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40.50KB ,
资源ID:102094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094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展望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

2、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 1945年左右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他们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然而,也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

3、在那里,偶然才用。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7%上升到2050年的86%。这意味着,将把接近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4、,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不同。汽车在20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

5、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1关于“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B在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一现象是一个长期趋势而非短期失常。C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的人口越来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2下列理解和分析,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B2012年,全世界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但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C网络的流行,使得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D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在发达国家,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使郊外中高产阶层

7、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B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C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D郊区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也将出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答案】1B 2C 3D 【解析】1试题分析:B项答非所问,第三段原文“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推断出”表明它是一个推断,而非依据。A项在文本第三四段

8、,C项由文本第六段总结得出,D项由文本第八段提取出来的。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以偏概全,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原因至少有三,公交发展、网络流行、21世纪城市化。原文“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 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D把未然当成已然,原文第九段最后一句话说“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本题

9、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垂,垂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又尝过徽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

10、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生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吾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

11、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注: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又尝过徽士何胤 过:责备。B帝命勒之,立于馆 勒:勾勒。C淡然无营 营:谋求。D当时荣之 荣:荣耀。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又以荔

12、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B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C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D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虞荔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九岁时便受到陆垂的赏识,当时名士何胤也慕名而来,要一睹其风采。B何胤非常钦佩虞荔,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但虞荔以年纪小辞谢而不

13、就任。C虞荔为人至孝,因为母亲在世时未能尽孝,所以母亲死后他终身吃素食穿布衣,连音乐也不听了。D文帝被虞荔的爱弟之情所感动,下诏向陈宝应索要虞寄,但虞寄最终还是不能回来和虞荔团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垂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2)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答案】4C5B6D7(1)陆垂问虞荔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倕对他的才华十分惊奇(诧异)。(2)文帝不许可,使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探视的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解析】4试题分析:A

14、过:拜访。B勒:雕刻。D认为是荣耀。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句子

15、,只注意虚词“所”、“曰”、“乃”等即可正确断句。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A应为虞荔去拜访何胤;B“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错,是衡阳王因为虞荔有高尚的志行,素来极为敬重他,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C“因为母亲在世时未能尽孝”错。是因为哀情丧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凡有十件事”,一共十件事;“辄”,总是;“遗失”,遗漏缺失的地方;“异”,对感到惊奇(诧异)。(2)“乃”,于是,就;“临问”,亲临慰问;“相望于道”,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祖父虞权,在梁朝任延尉卿、永嘉太守。父亲

17、虞检,任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虞荔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岁那年,随从堂伯父虞阐去探望太常陆垂,陆垂问虞荔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倕对他的才华十分惊奇(诧异)。又曾经拜访不就朝廷征聘的士人何胤,当时太守衡阳王也去拜访何胤,何胤把虞荔的情况告诉衡阳王,衡阳王要见虞荔,虞荔推辞说:“没有准备见客的名刺(言示曾做官),不可拜见。”衡阳王因为虞荔有高尚的志行,素来极为敬重他,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到成年时,有漂亮的风度仪表,博览古代典籍,善于作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署理法曹外兵参军,兼任丹阳诏狱正。梁武帝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于是就

18、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将碑文刻在石上,陈列于馆中,便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接着任用为司文郎,升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任中书舍人。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官员;多参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惟有虞荔和顾协平静淡泊恭谨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里,只以通晓叉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接着领大著作的职务。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接着台城失陷,哀情丧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所担任职务待遇责盛,而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追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顾问。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诤言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

19、做法,这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当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宝应,虞荔每次谈到他就流泪。文帝哀怜而对他说“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于是下发诏令给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伤感生病,五帝几次亲往看望。命令虞荔将家中人,搬进宫中居住,虞荔以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许可,使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探视的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诏令说:“能淳朴地穿布衣吃素食,便是高尚的节操,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

20、力稍有减退,现在给你鱼肉,不准坚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官衔,谥号叫做“德子”,到他的丧枢送还故乡时,文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的人对此感到非常荣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89题。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 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

