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 ,大小:14.66KB ,
资源ID:10199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99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9古诗两首乞巧_人教新课标.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9古诗两首乞巧_人教新课标.docx

1、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9古诗两首乞巧人教新课标 乞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组古诗两首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并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教学时,我注重抓住古诗文的韵味和情味,引导学生走进与乞巧相关的一个家喻户晓神话传说“牵牛织女渡河桥”,体会它千古传颂的魅力,然后一步一步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七夕乞巧节的盛况,品味对幸福的向往之情。在教学中

2、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使品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得到碰撞。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倡导个性化教学,诗画互为补充,在体验感悟、入境动情的品茗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一、 落实扎实的识字教学 本诗中“乞、霄”是要求会写的生字,而且这两个字又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两种方法分别突破。 根据三年级学生掌握生字的现象,字的回生率较高,主要是形近字区分不清。这课的“乞”字就属于这种情况。教学时,我采用了形近字对比的方法来突破。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观察哪些字和“乞”很像,学生们说出了 “吃、气”,我及时进行板书呈现,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印象会比较深刻。 “霄”字诗

3、中刚好在同一句中出现了它的形近字“宵”。教学中我采用引导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字音、字形的学习空间留给了学生。但在在字义和书写方面是难点,我采用了范写的形式,词素释义法来突破,落实了随文书写。 二、淡化诗意,注重品析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中段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只要求大概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就行了。所以古诗的教学重在读,重在感受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引读、男女生赛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的方式。尤其是在解决诗的节奏时,以往的课中,都是老师用画停顿线的方式把节奏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我采用了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

4、,先让学生读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然后互换,我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在读中让学生体验诗的节奏。人们常说“体验获得的知识是最可贵的。” 在引导学生感受七夕之夜的热闹,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我首先采取的是借助资料袋理解诗意。这首诗浅显易懂,但对于乞巧节学生并不了解,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书后的资料袋就是对节日习俗的补充。我就以教材为本,先让学生好好读资料袋,谈资料袋,然后才进入对诗意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会较容易的把握诗歌的大意,了解乞巧节女子们都要对月穿针的习俗,感受女子们的美好心愿。紧接着我采取借助插图讲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古诗。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

5、坚持以导引读、以读促思,再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体会出诗的真味。如:“在这浩瀚的月夜,姑娘你在乞求什么呢?把你们的美好心愿,送进这两行诗中”; 三、拓展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在教学时,不是就诗教诗,而是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由于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乞巧、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民间故事,所以 我在课前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民间乞巧的 风俗习惯、乞巧的常用方式以及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有效地帮助了学生更好、更深地理解古诗。在教学进行到尾

6、声时,我又进行了同类古诗拓展,把跟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呈现出来,如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语文课堂教学没有完美的,在本节课中我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第三、四句诗的意境时,没有及时点拨学生抓住“家家、几万条、尽”等进行体会,感受乞巧节之夜人多,热闹的场面,感悟家家户户的女子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虽然备课过程中有设计到,但因为自己过于紧张的原因把这个教学环节给漏掉了,自己也觉得非常遗憾。但从这次经历也不难看出自己的教学功底还不够扎实,临场发挥不够自如,今后还要多磨练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使课堂教学能力更进一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