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区域地理与区域发展漳浦道周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 石秀娟(一)、考纲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命题规律:、近几年高考以局部区域地图的形式作为区域考查的切入点,首先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本专题近几年高考多以热点事例为背景,区域图与表格资料相结合,结合如环渤海经济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和从文字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年的我国
2、华北局部区域图,的中亚局部区域图,考查学生的区位定位及空间想象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部分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 、区域地理内容在高考中常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以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的、图表的、图像的、文字的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所以“区域的
3、认定”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融合在区域中综合考查(三)、考点突破:考点一、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评价区域发展条件。、要分析比较两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首先要明确区域研究的内容。经济水平地区分布经济特点农业和工业主要城市区位分析宗教经济结构发展条件评价(区位因素分析)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原因交通线路区位分析人口的增长、分布、数量、素质人文地理特征河湖气候类型、特点、成因水热状况评价主要河湖水文特征水系概况与人类关系地形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自然地理特征邻国(疆界)位置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战略位置面积、组成部分基本概况研究方法地理特点区域性综合性比较法综合
4、法特点、方法区域地理资源评价分布焦点热点探究 我国中部崛起的有关知识: 中部六省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分别是我国的煤炭、粮食、水力、有色金属、旅游等资源的大省,在连接东西部交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对支援东西部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典例1、(2008广东地理).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3分)资料一:见图14图14 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资料二:见图15资料三:见图16(1)有人提出
5、“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15,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_。(2分)(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填正确项字母)。(2分)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3)下列条件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3分)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4分)(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2分)(解析)本
6、题主要考查考生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图标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大事,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答案)(1)依据: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2)BE(3)ABD(4)优势: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不利: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初春、冬季多寒潮;水土流失严重(5)意义: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主产地)
7、。、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区域差异比较一般思路: 位置气候地貌、地质、水文等土壤、植被等(一步步依次探寻原因); 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差异比较: 农业生产类型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复种制度等)、住房样式等。典例2、(06高考天津卷)()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典例3、(06高考重庆卷)36、(3
8、6分)() 简要说明高原地形的差异() 图4中A、B地区为高原。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简述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地下水污染是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区域地理内容在高考中常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以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融合在区域中,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中国地理:分析我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昆仑山西段、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为边界。三
9、大自然区差异比较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海拔较低,平原、丘陵为主海拔较高,内陆高原、盆地为主海拔最高,高原,高高山气候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植被、土壤以森林为主、耕作土草原、荒漠高寒草原、寒漠、冻土水文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西北部为内流区,东南部为大江大河源地农业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河谷农业高寒牧业人口密集稀最稀城市多、密、大少、稀、小最少、最稀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地带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濒临海洋是中国开放的门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化、国
10、际化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等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西南水力资源充足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改善农业生态环
11、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成为全国动力基地协调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对比为契机,对中国的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进行知识的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有基本的认识。要会分析典型地区如新疆、青藏、东北、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沿海四个工业基地等区域自然特征和区域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等,为第二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铺垫 我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典例(广东地理34.)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
12、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21分)资料一:见图19图20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资料三:见图21资料四:见表2图21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东部地区93.8687.6987.7787.83中部地区3.879.259.389.17西部地区2.273.062.853.00(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 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 _(填正确项字母)。(6分)A. 自然条
13、件优越 B. 市场潜力大C. 矿产资源丰富 D.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足部成熟E.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2)图2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4分)(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8分)(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3分)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对“热点”问题较为关注,体现新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高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将热点焦点知识课程化。规律方法: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抓住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1、地
14、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2、地 形地质作用、板块构造学说3、气 候主要根据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状况分析4、河流、湖泊受气候、地形影响5、自然资源6、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7、主要城市8、评 价优势和劣势及发展前景、方向区域地理特征考点二、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考点突破:初期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简单,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 :人类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转型阶段: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
