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84MB ,
资源ID:1020006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000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知道北宋的建立,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理解认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概括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分析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梳理宋代同辽、西夏和金的关系,理解认识宋代民族关系的特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知识点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宋初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2措施(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

2、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分散机构权力中央地方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特别提示】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 【构图解史】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目的:抑制武

3、将势力膨胀。措施: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概念阐释】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是统治者反思唐代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的结果。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宋代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全面繁荣,但不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 3影响(1)积极方面: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2)消极方面: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保守的政治风气。【特别提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启示中央过分集权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因此,中央集权应当适中。【史料实证】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4、的举措、特点史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史料二“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权。”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任命知州军、通判等官员”。宋史职官志研读(1)史料一反映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史料二反映了宋代中枢机构的变化。思考(1)史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提示 措施:在军事上,收回主要将领的兵权,充实中央禁军;在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在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2)根据史料

5、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中央官职设置的特点。提示 宋朝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枢密院掌管军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全面分割地方节度使的权力。(2)重文轻武,文人治国,中央派文臣做地方的长官知州。(3)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调到中央组建禁军。 知识点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宋辽的和议(1)背景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幽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2)过程签订:后来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内容:维持已有边界,

6、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影响: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特别说明】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当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2宋夏的和议(1)背景: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2)内容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特别提醒】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战是支流,和是主流,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的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财政危机(1)原因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

7、,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2)表现: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微点拓展】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积贫”,其主要原因是北宋时期的“三冗”局面,即“冗官、冗兵、冗费”,而三冗局面的形成原因在于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措施。【史料实证】北宋的募兵政策的影响史料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希望通过广泛募兵达到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的目的,即所谓“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募兵过滥致使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军费随之恶性膨胀,成

8、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北宋中期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研读史料反映了北宋实行募兵政策的目的及其影响。思考依据史料指出北宋实行募兵制的目的。北宋募兵制造成了什么后果?提示 目的: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后果:军队数量猛增,军费开支浩大,财政负担沉重。知识点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2)“庆历新政”宋仁宗时,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宗旨:整顿官僚机构。结果: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归于失败。【归纳拓展】庆历新政的特点(1)改革重点是整顿吏治,涉及官员选拔与任用。(2)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变革。 2变法:1069年,

9、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4措施内容具体措施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概念辨析】“富国”与“富民”“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要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 5评价(1)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消除了财政赤字。(2)不足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的战争再次失败。一些措施在执行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论。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

10、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特别说明】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内容广泛,但富国之法对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触动最大。 【史料实证】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史料一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史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研读指违法作乱的事情。指采取记诵赋诗的方式选拔人才的方法。思考提示 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

11、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提示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王安石变法的特点(1)理财措施的特点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2)整军措施的特点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3)取士之法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知识点四南宋的偏安1宋金和战(1)背景: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高宗即位后退保南方。【知识拓

12、展】“靖康之变”1127年春,金军攻破东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数千人北返,并掠走库藏金银和大量文物珍宝,北宋灭亡,因宋钦宗年号为“靖康”,史称“靖康之变”。 (2)表现战: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归纳总结】南宋统治者面对异族的入侵,没有采取积极的有效抵抗,而是长期消极防御,甚至花钱来买和平,送钱求息事,偏安江南,直到最终被蒙元灭亡。 2南北对峙局面形成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后,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问题思考

13、】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提示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北宋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强化了君主专制政治,但却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它却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和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复杂尖锐,阶级矛盾、民族问题冲突不断,统治集团内外交困,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 宋金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和是民族关系

14、的主流。1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宋太祖曾对大臣说:“今之武臣欲尽令读经书。”宋太祖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A提高将领的文化素质B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C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D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解析:选B。由材料中“读经书”可知,宋太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强将领儒家文化修养的办法,让他们忠于皇帝,以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2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A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解析:选B。“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是