21、丰富,可做大事。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5分)9诗歌最后两联从哪几个方面写黄几复的品德和才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答案】8“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忆京城相聚之乐,一抒别后相思之苦,形成对比;(2分)“一杯酒”与“十年灯”,一言欢会极其短促,一说飘泊极其漫长,形成对比;(2分)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9三个方面:为官清廉,富有政治才华,好学不倦。(3分)情感:赞扬了黄几复廉洁干练,也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3分)【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这类题目,可紧扣题干

22、中“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的要求,对题目要求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句进行赏析。答题时可先找出对比的词语,如“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对比,“一杯酒”与“十年灯”对比,然后分别分析它们对比的内容,并指出其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问题,可先对诗的后四句进行解说,然后再归纳。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

23、”,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他呢?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2)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 , ”表明自己的心志是不可以挫败的,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的人格。(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或 虽体解吾犹未变

24、兮,岂余心之可惩(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试题分析: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贤、善、犹、惩、戈。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尊严死聂鑫森一辆白色

25、的小车,驶出了湘楚大学的校门。深秋上午的太阳光薄而淡,透出一阵阵的凉意。从这里到江南医院,要穿过繁华的闹市,加上红绿灯,堵车,满打满算要一个小时。开车的是程奋,坐在后座的是郑波。程奋在校办公室当主任,四十八岁,头圆、腹凸、体胖。郑波比他大两岁,是中文系的教授,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主攻古代文字学,师从程奋的父亲程笃,读硕读博,再当助手,一眨眼过去了二十多年。两个人久久不说话,在去向医院的这一路上静得只听见车轮摩擦水泥路发出的沙沙声。古稀之年的程笃肝癌晚期,四个月前住进了江南医院的肿瘤科重症监护室。郑波在上课、开会之余,一个人去得很勤。重症监护室是不能随便让人进去探看的,因为里面的空气消了毒。门上

26、只有一个玻璃镶嵌的小孔,郑波隔一阵就会把眼睛贴上去,打量躺在病床上的程笃:一头银发,满脸愁苦,时而清醒,时而昏迷;鼻子的两孔插着氧气管和胃管,胳膊上插着输液的套管,下面还插着输尿管。每当这个时候,郑波就会喟然长叹。这种“生命支持系统”,无非是让先生毫无质量地活在限定的时间里,死已是不可避免的了。先生平日曾多次对他说:“人活着,要有尊严,人死去,也要有尊严。”这种比“死别”更残忍的“生离”,身上插着管子,身边没有亲人朋友,像吞币机一样耗费钱财,“工业化”地死去,先生一定是极不愿意的。可惜师母因病已去世多年,可惜程奋夫妇和儿子都太忙,来得少,来了也总是匆匆的。郑波读本科时,程笃第一次上“文字学”的

27、课,自我介绍说:“我姓程名笃,字顿迟,你们可知道这名和字,来自何书?”郑波站起来说:“来自说文解字,笃者,马行顿迟。”程笃眼睛一亮,大声说:“你读书多,记性好,孺子可教!”尔后,郑波本科毕业,再读程笃的硕士和博士,因成绩突出,发表多篇论文,也就留校教书,并当了先生的助手。在郑波看来,程笃于他是亦师亦父,而程笃也视郑波亦友亦子,不但学问上对郑波谆谆引导,生活上也极为关心。郑波的妻子,就是先生和师母介绍相识并喜结连理的。先生最大的遗憾,是儿子程奋读了硕士以后,改行去搞行政,而且干得津津有味。他对郑波说:“在知识界,第一等做学问,第二等教书,第三等做官。程奋没有定力,只能如此了。”正在开车的程奋,鸣

28、了一声笛,问道:“郑波兄,睡着了?”“没有。我在想先生,他太痛苦了。”“是呵是呵。早几天大夫找我面谈过一次。”郑波装作一无所知,问:“谈什么呢?”“他说老人肯定没有希望了,家属是否可以考虑停止治疗。我问怎么个停止治疗法?他说,由家属签了字,再在医生指导下拔掉输氧管。”“你怎么说?”“我明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避免医患纠纷,一切都是家属自愿的。但我不同意!”“是只要先生活着,你就可以照领他的工资?”“绝对不是,那是人性丧尽!我、妻子、儿子,担不起这大不孝的名声,领导、长辈、同事、学生会怎么看我们?今后还怎么做人做事?”“你担心将来副校长提拔不上?担心儿子将来不好找对象?就不担心老爷子这么受罪!唉!

