色烘托,上片“晴碧远连云”, 晴碧远连云承上句凭

49、栏所见,正面咏草,远连云,是说芳草延伸,至目尽处与天相接,以景渲染出离别之情。下片“疏雨滴黄昏”, 则是黄昏时分的雨中之景,由景入情,文意连贯而下,景色描写转向凄凉落寞,更突出相思之苦。其次,借用典故,词的下片引用一系列与离别相思有关的典故。“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序更迭、阳春初临而发,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欧词中出现“江淹浦”与“离魂”字面。“忆王孙”本自“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

50、辞招隐士)。本首词先写“谢家池上”“吟魄”,“江淹浦畔”“离魂”,并以“忆王孙”作结,使离别之愁蕴藉深沉。最后,直接使用议论性的词语,如“那堪”,有让人不堪承受之意,“更”字让情感更进一层,词人将离愁之苦深化,本词境界辽远阔大,议论性词语的语言质朴清新,与一般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婉约词已有所区别,将对“王孙”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人经常感慨曾经的显赫人物都随历史而消逝,徒让人感慨物是人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与此相似的诗句是:“_,_。”(2)李白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善于将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蜀道难中

51、,作者用这种手法描写蜀道上有高山接天、下有河川曲折的艰险的句子是:“_,_。”(3)郦道元三峡中引用渔歌写巫峡两岸猿啸的句子是:“_,_。”【答案】 .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舞榭”“逆折”“鸣”“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电影与戏剧两大艺术门类互相取经的现象,国外达成的效果较为理想。中国也有近似的传统。费穆、孙瑜、赵丹等艺术家,都是既拍戏剧又拍电影

52、,对两种时空艺术的共性与差异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反映到他们的作品中。此外,改编自电影的国产话剧虽然不多见,但由曹禺、老舍等剧作家的话剧而来的电影,以及放置在世界电影丛林都属 的戏曲片,数量不在少数。戏剧一直为电影输入养料。早期的电影多是全景式的“纪录视角”,这是由于摄影机无法移动,只能照搬传统戏剧台上台下我演你看的观演关系。( )。完全依照戏剧思维,使用单一固定或较为有限的场景打造的电影虽有十二怒汉活埋狗镇等佳作,但_。另外,戏剧与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一道,一直在为电影剧本输入养料,也是不争的事实。许多电影剧本,与古希腊悲剧以及众多剧作家的经典作品有着 的联系,应该为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阿

53、瑟米勒、塞缪尔贝克特等大剧作家特别署名。电影对戏剧的改造很成功。影像手段的介入,“第四堵墙”不停地被打破,使得戏剧的边界被推翻,戏剧的模样早就今非昔比,并且仍在变化之中。不过,遗憾的是,国内戏剧导演转做电影导演的,却多难有不尽如人意,其根源或许是中国百年来的教育环境与社会氛围不断衍变所致。像费穆能让电影与戏剧 ,与他学贯中西积淀深厚关系密切。这样的创作者,可能早已是“可遇不可求”。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独树一帜 屈指可数 千丝万缕 水乳交融B. 标新立异 聊胜于无 千丝万缕 浑然一体C. 独树一帜 聊胜于无 盘根错节 水乳交融D. 标新立异 屈指可数 盘

54、根错节 浑然一体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各种摄影新技术以及各式蒙太奇剪辑手法的出现,电影有了独特的镜头语言而自立门户,戏剧不再能束缚电影B. 各种摄影新技术以及各式蒙太奇剪辑手法的出现,让电影能依靠独特的镜头语言,逐渐摆脱戏剧的束缚而自立门户C. 随着各种摄影新技术以及各式蒙太奇剪辑手法的出现:电影依靠独特的镜头语言,逐渐摆脱戏剧的束缚而自立门户D. 电影依靠独特的镜头语言逐渐摆脱戏剧的束缚而自立门户,这是由于各种摄影新技术以及各式蒙太奇剪辑手法的出现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内戏剧导演转做电影导演的,多难

