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89.50KB ,
资源ID:101861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86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一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一 WORD版含解析.doc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45分钟55分)一、基础应用(2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B.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C.罔民而可为也D.非曰能之,愿学焉【解析】选D。A项,“向”同“响”;B项,“涂”同“途”;C项,“罔”同“网”。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风乎舞雩A.如会同,端章甫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良庖岁更刀,割也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解析】

2、选C。C项,岁:名词作状语,每年。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所见无非牛者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D.为之踌躇满志【解析】选D。A.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B.爱,古义:吝惜,舍不得。 今义:爱护、喜欢。C.童子,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规律方法】古今同形异义词:了解词义演变特点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是词义差异带来的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知识。古今词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词的义项的变化。在大方面

3、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子(古:孩子总称对他人的称呼,今:儿子)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B.未之有也C.异乎三子者

4、之撰D.技经肯綮之未尝【解析】选C。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项均是宾语前置。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译文:_ (2)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译文:_ (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译文:_参考答案:(1)(如果)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2)因此,后代没有传述下来,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事。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3)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6.(2019白城高一检测)下

5、面是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阐述的关于“美”的来源的框架图,请把该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答:_【解析】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细读题干,根据题干提示准确把握图表中的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本题中该框架图展现的是“美的来源”,细读框架图可以发现,对于“美”的来源,构成体系不同的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各自有着不同的认识。作答时分别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构成体系以及美学观点准确、清楚地描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参考答案:“美”从哪里来?中西方哲学给出了不同的回答。由儒家和道家构成的中国哲学产生了“物我一体”的美学观,而由唯心论和唯物论构成

6、的西方哲学则产生了“物我对立”的美学观。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_。答:_【解析】处,由前文“主要是文化传承

7、的需要”及“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可知,是说阅读经典文本与继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处,由前文可知,是说一个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同,表现出的气质也不同。处,由前文的分号可知,此处应填写与“可以改变气质”对应的句子,“个人”搭配“气质”,“社会”搭配“风气”,所以此处应填“可以转变风气”。参考答案: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可以转变风气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

8、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交

9、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卑:矮小。不与:不在其中。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B.君按兵无伐

10、/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C.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D.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解析】选B。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弟子”指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门弟子”指孔子门下的学生。B.“二三子”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诸位”“你们”。文中是孔子对自己门徒的称呼。 C.“甲兵”本

11、来指铠甲和兵器,后来也泛指装备、军事。文中“甲兵之事”意为“准备作战武器”。D.“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明大夫”指贤明的大夫。【解析】选C。“甲兵之事”意为“战争”。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突出了他关心鲁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体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有韬略和极能游说的特点。

12、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赞同子贡所言: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解析】选A。田常欲作乱而移高、国、鲍、晏之兵攻鲁,不是他自己带兵;目的是转移视线,以削弱大臣势力,不是想取得军权。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3分)译文:_ (2)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4分)译文:_参考答案:(1)因此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难了。(2)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

13、12.阅读全文,说说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有哪些。(3分)答:_参考答案:鲁国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无用,鲁国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 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田常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田常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田常国家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田常的攻劳都不在其中。附【译文】田常打算在齐国叛乱,却忌惮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四大家族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来讨伐鲁国。孔子听说后,对他的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先的坟墓所处的地方,是我们的祖国,祖国如此危难,你们为什么没有人采取行动呢?”子路请求出使齐国

14、,孔子阻止了他。子张、子石也请求前去,孔子没有答应。子贡请求前去,孔子准许了。(子贡)于是出发,到了齐国,游说田常说:“您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很难讨伐的国家。它的城墙又薄又矮,它的护城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蠢不施仁政,它的大臣虚伪而且没有用处,它的军民又都讨厌战争,因此不能和它作战。您不如去讨伐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宽阔而水深,兵甲又硬又新,士兵们强壮而军粮充足,精良的武器和士兵都在吴国,又派贤明的大夫防守,因此容易讨伐。”田常勃然大怒说:“你说的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说的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用这些话来指教我,为什么?”子贡说:“我听说,国内有忧患的就攻打强国,

15、国外有忧患的就攻打弱国。如今您的忧虑在国内。我又听说您有三次受封赏的机会都没有成功,是因为有大臣不拥护您。如今您打败鲁国来扩大齐国的国土,通过战争取胜来凌驾于国君之上,通过打败鲁国来赢得大臣们的尊重,但是您的战功起不了作用,而且会更加被国君疏远。因此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难了。君主骄横就会胁迫下臣,下臣骄纵就会威胁君主,因此您是对上和国君有隔阂,对下和大臣有争斗。这样,您在齐国立足就很危险了。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取得不了胜利,士兵在国外战死,大臣在内部空虚,因此您在上就没有了强大的大臣作为政敌,在下就没有士兵百姓的反对,孤立国君控制齐国的

16、就只有您了。”田常说:“很好。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先按兵不动,不要对鲁国开战,请让我去出使吴国,劝说吴王救援鲁国并讨伐齐国,您因此带兵和吴国交战。”田常答应了,让子贡南下去参见吴王。子贡一挺身而出,就使鲁国得以保全,使齐国产生内乱,使吴国被打败,使晋国强大,越国称霸。【培优自选】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坚以新,士选以饱以:连词,而且B.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封:受封赏C.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过:过错D.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 存:使保全【解析】选C。过:责备,非难。三、素

17、养提升(10分)14.论语中曾多次论及君子的修养,如: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器;君子坦荡荡;君子不重则不威这其中,你最看重哪一种品质?请结合论语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200字左右)(10分)【写作提示】本题既是考查微写作,也是考查名著的阅读。这类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经典名著的阅读。只需从论语中挑出一些能体现君子品质的相关语句,进行解读、理解即可,这需要考生熟读论语内容。【参考例文】君子是有修养的,有修养的人是能够耐得住寂寞的,是有自己人生之准则与底线标准的,是可以独处一地而又能自得其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这不是君子吗?在论语开篇,孔子就说到了这一点。别人不了解我可以,我还是应当了解别人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可以自得其乐,可以享受孤独,但我不能无视别人的存在,了解别人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也是君子修为的一个途径。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