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3.02MB ,
资源ID:101846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846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8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8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

1、第28讲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纲下载1.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轻巧识记1十一届三中全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经济体制改革概念阐释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在中国,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

2、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辨析比较1中国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从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中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对高度集中、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进行部分调整,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改革进入到体制实质变革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含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3、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它既包含公有制性质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含非公有性质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还包括兼有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成分的混合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局面。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易误指正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特”的区别经济特区的“特”是说实行特殊的经济

4、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概念阐释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

5、大潮,对中国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是如何应对。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的原因 根据材料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史论形成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健康发展。(2)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且已关系到农民的温饱问题,必须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3)农村中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主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根据

6、以上材料归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史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1)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并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3)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质、市场的地位等问题,冲破了思想束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4)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重大突破。主题三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依据所给史料分析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史论形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

7、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题源材料摘自2011年广东高考T39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

8、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刊(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问题设置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答案提示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归纳升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比较项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资源

9、配置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作用积极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恢复与发展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消极权力高度集中,后期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导致经济危机认识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二、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题源材料摘自2009年安徽高考T36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学中国问题设置分析材料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答案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10、;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归纳升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近代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背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

11、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热点追踪(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热点关注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中国梦”。“中国梦”在现阶段就是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

12、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梦”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历史回声1向中国梦的目标迈进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领导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立了新中国。 第二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

13、完成了三大改造,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越来越近的中国梦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人民生活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为进一步实现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对内改革: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体制的演变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管理方式看,由直接计划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转向规模、集约型。(2)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

14、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典题印证(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注意题干对“中国梦”的本质内涵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凭借实力和美国争夺霸权,划分势力

15、范围,两分天下。这与中国梦的本质是不相同的,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C五年考情统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5年4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国有企业改革(0)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考点一经济体制改革例1(2013海南高考)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1983年,大背景为改革开放初期。抓

16、关键: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活跃市场。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材料涉及的是商品流通领域错误选项B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一直都存在,不是“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错误选项C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的措施,活跃了商品市场正确选项D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1992年开始的错误选项考题演练1(2013江苏高考)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题提示:抓题眼:经济理论;关键信息:甲

17、段时间是19901995年,特点是发展迅速。联系时代背景作答。答案:C2(2011江苏高考)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解题提示:抓关键: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关键信息:图片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农业承包合同”。答案:A3(2013天津高考)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

18、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解题提示:回答词:主要原因;关键信息:“90年代中期”“拔剑四顾心茫然”,联系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答案:D考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例2(2012江苏高考)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下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2000年,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抓关键:图中“最后的贵族”“WTO”“垄

19、断”。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中国加入WTO符合中国企业的长远利益,促进企业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错误选项B中国加入WTO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对外改革开放,并不是单纯针对某些企业错误选项C加入WTO后垄断企业将面临国外同行业的竞争,不会增强垄断地位错误选项D中国申请加入WTO的目的是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正确选项考题演练1(2012江苏高考)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

20、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解题提示:回答词:“表明”;关键信息:我国政府从不向国内外借债到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答案:C2(2013山东基本能力)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这一材料表明()A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B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C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解题提示:抓题眼:新兴市场;思维切入:大宗商品流入中国和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增加。答案:C3(2012安徽高考)下表是依

21、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题提示:抓题眼:“1979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关键信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市。答案: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81年12月1日,侯永禄在农民日记中写道:“土改后多亏及时组织互助组成立合作社,没

22、有使两极分化过于悬殊。就那很短的时间,也有不少人很快变穷,分下的房屋土地牲口农具只好卖掉,靠借债过日子。”为防止这一现象再次出现,新时期的中国农村改革()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B坚持“一大二公”和“一平二调”C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实行分散与集体相结合的经营原则解析:选D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防止了土地买卖引发的两极分化,故选D项。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3、”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土地所有制变更B分配方式调整C生产关系变革 D生产规模缩小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故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前后,土地一直为国家所有,A项错误;B、D两项的变化均由C项引起,故不属于“根本变化”。3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改变农

24、村的生产关系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解析:选D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材料“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这与缺乏适度的规模经营有关,故选D项。其他三选项表述错误。4.(2014苏州高新区模拟)1982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总值为9 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983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总值为1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主要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调整初见成效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由题目中19821983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总值不断上升的信息可知,由于1978年中共

25、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特别是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结果,故选A项。B项开始于1984年、C项形成于1984年、D项提出于1992年,均晚于“19821983年”。51980年中共75号文件,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第一书记专门讨论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并通过了座谈纪要的形式形成的。文件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据此说明()A多数领导人

