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5 ,大小:256.18KB ,
资源ID:102157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157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思想品德“小课堂大社会”课题实验报告_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存在问题.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思想品德“小课堂大社会”课题实验报告_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存在问题.pdf

1、小学思想品德“小课堂、大社会”课题实验报告_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存在问题一、问题的提出:1、从陈鹤琴教育思想看陈鹤琴先生认为: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都是过着社会生活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所以活教育要讲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他把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概括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认为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首先要教人做人,而做人必须从小教起,从小教好;只有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才能符合做现代中国人,才能进一步做世界人,现代世界人,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陈鹤琴绝然反对“教死书、

2、死教书;读死书、读书死”这种死气沉沉的教育,他认为我们应使得这种腐化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教育,我们怎样使教师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我们怎样使儿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因此要研讨所有的教材,是否适合儿童的需要。我们要研究所用的教法,是否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启发儿童的思想,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我们要研究种种教学上的设施,是否适合于儿童的心理,是否合于时代的趋势。我们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做为我们的活教材,要有活教师、活儿童集中力量改进环境,创造社会,建设新国家。由此可见,把小课堂引向大社会,是思品课目标所决定的。2、从思品学科的性质看课题组组长:孟丽课题组成员:吕福英邓晓红周菁茸

3、郑荷囡倪群群金唯唯倪炜丽陈琰陈双英卢洪娣罗斐斐徐莹赫尔巴特曾经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和统帅,有其特殊的重要地位。思想品德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它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态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江泽民同志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

4、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空间,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寻求一种生活活泼的教育形式,以缩短大社会与小课堂的距离,以缩短社会现实生活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距离,以缩短历史和今天的距离,为实施思品素质教育提供更为理想的环境因此,让学生“走出小课堂,进入大环境”是思品学科的性质决定的。3、从学生的品行发展规律看有调查表明,目前,许多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存在着较大反差,他们能毫不含糊地正确完成判断辨析题。但是,现实中许多学生有不同的表现。小学生的生活圈简单而透明,单纯的生活不容易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由于年龄特征,小学生对于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

5、的思考往往感到困难,特别是理解课外往往“立于之外”,难以真切感受文章中所说明的道理,教师要把道德教育植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身边的人事增加感性认识,深化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想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光上好思想课并不行,必须参与实际交往,参加集体和社会的活动,只有在集体的活动中,广阔的天地里,才能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和社会的荣誉感,逐步养成诚实、谦虚、守信等待人处事的态度以及热情,宽容交际品质。所以,走出小课堂,进入大社会,是势在必行的一个决定。4、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看长期以来,德育的实施和学生的成长的内在需要无法协调统一,表现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和社

6、会适应性,大大滞后于现实生活所提出的要求,不少思品课都成了道德灌输课,出现“四重”、“四轻”现象,即:重形式,轻实际;重书本,轻实践;重说理训导,轻行为训练,重泛泛而谈,轻现实辩析。这“四重”与“四轻”作为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典型特征,折射出整体思想教育效益差,学生知行脱节的状况,学生除了会“克隆”几个条条、杠杠式的仅能解决关于道德的观念问题,还能担负多少未来社会的建设重任?道德认识是通过道德体验完成的,如果认识的主体不能进入状态,那么体验将大打折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实现德育内化的根本动力。就修订的课程标准

7、强调:思品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增加实际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课时。教师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学的道德知识付诸实践,把小课堂变大、变活、变新,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增长,才能做到知行统一。二、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及理论依据:所谓“小课堂,大社会”是指在思品小课堂中,融入大社会、大自然的实践体验背景,通过思品课堂的调节、折射,把道德教育植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把课堂引向更广更大的天地社会。本课堂教学活动具有生命的属性,是生命的展示与流动;是生命的行动与实践。活动是运动变化的,是灵活而富有生气的,活动中充满鲜活的知识,包含着客观的事实,涌动着真实的交流,它意味着只有不断的开

