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82.50KB ,
资源ID:10221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21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3.请用书写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何谓“风骨”?“风”最早出现于毛诗序中:“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此处所言“风”含有教化教育之义。文心雕龙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

2、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在刘勰的阐释中,“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为一种是续下来的“传统”,构成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和主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杨四平说:“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因此,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

3、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新。古语云:“诗者,天地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本应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

4、地爱得深沉”的感叹,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标避崇高”“崇俗”“崇私”“祛魅”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与道德,出现很多垃圾写作。食指相信木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李少君的诗句

5、“我会日复一日自我修炼”中那种慎独自省,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罗小风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的“风骨”,成为诗歌的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崇尚与延续。B. 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批量生产媚俗之作。C. 部分现代诗人诗作中流露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是中国古代风骨的延续。D. 坚定信念,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慎独自省等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6、 文章第一段引用毛诗序文心雕龙,对“风骨”作出合理的阐释。B. 文章引用杨四平的话,运用比喻,形象论证了新诗亟需重构“风骨”的观点。C. 文章三、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指出了新诗重新建构风骨的方法。D. 全文先提出什么是“风骨”,按着揭示了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缺少深刻的教化和启迫作用的新时代诗歌创作,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才能构建中国风骨。B. 新时代的诗歌需要延续汉魏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C. 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首先需要现代诗人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也需要现代诗歌

7、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D.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诗人把个人生活写入诗歌,诗歌失去了思想、内涵和意义,因此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B项,“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错误,范围扩大,由原文第3段“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可知,是“很多诗人沉溺”而非“都沉溺”。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

8、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D项,“接着揭示了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原因”错误,由原文第2段“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因此,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可知,接着指出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A项,“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错误,由材料“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

9、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可知,文中没有关于“诗歌形式”的论述。B项,“汉魏风骨”错误,由材料“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可知。D项,“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错误,由材料“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可知,新诗创作不是应远离日常生活,而是不应过于琐碎,应有大情怀大境界,有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屋顶

10、朱成玉我来自人间,我是一团善良的骨肉,我手持艾蒿,我爬上屋顶。我把浩然之气做成一支簪子,插在家的发髻上。屋顶,是我最好的安放月光的地方。思念的月光,总是很滑,顺着你的脊背,一不留神就溜进心里去。我循环反复地播放一首思乡曲,今夜,我的屋顶,定是月光皑皑。我没有其他浪漫的法子,只能带着心爱的人,爬上屋顶。我的美好都是假设的,把月光载剪,为她做一件婚纱;把星星打捞,为她串一条项链,这些虚设的美好,竟然也会让她流出泪水。她说,她爱这屋顶。父亲打来电话说,屋顶上的瓦碎了一块,他正准备爬上屋顶,把那块碎瓦换掉,不然下雨天屋子该漏雨了。我担心他的安危,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我让他挺过这两天,过几天我请假回去弄

11、。他说他听了天气预报,这两天有雨,漏雨的屋子可要不得,弄不好就哗啦啦地把好日子都给漏掉了。父亲有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喜欢对每天的天气了如指掌,我不明白他为何要如此执着,他说一个人,难道不应该关心天气吗?天气就是老天的脾气啊,咱得随时留意着,不然他哪天发了牌气,你们都还蒙在鼓里呢!对自然的敬畏,让父亲的骨头里,又多了一样钙质。父亲担心着一块碎瓦,我担心着父亲的身子,他再也无法直起的腰身,爬上屋顶,会是一种怎样的艰难!可是,我在想象这个画面的时候,除了担心,还有一种骄傲的情怀,我仿佛看到一面旗帜的冉冉升起,是的,我可以把父亲比喻成旗帜,他并不伟大,他只是让我降生,让我长高,让我善待世界,这便足够。父

12、亲执拗地在我回家之前,把那块碎瓦换掉了。还好,他安然无恙。我命中的旗安然无恙,屋顶安然无恙。顾城说:人的责任是照顾一块屋顶,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屋顶有烟,我就知道尘世安稳,就能想到亲人们安详的睡姿,能听见一会拢起一会散开的鼾声,能想到多年前养过的一只狗,怀抱一只充满脚气的棉拖,摊卧如泥。看吧,这就是我们的尘俗,那里有我们想要的暖。哪怕是生了草的屋顶,也不妨碍那暖,在屋子的任何一个角落流转。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屋顶。那里离星星很近,即便乌云遮天,我也喜欢抬头仰望。在我所有的漂泊里,屋顶是我忠实的岸。是我出发之地,也是我最终要赶回的地方。有生之年,我只想照顾好一块屋顶,让屋顶有烟。屋顶有烟,烟里有