26、还未摆脱“左”的束缚B农业包产到户在全国全面展开C人民群众满意生产队的管理方式D在一般地区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A由“1980年中共75号文件指出在一般地区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即可排除B项,选出A项;C项与题目信息“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不符;D项开始于1984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80年”不符。6.(2014江宁调研)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成奋斗目标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C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解析:选B打破铁

27、饭碗、铁工资与铁交椅,说明国有企业正在探索企业用人、工资与职责制度改革,它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面向市场,B项正确。7(2014邗江调研)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解析:选D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重申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故选

28、D项。8(2014如皋江安中学质检)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个体户、下海商人因此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B法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D社会经济秩序的日趋稳定解析:选A由“1987年国务院打击投机倒把分子2009年删去投机倒把罪”可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国家政策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故排除C项,选择A项。题目中未涉及法律建设的重大成

29、就,也未涉及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或稳定,排除B、D两项。9.(2014南京学情调研)2009年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时说:“我最了解的中国还是在过去的10年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是转换的阶段在国家实现繁荣的同时,使如此多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经济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多样化。”其中“转换阶段”包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初步建立市场经济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启动城市经济改革ABC D解析:选D材料中“过去的10年”为1999年至2009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故答案为D项。10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3年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

30、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合并成“商务部”。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A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B“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D“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功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国家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的合并说明要“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A、B、D三项不符合这两部门合并的意图,故选C项。1

31、1(2014海门一模)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其中“持续不断的改革”指的是()A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 B发表了南巡讲话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D开发和开放浦东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为1979年以后至1988年,故排除A项;南巡讲话发表的时间为1992年,故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为1984年,并一直持续至今,故选C项;开发和开放浦东为1992年,故排除D项。12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了四大经济特

32、区,下边珠三角地区示意图中甲、乙两处分别是()A甲深圳,乙珠海 B甲汕头,乙厦门C甲汕头,乙深圳 D甲珠海,乙深圳解析:选D本题须抓住地图提示“香港、澳门和珠江口”,厦门和台湾对望,汕头远离港澳和珠江口,故B、C两项可以排除。珠海与澳门毗邻,深圳与香港毗邻,故A项错误,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

33、85年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9.1%17.9%18.5%(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8分)

34、(2)分析材料二, 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6分)(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表格中分析,有两个高峰,即19631965年、19811985年,依据时间确定背景,从政治角度分析。第(2)问,从表格上分析可知,从1952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从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正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第(3)问,从表格上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个体等其他经济类型比重上升;

35、依据时间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后,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得到发展,其原因从政治角度分析。答案:(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外资或中外合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

36、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8世纪的中国,手工业产品中棉布或丝织品,特别是棉纺织品在长距离贸易中取代盐而成为主要商品,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非盐所能比拟的。棉、丝织品大量卷入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1594年全国海外贸易总值约100万两。1745年粤闽江浙四港贸易总值高达3 657万两余,而南宋海外贸易总量值不过500万两。1641年至1684年,中国驶往日本的商船共1 711艘,年均10.7艘左右。1684年海禁取消,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大小港口计有一百多处,它吸引着世界各国商船赴华贸易

37、。1684年至1757年,中国驶往日本的商船共3 017艘,年均41.4艘,到中国贸易的英美商船有312艘,其中英商船最多。明末清初中国到东南亚商船年均91艘。材料二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 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引自P.林德特著、王新奎译国际贸易材料三1978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38、1)依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呈现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02000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具体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的图片分析8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进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8分)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外、世界贸易的发展。第(1)问考查明清时期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的特点,从材料“长距离贸易”“大小港口计有一百多处”“世界各国商船赴华贸易”以及贸易额的变化即可归纳特点;影响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工商皆本等思想方面解答。第(2)问的特点从材料中数据的变化即可归纳;原因可从战后的三

39、大经济组织、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科技革命等方面分析。 第(3)问从图表看总体可知是上升趋势,从这两个时期改革开放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答案:(1)国内贸易特点:大宗远距离贸易;全国性大市场形成。海外贸易特点:贸易额增加;对外贸易港口数量增加,参与世界范围内商业革命。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为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2)特点:世界贸易大幅度增长;世界贸易实际价值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主要原因: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或: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等任一点);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任答两点即可)(3)80年代末:特点: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速降低。原因:对内加快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21世纪初:特点:进出口增速呈直线上升。原因: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