15、企业效益降低,区域经济衰败,失业率上升。 再生阶段:人地关系逐渐走向协调。区域发展获得再生的措施有: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或淘汰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强交通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典例、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
16、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高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 、 和 等工业发展
17、的优越条件。()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工业迅速衰退。()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多项选择)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多项选择)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 、 和 等措施。()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
18、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考点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考点突破: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典例(2008年全国卷)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
19、料)。完成57题。5.图中、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 (解析)先分析线的特点经度分布特点是自86 -2002年变化特点不大,纬度的变化特点也不大,说明产业的区位变化稳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产业,那么地区性最强的应该是农
20、业,这是解这道题的关键所在。线的特点经纬度变化是东南转移。 线的特点是向南偏西方向转移,但是,向南的幅度要大于产业,说明是一个南方迅速发展的产业,因此,应该是第二产业。此题目要求考生必须学会提取信息,且学会推理信息,提取信息时应该逐个事物提取,看时空的分布变化考点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突破:1.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著名的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世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调水的原因。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地区间的经济差异。跨流域调水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可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南水北调对受水区的意义:社会效益:改善受水区的投资
21、环境,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效益:逐步消除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推动沿线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机会。生态效益:增加受水区城市生活用水 和工业用水,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扩大,控制地面沉降 。南水北调消极意义(以东线为例):长江入海水量减少,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影响下游水质;使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使输水沿线的低洼地引发盐碱化。、中国的能源:中国跨区域能源调配的案例有: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整合的知识点:()能源的分类、能源的特点、()能源的分布、能源的消费结构、能源安全等等(
22、)中国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浙江镇海、舟山岱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开源: 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 .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煤炭、 水能,开发新能源 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进口多元化节流: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能少的产业 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和方法;(1.)地理背景。能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东部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2.) 空间分布。主要能源基地的空间分布;能源跨地区调配的主要线路。(3. )地理意义。对输出地区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而
23、大大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输入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能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国内需求。 、命题模式:(1)分析我国能源利用紧张的原因;(2)掌握缓解能源紧张的措施:开源节流(3)分析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对输出区、对输入区、对沿线;对经济、对环境。(4)掌握典型案例(西气东输),学会举一反三典例(年江苏):图12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13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产业,其原因主要是
24、。(2分)(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3分)对策理由开源方面节流方面区际协调(答案)27(13分)(1)二 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3)对策理由开源方面开发新能源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节流方面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区际协调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典例:(2008重庆卷)36(36分)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_。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10分)(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
25、灾害性天气对图9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4分)(3)图9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4)图l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 展思想,请说明理由。(8分) (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6分)针对性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抹洲有全国规模
26、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材料二:图16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材料三: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地区主要城市储量占全省百分比() 锑钨锡铅锌铜汞铋湘东长沙、株洲、湘潭062072O102921O123244 湘南衡阳、郴州、永州33094149971726l5568549011410000(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2分)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2分)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4分)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
27、因及其防治措施。(6分)(答案)(14分)(1)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2)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形(3)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 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考点探究二 、(天津36.)(34分)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9),回答问题。图9(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4分)(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业、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28、、等新能源。(8分)(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譓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8分)(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4分)(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相同点:不同点:(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
29、较相同点:不同点:(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答案 (1)相同点不同点美国西部中国西部地理位置纬度位置相近(或均位于温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地处内陆地形均以高原山地为主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脉东西走向为主气候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缺失大陆西岸气候类型资源能源(石油、天然气、煤、水能)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均很丰富缺少稀土、铁等矿产有稀土、铁等矿产(2)相同点不同点美国西部中国西部开发条件有利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西濒太平洋,海运便利利用铁路(或第二亚欧大陆桥)与国际联系不利多山、气候干旱、水源紧张生态环境更为脆弱(3)
30、立法管理: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或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农业:农业走向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交通: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进程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相同点不同点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有利影响:;不利影响:。(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