8、始,永远没有终点。我们假设,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相近的条件下,如在思品课堂中有效地融入大社会、大自然,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必将会大大提高。提出这一假设的理论依据:1、陈鹤琴教育思想。2、思品新课程标准。3、柏格森的生命哲学非常强调“生命”的冲动、勃发。他认为生命的冲动主要指内在于生命中不可遏止的“生命欲”,有了这种冲动,生命才会成为永恒变化发展的东西,生命的冲动乃是一切创造进化的动力。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它首先是师生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为了使生命更具活力,更具意义,那种没有使学生产生过任何生命冲动的教学,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必定成为教学的归宿。4、“教育即生

9、长”这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观点。他认为儿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天性”、“能量”、“能力”、“开赋能力”,也就是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自己的发展倾向,发展规律。他们需要的是关心指导,他们需要通过活动,增加尝试体验,唤醒自我认识,形成自我概念,开发内在潜能,学会自主成功。5、教育家阿英纳叶维利在对教学过程的论述中明确指出:如果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那么就把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局限为仅仅是学习和认识的活动,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教育观。教学的过程不在于教师强制儿童学习,而在于通过教学活动,使儿童参加创造他们自己的过程中来,成为自觉地参与教学,接受教育的个体。课堂教

10、学的任务,就是通过活动,激发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自信心和师生之间多向交往的快乐感受。三、“小课堂,大社会”实验的探究与实践为了考虑实验成果普遍毫无意义及其可行性,我们从 2000 年上半年开始,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组成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经韦氏智商表测定,实验班学生的智商略低于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均有学校统一安排,不给予任何特殊性的待遇,并对下列变量进行控制。学生变量: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性别、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上大致相等。教师变量: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大致相同。自变量:课堂教学活动化社会因变量:1、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3、教师的教学

11、水平协变量:1、学生实验前的品德和能力差异2、师生对课堂中融入大社会的探究态度在这样的实际背景下,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开始了实验的探索。(一)构建“小课堂,大社会”思品教育新模式的框架和原则。本实验的最终目标,是在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情景中促进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培养基本的社交技能和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在具体构建新型思品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原则,从而对德育活动的内容体系作出比较科学的规定。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际生活可以为理论注入丰富内容,无论是用实际生活印证或理解基本理论,还是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生

12、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都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小学思品课堂中,更要讲一些原理,联系多个实际,解决一个认识问题,讲原理,分析一个社会现象,辨别一种是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2、从个体到集体的原则:小学生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才能较好地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与他人,社会协调的能力。3、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则。低年级的学生,自己以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特殊时期,高年级则开始学会自我约束。整个小学阶段呈现从他律到学会自律。4、从抽象到本质的原则。小学生对抽象的道德概会准则的理解只能通过具体的道德活动来完成。小学德育活动设计必须从具体的现象把握渐渐上升到对本质规律的理解。5、从学校到

13、社会的原则。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最主要的地方,学校和家庭中的道德实践也是学生处理,社会道德问题的基础,学校德育活动和家庭的道德问题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模拟或参与社会道德问题的处理。根据这几个原则和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以及现阶段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规律及特征,基于我们对传统单一的德育课程模式弊端的分析,本着以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宗旨,着眼于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突破传统课堂单纯“授受”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借助新兴媒体的介入使用,尝试构建“小课堂大社会”的活教育课堂新模式。其操作程度,师生活动及媒体作用如下表示:程度教师媒体学生选定主题引导观察创设情境观察情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节情感分析情境点拨启发重

14、现关键感知分析明白道理发现问题情境再现建构联系实际指出关键协作学习辩析深化激发讨论或再现领悟内化指导行为提示道理行为实践课后延伸指导行为或再现习惯养成程序一:选定主题,利用多种途径,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把现实生活场景,浓缩到课堂中来。学生通过对情境的看、听、想、议等活动,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上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程序二:是德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和分析。具体形象的材料,通过与新情境所提供的外界信息建构出新的理念;教师则借助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供新旧信息相互联系的线索,以“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学生建构符合具体情境背后的道德观念。程序三:是学生道德认识或