13、菜香,有父母的味道,那一丝看不清的缠绕,裹挟着我的灵魂,径直地扎下根去。屋顶有烟,眼里有泪。屋顶有烟,不管它是笔直的,还是被风吹得左右摇晃。只要有烟,它就是活着的。西风凛冽,父亲凌乱的白发招摇开来,像屋顶上干枯的草。我急忙给父亲带上一顶帽子,好像给屋顶换了一片新瓦。(摘自新青年)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段“插在家的发髻上”运用比喻手法,把屋顶比作“发髻”,表达了我对家的热爱、思念之情。B. 文章引用顾城的诗句,表明作者追求简单心安的生活,承接上文父亲换瓦,引出下文写“我”对家的守护。C. 文章联想多年前小狗抱鞋摊卧的情景,用富有温情的笔触侧面写出亲人

14、安详、生活安稳的状况。D. 文章最后一段与上文父亲给屋顶换瓦形成呼应,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关心爱护,升华了文章主题。5. 依据文章,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6. 文章以“屋顶”为题,请探究“屋顶”的丰富意蕴。【答案】4. B 5. 执着;敬畏自然;有责任心 6. 屋顶指家,可以遮风挡雨,带来好日子;屋顶指父亲,他守护着家和家人;屋顶指精神家园,是我的出发地和归宿。【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B项,

15、“追求简单心安的生活”错误,划线句“人的责任是照顾一块屋顶,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中的“屋顶”指家庭,表明人要承担照应好家庭的责任,让这个家有烟火气,有温暖。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特点,首先分析事件,理清情节,然后从文中找出有关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由原文“我担心他的安危,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我让他挺过这两天,过几天我请假回去弄。他说他听了天气预报,这两天有雨,漏雨的屋子可要不得,弄不好就哗啦啦地把好日子都给漏掉了。父亲有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喜欢对每天的天气了如指掌,我不明白他为何要如此执着”“ 父亲执

16、拗地在我回家之前,把那块碎瓦换掉了”可知,父亲是一个执着的人;由原文“他说一个人,难道不应该关心天气吗?天气就是老天的脾气啊,咱得随时留意着,不然他哪天发了脾气,你们都还蒙在鼓里呢!对自然的敬畏,让父亲的骨头里,又多了一样钙质。”可以看出父亲对自然的敬畏;由原文“他说他听了天气预报,这两天有雨,漏雨的屋子可要不得,弄不好就哗啦啦地把好日子都给漏掉了。”可知,父亲是一个爱家、有责任心的人。【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分析深层含义的时候还结合文章的

17、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由原文 “屋顶有烟,我就知道尘世安稳,就能想到亲人们安详的睡姿,能听见一会拢起一会散开的鼾声,能想到多年前养过的一只狗,怀抱一只充满脚气的棉拖,摊卧如泥。看吧,这就是我们的尘俗,那里有我们想要的暖。哪怕是生了草的屋顶,也不妨碍那暖,在屋子的任何一个角落流转”可知,“屋顶”的表面含义指家,可以带给人温暖,给人遮风挡雨;由原文 “我可以把父亲比喻成旗帜,他并不伟大,他只是让我降生,让我长高,让我善待世界,这便足够”“我急忙给父亲带上一顶帽子,好像给屋顶换了一片新瓦”可知,“屋顶”的深层含义可以指父亲,他守护家人的安全与幸福,为家人遮风挡雨;

18、“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屋顶。那里离星星很近,即便乌云遮天,我也喜欢抬头仰望。在我所有的漂泊里,屋顶是我忠实的岸。是我出发之地,也是我最终要赶回的地方”可知,“屋顶”也可以指人的精神家园,既是我的出发之地,又是我的回归之所,是我心灵的居所。(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最近,美国前外科医生总长Dr. Vivek H. Murthy撰文工作与孤独的流行强调:孤独如此流行,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公共健康的威胁,他还指出工作对此负有一定责任。当今这个年代,从技术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史无前例地便捷,不仅车疾马快,还有电话,视频、电邮、各种社交软件等。几乎在