29、”“郑波兄,我猜想大夫也和你谈过了,你是做学问的,没什么顾忌,能不能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郑波一惊,随即平静下来,说:“程奋弟,我知道你想说又不好开口,大夫和我谈话后,想得我坐卧不宁,最后才想明白,为了先生尊严地逝去,由我来代替家属签字和拔掉管子吧。”他的喉头哽咽起来,泪水奔涌而出。(21)程奋小声说:“谢谢谢谢”(22)程笃安然辞世,然后是火化、开追悼会、入土。(23)不断地有人向程奋和郑波,询问程笃最后的死因。(24)由郑波签字的医院、家属共拟的协议书复印件,程奋时刻揣在口袋里,有人问即掏出来说:“一切都由郑师兄做主,我听他的。”(25)郑波则从容如昔,有人来和气地询问或愤怒地责问,他面不

30、改色心不跳,平静地说:“是我签的字,是我拔的管子。”(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这篇小说叙述平实。作者运用语言、外貌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了两个晚辈形象,他们在面对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时的不同表现令人深思。B这篇小说人物形象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进一步介绍了老教授与郑波之间的关系,使小说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又为后文做了铺垫,使故事发展更为合情合理。C小说的开头描写郑波和程奋去医院的路上久久不说话,表明两人之间已经有很深的矛盾,为下文他们在对待程笃辞世问题上的不同选择埋下伏笔。D从“程奋夫妇和儿子都太忙,来得少,来了也总是匆匆的”中可以看出,程奋一家虽事

31、业有成,但对亲人却自私无情,也反映出当今社会亲情的淡漠。E小说中郑波在重症监护室门前时的心情是很沉重的:既不想程笃受病痛折磨,“工业化”地毫无尊严地死去;又不想亦师亦父的老教授这么早离开自己。(2)请简要分析小说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3)请概括并简要分析郑波这一形象。(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郑波,而不是程奋。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8分)【答案】(1)(5分)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2)通过对薄而淡的阳光、深秋的凉意等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渲染了清冷的气氛,烘托人物心境。通过介绍到医院的时长,为后文两人在车上做出选择、商定结果

32、埋下伏笔。从大学到医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与人物的社会环境。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3)(6分)学术精湛(博学多才、学识渊博等亦可):读书多,记性好;成绩突出,发表多篇论文,最后留校教书。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等亦可):受到老教授的教诲与关心,时刻不忘,并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老教授。敢于担当(有责任心、责任感亦可):选择代替亲儿子为老教授拔掉管子,承担世人的毁誉,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从容淡定:面对别人的询问或责问都能平静对待,坚持自己对精神和生命尊严的守望。(每点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3点即可)(4)(8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郑波而

33、不是程奋。结合文本:从情节安排上看,郑波占主导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而作为亲生儿子程奋迟疑犹豫,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郑波的人物形象。从主题表现上看,弟子郑波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其性格与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8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赤子真情刘文典刘文典(1889年1958年),安徽合肥人,原名文聪,字叔雅。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34、曾任孙中山的秘书。1917年起,刘文典先后在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因学问高深、为人狂、傲、怪,但不失赤子之情而闻名学界。1917年,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聘刘文典为中文系教授。刘文典对庄子研究颇深。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淮南鸿烈集解,从此声名大振。在北大,刘文典讲庄子,第一句都是:“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学生问他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刘文典感慨:“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1929年,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兼文学院长,恰逢学潮,蒋介石经教育部下达的文件,“责难”他纵

