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丹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高一地理第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年7月28日凌晨出现月全食时,众多天文爱好者观看到火星与“红月亮”在西南方天空汇合。完成下列各题。1. 此时,太阳、火星、地球和月球(注:天体大小、空间距离不按比例)四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是A. B. C. D. 2. 月全食时,地面观察者看到月亮呈现“血红”的主要原因是A. 月球表面是红色的B. 月球自身发出红光C. 地球大气的反射作用D. 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答案】1. A 2. D【解析】【1题详解】当月球、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
2、,地球位于中间,月亮在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故A正确,B错。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而不是在火星附近,C错。图示太阳地球火星的相对位置中,地球应为太阳与火星之间的位置关系,故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月亮表面是很暗的,月表反射率很低,故A错。月亮是卫星,自身不会发光发热,故B错误。发生月全食现象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只有少部分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后到达月亮上,地球大气的反射作用只能解析有太阳光达到月亮,但不能解析月亮呈红色,C错。太阳光线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散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越小,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被散射得少,故月全食时看到月
3、亮呈现“血红”,D正确,故选D。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 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软流层4. 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辐射D. 地球内部【答案】3. A 4. A【解析】【3题详解】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
4、能。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较薄的大洋底部最薄的地壳也有几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浅层地能主要集中在地壳部分,故答案选A。【4题详解】浅层地能主要储存于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其能量不可能来自地球内部,而地球表面的能量主要是地表吸收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能,所以能量来源最可能是太阳辐射,故答案选A。2017年9月6日19点53分,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 该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上( )A. 地表温度明显提高B. 磁场受到扰动C. 水循环减弱D. 太阳辐射作用增强6. 该太阳活动爆发之后数天,是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时机,较佳的观看地点是( )A. 赤道附近B. 北冰洋附近
5、C. 青藏高原D. 撒哈拉沙漠【答案】5. B 6. B【解析】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5题详解】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对地球磁场造成扰动,引起“磁暴”现象,B正确;太阳活动中的黑子活动与地球的气候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是负相关,也可能二者都有,A错;太阳黑子增多太阳活动强烈使地区降水量年季变化增大,进而影响气候,水循环不一定减弱也有可能增强,C错;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大,D错。故选B。【6题详解】极光的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
6、上空。所以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的观看地点北冰洋附近。故选B。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0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an0P0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 12:00B. 12:40C. 11:20D. 11:008. 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A. 英国伦敦(0)B. 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C.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D. 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9. 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
7、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A. B. C. D. 10. 该学校大约位于( )A. 21.5NB. 21.5SC. 45ND. 45S【答案】7. B 8. B 9. D 10. A【解析】【7题详解】测量影长时间为地方时 12 点(即 110E 为 12 点)时,北京时间为 120E(东八区区时);经度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因此北京时间与110E相差40分钟;越向东时刻越早,北京时间(120E)比当地早 40 分钟;“早加晚减”,则北京时间为12:40,B正确。故选B。【8题详解】3月 21日春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6 点日出,18 点日落。当 110E为12点时,根据
8、地方时计算公式可算出此时伦敦为4:40;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为5:56;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地方时为6:36;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地方时为18:08,匈牙利布达佩斯即将迎来旭日东升,B正确。故选B。【9题详解】处影长最长,应为冬至日(12月 22日)。由此可推知为夏至,进而推断为秋分,处为春分日(3月 21日),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从图中一年多影长变化情况看,三次影长为 0可断定其纬度在回归线内,故排除C、D;据图中纵坐标指示方向看,影子多数时间指北,该地应位于北半球,A正确,B错误。故选A。【点睛】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所求地与已知地经
9、度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经度,两地经度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经度一个西经度,两地经度差用加法。下左图是我国北方某小镇的太阳能路灯景观图。该镇中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路灯的能源装置太阳能集热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下表为该小组观测记录简表。集热板倾角如右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表(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11. 该小镇的位置在( )A. 124E,40NB. 118E,40NC. 116E,36.5ND. 4E,36.5N12. 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面正对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请分析该集热板一年中
10、调整角度为( )A 90B. 180C. 23.5D. 47【答案】11. B 12. D【解析】【11题详解】根据夏至日日出时间4:43,日落时间19:33 可知,该地昼长14小时50分。 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为12:08(4:43+14小时50分/2),即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因此该地位于北京以西,经度相差2,故当地经度为1202118E;太阳光线应与集热板垂直,由秋分日集热板倾角为40可计算出秋分日该地太阳高度为50,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还算公式可知当地纬度为40N。故 B正确。【12题详解】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要使集热板与阳光垂直,集热板一年中调整角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
11、的变化角度,在回归线和极圈之间,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去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为4652,故 D正确。【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的公式: H=90- (H为正午太阳高度,为当地纬度,为直射点的纬度), 在公式中永远取正值,在当地的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A. 甲副极地低气压带B. 乙盛行西风带C. 丙东北信风带D. 丁副热带高气压带14. 丁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A. 暖湿的中纬西风B. 干冷的中纬西风C.