19、瞬间,你就可以联系到另一个人。然而,从情感上来讲,人们却前所未有地孤独。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孤独的人数已经翻了一番,研究表明,美国如今有超过40%的成年人感到孤独,实际人数可能会更高,此外,过去几十年来,认为自己拥有亲密知已的人数一直在下降。而在工作场所,许多员工,还有一半的首席执行官,都有孤单感。孤独会导致压力,长期或慢性压力会导致一种关键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升高。压力也与体内较高的炎症状态有美,这又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病、抑郁症、肥胖和过早死亡的风险。慢性压力还可以劫持你的大脑的前额皮层,大脑的这个区域控制着人的决策、计划、调节情绪、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20、节选自“同语轩”2018年2月10日)材料二: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四分之一承受着孤独的痛苦,这可能会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早亡,而这些人当中近三分之二的人体重超标。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增加超重可能性的相似基因区域也导致社交孤立。这是首次有研究发现孤独与肥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科学家建议,可以通过鼓励人们减肥来应对孤独感的盛行。剑桥大学资深科学家约翰佩里说:“这项研究使我们能够利用遗传学来确定孤独和肥胖之间的因果关系。”他说:“我们常常认为孤独纯粹是由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生活经历造成的,但这项研究表明,基因也起着作用。基因和环境总有复杂的交错,但研究的确表

21、明,在人口层面,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肥胖问题,我们也能减少孤独。”报道称,该团队分析了英国生物医学库487647名参与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个人感知的孤独,与其他人互动的频率以及这些互动的质量等问题提供了问卷回复。然后,他们研究了单个个体的基因构成,以确定他们是否具有孤独易感性。那些认为自己孤独的人在15个遗传位置上的DNA有着“不同的表达”。(节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7月5日)材料三: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长;全球范围内分散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个人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高于集体文化孤独似乎是当代生活的默认特征,尤其体现在富裕和城市发展良好的国家中。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称:“分析以往研究发现,生活在孤

22、独环境中的人与保持社交关系的人相比,其早死概率提升50%。”该网站提到了两份综合分析报告,这两份报告旨在评估社会关系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中,约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总是”或“经常”感到孤独。涵盖148项研究、涉及逾30万参与者的第一份分析指出,丰富的社会关系可使早死概率下降50%。第二份分析涵盖70项研究,涉及来自美国、欧洲、亚洲的近340万人。该分析指出,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相当于肥胖。美国犹他州杨伯翰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尔特-伦斯塔德说,尽管这种“流行病”并不仅限于富裕国家,但由于富裕国家“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离婚的人更多且

23、独居的人也更多”,因此这种现象在这类国家中更为突出。在美国,约有4260万年龄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孤独症。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生活中无人陪伴,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结婚。此外,婚烟和子女数量均呈现下降趁势。(节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捷,人们却倍感孤独。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相比,美国孤独的人数即将翻一番。B. 英国65岁以上人群大多体重超标,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感到孤独,这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并导致早亡。C. 涉及多个国家的一份研究分析表明,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要大大高于肥胖。D. 由于富裕国家人寿命

24、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等因素,孤独现象更为突出。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孤独会导致压力,并同时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最终劫持人的大脑前额皮层。B.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表达异于常人,也是人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C. 减肥、丰富的人际关系、亲人陪伴等,可有效改善孤独的症状,并降低死亡风险。D. 三则材料介绍了孤独的可能成因及危害,还说明了与孤独有关的其他社会问题。9. 结合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造成孤独症状可能因素。【答案】7. D 8. A 9. 工作压力大;老年化严重;体重超标(或肥胖); 遗传基因;人际关系淡;缺少亲情陪伴。【解析】【

25、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A项,“美国孤独的人数即将翻一番”错误,由材料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孤独的人数已经翻了一番”可知,“即将”应为“已经”;B项,“这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并导致早亡”错误,由材料二“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四分之一承受着孤独的痛苦,这可能会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早亡”可知,原文为“可能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C项,“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要大大高于肥胖”错误,由材料三“该分析指出,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

26、的影响相当于肥胖”可知,原文为“相当于肥胖”而不是“大大高于肥胖”。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A项,“并同时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最终劫持人的大脑前额皮层”错误,由材料一“孤独会导致压力,长期或慢性压力会导致一种关键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升高。压力也与体内较高的炎症状态有关,这又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慢性压力还可以劫持你的大脑的前额皮层”可知,当体内出现较高的炎症状态时,才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而非“同时”;劫持你的大脑的前额皮层是“慢性压力”。故选A。【9题详解】本题