35、容学生闹事,“责令”他交出肇事学生,并“传唤”刘文典到南京悔过。刘文典出发前一肚子怨气:“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就去!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参加同盟会,曾任孙先生秘书,声讨过袁世凯,蒋介石一武夫罢了,能奈我何!”刘文典见蒋时,头戴礼帽身着长衫,昂首阔步,飘然而至。蒋介石见刘文典时面带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让座,冲口即问:“你是刘文典么?”这一下把刘文典的狂劲激怒了,也不含糊:“文典是长辈叫的,不是哪个都有资格叫的。”蒋介石一听,拍桌子吼道:“无耻文人!你怂恿赤党分子闹事,该当何罪?”刘文典也应声反驳蒋介石,并大声呼喊:“宁以义死!不苟且生!”全力向蒋介石撞去,幸被侍

36、卫挡住。蒋介石吼叫:“疯子!疯子!押下去!”事情传开,举国哗然。安徽大学师生组织了“护校代表团”,并与其他学校学生400余人到蒋介石处请愿。刘夫人张秋华也赶到南京找蔡元培。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等人致电蒋介石,历述刘文典的治学为人,说他只是一时出言不逊,“力保无其他事”。在舆论压力之下,刘文典7天后被保释,责令他离开安徽大学。事后,刘文典拜访老师章太炎,章太炎听说他面斥蒋介石的始末,想起三国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大为振奋,抱病提笔,送给学生一副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九一八后,广东军阀陈济棠准备反蒋,借刘文典骂蒋之名,重金聘他去广东。刘文典识破陈济棠的用心,感叹说:“日寇侵华,山

37、河破碎,国难深重,理应团结抗日,怎能置大敌不顾,搞什么军阀混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坚决退还礼金。不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电邀刘文典,担任清华国文系主任。刘文典在清华任教时,有一回需要查阅某佛经善本,闻说西山香山寺有此善本,但寺院有严格规定,借阅者必须在寺内念经堂正襟危坐,且必须用寺院制作的蔑竹片翻阅,违者受罚。刘文典是知名学者,方丈特许他借阅。刘文典也承诺,严守规定。方丈离开后,刘文典静坐默读,久之困乏,见室内有一空床,又无僧人陪守,便持书卧床阅读,不料竟睡着了。梦中受到扑打,听到骂声,睁眼一看,方丈斥责:“施主言而无信,竟把佛经丢在地上!”刘文典一边认错,一边“抱头鼠窜”。转念一想,外面

38、僧侣众多,如此狼狈,丢人现眼,只好以退为进:“君子慎独,不可无信,该打该打!”1938年,刘文典逃离日本占领下的北平,来到昆明西南联大,主讲庄子、文选。大名鼎鼎的吴宓教授常来听课,每次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文典讲到得意之处,常会抬起眼睛朝最后一排问:“雨僧兄以为如何?”吴宓这个时候一定起立,毕恭毕敬,一面点头一面说:“甚是高见,高见甚是。”全场学生无不相顾莞尔。久而久之,成为联大一道风景。又有一次,刘文典教文选,讲了半小时,宣布:“今天的课到此为止。”学生们都以为他又受了什么刺激,要将哪位名人大肆品评一番,正欲洗耳恭听。刘文典接着说:“余下的课改到下星期三的晚上再讲。”这下,学生们就搞不懂葫芦里

39、卖的什么药了。在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注视下,刘文典扬长而去。等到了下星期三的晚上,刘文典通知学生都到校园里的一块空地上集合。等大家都坐定后,刘文典出现了:“今天晚上我们上月赋。”这时候,满脸疑惑的学生们豁然开朗,原来当天是农历五月十五,一轮皓月当空,确是上月赋的最佳时间。学生们围坐一圈,静听刘文典论讲月赋。他时而仰头问月,时而高声吟诵,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充满新奇感与求知欲的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从刘文典的“狂”、“傲”、“怪”中,我们依稀看到了魏晋人物的风采,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0、(5分)A这篇传记记述了刘文典在北大讲庄子时的幽默语言,这样写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又突出了人物性格。B在学潮事件中,刘文典惹怒了蒋介石,他宁以义死,不苟且生。后由于他在学界的影响大,蒋介石最终释放了他。C学潮事件后,章太炎先生送给刘文典一副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从中可以看出刘文典的正直人格。D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体现了他在教学中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先后在北大、安大、清华、西南联大等地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勾勒了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2)刘文典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6分)(

