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分进阶特训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1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B秦汉官僚的等级性变强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答案】A【解析】西周时,爵秩等级的标准是血缘关系,秦汉时期,爵秩等级的标准发生变化,平民可以通过军功得爵,打破了之前的血缘标准,体现了爵秩等级的开放性,故A项正确;官僚的等级性体现在官阶的高低,不体现在军功阶层的崛起,故B项错误;军功地主阶层与血缘贵族并存,故C项错误;平民可以通过军功得爵体现
2、了社会阶层流动性变强,故D项错误。2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世家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世家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汉末“乡举里选”选官的权力在地方,九品中正制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是中央“对世家大族的一种制约”,说明九品中正制是力图把选举权由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九品中正制的实践效果
3、,故B、D两项缺乏依据,排除; 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作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答案】D【解析】材料“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项正确
4、;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项。第6课1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传统政治色彩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政府在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内,国王依旧在政府中扮演相对重要的角色,说明英国近
5、代体制中依然留有一定的封建残余,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而不是国王直接参政,故A项错误;从材料无法得出“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的结论,故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21983年,时任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这是因为()A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B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C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丞相制度D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秘密建储制【答案】A【解析】材料“在我们西方
6、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此处的文官制度对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可见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故选A项。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赃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
7、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并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11门,任选6门。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材料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建立于100年前的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第一,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
8、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第二,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政策制订、财政管理等。3040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第三,变“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取消“六等级制”,代之以职类为基础的“三类制”,即行政类、专家类、秘书类。第四,完善退休制度,严格掌握养老金的发放,奖励功绩优异者,惩处功绩不佳者。摘编自李治国、宋发清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两次文官制
9、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答案】(1)19世纪:历史因素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传统文官制度的弊端,滋生贪腐和效率低下。现实因素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政府职能扩大;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世纪:历史因素原有文官制度的弊端,忽视专业人才,内部流动性差,文官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实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一方面使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新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使科技成果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政府干预扩及社会各个方面;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社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2)特点:19世纪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文官常任、政治中
10、立;突出通才。20世纪行政管理更专业;人才选拔更开放;突出激励机制。共同价值取向:公平与效率。第7课1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国海关是在晚清的动荡格局中形成的。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引入海关的官吏制度建设,建立起录用制度、薪俸与福利制度、晋升制度和监督与惩戒制度。这套制度由于机制健全,组织严密,持续有效地运行了80年。这说明()A西方列强主动帮助清政府B中国海关必须依靠英国人C晚清制度开始逐步现代化D近代中国海关被英国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引入海关的官吏制度建设”“这套制度持续有效地运行了80年”可知,随着西方的入侵,西方列强
11、也将其先进的制度带到中国,客观上促进了晚清制度逐渐现代化,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是列强侵略的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故A项错误;中国海关必须依靠英国人的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映出()A科举废除导致青年入仕无门B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形成C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D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答案】D【解析】材料“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 表明在民国前期军阀割据的时代大背景下,从军比
12、从文更容易出人头地,体现出在国家动荡的大背景下,权势由文官集团转移到了武官手上,故D项正确。3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规定,简任官无须考试,也无法通过考试得到任官资格,荐任和委任官员分别可以通过高等和普通文官考试取得任职资格,而即便是级别较低的荐任和委任文官,文官考试及格也仅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而已。与民国初期相比,这一规定反映出()A文官考试与选拔功能难以实现B政府因文官缺失导致决策失误C文官考试与任用的开放性降低D政治环境影响文官制度的实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与民国初期文官制度相比,“文官考试及格也仅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而已”,这与孙中山的官员选拔应
13、以考试制度为主的思想不符,开放性要小很多,故C项正确;文官考试开放性降低,并非选拔功能难以实现,排除A项;文官考试与任用脱节,导致文官录取人数少,但并未体现决策失误,排除B项;D项属于两者的相同点,排除。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
14、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观点认为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上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评论材料中有关科举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赞成第一种观点。科举制的消极作用: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
15、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示例二赞成第二种观点。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