55、有不尽如人意处,其根源或是中国百年来的教育环境与社会氛围不断衍变造成的。B. 国内戏剧导演转做电影导演的,却多有不尽如人意,其根源或是中国百年来的教育环境与社会氛围不断衍变的原因。C. 国内戏剧导演转做电影导演的,却多有不尽如人意,其根源或许是中国百年来的教育环境与社会氛围不断衍变所致。D. 国内戏剧导演转做电影导演的,却多是难尽如人意,其根源或许是中国百年来的教育环境与社会氛围不断衍变。【答案】17. A 18. C 19. D【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独闯一条路子,自成一家。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56、此处语境指的是话剧电影是一种自成一家的戏曲片,并非“新奇”“与众不同”之意,故选“独树一帜”。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聊胜于无: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根据前文语境“使用单一固定或较为有限的场景打造的电影虽有十二怒汉活埋狗镇等佳作”可见,是指虽然有佳作,但这些佳作较少,既然是“佳作”,就不可能“聊胜于无”,选“屈指可数”。千丝万缕:有千条丝万条线连着。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复杂,难以割断。盘根错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语境指电影剧本与剧作家关系密切,难以割断,故选“千丝万缕”。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浑

57、然一体:融和成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电影和戏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只能够结合而不能够成为“一体”,故选“水乳交融”。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能力。语段主要是讲述戏剧与电影关系,从早期电影多是对戏剧的记录,到电影逐渐独立于戏剧之外,该空要填写的正是这种变化过程。要衔接上文“由于摄影机无法移动,只能照搬传统戏剧台上台下我演你看的观演关系”可见,先要介绍由于技术进步的原因,电影手法有了新的变化,故排除D。语段的主要陈述对象是“电影”而非“各种摄影新技术以及各式蒙太奇剪辑手法的出现”,排除B。前后陈述对象要协调一致,而A项第二句主语是“电影”,第三句则变成“戏剧

58、”,不够协调,排除A。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二,一为不合逻辑,“多难有不尽如人意”,否定不当,“难有”即很少有,是一重否定,“不尽如人意”又是一重否定,变成了“尽如人意”之意,与语境不符,排除A。二为结构混乱,“根源或许是所致”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源或许是”或“或许是所致”,排除C。其中,A项“其根源或是造成的”,B项“根源或是的原因”句式杂糅毛病依然存在,应删除最后“造成的”“的原因”。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久的将来,人们佩戴柔性外骨骼也许就像日常穿衣一样简便舒适。柔性外骨骼不仅可以协助

59、普通人群身姿更矫健、动作更灵活,还有望让中风偏瘫、渐冻症等特殊人群摆脱轮椅,开启美好人生。其实,_,如用于部队野外训练、工人装卸重物、瘫痪病人的肢体康复等。但现有各种硬性外骨骼类似机器人的刚性结构,限制了人体的自然运动,且人体关节很难与硬性外骨骼的关节_,因此会带来严重的不舒适感,长久使用甚至会造成关节劳损等。与之相比,柔性外骨骼是一种可穿戴的软性设备,与衣服类似,可包裹在肢体上,并与人体肌肉和韧带平行工作,通过特定负载路径将拉力传递到人身体上,并在关节处产生辅助扭矩。柔性外骨骼的内在顺应性使其惯性极低,并始终可与生物关节保持一致。借助柔性外骨骼,一系列过去只能在科幻作品中发生的故事,_,并有

60、望改写人类认知。特别是在中风康复方面,柔性外骨骼极有可能带来革命性的突破。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 请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不能改变原意,可增删个别词语。【答案】20. 硬性外骨骼早已走入人类生活/硬性外骨骼早已被人类运用/硬性外骨骼早已被广泛应用 完美契合(保持一致) 已在人间(现实中)出现/如今已成为现实 21. 柔性外骨骼是一种可穿戴的,类似衣服的,可包裹在肢体上并与人体肌肉和韧带平行工作,通过特定负载路径将拉力传递到人身体上,并在关节处产生辅助扭矩的软性设备。【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

