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增强农村地区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中,并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它的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在我国传统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辛苦,学生痛苦,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这正是由于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2004年全国高中新课改启动。而新课程改革自2008年起已在河南实行了7年,但由于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许多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中转变过来,教师主宰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盛行。教师原有的能力水平也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导
2、致学生学习少主动,学习能力下降、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差。6尤其在农村地区,学生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接触新事物的途径较少,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非常有限。农村的学生更安分守纪,更老实听话,更循规蹈矩,他们更愿意掌握书本知识,缺乏探求新知的冲动与能力。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初中教学模式以及中招考试开卷这种考试模式的影响,他们习惯于抄抄写写,习惯于死记硬背,他们既缺乏探求新知的能力,又缺乏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如何在农村地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主动地、积极地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通过对农村地区高中历史课堂
3、的有效教学做的一些探索,谈一下我的观点。一、立足三维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是新课程标准,而不再是固定的教科书。这就首先要求老师改变教材观,不再是教教材,而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所以,提高课堂效率的第一步取决于老师。备课时,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体系和知识框架之中。农村的学生知识储存量普遍不及城市学生,高中新教材又非通史,想让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很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让学生就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在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中,还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完成知识接受的过程,还成为一个蕴涵着丰富情感、人生哲理的教育性的动态
4、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整个教学设计应该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而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立意为核心。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三维”目标。而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通史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对于历史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甚至有的同学连中国古代史中的朝代都说不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以便随时查阅。在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的农村地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比如人教版新教材中虽没有充分详实的史料,但“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
5、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参见必修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安排学生自学“学史之窗”和“模块链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就会提升教学效果。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高中历史教材分模块后变得较为枯燥,多数农村的学生只喜欢听历史故事不喜欢分析历史信息,觉得难,没有兴趣。但是,新
6、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这样的要求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长期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被动接受。可以说很多学生对老师过于依赖,自己只想听老师讲讲历史故事,自己读读书、背背课本,极度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高中生正处于敏感期,很多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需要关心和爱护。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责骂他
7、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害怕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在老师上课时就没有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其次,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概念多为抽象、枯燥的,历史史实又多远离现实,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雅典的民主政治中讲雅典城邦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我们自然而然地把我们现实生活与其放在一起比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雅典城邦的空前繁荣。最后,利用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
8、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还会不会发动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又锻炼了其思维能力。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种差距一方面是由于其知识储备不足,接触新事物较少决定的,当更多的来自于我们长期讲述式的教学手段的束缚。在课堂上可以适当运用讨论法、比较法、辩论法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形成一个小组综合意见,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维
9、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还有利于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比较法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较一些相似的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学会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授开辟新航路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异同,尤其是对中西社会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维新时,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其异同。通过比较法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一定的历史观点去解决纷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
10、题。如上选修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小结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辩论秦始皇的功过问题。在教授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创始人孔子一课时,可以举行一个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四、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课堂提问被认为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因为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但是,问什么,怎么问,如何对待答的结果,却需要老师仔细揣摩。一旦处理不好,不仅
11、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无效学习。除了基本的课本知识外,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可以设置大量的情境性问题,即先给学生提供各种情境,再提出问题时,如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中“假如你是一个留洋归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会选择那种服饰?”、“假设你有一千万,你喜欢住哪所房子,并告诉我你的理由?”、“假设你们在表演1966-1976年时期的舞台剧时,你们会表演什么节目?”之类。这种类型题目是目前大家运用较多的一种。通过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把兴趣内化成动力,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和能力,教学效果自然就出来了。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随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12、、对话和思想碰撞而现时生成在教师原教学设计中所没有预见到的新问题。这类问题老师应该首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脑海中快速生成答案,以及如何让学生明白的新问题来进行引导,强调老师的有效引导和师生的良好互动。课堂提问有效性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注重问题设计;准确表达问题;做到因人施问;变换提问方式;留出等待时间;及时作出评价。五、画龙点睛的课堂总结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总结。一节课的小结应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复习归纳本节所讲核心内容,突出重点、难点。二是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习题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道结论的愿望。课堂教学最后还应注意目标反馈讲练落实,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练习强化记忆。总之,农村地区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必须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农村学生的学情,创设有效教学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师要善于总结课堂教学的的实践经验,运用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批判性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构建个人的实践理论,形成自己的智慧,尝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的反思,促进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