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95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盛的洛阳;北方民族大融合。2、解析:本课是选修一第三专题孝文帝改革的第二课,是在第一课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结果的基础上对此次改革的历史使用的细化。共有三目内容,分别从农业生产的发展,洛阳城市经济兴盛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三个方面说明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历史作用。重点: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历史作用。难点:北方民族大融合。2、解析:二、课标要求及其解析1、课标要求:探讨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历史作用;了解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意义。2、解析:1)知识与能力从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来看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

2、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认识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孝文帝改革给社会所带来的繁盛局面,使同学们认识民族融合交流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教辅资料:金版新学案同步导学2、多媒体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程目标展示 导入新课基础知识梳理知识拓展 小结 课堂目标检测 课后配餐作业(二)教学情境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内容:均田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革除旧俗汉化意义:北魏孝文帝成为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改革家。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设问: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

4、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 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意义,下一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来探究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从而对孝文帝改革作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浏览全课,简单梳理本课知识 农业经济 城市面貌 城市经济 民族大融合(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板书:(本堂课两个大标题)投影:本课知识结构(一)农业生产的发展源:1、背景孝文帝改革前的状况拓跋部入主中原时,适值北方经过近百年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大片荒芜,粮食严重匮乏,人民流离失所,各地暴动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发展

5、原因:请学生阅读本目第二段,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总结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原因。孝文帝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的实施北魏时期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促进生产力的进步民族大融合的影响各族人民辛勤劳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提问:有哪些重要的措施促进了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均田制的推行; 吏治的改善和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派遣工匠赴全国各地,指导修建水利工程; 3、主要成就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北魏的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北魏的政府收入大大增加“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二)

6、繁盛的洛阳1、洛阳的历史概况及城市变迁提问1:历史上的洛阳是怎么样的?试回顾他曾经作过哪几个王朝的都城?提问2:为了洛阳的重新繁盛孝文帝做了哪些积极的贡献?结果如何?2、繁盛的表现让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洛阳繁盛的表现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导入下一目;对比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图片,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活方式汉族化;民族大融合。(三)北方民族大融合补充: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

7、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双向性)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设计意图:突破难点。)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境内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代。2)孝文帝改革的推动2、民族融合的表现:共同的生活区域共同语言文化的融合 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产生了什么影响? 4、影响:大力推行的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局面,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实质上促进了他们的封建化,使之文明程度提高,社会进步。而这种封

8、建化又极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讨论:你能说出我们身边民族融合例子吗?(服饰、饮食、教育、通婚、乐舞等)这些民族融合现象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作用?(积极作用。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和谐相处,各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社会热点问题,以史为鉴。)本课内容小结: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经济上: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政治上: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巩固了北魏统治 。 3、民族关系上: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4、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基础。(三)课堂目标检测(知识迁移和运用)1、 选择题(课件)2、 问答题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 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提示: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进步为标准。) 变式练习:评价孝文帝改革 1、性质: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制度的封建化改革 2、历史作用(经济、政治、民族融合、奠基) 3、局限性:全盘汉化,丧失骑兵优势 4、结论:孝文帝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进步。 (四) 课后配餐作业:金版新学案同步导学 课时作业 课后反思: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