31、食产量提出建议。(3分)(答案)(13分)(1)气候特征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不同点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第二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考点提炼1、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2、区域能
32、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3、区域能源、矿产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4、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考点突破考点1: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危害、治理措施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突破口掌握结合课堂案例作为一般原理来分析不同地区问题的方法。、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气候、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情况、植被覆盖及破坏情况),分析西南石漠化,江南红漠化,东北黑土冲刷。例题1: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
33、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坡 度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土层厚度(mm)120818078714220有机质厚度(mm)282017151297(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等省区。(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是 ,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又直接影响
34、土壤的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4)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是 等。例2 (2008年江苏卷)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2)题。(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D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解析:第10题:通过对比该地区地形百分比图和农业产业结构图可以明显地看出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第11题:江南
35、丘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有计划地实施封山育林,逐步改善农村能源问题。答案:(1)A (2)D 例3 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统计项目耕地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mm)河流含沙量(%)人口(万人)1970年418334301.5301980年4.410383704.535(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相差
36、了_%。(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森林的作用。答案:(1)10 8 毁林开荒 (2)减少了 0.76(3)森林锐减;气候恶化(温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了两倍)。(4)人口增加,为满足生存和生产的需要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滥伐林木,毁林开荒,导致森林锐减,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大大减弱。典型训练 1.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气温升高2.7,年均降水量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
37、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1878192229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6647395材料二 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21世纪60 80年代21世纪90年代阿克苏河的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7177338442材料三 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情况: 19862000年的水位变化 19862000年的面积变化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的变化 上升了4米多(越过1958年 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由88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0 多
38、平方公里(1)根据上述资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问题(14分)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十余里,冬夏不盈不缩”。直到50年前,罗布泊依然是水波浩淼、飞鸟翔集。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胡杨林树大片枯死,塔里木河水先退到台特玛湖,后退到大西海子水库。短短40多年,塔里木河流程从1321千米缩短到1001千米,罗布泊完全干涸了。(1)塔里木河主要依靠_补给,其径流量随_的变化而变化。(2)20世
39、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气候可能产生影响是_(3)塔里木盆地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的_地带,主要经济作物是_。(4)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减少,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_。(5)对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的整治措施有()A加强水资源管理,禁止上游地区使用塔里木河水B大力开采地下水以保护地表水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D大面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答:(1)冰川融水,气温(每空2分)(2)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2分)(3)绿洲;棉花;(4分)(4)上、中游过度引水(1分)(5)C(2分)3. 下
40、图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一座东西走向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降水统计表。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月份1234567气温()13.59.30.47.715.220.021.8降水(mm)2.46.110.119.928.446.2104.4月份89101112全年气温()19.913.86.53.011.4降水(mm)136.940.424.15.91.4426.1(1)该地形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治理措施? 答:草原退化,荒漠化现象严重。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土地结构;发展人工草场;禁止过度放牧;解决农村
41、燃料问题,禁止过度樵采。4、(2008年四川卷)下图表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2)题。农牧交错带草原牧区东部农耕区饲草料农副产品待育肥家畜深加工产品(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 B C D解析: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如果生产活动不合理,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42、。我国西北地区农牧地区由于过度发展种植业,沙漠化会不断地向东、向南发展。答案:(1)D (2)A考点2: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存在问题及对策能源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复习提升:重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水能、风能、潮汐能等其他能源资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特优点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低发热量高基本上是无灰燃料,是高质量的能源开采、运输、使用方便可再生能源电站建成后发电成本低,收益大;为发电修建的水库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综合效益;不污染环境点缺点发热量低、燃烧效率低;灰渣
43、、粉尘多,环境污染严重;运输及使用不如石油方便燃烧过程中也有污染水库会淹没农田;移民搬迁:受降水量变化影响,枯水期受到限制分布规律分布于沉积盆地边缘分布于湖盆或大陆架上落差大、水流急及流量大的河段世界分布四个煤带:亚洲与欧洲(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七大产油区:中东(主要为波斯湾沿岸的国家)拉美(委内瑞拉、墨西哥);非洲(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俄罗斯;亚洲(中国、印尼);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英国、挪威)水能蕴藏前6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扎伊尔(刚果(金) 优点 缺点在世界的分布在我国的分
44、布核能能量大、能量密集;核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核电站建成后运转费用低、收益大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密封设备要求高核废料处理困难铀矿丰富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核能电量较大的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已建或在建核电站:泰山、大亚湾、岭澳、连云港大阳能能量大,分布广可再生能源无污染分布分散投资大、占地广、储能难影响大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拔高低空气中云量、水汽含量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以西以北丰富沼气清洁能源,有利于净化环境提高生物能源利用率可以缓和燃料同肥料、饲料相争的矛盾气温低的地区利用沼气时间短或难于利用沼气是我国农村