15、观念内化的过程,在此阶段教师可以点出问题所在,激发学生积极讨论,也可以再引发新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抽象道德观念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本阶段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思想品德教学究竟培养学生仅仅具有“道德观念”,还是真正成为有道德的人。程序四:在此阶段,教师应发挥“引路人”的重要作用,在学生明确道德观念激发了情感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行为规范要求,并认真检查指导,督促学生的实践。这一阶段是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言行统一的关键。总之,通过这一模式的研究,克服传统德育忽视人的思想品德个性化,轻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单一强调理论灌输,知识记忆的种种弊端,唯有让德育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向学生展示真

16、实的世界,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生活,才是最佳的途径。(二)探索积累多种“小课堂,大社会”思品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广阔的生活空间为学生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平台,生活更不断给予他们以新的启示和顿悟,给他们更多的积累和完善。就像万物离不开雨露和阳光,德育离不开生活。1、让学生进入家庭生活中体验实践生活。孩子虽然生活在每个家庭中,很少有孩子去用心感受家庭生活,通过体验让学生获得一份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例如在教孝敬父母一课前,组织开展了“星期天我当家”活动,给每人发一张表格,要求学生从买菜煮饭到洗碗抹桌,从洗衣叠被到打扫卫生都自己亲手做,通过这一活动开展,将孩子与父母进行角色置换,让学生体验父母工作的

17、辛苦,明白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同时,课后进一步指导实践导行活动。2、让学生进入学校生活中体验。有些课例,就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进行体验,如:做事要有责任心,通过解剖自我,树立榜样,让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责任心的必要性和光荣感,同时在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实践。在教敬礼,亲爱的老师这一课前,让学生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在教小伙伴之间前让学生在体验小伙伴之间的真挚情感。3、让学生进入社会生活中体验和实践。面对时代的迅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思品课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例如在上家乡大变化一课,要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有一定的程度,于是,拟定了系列课前体验

18、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上虞城区的新面貌、新气象;(2)收集城区新面貌的图片的照片;(3)请街道中的老年人讲上虞城市过去的样子。在课前体验的基础上,上课时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反馈出来,学生之间便可将体验中获得感受互补。4、让学生进入大自然中实践体验。思品课前,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培养起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体验生命的可贵,例如在学飞吧!小鸟一文前让学生去林中听听小鸟欢快叫声,去林中看看小鸟快乐飞翔的身影,学生就感受到小鸟多可爱。课后延伸,大自然中的生命是多么可爱,保护大自然生命成为课题的延伸,放飞捕猎的野生动物,宣传保护动物的行动。“一个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

19、动”。一次又一次地让学生进入大环境中体验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去大自然中完成导行,学生通过真切的体验,深刻的领悟道理,在实践中不断碰撞,牢固树立优良的思想道德认识,把德育内化为行动。(三)课堂艺术点石成金的策略:学生课前有了深刻的体验,课中如何调节、点拨,如何去辩析实践导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消无声息,潜移默化中得到认识上的提高,主动地去实践,这是思品课堂教学的关键。去探索思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同时,我们了尝试探究了多种“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方法。1、现场考察、获得感受。思品教学只有面向社会,走进社会,置身于社会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对道德认识的可信度。比如在教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这时时,了解

20、到班上有些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干粗活,脏活的人没出息,轻视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于是我把这节思品课上成“活动课”,在课中让学生进入社会大环境现场考察:(1)事先与某一“营业员、清洁工人、老校工”取得联系。(2)讲明调查体验要求:观察各行各业劳动者是怎样从视这种劳动的,再进行模拟操作。(3)分小组调查体验。(4)体验后,各组汇报结果,谈体会。在交流中学生纷纷表示各行各业劳动者很辛苦,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可见,把教学搬进社会大课堂,其教学效果与课堂单纯抽象地摆弄文字是不能比拟的,学生在大课堂中看到活生生的社会,实实在在地获得了感受。2、环境模拟,激发兴趣。环境模拟是加工教学内容,拉近教

