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春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006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春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春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春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春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春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练习: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第22课1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答案】C【解析】“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C。2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答案】B【解析】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上,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的民族主义指的就是“驱除鞑虏”,反对的是满洲贵族。3孙中

2、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提出的政策是()A平均地权 B奖励实业C保护工商 D土地革命【答案】A【解析】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含义是平均地权。4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与植树造林相关的是民生主义思想。5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时蒙古人称汉

3、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A【解析】汉人反对满人的统治体现了民族主义。6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倡导()A反对帝国主义B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是“民权”方面,A项是“民族”,B项不属于新三民主义,D项是“民生”方面。7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奋斗历程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主张是()A兴中会誓词 B三民主义C三

4、大政策 D北上宣言【答案】C【解析】最能体现“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是指“联俄”,体现“唤起民众”的是“联共”“扶助农工”。8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答案】C【解析】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建立民主共和国。9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由“为四万万人效忠”可

5、以看出孙中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忠的爱国思想。10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孙中山()A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答案】A【解析】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显然是指孙中山通过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11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答

6、案】D【解析】据“1924年”这一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分析出“新希望”是实行新三民主义,其他各项都不是“新希望”。12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马上推翻”表述体现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改良。13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7、()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答案】C【解析】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三大政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应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说。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奕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各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意见。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

8、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洋务运动第二册材料二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侯官严氏丛刊材料三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孙中山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奕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2)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3)材料三

9、中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适合于我国的理由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答案】(1)“西学中源”。减少洋务运动的阻力。(2)中学重等级和封建道德;西学重平等和近代法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主思想传播。(3)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共和思想,共和思想符合世界历史潮流。(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

10、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

11、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请回答:(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答案】(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2)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根源: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3)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