27、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个材料的重心。题目要求简要概括造成孤独症状的可能因素,只要结合三则材料找出与此有关的各个即可,注意语言要简洁,要点要全面。由材料一“孤独如此流行,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公共健康的威胁,他还指出工作对此负有一定责任”“当今这个年代,从技术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史无前例地便捷,不仅车疾马快,还有电话、视频、电邮、各种社交软件等。几乎在瞬间,你就可以联系到另一个人。然而,从情感上来讲,人们却前所未有地孤独。而在工作场所,许多员工,还有

28、一半的首席执行官,都有孤单感”可知,造成孤独的症状与工作压力、面与面的人际交往较少有关;由材料二“而这些人当中近三分之二的人体重超标。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增加超重可能性的相似基因区域也导致社交孤立。这是首次有研究发现孤独与肥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常常认为孤独纯粹是由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生活经历造成的,但这项研究表明,基因也起着作用”“那些认为自己孤独的人在15个遗传位置上的DNA有着不同的表达”可知,造成孤独的症状与体重超标、基因等因素有关;由材料三“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称:分析以往研究发现,生活在孤独环境中的人与保持社交关系的人相比,其早死概率提升50%。”“在美国,约有4260万年龄在

29、45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孤独症。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生活中无人陪伴,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结婚。此外,婚姻和子女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可知,造成孤独的症状与人际关系冷淡、老龄化严重、无人陪伴等因素有关。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辄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

30、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jn残羹剩肴),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

31、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10.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2、A 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B.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C.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D.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

33、/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的憾事。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庭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B. 归氏家族最终分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此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不合礼制。C. 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故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羞耻,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D. 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生民利病,内心常感到忧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及项脊轩志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贫穷而不知恤,顽

34、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相互悼念,有喜事不相互庆贺。(2)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待她很好。(3)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着它吧。【解析】【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35、,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以仁孝之道责之也,意思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责:要求。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我每次侍奉父亲,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里跟着各位伯父、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给祖父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

36、。我暗中想,我的各位伯父、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他们)却常常不能同心,未尝不深深独自感伤。其中,“有光每侍家君”,“有光”是主语,“侍”是谓语,“家君”是宾语,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岁时”是“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的时间状语,不能与之分开,据此排除A、C两项;“而已”是句末语气词,应放在句尾,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37、,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归氏家庭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错,原文说“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因此“而归氏几于不祀矣”,表达的意思是归氏家族的祭祀活动混乱不堪,没有人用心对待,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及课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

38、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恤,救济;顽钝,愚昧迟钝;教,教育;吊,悼念;喜,有喜事。(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大母,祖母;乳,喂奶、喂养;先妣,先母;抚,对待。(3)凡,一共;得,能够;得不焚,被动句;殆,大概。【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

39、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们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伯父、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有很多常常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没有一个人知道学习;一般十个学习的人,却没有一个人懂得礼义。(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相互悼念,有喜事不相互庆贺;到家只知道偏爱自己的妻子儿

40、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祭献祖先时,却出资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排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因为请人观礼,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兄弟是我的至亲;祖宗是父母的根本;族人有着兄弟的情分,这些不吸以不怀念啊。人生下子女,当他们年幼的时候,兄弟在母亲怀中哪吆来泣,吃饱了互相嬉戏,不知道有你我之分。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

41、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之前那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彼此)只担心兄弟分离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我每次侍奉父亲,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里跟着各位伯父、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给祖父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我暗中想,我的各位伯父、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他们)却常常不能同心,未尝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是从一个人开始的,成就它也是从一个人开始的。仁孝的君子,能凭

42、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被废除了,天下就没有世代显贵的家族了,没有了世代显贵的家族,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变弱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严重,(古人的做法)有道理啊。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我虽然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内心常常很忧虑。我看看自己的骨肉亲人,满眼的景象让我的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使族人凝聚的办法,就从家谱开始。所以我想要写归氏之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

43、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4. 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诘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的。B.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的美好时光。C.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15. 虞美人有哪几个方面的对比?有何作用?【答案】14. C 15. 本词共有三组对比:(1)

4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对比。(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季节变换之永恒与世事变化之无常对比。(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之对比。作用:两两对比的手法,使全词始终充溢着感情波澜,表达出词人深切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

