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5争论的故事苏教版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课文本身很简单,结构也很清楚。本节课,我主要是与学生通过读来共同解决两个问题,问题1、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问题2、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回想这节课的教学,有可取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先说说,通过自己努力,已经做到的:一、钻研文本,整体把握。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课文结构非常清
2、楚:第一部分写了盛老师给同学们讲的一个故事,第二部分写了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后的感想。教学时,我没有只顾争论,而忽视了学生们的讨论。开始,我让学生感受争论的激烈,让学生入情入境,然后让学生来谈感想。二、朗读训练有起色。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在“读”上下功夫。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就出现了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能带着表情,更能带着语气,读得有声有色。特别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反问增强语气的作用,并且尝试着在表演中运用反问这一形式,可见句子读到学生心里去了。三、角色表演有气氛。在读第二次争论之前,我把
3、学生分成俩大组,一组哥哥,一组弟弟,那种争论的氛围立刻就有了,在这种氛围里,再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提示语,注意句子语气,加上动作,带上表情,读来水到渠成。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兄弟俩的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还做起了动作;接着师生合作表演,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迈进,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课上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朗读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但从本节课中,也反应了我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不能很好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刚开了个头,我就急着接过学生的话来说,生怕学生说得超出我的预料,所以整节课看起来有点匆匆忙忙的感觉,甚至有个别学生发音不到位,也匆匆带过了。另外,从学生自主角度来说,也感觉扶过于放了。这些不足之处,也正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