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第二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876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南的冬景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篇“江南的冬景”文章是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郁达夫先生比较著名的一篇,主要讲述的是江南的冬天的景物。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2、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二: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对于这样的文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主要是对于文章情感的体会,要通过作者这一系列的描写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所谓散文形散神疑。学生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要理解却使很难的。因此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看似漫无目的的描写,而从中找出文章的精髓。三:教学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四:教学重点、难点1、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2

3、、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五、教学流程导入: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午后东郊图,现在请同学们来回顾下。请一二位同学回顾。下面请接着看课文:(3)寒村微雨图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B、教师总结: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

4、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4)点名学生朗读,细细体会。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5)江南雪景图A、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投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

5、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说明: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

6、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这一点不必与学生说明。)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

7、,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

8、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6)写景总结过渡:A、明确:刚才我们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文章的写景部分,我们还需知道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写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比如: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

9、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B、最后请大家把我们刚才分析的较有感情地再读一遍。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弱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景,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

10、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说明:此处顺便提及,不是本课教学重点。)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美之为美,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了它,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理解了它,接受了它。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你认为此时作者心境如何?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7、文章最后总结

11、: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即“悟”“摹”“情”。什么是“悟”呢?那就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之美。怎样“摹”呢?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可描摹色彩,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可动静结合,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可以虚实结合,使文章意韵丰富),第三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三、文本小结,拓展延伸1、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

12、画美。郁达夫曾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要学会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2、投影与朱元思书(初中已学),让学生课后选择江南的冬景中的一段写景文字,比较二者的异同。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写景状物的技巧。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13、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六:板书设计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曝背谈天图(D2)午后冬郊图(D5)寒村微雨图(D7)“悟”“摹”“情”江南雪景图(D8)旱冬闲步图(D9)七:作业分层设计1、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 C类作者笔下的江南当是指长江以南、闽粤以北地区,以江浙一带为主。文中有这样一些具体语句: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尊了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江南河港

14、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多方面的比较。请在横线上用最概括的语言分别填写出比较的内容。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重要特征? B类(1)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北国冬天:江南冬天:(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江南冬天:(3)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北方夏夜:江南冬天:(4)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闽粤冬天:江南冬天:(5)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德国寒郊散步:江南寒郊散步:概括江南冬天的特征:、(1)北国冬天最有劲;门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屋内温暖如春,闲食与节期更让人怀恋;江南冬天温暖可爱,可以

15、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 (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是读书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江南冬天则有明朗的情调。 (3)北方夏夜和江南的冬天都有明朗的情调,大致可抵得过。 (4)闽粤的冬天过于和暖,以至像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不像冬天;江南的冬天有独特的冬天特征。 (5)德国南部地区四季变迁与江南差别不多,冬天均适合寒郊散步,那是一种享受清福的机会。 江南冬天的特征:晴和润泽如春:清朗一一有明朗的情调;不肃杀,有生气;有画意,有迷人的美景。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

16、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

17、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6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 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7“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8“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

18、红黄”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9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1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注意:要从自己的角度说,否则算错)(1)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3)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 (不超过15个字) 答案:6悠闲 7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8“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这种手法叫“通感”。 9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10、重实际行动,不夸夸其谈。(或: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过其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