45、“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朱颜改两句是实写”赏析错误,“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词人想象之语,为虚写。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赏析诗词手法技巧及其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虞美人有哪几个方面的对比?有何作用”,题目有两个问:第一问要求指出虞美人有哪几个方面对比,第二问要求回答运用这比手法又什么作用。题目已经确定要求赏析的手法是对比,然后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词,找出诗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词人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本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国亡自身本囚禁之时创作的。词

46、人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通读本词,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共有三组,分别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第一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意思是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也就是说自然中春花秋月年年都有,没有完结的时候,是永恒的。“往事知多少”,“往事”是指词人以往的帝王生活。在过去的岁月里,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不知有多少。这些往事已经消逝,化为虚幻。这是把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不返放在一起对比,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往事

47、的怀念之情。第二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是说词人被囚禁的小楼昨夜又吹进了东风,春天有一次来临,一个“又”字说明了季节变换的永恒。“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心回望那依旧被月光照耀的故国山河。“故国”说明江山已经易主,物是人非,自己从一国之君变为阶下囚,被囚禁在这小楼之中,说明世事变化无常。这是把季节变换之永恒与世事变化之无常对比,表达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王国之痛。第三组:“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阑玉砌”代指故国的宫殿。故国的宫殿应该还在,可是住在宫殿里的人却已经改换了,这是把宫殿的永恒存在和住在宫殿人的变换放在一起对比,物是人为,表达了词人国

48、破家亡的怅恨之感和无奈之情。词人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的永恒和人事的变幻无常,形象逼真传达出自己内心情感的波特起伏和忧思难平的国之思、亡国之痛。【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一般集中体现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即作用。就具体题目而言,分析

49、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1)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3)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4)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_,_”来写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并表达了自己的忧心,即时光如流水逝去,而自己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2)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

50、往来。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两句介绍了这种情况。(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感慨自己暮年坎坷、生活窘迫,却无法借酒浇愁的句子是“_,_。(4)李密的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解释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答案】 (1). 汩余若将不及兮 (2). 恐年岁之不吾与 (3). 尔来四万八千岁 (4). 不与秦塞通人烟 (5). 艰难苦恨繁霜鬓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7). 乌鸟私情 (8). 愿乞终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

51、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汩余、塞、繁霜鬓、潦倒、乞。三、语言文字运用及文学常识(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人类对 的宇宙充满好奇。随着现代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能力日渐增强。中国嫦娥四号在奔月旅途中,将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讲述地球近邻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故事。12日16时39分,嫦娥四号接到制动指令,约5分钟后,制动发动机顺利完成太空“刹车”任务后关闭。对远在天边的嫦娥四号实施近月“刹车”制动如此精准,真让人 ,再次彰显了中国航天测控取得的卓越成就,在中国航天事业发

52、展历史上,写下 的一笔。可以预期,嫦娥四号在接下来的实施月面探测任务和月面软着陆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向嫦娥四号发出太空“刹车”指令的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关注此次月面探测的世界各国民众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 倾听从这里发布的各种相关信息。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B. 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C. 在嫦娥四

53、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实现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D.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实施月面探测任务和月面软着陆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既是数据处理中心和飞行控制中心,又是指挥调度中心、信息交换中心。B. 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既是指挥调度中心、飞行控制中心,又是数据处理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C. 它既是指挥调度中心、飞行控制中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又是数据处理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D. 它既是数据处理中心和飞行

54、控制中心,又是指挥调度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烟波浩淼 击节称叹 淋漓尽致 屏气凝神B. 浩渺无垠 击节称叹 浓墨重彩 屏气敛声C. 浩渺无垠 叹为观止 浓墨重彩 屏气凝神D. 烟波浩淼 叹为观止 淋漓尽致 屏气敛声【答案】17. A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B项,语序不当,状语次序不当;C项,“实现”“传奇”搭配不当;D项,逻辑不当,“月

55、面探测任务”“和月面软着陆”顺序颠倒。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先总后分,“数据处理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并列,“指挥调度中心”和“飞行控制中心”并列。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烟波浩淼: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浩渺无垠:形容广阔无边,比喻大海或天空。此处形容“宇宙”,前文还有“天

56、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应用“浩渺无垠”;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击节称叹: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根据前边形容对象“对远在天边的嫦娥四号实施近月刹车制动如此精准”,应用“叹为观止”;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前文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上”,此处强调着力描写,应用“浓墨重彩”;屏气凝神: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屏气敛声:抑制语调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此处说的是倾听,应用“屏气凝神”。故选C。【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