45、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推广较快其它新能源:地热、风能、潮汐能、可燃冰等例4(2007江苏卷)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正在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能源工业是沿海产业带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图16为“江苏沿海产业带位置图”,图17为“江苏沿海产业带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7a、b、c三处中,风力发电场最宜建在处,主要原因是 、 。(2)田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已于2007 年5月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请简要分析江苏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此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应用区位原理综合分析工业(风力发电场、火电站和核电)的分布合理性和主要原因。第1小题,结合区域条件和海陆位置,容易得出:b处的风
46、能资源丰富;用地条件较好。第4小题,根据江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容易得出江苏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江苏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核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1)b;风能资源丰富、用地条件较好。(2)江苏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核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典型训练读中美两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分布图(见图7)及相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据来自商务部的消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中方联合工作小组与南非萨索尔公司就在中国建设煤变油项目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确定自2004年9月份开始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拟在陕西和宁夏建立两座煤变油装置,项目总投资约
47、6亿美元,设计规模为年产600万吨。(1) 我国首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北方的两个与南方的两个相比,更为有利的条件是什么(2)简要分析,中国首先拟在陕西和宁夏建立煤变油装置原因及中国“煤变油”项目和技术的重要意义。(3)美国最大的石油消费市场在地区,但其战略石油储备设置在南部的得克萨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原因是什么?答:(1)靠近大油田,并有输油管道相连(2)原因:陕西和宁夏煤炭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有意扶持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 煤变油项目和技术的重要意义缓减我国液体燃料的需求矛盾;弥补我国石油资源的匾乏和缺口,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证我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8、(3)东北部原因:位于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石油资源丰富接近石油输人港和拉美石油市场考点4、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考点突破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以某个流域为例),提取信息、分析、解答 一个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就适宜发展农业;而科罗拉多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就适宜开发水利资源,对于田纳西河来说,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例】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3.15,回答 (1)A处是田纳西河的_,此处地形为_,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_和_。(2)B处地形
49、是_,这里是人类活动的_地区。(3)C代表田纳西河,这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_和_。(4)在A、B、C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_,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_。(5)从图中多大坝和船闸,可推知流域内多_地形,水力资源_。 【答案】(1)发源地 山地 水量 水质(2)河谷平原 比较集中 (3)合理分配 水质的保护 (4) A B (5)山地 丰富 (25分)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
50、,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6分)(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6分)(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10分)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3分) 【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
51、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4) 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20分)图一是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开发利用示意图,图二是中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读图回答。输水洞 (1)E地和地农业生产共同的限制性因素是 。(2)C水库的水源来自 ,该水库作用主要有哪些?可引水灌溉E地区(或干旱地区) 在D处发电供应A城市和E地区(3)图二中为 农业(地域类型)。对比说明与处于同纬度的澳大利亚没有此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4)你认为E地区有哪些农业生产的经验可供我国农业发展借鉴? 【答案】(1)水资
52、源短缺 (2)B水库 可引水灌溉E地区(或干旱地区) 在D处发电供应A城市和E地区 (3)水田农业(水稻种植)我国秦淮以南地区受东亚季风环流控制,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丰沛,南方地区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湿润气流进入;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为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且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湿润气流进入,农业发展严重缺水,所以没有形成水田农业 (4)充分保持土地肥力,农业生产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 形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 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兴修水利工程,保证农业稳产高产 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各种农业生产活动。【例】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53、 “珠江流域示意图”材料二:广东省政府发布有关规划,在未来五年建五大石化基地,预计2010年广东炼油能力将达每年6300万吨,加速构建广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工业体系。图12(1)材料二中珠江流域北部甲处山脉是 ,该山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金属矿产集中地。(2分)(2)珠江流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第 级阶梯上,该地区开发的水能除本地消费外主要输往我国的 地区。(2分)(3)该流域上游地区发展生产时特别要注意保护植被,以避免产生( )(2分)A土地沙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石漠化 D地质灾害(4)广东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请分析该地区能源发展的措施。(3分)(5)
54、五大石化基地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 。(4分)【答案】(1)南岭(1分) 有色金属(1分)(2)二(1分) 珠江三角洲(1分)(3)CD (2分,每选对一项得1分)(4)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核电、风能等新能源;从北方调入煤炭,从云南、贵州和广西调入水电。(3分)(5)海运条件优越(2分) 原有的石化工业基础较好(2分)二、区域经济发展专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点提炼1、结合区域开发、农林建设、区域经济生态问题及国家政策材料,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经济发展条件、发展方向等 2、关注粮食生产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分析我国和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途径及建立商品粮
55、基地的条件考点突破结合区域开发、农林建设、区域经济生态问题及国家政策材料,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经济发展条件、发展方向等,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例1】(36分)图8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9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出从乙省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6分)(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 ,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是 (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 (省名)。(6分)(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10分)(4)简要说
56、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14分)【答案】(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原因:距海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2)耕地总量下降;江苏;青海。(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4)差异:甲省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原因:甲省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57、例2】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粮食生产指标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北方产区总计其中:松辽河产区53.911.567.319.785.131.9328.4366.5400.7495.2421.