61、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后文是列举硬性外骨骼在生活中的应用,所以这里可填:硬性外骨骼早已被广泛应用。第二空,依据后文“因此会带来严重的不舒适感”可知,应是人体关节很难与硬性外骨骼的关节“完美契合”。第三空,前文写以前借助柔性外骨骼只能在科幻作品中出现,再结合后文“并有望改写人类认知”,说明如今柔性外骨骼的应用已成为现实,所以可填:如今已成为现实。【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短句改长句需要依据几个短句表达意思的共同点挑选一句作为主干,其他短句当作修饰限制语,放在主干句中即可。本句是在介绍“柔性外骨骼”,所以可以以“柔性外骨骼是一种可穿戴的软性设备”作为长句的主干,然后将“

62、与衣服类似,可包裹在肢体上,并与人体肌肉和韧带平行工作,通过特定负载路径将拉力传递到人身体上,并在关节处产生辅助扭矩”作“软性设备”的定语即可。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应把握好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关系。既要让钱袋鼓起来,也要让脑袋富起来。”材料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三次分配则是发挥社会力量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这三种分配制度的协调十分重要。三次分配是社会主体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可以通过制度、法律等各方面配套支持,大力发

63、展慈善事业。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提出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时,邓小平同志也不断强调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提醒人们“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上述材料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其中的一则或几则,围绕话题“富裕”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让精神富裕成为每个人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物质生活的富裕看得见摸得着,而精神生活的富裕则不好界定不好衡量,但却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事实

64、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精神生活的富裕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追求。一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树立明礼知耻的文明意识。2021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物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本应在精神上也富有起来。但遗憾的是,这方面我们做的还有欠缺。从集体哄抢到景区泡脚,从高铁占座到公交“动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当下,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更应该内外兼修

65、、明礼知耻、自尊自爱,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避免小富即安的守成心态。伴随着我国不断崛起的步伐,很多家庭摆脱了贫困,逐渐过上了富裕生活。可是一些家庭在富裕起来的同时,开始丢掉勤俭持家的作风,而且不注重家风建设,对子女予取予求,生活奢侈。正所谓“生于安乐而死于忧患”“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我们总是自满于眼前取得的成绩,就会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村委会每年都组织年轻人到贵州的山村体验生活,培养年轻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始终保持进取心态。三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要涵养兼济天下的家国情

66、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人自古就有胸怀天下苍生的情怀。春秋战国时期, 就有“善人”在路上设食物救济饥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提出了许多延续至今的重要慈善理念,如悲田、福田思想;宋代,出现“义庄”,最早由范仲淹创立;明末民间慈善组织之中以同善会最突出。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我们应涵养精神,让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早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制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框架。现在前半段所“允许”的过程已经做得很好,应该转向“共同富裕”

67、的后半段。让精神富裕成为每个人的追求,每个中国人都应提高认识、胸怀大局、感恩国家,先富主动带后富、帮后富,实现物质、精神双富裕,这,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富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题目共给了三则材料,所含共同话题是“富裕”,又各有侧重。第一则材料强调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第二则材料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其中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注重点不同,分别是“效率”“公平”和“共同富裕”。材料三强调的是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前者要带动后者。写作时可以概述材料,提出论点,如“不忘初心,共同富裕”;然后从我们打脱贫攻坚战,努力奔小康,追求物质富裕,到现在我们的奋斗目标应该转为共同富裕;接着可以论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富”,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最后论述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比如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等,更主要的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立意:1.先富带动后富,通向共同富裕。2.协调三种分配,走向共同富裕。3.让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齐飞。4.发展慈善事业,实现社会和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