57、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

58、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

59、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墓志铭;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中的“拓展话题型”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

60、明确:这种形式旨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能力,其形式是给定一个话题形式,要求学生运用想象,结合现实和理解,阐述观点,发表看法,去拓展话题。该题开放性、灵活性较大。考生一方面要联系课文,联系别里科夫的性格、身世、境遇,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感悟,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对偶、讳饰等修辞的运用和字数的限制。20.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化虚为实手法的一项是()A.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B.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D.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

61、溪沙)【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本题题干给出要求赏析“化虚为实”的手法,根据诗句辨析即可。题中AB项,把“烦恼”和“愁”化作可装载的东西,C项,把“愁”化作“春水”,为化虚为实;D项,将有形之“飞花”“丝雨”比作无形之“梦”“愁”, 为化实为虚手法。故选D。21.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其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_ 的传奇小说_(又名会真记)。【答案】 (1). 元稹 (2). 莺莺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常见题目类型:简单记忆型 情节概括型 结合表达型 简评推荐

62、型。复习重点: 识记作者(含国籍)及作品风格或主题。仔细体会作者的意图,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品味小说的精彩片断,结合人物描写,分析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本题考查王实甫西厢记的有关情况。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名剧西厢记的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莺莺传写唐代贞元年间书生张生与少女崔莺莺从恋爱、结合到离异的悲剧故事。作者元稹可能受到游仙窟的影响,所谓“游仙”,本意写嫖妓宿娼;所谓“会真”,实质是写偷情艳遇。所以作者抱着欣赏文人风流韵事的态度,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加以肯定。但崔莺莺的悲剧形象和悲剧命运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一些文人诗作中不时提到“莺莺”和“待月西厢”的事。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思想内容

63、上更趋深刻,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22.仿照下面的示例,在高一学过的课文里再选取两个人物,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披肝沥胆进忠言,虽遭放逐不改初心,屈原以他的离骚诠释了中国文人的刚直。【答案】示例:忍辱负重著信史,虽受重刑不忘初衷,司马迁以他的史记昭示了中国文人的坚强;餐风露宿写诗篇,虽被追捕不改志节,文天祥以他的指南录后序展现了中国文人的忠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下面的示例,在高一学过的课文里再选取两个人物,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

64、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然后分析例句,把握句式特点、内容特点,进行仿句。本题中,“披肝沥胆进忠言,虽遭放逐不改初心,屈原以他的离骚诠释了中国文人的刚直”,第一句是做法,可仿写为“忍辱负重著信史”、“餐风露宿写诗篇”;第二句是精神,“虽遭放逐不改初心”、“虽被追捕不改志节”;第三句是成就,如“司马迁以他的史记昭示了中国文人的坚强”、“文天祥以他的指南录后序展现了中国文人的忠贞”,最后根据例句的句式进行拟写即可。四、作文(60分) 2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海浪与礁石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当然,也有这样的碰撞:

65、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源自对抗,却促进了交流;“碰撞”带来了成长,创造了奇迹【答案】碰撞人们都会避免碰撞,因为碰撞会给双方都造成影响,两败俱伤。而有时碰到会造就惨祸。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再比如911事件,所以人们认为:碰撞很可怕,很糟糕。但是他们没看到的是板块碰撞造就的山脉、海沟,是原则与中子碰撞释放的点亮千家万户的能量,是在地球还为火山与岩浆时撞击地球的冰块彗星。除此之外,碰撞还有更大的作用。因为与他人的碰撞,又叫做竞争,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有人认为竞争等于一场灾难,象征着毁灭,所以不应该有如此碰撞,如此竞争。这种思维没有错,但毁灭是对于弱者

66、的,而强者,迎来的却是凯旋。所以,因为残酷的碰撞,无数人选择了加强自己,以期战胜他人,或至少打成平手。于是便有了学校,便有了演习为了将来碰撞时自保而提高自己的地方。面对竞争,不惜一切。与困难的碰撞又叫做迎难而上,千百年来,成功的终极秘诀,面对困难无疑只有两种措施冲上去正面对抗,或是绕开困难,避免碰撞。平凡之人通常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觉得碰撞是不应面对的。所以他们选择绕路走,从高山两旁绕一大圈回到原轨,这就是他们平凡的原因。人生几何,必有高山大河阻挡,绕的了一时,绕不了一世,最终还是必须翻山泅渡。因为绕出了习惯,便不再会与其碰撞,将原来仅存的强度也抛弃了。最终因为不管想不想撞都会撞得头破血流,所以