12、暖湿的极地东风D. 干冷的极地东风15. 图示季节A. 北京昼短夜长B. 墨累达令盆地牧草枯黄C. 东非高原动物大规模北迁D. 北京地区盛行东南风【答案】13. B 14. A 15. A【解析】【13题详解】左右两图结合分析可知,甲地位于30附近、盛行气流下沉,是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误。甲两侧风向向左偏,说明甲乙丙丁位于南半球,乙大致位于40S-60S之间,是盛行西风带,B正确。丙吹东南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带,C错误。丁位于60S,是副极地低气压带,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丁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乙处盛行西风带来自低纬度暖湿气流,与向南运动的干冷极地东风在丁处相遇,形成极锋,暖湿的中纬西
13、风沿锋面向上爬升,上升冷却形成降水,故丁地降水主要来自暖湿的中纬西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甲地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位于30S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此时为北半球冬季, 北京昼短夜长,A正确;南半球此时为夏季,墨累达令盆地正值牧草茂盛,B错误;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热带草原上草木枯黄,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热带草原上草木茂盛,因此东非高原动物应该大规模南迁,C错误;北半球冬季北京盛行西北风,D错误。故选A。读某地高空同一等压面上等高线变化图。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为甲、乙、丙,由甲到丙海拔逐渐降低。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最能反映沿线
14、对应剖面的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的是A. B. C D. 17. 此时乙点风向为A. 东南风B. 南风C. 西北风D. 北风【答案】16. D 17. D【解析】【分析】从高空同一等压面上等高线变化图分析,因甲到丙海拔逐渐降低,甲地等压面向高空低压区凸出,丙地等压面向地面高压区凹陷,故高空同一海拔高度甲地到丙地气压逐渐降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甲、乙、丙等压面分布与高空相反,甲、乙、丙气压由低到高。【16题详解】因近地面气压较高,远高于700百帕,故排除AC选项。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甲、乙、丙等压面分布与高空相反,而高空甲地等压面向高空低压区凸出,丙地等压面向地面高压
15、区凹陷,故B项错误,D项正确。【17题详解】因高空同一海拔高度甲地到丙地气压逐渐降低,从经纬网分析,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偏向力的影响,乙点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为北风,D项正确。【点睛】气压的垂直分布由地面向高空降低。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四种气候类型中,某季节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的是A. B. C. D. 19. 图示各气候类型中,我国只可能有其中的A. B. C. D. 【答案】18. A 19. C【解析】【18题详解】根据各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地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16、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地全年高温,夏季多雨,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冬季温和多雨是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地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两地冬季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对,故A项正确。【19题详解】结合(1)题分析,图示各气候中,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热带草原气候两岸都有分布,故C项正确。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0. 自3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A. 不断北移B. 不断南移C 先北移后南移D. 先南移后北移21. 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
17、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3000年前极地冰盖面积最小B. 宋代到时期亚洲象分布最广C. 明代时期全球最温暖D. 清代时期全球降水最多【答案】20. B 21. A【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分析可知,甲位置为距今3000年前的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之后为宋代,界线南移到乙,当到达明代时,界线南移至丙,由此看来,自3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不断南移。故答案选B项。【21题详解】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因此气候温度越高,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所在纬度越高。3000年前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纬度最高,因此说明此时温度最高,因此此时极地冰盖面积最小,A正确
18、;宋代时期界线向南移,与3000年前相比,亚洲象分布范围减小,B错误;明代时期的界限最靠南,说明该时期的全球气温最低,C错误;读图可知,清代时期界限北移,说明全球气候又开始变暖,全球各地的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降水减少,D错误。故答案选A项。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是地球人类首次探访月球“背面”。“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构建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下图为“月宫一号”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 图中字母a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植物蒸腾 水汽输送 蒸发
