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浦江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先后从分封制、郡县制发展到行省制,回答13题:1我国最早在地方设县开始于 ( )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2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 ( )A以什伍为基层单位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 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D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3元朝时,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不包括 ( )A河北B河南C山西D山东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46题:4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B国家分裂的影响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
2、耕的出现5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6.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A变法深入人心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最终失败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
3、慢。据此回答710题。7 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了明朝中期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8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工人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成了包买主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9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生产的突出后果是( )A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B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C,农民购买力低,缩小了商品销售市场 D促进农业
4、经济的发展10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实行“一条鞭法”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出现雇佣关系黄河流域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回答1112题:11我国古代“七大古都”中,除南京、杭州之外,位于黄河流域的有五个。按照黄河河流的走势,自上而下依次为 ( ) A西安、开封、洛阳、安阳、北京 B西安、安阳、洛阳、开封、北京 C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北京 D安阳、洛阳、开封、西安、北京12位于黄河流域的古都中,作为统一的封建王朝都城的时间累计最长的是 ( ) A西安B开封C洛阳D北京 中国历代王朝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请回答131
5、7题:13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是( )A建立皇帝制度B确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度D以法治理国家14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日: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察举制 B科举制 C编户制 D刺史制15唐朝主管官员考核和任免的机构隶属于(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大夫16下列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中,对西方国家近代文官录用制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册封制B科举制C士族制D中央集权制17在满洲兴起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八旗
6、制度的实行 B满洲人彪悍善战,精于骑射C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实行 D制定出“联蒙制汉”的策略 农业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历代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回答1820题。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 ( )江东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ABCD19明清时期土地总量增加的社会影响包括( )满足大量人口的粮食消费推动经济作物种植的区域化保障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阻碍新作物品种的进一步推广ABCD20明清时期,棉花、烟草、甘蔗、油料等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说明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 )A高产作物的种植迫使一些农民改种其他品种B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农业商品化不断增强C货币地租推广导致农
7、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懈加大了生产自主权 外交状况影响着一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请回答2122题:21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最远可直接到达( )A地中海B红海C印度半岛D波斯湾22郑和下西洋不能持续的根源是( )A不计经济效益B明朝国力衰退C亚非国家抵制D倭寇侵扰沿海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体现,某一时期的文化往往折射出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请回答2325题。23下列图像体现的艺术特色所属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南北朝24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 )A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B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8、C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 D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技的科学巨著25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因素在于两人( )A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D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二、材料解析题:(26.(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规定:每丁每年缴纳租粟2石;户调随乡土所产,绫2丈,锦3两,或纳布2丈5尺,麻3斤;每丁每年服役20天,闰年22天,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一天折合纳绢3尺,称为庸。材料二:1581年张居正改革,其内容为“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材料三: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
9、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以此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材料四:清朝前期人口统计年份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人口约2400万约2.7亿约3.6亿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唐朝到清朝实行了什么赋税制度?其各自的显著特点 是什么?(8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3分)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4分)。清朝的农业生产如何应对众多人口的粮食需求(4分)? 27(19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材料一:与茫茫沙海,驼
10、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史料记载,最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最为鼎盛:由广东、福建沿海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珠玉、犀角等异域珍品。“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 摘自中国开始“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发掘 材料二:请回答: (1)分析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一所反映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简评唐朝海外贸易对国内市场和商品发展所起的作用。(4分) (3)对比上述两则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趋势。(
11、2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4分)后果如何?(3分)三、问答题(12分)元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必然原因。(4分)这一时期曾出现了哪些威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问题?(4分)简述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BBDB 610:ADDAA 1115:CDCAC 1620:BABDB 2125:DACAC二、非选择题;26(1)材料一:唐朝实行的租庸调制。主要征收实物,以人头税为主。(3分)材料二:明朝实行的一条鞭法,特点:赋役合并,赋役征银。(3分)材料三:清朝实行的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2分)(2)征税标准从
12、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转变;(1分)逐渐由征收实物向以征收货币过度;(1分)人头税在服役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直至被取消。(1分)(3)原因:清朝前期,社会稳定(2分),“滋生人丁,永不家赋”和“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2分)。对策:推广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2分),大量开垦荒地(2分)。27(1)唐朝国力强盛,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开放政策,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外交通发达。(6分) (2)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丝绸、香料、茶叶、象牙、珠玉等奢侈消费品居多,真正激发民众市场需求的民用品数量甚微。(2分)说明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对商品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2分) (3)趋势:对外政策由开放
13、到闭关。(2分)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内因,2分),外来的侵略活动(外因,2分)结果: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进一步受到西方的侵略。(3分)28(1)必然原因:我国各民族间长期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使地域间、民族间联系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对边疆地区与各族人民管理加强。各族人民共同开发边疆地区。(4分)(2)问题与解决:如何管理辽阔的疆土。措施;改革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元朝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明清的“改土归流”、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台湾府,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管理。外国侵略,边疆危机。措施:进行军事斗争和外交谈判,维护国家主权。如明朝戚继光抗倭、清朝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内部分裂势力的叛乱。措施:武装平叛,维护统一。如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噶尔丹、大小和卓等叛乱。统治民族本身的落后。措施:实行:“汉化”政策,促进自身封建化。如元朝与清朝重视农业、奖励垦荒。(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