67、固地自封,不再前行,这样终成不了大业。而强者,则不会绕路,他们会越翻越壮,越渡越强,直到冰塞之川、满雪之山亦挡不住他们。所以,他们自会直挂云帆济沧海。与自己的碰撞叫作悟。因为只要你会思考并质疑自己的过去,恭喜你顿悟了。思索过去,找出不足提出问题,改变问题,你就会与成功又近一步。而与自己的碰撞,是最难的。凡人不用说,都不愿碰撞困难,更何况没事找抽,自己撞自己。而强者之前那套对付困难的方法也不管用了,因为心理,人不愿质疑自己,因为自尊,或也可以说是自负。只有放下那份自负的人,才会真正审视自己,了解自己,自知之明也会到来。碰撞,是可怕的,但那只是一方面。如果一个人真正理解了碰撞,他就会明白“碰撞”的

68、真谛:试炼、考验与超越。【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主要讲“碰撞”,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分析“碰撞”带来的结果。【审题】“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它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是一个过程,是碰触、结合、交流、融合、取长补短的整个过程;“碰撞”,在包容异己,也在不

69、失自我;“碰撞”,也可以是自我内心之间的碰撞。胜人者力,自胜者方强。美与丑、善和恶、真与假、新与旧的纠葛、拉扯,自我消灭自我蜕变式的隐性混战之后,复归平静的美,那是能力的拔高、思考的深沉、内蕴的丰厚、境界的升华。参考立意: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碰撞”;时刻持有一颗“碰撞”的心;“碰撞”的作用;成长需要“碰撞”等。行文思路:如结合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分析,引出论点“人生需要磨练、碰撞”。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人生没有碰撞,就难以折射出人生的价值,就难以散射出人生的光芒,就难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人生,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激情、辉煌,人生需要

70、碰撞,碰撞能磨炼人的意志,碰撞能陶冶人的情操;在碰撞中学会独立、坚强,在碰撞中靠近成功,如刘邦敢于“碰撞”,面对“碰撞”不退缩,反而在“碰撞”中磨炼了自己的心志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人生需要碰撞,碰撞能磨炼人的意志,碰撞能陶冶人的情操;我们当志愿在于生活的碰撞中,敢于承受“痛”,使碰撞之处成为我们心灵“最坚硬的地方”,使其成为永久的财富。【素材】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无论你遇到了什么事,只要你忍让一下,事情就可以解决。可是,有些人,就是因为个性太过于倔强,与对方发生了不必要的碰撞。生活就是一连串的碰撞,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这样的真情碰撞,倘若不是这碰撞,生活又怎会五彩缤纷呢?碰撞的

71、力量,一触既发,一发而不可收拾。政治上说竞争是有益的,物理上说力乃是相互而存的,而语文上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的一方面一定比你强,而这些方面你一定不够好。世间如此弱肉强食,看起来十分残酷,可这个世界也因此变得繁荣、强大。碰撞的力量是相互的,是强大的,它可以使我们从弱小走向强大,它可以使我们明白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它正是如此,一触即发,一发而不可收拾。人生当中没有笔直的道路,虽然坎坷,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走,总能到达梦想的彼岸。碰撞时时刻刻充盈着世界,人们因其而痛,而思考,而达到生命的高度。碰撞不是孔乙己般用自己的迂腐与时代相抗争,而是人们用自己可贵的思想与他们的精华碰撞后孕育的新生;是对自

72、己的不足的深刻的自我剖析与碰撞;更是用自己的新思想与时代滞后相抗争,亦或失败,但却何尝不是成功。但碰撞定然带来的是疼痛。当苏子与小人相抗争得到的不仅是一纸贬文,更是思想上无限的哀愁。痛并没有止住他追求豁达的路,他思考,他又一次与自己碰撞,渐渐扔去那些带来功名利禄的异己的存在,启及文学的巅峰。“碰撞”会产生火花,或是智慧之闪光,或是艺术之灵感,或是心灵之壮美。碰撞是一种融合,一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借鉴;碰撞是一种新生力量,推动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大小不一、时刻进行的“碰撞”充满了浩瀚绮丽的寰宇。也惟有它,才造就了这个美好的世界。“碰撞”有时令人感到痛苦,但它终究成就了我们哪怕是痛,也塑造了我

73、们精彩的人生。【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