21、材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的一种方法。如我们在教七册讲信用一课时,淡化了课堂,模拟了社会媒体中受关注的节目实话实说的演播现场,营造了“实话实说”的氛围,把一堂思想品德课设置成一采访节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畅所欲言的环境中,在同学老师的问一答、一笑一谈之间,学生接受了教育。又如做事要有责任心,在实践导行时,模拟“责任有限公司”,招聘公司经理,制订分公司计划和责任范围,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兴趣,纷纷选择并应聘环保、纪律、学习、体育、社区等责任有限公司的经理或员工,各职其职,真正成了班级的小主人。3、请进课堂,深化教育。道德教育根植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中,利用学生身边

22、人和事,以增加感性认识,深道德教育。例如我们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时,为了能使学生真正懂得社会生活需要各种劳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为人民服务,是值得尊重的道理,我把一位清洁工人请进课堂,让他介绍辛勤工作的事迹,清洁工人现身说法,让大家体会到:社会上任何一种劳动都是值得尊重的,同时,养成不分贵贱的劳动观。4、形式活泼,激发潜力。陈鹤琴先生曾在活教育十六条原则中提出教学游戏化、故事化,在分组教学中又提出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因此创设多种新款的情境,多种趣味的途径,更易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产生冲动欲望,印象深刻。如在思品课中,我们充分挖掘师生的创造潜能,结合教材,运用板块教

23、学,让学生问一问,做一做,唱一唱,看一看,演一演,夸一夸,分一分,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辩一辩,赛一赛等,小岛闯关游戏,照镜子洗洗脸,开垦责任田,亮红绿灯,自选商场,行为追踪,优点轰炸,上雏鹰网,焦点访谈,小品表演,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得教材活起来,动起来,把学生的情感给煽动起来,并使其延续,落实到行动中,这样的思品课,学生喜欢上,创造欲望,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5、人机交互,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创设了声像、视听组合的立体教学氛围。正确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思品教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不仅能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而且能增强思品教育的感染

24、力和实效性。多媒体储存的丰富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为道德观念的导出提供了便捷,也为学文明理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如保护环境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情境性和超时空作用,设置疑问到处教学目标。先播放学校生态考察队的考察片段,市郊区某村垃圾浮满河道的景象和生态自然保护区山清水秀的环境,通过设镜比较引起质疑,导出教学目标。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缘何而起?设境形象直观,学生初步意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的活动有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课中,以生动的课文为载体,利用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以形象导知,拉近学生思想品德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化静态教材为动态施教,有声有色,入情入理,增强学生道德认识的直观性和深刻性,课尾导

25、行,运用多媒体模拟学生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起到及时反馈信息和学生相互交流的作用。6、心理融合,共塑个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思想品德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以后,为了适应国际竞争激烈,全球交流频繁的需要,未来人才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心理、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决定着各种素质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是品德教育的前提,能使品德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心理测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使品德教育内容更丰富,使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内涵更丰富;它拓宽了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

26、径,增加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如,当学生产生心理冲突时,采用聆听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使之产生情感共鸣,在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同时,运用新的训练,这无疑胜过单纯的思想教育。在品德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了解社会和家长对其角色的期待,产生正确的角色认知,并学会处理角色冲突,懂得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分别应扮演好公民、好学生、好孩子的角色,逐步树立责任感、友谊感、同情感、幸福感,提高抗挫折能力,抗诱惑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四、实验结果及其分析:通过二年的“小课堂,大社会”的思品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证明该实验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交往

27、实践能力、活动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是深受教师、学生、家长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它不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为全面实施“小课堂,大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理论依据。(一)“小课堂,大社会”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思品课堂的学习态度。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活动方式的教学”,即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为主体,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克服一切学习中的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通过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学