19、地表径流A. B. C. D. 23. 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 )A. 水处理B. 低压蒸馏C. 饮用水储存D. 营养液配制【答案】22. B 23. D【解析】本题组以“月宫一号”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水循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程度。【22题详解】从图中信息可知,字母a由“植物生长”产生的、需要“冷凝”的水,应属植物蒸腾和蒸发产生的水汽,因此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和。所以选B。【23题详解】自然界水循环中的降水,为植物提供生命必须的水分,而图中植物生长的水分来自于营养液配制箱,因此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营养
20、液配制,即D符合题意。所以选D。左下图为某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右下图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曲线为等温线,线段、表示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左图丙处洋流的是()A. 洋流B. 洋流C. 洋流D. 洋流25. 关于洋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洋流增加沿岸的降水B. 乙洋流形成主要与东南信风有关C. 丙洋流扩大污染的范围D. 受洋流影响该海域不会形成大渔场【答案】24. B 25. C【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流向和影响。【24题详解】在中低纬海区,大洋的西侧(大陆的东岸)是暖流。依据左图呈逆时针,可知识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由于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
21、流流向,图中符合条件向南流的有洋流和洋流,故A、C排除;洋流是暖流,故B正确;但洋流是寒流,故D错。【25题详解】甲洋流是寒流,对沿岸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A错;乙洋流的形成主要与盛行西风有关,故B错;洋流对污染物起净化的作用,但会扩大污染的范围,故C正确;受洋流影响该海域甲处易形成大渔场,故D错。第卷(综合题)本卷共5题,共50分。26.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气流运动情况看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多_天气。(2)图中处的风向为_。处与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处。(3)若干小时后,将受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
22、的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_(双选)。A气压下降 B大风 C气温下降 D气温升高(4)图中处于暖气团控制的是的_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处。【答案】 (1). 反气旋 (2). 晴朗 (3). 西北风 (4). (5). 冷锋 (6). BC (7). (8).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锋面气旋、高低气压中心的特征及其天气,需要抓住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答题。【详解】(1)甲处气压值中间高四周低,甲为高压,从气流运动情况看甲处的天气系统为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在反气旋控制下晴朗少雨。(2)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1010指向1006,北半球风向右偏为西北风。处等压线稀疏,处等压
23、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3)根据处冷暖锋运动状况,若干小时后,处应有冷锋过境。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冷锋影响易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冷锋过境气压上升,气温下降。BC正确。(4)北半球锋面气旋是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涡,位于冷锋前,位于暖锋后,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区;位于冷锋后,位于暖锋前,属于冷气团控制地区。位于暖锋前属暖锋雨区,多连续性降水。【点睛】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水平气流是一个呈逆时针辐合旋转的旋涡,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气旋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呈顺时针辐合旋转。锋面气旋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是造成暴雨、
24、雷雨、大风天气。这是因为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再加上锋面上更为强烈的上升气流,水汽急剧冷却凝结,形成强烈天气变化。27.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_、_。(2)B风带名称为_,其风向为_风。(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南亚地区的风向为_。(4)图b中西南季风的成因是_。(5)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示为_。【答案】 (1). 赤道低气压带 (2
25、). 全年高温多雨 (3). 东北信风带 (4). 东北 (5). 甲 (6). 西北季风 (7). 东北季风 (8). 夏季 ,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9).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10). 寒冷干燥【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2)读图可知,B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风向为东北。(3)读图可知,
26、此时全球气压带位置南移,应为北半球冬季,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对应图甲。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4)图b中西南季风为南半球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在地偏力影响下,形成的西南季风。(5)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28.下图为非洲南部简图,图中甲、乙两地均为沙漠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好望角附近是世界重要航线经过的海域,试比较1月和7月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航速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2)在非洲南部示意图中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原因。(3)