41、3)章太炎为什么把刘文典比作三国时期的祢衡?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4)文中说:“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人之狂”的看法。(8分)【答案】(1)B D(2)“狂”。因对庄子研究颇深,故狂傲地称而今懂庄子的唯他一人。“傲”。学潮时,见蒋介石时针锋相对,直面斥责。“怪”。在西南联大授课时,课堂上问大名鼎鼎的吴宓教授和在月圆之夜讲月赋。(3)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刁难,坚持平等对话,捍卫大学的独立和人格的尊严;这与祢衡击鼓骂曹一样,表现出敢于蔑视权要、据理力争的精神;章太炎对蒋介石羁押刘文典不满,借此表示对刘文典的支持和

42、赞赏。(4)文人之狂,很多时候是率真、坦荡的真情流露。刘文典为人气节而狂,为大学独立而狂,为真才实学而狂,为国家命运而狂。他的狂傲自负是建立在真学问、真性情的基础上的,他的狂是对权贵的蔑视,是对尊严的坚守,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节,又是五四时期科学民主自由精神的张扬。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一名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 。昨日,乘客周先生说,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代表危地马拉国家队出战100场的拉米雷斯虽

43、然一度在前腰位置上显示出不俗的盘带和传球功底,但很快便出现体能问题,下半场只能 。中日之间若以武力衡判未来钓鱼岛之输赢,则两国之间必无赢家。真正的赢家将是 _的美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狡猾的美国人 ,待时机成熟便以所谓中立国的身份向交战国家贩卖军火、战略物资、情报等,伺机大发战争横财,使得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A坐山观虎斗 袖手旁观 作壁上观 隔岸观火B坐山观虎斗 作壁上观 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C袖手旁观 作壁上观 隔岸观火 坐山观虎斗 D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作壁上观 坐山观虎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

44、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作壁上观: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也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壁:壁垒。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词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六近义词辨析。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词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词语,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45、的一句是( )(3分)A距今100万年前的复原后的“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 鼻短而上扬、吻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B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C美国宇航局透露,2031年宇航员在往返火星长达31个月及在火星逗留550天期间, 将自己种蔬菜、水果和鲜花。 D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中“距今100万年前的复原后的郧县人”语序不当,应为“复原后的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B“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概念

46、交叉,“看作”和“是”语意重复,应去掉“是”。D成分残缺,在“择优录取”后加“原则”;搭配不当,“鼓励”改为“形成”。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内心里拥有善,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 。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

47、去扶助 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 B C D【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应接在后,与“循环”相应,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48、E。16根据文意,补写出相关内容。(每处不超过15字)(6分)“舌尖”即舌之尖端,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舌尖上的中国用味觉来体验一个国家,新颖而独特。这里的“舌尖上”指美食或品味美食。例如:“舌尖上的快乐”,指 ;“舌尖上的未来”,描述的是 ;“舌尖上的浪费”,是指责浪费食物的现象。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舌尖上”指代的意义范围扩大,有时会由食物转向语言、言论,如“别让调节收入分配成为舌尖上的方案”,说的是 。【答案】品味美食的乐趣未来人们的美食不要让调节收入成为言论上的空话 (每句2分,共6分)【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推断。如第处,前面语境中有“舌尖上指美食或品味美食

49、”的解释,那么,“舌尖上的快乐”就是“品味美食的乐趣”。 处,结合上文“舌尖上的未来”可推知,此处应填“未来人们的美食”一类的内容。处,结合上文“有时会由食物转向语言、言论”“别让调节收入分配成为舌尖上的方案”等内容可推知,此处应填“不要让调节收入成为言论上的空话”一类内容。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答。(5分)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近日,一件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该事件发生于9月8日,女大学生小袁骑车遭遇一老人倒地,老人受伤后她拨打了120,随后老人指认小袁撞了自己。8天来,“撞了”还是“没撞”依然没有定论。学生小袁称自己