28、习兴趣和态度的调查,获得了如下数据:题目实验班(N=40)控制班(N=38)你对思品课堂学习的看法2620141602你喜欢上思品课的原因可开动脑筋,创新1312有用,与生活紧相联53很生动21教师讲得好08可以积极参与143经常获鼓励52可以提高思想品德17从小喜欢学习02你认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好2111较好1821一般14需努力02表 1: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调查统计表(节选)从表 1 中可以看出,两班学生对思品课堂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实验班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使之泛化到所有学习课程上,既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行为。因此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

29、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道德情感积累,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反映。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课堂课外浑然一体。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思想品质的提高,从而带动其他学科学业的明显进步。(二)“小课堂,大社会”的实施,使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到提高。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不期待外来酬赏而且是主动的助人行为(巴特尔 1976),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孩子身心各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能帮助孩子更快地摆脱自我中心,增进孩子对社会及他人的理解和认识,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丰富孩子的社会情感。有了

30、这份情感,他才能在与同伴友好合作、互助和分享。通过二年“小课堂,大社会”方案的实施,学生在这方面有了明显的长进。我们设计了 8 个教育活动,采取情境表演,看图讲述,故事表演,现场考察等形式对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孩子在具体情境中的情绪感受,对情境中主人公情感态度的共鸣度,在特定情景中做出的亲社会行为。结果如表:实验组对照组在前测与后测中亲社会行为及消极行为的发生次数组别亲社会行为出现次数P 值消极行为出现次数P 值前测实验组211131517202117对照组忧于实验组56659111314实验组前后测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9 16 17 24 27 30 32 33

31、P0.05后测实验组16 17 18 21 25 27 29 31两组无显著差异34227436对照组10 11 17 19 27 28 30 33P0.05单就实验组而言,实验前后在教育活动中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增加(P0.05),消极行为则显著减少(P0.05);以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而言,实验前实验班的亲社会行为明显少于对照班(P0.05)。要加以说明的是这次实验组的对象是有意识选择社会性行为较差的幼儿,而且教育实验的时间限制在 2 个月之内。故本教育方案仅能对类似的训练提供一些启示或借鉴。本次教育方案设计的操作流程如下图示:认知情感行为认知(自然效果)愉快情感体验行为积极情感引导(三)“小课

32、堂,大社会”的实施,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明显进步。表:实验班和对照班道德行为对比各年级实验班学生人数 270 人各年级对照班学生人数 269 人均值标准差F 值均值标准差F 值团结友爱3.81.6925.143.58.79*文明礼貌3.98.6621.733.69.79*遵守纪律3.99.6510.694.06.65*勤劳节俭4.24.5613.444.08.68*遵守公德3.88.6724.963.56.88*好好学习4.02.6621.723.56.88*勇敢诚实3.82.6513.163.69.79*总计3.96.4729.553.77.57*从上情况表明,实验班学生除守纪律一项外,道德行为

33、得分均优于对照班学生,且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四)“小课堂,大社会”的实施,得到社区、家长的好评。每年寒暑期社区学校开始活动。实验班学生在社区活动中能带头义务打扫楼群卫生,主动帮助社区居发做好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表现突出,多人得到社区优秀学员的称号。在问卷调查中,家长一致认为孩子的品行比较端正,活动能力增强了,辩别能力也提高了,积极要求上进,成绩呈上进势头。(五)小课堂,大社会的实施,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堂交流模式的改革,大大调动了参与实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了改革以往思品课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大量准备,课后又必须及时回顾,成

34、败之间经常交流心得。尤其是年轻教师参与实验后,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钻研教材和教法,互相交流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之风,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通过该实验,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小课堂,大社会的实验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思想不断转变的过程,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在构建多途径,全方位的“小课堂,大社会”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整合思想,实现多种交流途径和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因此明天的路还更长。参考文件书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3)夸梅纽斯的大教学论(4)冯克明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模型全书(5)陈鹤琴活教育思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