27、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在形成上的差异。(4)判断M城市的气候类型,并说出附近河段河流的水文特征。【答案】(1)差异:7月航速比1月航速快。原因:7月是南半球的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大,航速较快。(2)该处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在盛行风吹拂下离岸而去,深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上升流,能把海洋底部的营养盐类带至表层,表层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所以渔业资源丰富。(3)甲地沙漠的形成是由于受沿岸寒流影响;乙地沙漠成因与地处内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等有关。(4)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水文特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航海的影响、渔
28、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气候类型的成因等知识点。【详解】(1)据图可知,好望角地处30S -40S大陆的西岸,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1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速小,船舶航速慢;7月,受西风带控制,此地陆地面积小,西风风力大,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轮船7月份顺风,速度较快。(2)副热带大陆西侧的渔场形成可借鉴秘鲁渔场的成因来分析。图中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吹离岸风,在南半球东南信风作用下,大陆西侧海水偏离海岸向西北流动,沿岸海面降低,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把大洋底部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故渔业资源丰富。(3)此题是分析两地区沙漠在形成上的差异。甲
29、乙纬度接近,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是相同的因素。不同点在于,甲位于非洲西部沿海,图中沿海地区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沿岸地区降水少,形成纳米布沙漠。从图中等高线可知,乙东西两侧海拔较高,是高原,阻挡了湿润气流进入,从而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4)M城市为热带草原气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夏季,非洲南部存在一个低压,海洋为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降水,形成湿季;冬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为西北季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冬季是干季。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该地
30、区位于热带河流无结冰期,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29.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2)地形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请分别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答案】(1)黄果树瀑布流水侵蚀作用;天山地壳运动;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 海滨沙滩海水堆积。(2)青藏高原受地壳的水平挤压作用隆起,因而在不断升高;大兴安岭长期受外力的侵蚀,因而起伏比较和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景点的形成原因及内力、外力对地貌的不同影响。【详解】(1)图中宣传图片景观分别为黄
31、果树瀑布、天山、长白山天池、海滨沙滩景观。其中黄果树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天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的;海滨沙滩是海水堆积形成的。(2)青藏高原处于板块交界地带,由于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因此青藏高原在不断升高;大兴安岭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以外力作用为主,长期受外力侵蚀,因而起伏变和缓。30.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附近海域可能形成较大范围渔场的是_ 。(2)当飓风中心抵达图示位置时,城市的风向为 _风。(3)处1月的气候特征是 _ ,主要受 _ 控制。(4)分析麦哲伦海峡常年风大浪高的原因
32、。【答案】(1)(2分) (2)东北(2分) (3)炎热干燥(2分) 副热带高压(2分) (4)常年盛行西风;(2分)海峡狭窄且走向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加剧风速。【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世界局部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洋流、风向等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能够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1)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南美洲西侧,受秘鲁寒流影响,形成较大范围渔场。(2)飓风属于低压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北半球成逆时针辐合,南半球呈顺时针辐合。北半球当飓风中心抵达图示位置时,城市位于飓风中心的北部,风从北吹向南,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东北风。(3)地位于大陆西岸30-40,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4)麦哲伦海峡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大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