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084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实践及其特点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探究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实践是连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二、学情分析同学们都实践过,暑假的社会调查、参加生产劳动、做实习工等等都是实践活动,但对实践的重要性认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实践的观点不明白。三、教学目标A级: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构成要素 (3)实践的特点B级:(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C级:(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 (2)依据相关原理,说明实践出检验

2、认识的唯一标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五、教学流程新课导入: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一想:在这首诗里“躬行”是什么意思? 你是如何理解“实践”的?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及其包含的两层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教师讲课 3、学生认真学习4、起床、刷牙、洗脸、吃饭6、“争论克隆人” 2、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连连看实践主体 工具和其他设备实践对象 自然界,人类社会实

3、践手段 人注意: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是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2004年1月25日,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和正在太空进行火星探测之旅的美国“勇气”号一起用更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是否还尚存微量生物的迹象。探讨:火星探索是否属于实践活动?人类探索火星的目的是什么?(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狡兔三窟”、“燕子筑巢”、“蜘蛛织网”、“狐狸躲避猎人猎枪趋利避害”。北京动物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半香蕉用长杆吊在一固定的高度,黑猩猩偶然用手臂碰到竹杆,取到了一只香蕉吃了,可它不知道尚有许多香蕉未吃完,仍可摘取来吃。人的活动根本不同。探究活动:动

4、物的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工人做工 、农民种田 、战士打仗 、学生听课 、欣赏音乐 、科学实验 、发射神舟5号飞船 、蚂蚁搬家A、 B、 C、 D、 2、“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这段话说明( ) A、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B、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决定了人们的生产活动C、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对自然界的关系D、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小结: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

5、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性。实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们在行动之前就已有了

6、明确的目的,并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记,这也是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所不同的。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讨论:盲目的实践是否存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例题1】(单项)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

7、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人造或人为的世界”的事实说明(A)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有人类实践活动 D、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例题2】(单项)从“神一”到“神六”载人航天试验的过程中,直接参加的单位有近200个,涉及到的单位近4000家,参加试验的工程科技人员超过15万人。这说明(A )A、实践具有社会性特点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3实践的基本形式。 教材“专家点评”阐述了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

8、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理解这一内容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明确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 第二,“基本”不是“全部”,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所有形式,这里只研究实践的“基本”形式,即上述三种。这三种基本形式只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

9、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随后,其它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一位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随后,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又带了来惊人的死亡。1854年11月14日,里海上空突然出现了一场风暴,使英法舰队受到严重损失。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烈,受命对这场风暴进行调查。他发现一天前,这场风暴也曾出现在地中海上空。因此,他认为只要建立一定数量的气象站,利用电报传递

10、情况,风暴就可以预报。他的意见得到了法国政府的支持和采纳,人类第一次用电报传递情况的天气图在法国诞生了。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的森林里,果实鲜艳美丽。但当地人一直怀疑其有“毒”,取名为“狼桃”而不敢吃。到了16世纪,有两个英国人旅行中发现了它,并将其带回英国,种在皇家花园仅供观赏。直到18世纪法国有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定要亲口尝一尝。他吃之前,作好了一切准备。吃完之后,他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召见”。结果,这位画家不但没到上帝那里去“报到”,反而成了天下第一名品尝西红柿“美味”的人。从此,西红柿上了我们的餐桌。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课堂探究:(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

11、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探究提示:(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 (2)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书本中的【哲理故事】唐代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他有一幅斗牛图,画得十分生动,被人们视为珍品。有一次收藏家把这幅画那出来晒,一个牧童看到了,不禁大笑。藏主问他何故,他说:“牛在角斗时,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幅画的牛尾巴翘得象根竖起来的棍,叫人不由得发笑。”实践在认识的过程中何等重要,任何人的认识都只能

12、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例题3】(单项)“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D)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例题4】(单项)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身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这一观点( B )肯定认识来源于实践和书本 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承认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 B、 C、 D、 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栏目告诉我们两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

13、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例题5】(单项)温家宝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意思是(D)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书本知识比社会实践更重要C、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例题6】(单项)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A )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课堂探究: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想一一想,古代的天文学、力学和数学都是在什么样的

14、背景下产生的?如明代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例题7】(单项)“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

15、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例题8】(不定项)50年前,毛主席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1995年5月,江泽民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说明了( AB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例题9】(单项)随着信息技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这

16、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C )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例题10】(单项)“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

17、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 (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3)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此时,我们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个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教材此处引用的恩格斯、

18、列宁的名言,也正阐述了这一道理。 教材“相关链接”引用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论证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栏目再次以实例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道理。【例题11】(单项)对火星的种种猜测,只到今日终于有了结果。美国宇航局于2004年3月2日公布“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详细资料,现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火星过去曾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个红色星球上可能存在过生命。这段材料表明 (D )A、猜测都是符合规律的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

19、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所谓学以致用,也正是强调这一道理。 【例题12】(单项)“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 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D.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例题13】(不定项)下列成语或短句能够体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有(AC)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活到老,学到老六、板书设计1、实践及其特点(基本形式三种)(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

20、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客观物质性(3)主观能动性(4)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七、问题研讨(简答题1)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而深化,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深化了我们对阿房宫的历史状况和项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历史记载是基于当时条件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其正确与否要经受考古实践的检验,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有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对阿房宫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阿房宫所进行的科学考察,推动了人们认识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