58、5569.5南方产区总计其中:长江产区46.129.732.724.314.911.3334.9352.6355.1396.3328.0379.9中国粮食生产分区示意图1图中松辽河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该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平原、平原和平原。2图中长江产区的湖平原和湖平原历来是南方粮食高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3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单项选择)粮食商品率高耕地面积广大水热资源丰富复种指数较高ABCD4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59、。5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6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多项选择)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B粮食大量出口C粮食单产下降D调整种植业结构【答案】1黑、吉、辽、内蒙古(答全得1分)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答全得1分)松嫩(1分) 河套(1分)2鄱阳湖(1分)3B(1分)4小麦(1分) 秦岭淮河(1分)5持续下降(1分) 不断增长(1分) 北粮南运(1分)6AD(
60、2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考点提炼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背景分析 2、关注生态城市建设及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了解珠三角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学会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考点突破【例1】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图5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3)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
61、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答案】(1)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2)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产
62、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面努力。上海市不同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九五”期间汽车制造、通信设备、成套设备、石油化工、钢铁、家电等“十五”期间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等“十一五”期间金融、集成电路、汽车、会展旅游、商贸、钢铁、航空航天、软件、生物技术与医药、移动通讯、物流、创意等1.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产业为主, “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产业。2005 年上海市第三产业。2005 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 %,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 等优势。(至少答两点)
63、2.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 。(单项选择)A.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B.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等C.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D.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3.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 (填字母)地区建成精品钢材基地, (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城, (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现性在于 (至少答两点)4.兴例说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1.二(1分) 三(1分) 10(1分)商贸繁荣;市场需求大;交通便捷;人才众多;科学与教育发
64、达等(任答两点得1分)2.B(1分) 3.B(1分) A(1分) D(1分)接近消费地;不易污染市区;交通便利(任答两点得1分)4.第一产业:世博会场地的布置将带动花卉、园艺业(1分)第二产业:世博会场馆及配套的市政工程建设,将促进钢铁及有关建材工业(1分)第三产业: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1分)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
65、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1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 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图426),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目前该地区的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另外该地区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也逐步趋同,使得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
66、力逐步减弱。)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是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2)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3加强规划与管理 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
67、工的合法权益。【例3】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一同列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综合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和科技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读图8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图81丙图所示地区是属于长江经济带的 工业基地(名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缺乏。2乙图所示地区 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这里交通条件优越,其矿石加工成初级产品,可以经湘黔线、 线、 线运往上海。3长沙、株洲、湘潭作为乙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之一,将
68、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4将甲图所示地区能源向丙图所示地区输送是国家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 工程,这对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至少四点)5起于上海浦东南汇区芦潮港、跨越 湾的东海大桥工程,造成后具有哪些现实意义。(至少二点) 。【答案】1沪宁杭(1分) 能源和矿产资源(1分)2有色金属(1分) 浙赣(1分) 沪杭(1分)3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湘江及其支流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运条件。(4分)4西气东输(1分) 甲地: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丙地
69、:缓解能源供应;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等。(4分)5杭州(1分) 东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加快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国港口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技术规范和建桥理论上,为我国跨海大桥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等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13分)资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
70、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20个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型企业密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资料二: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地区北京1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其数码是 ;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内外贸易口岸的其数码是 ;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其数码是 。2试比较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方面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相同点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不同点矿