15、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惟稍夺其权”,故A项错误;“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符合“制其钱谷”,是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故B项正确;“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是削弱相权的措施,故C项错误;“中央设置二府三司”也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故D项错误。3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A加强军队建设B大力发展经济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D重视精兵简政解析:选D。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导致了“三冗”局面的出现,使政府出现财政危机,因此时代要求对此改变,要想改革且不出现财政危机的办法,只有精兵简政,故选D项。4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

16、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选D。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中心措施整顿吏治,其举措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史实不符。5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A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B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C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D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解析:选B。题干中王安石主张的大意是:

17、凭借全天下的力量,来谋取天下的财富,用取得的天下财物来供给天下所用。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B项正确。6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卫青北击匈奴B文天祥抗元C岳飞抗金 D戚继光抗倭解析:选C。通过题干提示的信息“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他要讲述的是岳飞抗金的历史故事,故选C项。教材答疑名师指津1教材P51“思考点”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提示 不可取。“以钱财换和平”虽然获得一时的和平,但这种“和平”只能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2教材P52“学思之窗”上述言论出自变法反对派

18、之口,或有夸大之处,但是否也反映了变法的某些缺陷?提示 是。例如:在变法的过程中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教材P53“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得失。提示 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弊: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教材P53“学习拓展”提示 略。(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A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

19、B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C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解析:选C。针对材料中这种武将擅权和拥兵自重的现象,北宋政府采取了“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基本国策,故C项正确。2史载:“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三司,各设使、副,分案办事。又设三司使、副以总之号为计相。”这一制度变革()A加强了君主专制B始行于元朝初年C增加了财政收入 D导致了宦官专权解析:选A。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增设三司,分割了相权,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选A项。依据所学知识,三司开始于宋朝,B项错误;三司实际上是宋代全国最高的财政机构,三司使号称“计相”,但与增加财政收入无关,C项错误;材料与宦官专权没有关系,D项错

20、误。3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削相权以加强君权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改变地方割据局面D强化集体议事制度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最初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后增设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以分化事权,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故B项正确。4唐代御史若进言莅事不当,会被杖责;明代开始实行廷杖制度;而宋朝则无此类事情发生,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由此可知()A两宋政治远比唐代清明B宋朝重文轻武特征显著C宋朝君主集权远逊唐明D唐明两朝君权更为集中解析:选B。唐

21、代政治清明程度要高于两宋,故A项错误;唐朝与明朝均会对谏议官员实行廷杖制度,而宋朝无廷杖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说明宋朝重视文人治国,重文轻武特征显著,故B项正确;宋朝君主集权程度要高于唐朝,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5宋代苏辙在唐论中称:唐太宗将天下之兵,分布在八百多个兵府内,在关中设置五百个兵府,在地方和边疆则设置了节度使,让其手握重兵,这一制度使得朝内大臣不敢政变,地方将帅不敢叛乱,四境夷狄不敢犯边,是最好的制度。苏辙的文章实质上是对北宋出现的哪一政治现象的评论()A重文轻武 B守内虚外C重本抑末 D兵将分离解析:选B。宋朝时期“守内虚外”的政策和唐朝时期军事力量分布的特点

22、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材料评论的正是这一政策,故B项正确。6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解析:选B。材料“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说明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故B项正确。7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认为北宋贫困的症结在于()A冗官冗兵导致冗费B中央集权过度导致地方无权C生产少及土地兼并D长期战争费用及缴纳“岁币”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认为导致国家贫困的原因不是开支过多

23、,而是生产过少,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是土地兼并和繁重的徭役,故C正确。8叶坦的大变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王安石则认为: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民不益赋而国用饶。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A减节冗费 B合理用人C增加税赋 D增加生产解析:选D。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民不益赋而国用饶”,意思是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该主张提倡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实现民富国强。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

24、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材料三宋朝科举考试图(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其统治政策。第(2)问,据所学知识,从历史渊源角度指出其目的;从克服弊端、维护统一、稳固社会统治等方面回答其影响。第(3)问,观察图片并迁移所学知识,从科举制、文化发展等角度回答原因;从对宋代科技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用。答案:(1)重文轻武政策。(2)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3)原因: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作用: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