50、做好事反被诬陷。老人家属认为老人是小袁撞倒的,他们认为这件事疑点重重:第一,如果不是小袁撞的,那当时为何陪老人来医院,又为何垫付2000元医疗费?第二,小袁曾在医院道歉说是她不小心碰倒的,为什么回到学校之后突然变了?目前由于双方各执一词,都坚持自己的说法,因此需要大量证据还原事件真相。警方表示,这起案件还在积极调查、取证中。请选择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评说有理有据,不少于50字。【答案】示例:我认为,如果是学生撞的老人,学生是必须赔钱道歉,并对自己说的谎话负责。但是医院应该检查清老人病情,撞倒受的伤和老人自身的病应该区分开来。不能老人身上所有的病都得学生买单。如果是老人讹诈碰瓷。作为大

51、学生,希望这位同学能够向法院反告老人敲诈勒索罪,并赔偿精神和名誉损失。让那些想还未讹诈碰瓷的人也看看后果。【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点评类题目,这类题目就是要针对材料中的具体事件,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首先我们要读懂材料,理清脉络: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怎么样;本质是什么,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准确提炼观点,选好角度,表明观点。注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做到新颖、独到,文采丰富。本题所给材料说的是老人是碰瓷还是被撞,学生是救人还是撞人的一个有争议的事件,考生可根据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自圆其说。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

52、表达运用E。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萨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人生处处有风景如果人生的列车不断前驶,那么,我们能做的,不是努力去延长自己的生命

53、,而是去浏览人生旅途中多彩的风景。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人生确是如此。人生旅途中有太多的风景值得去欣赏,亦或是一泓秋水,一行大雁,一株大树,一个丽人。然而,人生的风景还不应仅限于自然中的景致,更进一步,你的内心深处也会有很多风景值得你去发现。人生处处有风景,风景的美丽与否在于你如何去审视。而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你发现人生的美丽风景。普希金有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忧郁的日子总会过去,光明的日子即将来临。”由此观之,乐观可以缓解内心的痛楚,使心情更为舒畅。在中国古代,乐观也是文人的风景。白居易,这位乐天的诗人,从未被生活中的打击所击垮。谪居浔阳城,他仍能陶

54、醉于音乐,在山水之间神游。在乐观的心境下,他创造出流传千古的优美诗篇。由此可见,倘若他被病痛与挫折击倒,那么他就不可能“乐天”,也许就沦落为一个伤春悲秋的失意之人。而正是乐观的情绪才让他欣赏到人生的美丽风景,从而让他沉醉其中。不只乐观,忍戒也是一种风景。放弃这处风景,作一个忍让的人,便可在下一处找到更完美的风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蔚蓝的海洋与辽阔的天空便是对忍戒者之回馈。早在三国时期,号称狼顾之鬼的司马懿便懂得这一道理。在曹氏家族的压力下,他一直潜伏其中,对曹操的侮辱、责骂也是一概忍让。而他在经过几十年的忍戒后,伺机挑拨曹氏家族,在空处击破,篡得了魏国大权。而此时,他便欣赏到

55、了他内心最向往的美景。若他当年与曹操硬碰硬,那么他的下场也许就跟杨修一样被曹操给处死了吧。再者,荀彧就不太懂得忍戒而去直谏曹操,也落得赐死的下场。由此观之,忍戒后面有多么美的风景。怎样去捕捉这些风景,显得尤为重要,而唯一的方法,便是向他人学习。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学习他人的品质,也是一种风景。牛顿学习研究前人成果,最终总结出惊世理论。孙中山学习西方制度,最终开创共和民国。学习他人的风景,便有了自己人生的风景。善利用这些捕捉风景的方法,便可欣赏到更为美丽的风景。人生处处有风景,风景处处蕴人生。去挖掘内心深处的风景吧,让人生的旅途更加多姿多彩。【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中两则材料内容相反,各有侧重。写作时,既可以根据其中某一则材料确定立意,也可以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确定立意。由材料(1)可得出以下立意: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把目光放远些、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人生处处有风景等等。由材料(2)可得出以下立意:生命之美在于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抛弃幻想,把握现在;活在当下等等。综合两则材料,可得出以下立意:在赶路时不忘欣赏风景、追求梦想而又注重过程等等。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