71、产资源运输3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 。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是 。【答案】1 2比较方面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相同点运输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技术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协作大型企业密集,门类多,协作条件好劳动力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强,劳动力数量充足、质量高不同点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外区域调入有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资源和铁等矿产资源,资源条件好运输有长江“黄金水道”,内河运输条件好河流水量较少,有结冰期,内河运输条件较差3水资源缺乏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考纲要求:、遥感(RS)在资
72、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典型例题分析】例1 (2008年山东卷)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问题。1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解析: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在于通过遥感技术获得地球的具体影象后,在用地理信息技术处理后获得的。答案:A例2 (2008年广东卷)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
73、5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A. 第30天 B. 第75天 C. 第100天 D. 第130天解析:遥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地物的不同状况和不同的地物辐射的波长范围不同。该题的解题关键在于从图中读出甲、乙两类植物在波长1、波长2上的差异,找出最明显的差异。答案:A例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3题。(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A红外线BX光C可见光D紫外线(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A划分植物类型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C监测树木
74、的生长状况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A判断水体污染B判断人口分布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解析:本题组考查判断地理统计资料图的能力,具体考查遥感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即遥感技术对“地物不同状况”如植物生长状况的监测功能。从图中可直接找出健康植物与重度病害植物反射波率曲线的交点,向横坐标作垂线,可看出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的波段大致是0.55-0.80微米,结合下面的光谱波段图,很容易确定正确选项。图中反映的原理是植物的健康状况可通过遥感技术来判断,粮食作物的产量高低也与作物的健康状况有关。第30题题干给出
75、的信息非常重要,水体污染与否,城市大气质量状况均属于“地物不不同状况”,它们的反射率也不相同,所以AC选项正确。答案:(1)AC (2)CD (3)AC【针对训练】1.(2008年江苏卷)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 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910题:.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
76、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联系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1)上海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单项选择)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2)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彩红外遥感图像时,发现外环线周边地区的红色块状区域面积越来越小,而蓝灰色区域面积越来越大。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 用地面积在缩小,而 用地面积在扩大。(3)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
77、,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 物体的空间位置。(4)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 (多项选择)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 B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 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阅读下面三则资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从1999年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多国部队以南联盟科索沃省自治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材料二: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事件,过后,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恐怖主义军事行动,并一举摧毁了塔利班政府。材料三
78、:1999年3月27日,北约部队一架F117A隐形战斗机被南联盟的防空部队击落。飞行员跳伞后在脚触地的一刹那,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当间谍卫星把呼救信号传送到北约空袭南联盟指挥所后,美军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6小时后,当一架M6B电子干扰机发现飞行员的准确位置时,一架MH60G搜索与救援直升机降落在飞行员的面前,把飞行员接上了直升机并安全返回基地。(1)对南联盟(现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大规模轰炸的信息资料主要应用了()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A.B.C.D.(2)在地面部队的配合下,美国对塔利班政权大至军事设施小至主要组织成员的打击异常精确,其信息资料的精确性主要是依靠(
79、)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美国联邦特工的侦察根据材料三判断以下两题:(3)在对美国飞行员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发出的呼救信号你认为属于()A.GIS信号B.GPS信号C.CRS信号D.以上都不对(4)在对美国飞行员进行的营救行动中,要准确地对飞行员进行定位,依靠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并简要地阐述该技术系统的主要特点。.读图2-5和下列材料,回答: 地理信息系统(C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C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如目前我国巳应用CIS对各地区各时段“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指标分类汇
80、总,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日发布各地疫情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省区累计病例(例)北京2456天津175河北227山西447河南15陕西12重庆3湖南6() 根据我国部分省区“非典型肺炎”累计临床诊断病例通报表中的数据(截至2003年5月22日10时)在我国部分省区图的图例空框中,设计区分各病例数值段的图例符号,并在图上山西、湖南两省范围内画出相应的图例符号。()图2-5 (2)下列课题中,主要是应用CIS进行研究的有( )(多项选择) A.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B.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81、 C.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D.上海市浦东新区内环线内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通报及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3)试设计一项应用CIS的课题研究项目: _。答案:1. B解析: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是三维坐标。.A .C .(1)D (2)农业 建筑(非农业用地) (3)运动 (4)ABC.(1)B(2)C (3)B(4)技术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解析:(1)题只要根据所列数字设计不同图例,再根据图例画出山西、湖南两省的符号即可。(2)题要求学生注意“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的”,而A选项中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不是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因此不能应用GIS进行研究。(3)题为一应用题目,所设计项目只要有空间分布特征即可。答案:(1)设计图例绘图 (2)BCD (3)设计项目 如“江汉平原某年水稻长势的监测分析”、“中等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模式及与交通、环境关系的分析”、“油轮在某海域发生大量漏油事故时,预测其污染范围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