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衢州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古代社会,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该材料反映了以下哪种制度?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这主要归因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A嫡长子继承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3“全国分十三个调查区,每一区派一个刺史,平均每一刺史的调查区域,不会超过九个郡。地方实际行政责任,是由太守负责的。政府派刺史来调查,不过
2、当一个耳目。”该材料反映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处理地方行政 B监察地方事务 C掌管地方军事 D负责地方治安 4“凡属重要政事之最高命令,一定要皇帝下敕行之。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并不拟敕,而系中书省拟定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此项涂归之权则属诸门下省。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这段话不能反映 A中书省与门下省相互牵制 B中书省与门下省分工明确 C有利于加强皇帝权力 D存在严重的冗官冗费现象 5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 史记明史职官志明史太祖本纪明成祖实录 A B C
3、D 6“到清初期,由在内阁之外另添一机构,该机构只是一所很小的屋子,最初皇帝为要保持军事机密,后来变成习惯,政府实际重要政令,都在该机构,不再在内阁。”据此判断该机构是指 A中书省 B军机处 C内朝 D政事堂 7“相”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重要政治助手。下列与“相”的权位最相符的是 A唐朝的兵部尚书 B宋朝的同平章事C明朝的内阁学士 D清朝的军机大臣 8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作者对“原理”开创持赞赏态度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秦朝的中央官制最
4、早体现了此“原理” A B C D 9右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0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11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
5、国家危亡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黄金。”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三元里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4“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
6、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15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 B C D16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说明中国共产
7、党A将抗日领导权交给国民党 B首次提出统一战线的主张 C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制订了全面抗战路线17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促成美日结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18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A山海关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9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
8、采取的行动是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20“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哪一时期?A国民革命 B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 D抗日战争21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君民共主 B君主专制 C主权在民 D官民共治22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
9、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总统制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23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到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24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10、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井冈山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5 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地区党员人数学生工人农人绥远32008%3%80%湖北187763.1%2.3%8.9%广东1500021.2%20.1%39.1%表l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
11、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三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请回答:(1)扼要解释材料一中“封建”的含义。结合秦制郡县制的相关史实,论证柳宗元“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的观点。(6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4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27.(
12、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请回
13、答:(1)结合国共两党抗战的相关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一的观点。(4分)(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6分)(4) 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图2、图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图1“没有开化的中国佬”图2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图3 “中国就要崩溃了”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
14、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8分)(2)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4分) (3) 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8分)衢州二中二0一二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 ABBDD 6-10 BBDBD 11-15 AACDD 16-20 CDBCB 21-25 CAD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