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811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前导语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歌。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鉴赏咏物诗,要分析所咏之物的特征,进而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咏物诗与我们阅读时的心灵碰撞,体味诗人与我们在价值观上的差异。房兵曹胡马一、诗人名片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

2、世称“杜少陵”。35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

3、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二、诗词故事早弱而早慧的杜甫杜甫幼时,母亲就去世了,他被寄养在姑母家里。杜甫自小多病,有一天可让姑母为难了儿子和侄儿都病着,据女巫讲,要病好,病人非得睡在东南角的床上不可;但东南角的床铺只能睡一个人,病人却有两个。姑母下了决心,把侄儿安顿在吉利的地方,叫儿子填了侄儿的空子。想不到安顿完了,儿子就病死了。杜甫长大了,听见老家人讲姑母如何让表兄给他替了死,一辈子觉得

4、对不起姑母。杜甫七岁就会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三、文题背景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马是唐代战争、交通中最重要的工具,古代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漫游齐鲁后回洛阳时所作。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之时。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意进取的精神。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胡马/大宛/,锋棱/瘦骨/。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体会诗

5、歌的感情,把握诗的韵律,并背诵默写其中的名句。提示杜甫以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把骏马之神之灵之骏写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当时二十九岁的杜甫踌躇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二、悟读,诗情画境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犹如劲风。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可托生死。有如此健壮、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三、品读,鉴赏评析1诗的前四句正面描写了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点?答案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诗人主

6、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2颔联“批”“入”二字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

7、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惟妙逼真。3古诗后四句,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马的品性。借写马的品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诗歌的后四句,作者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之气。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杜甫的灵感焕然喷发,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胡马”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杜甫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及诗人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壮阔胸襟!蝉一、诗人名片

8、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开成年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他的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有所寄寓,爱情诗深情动人。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多,意旨隐晦。李商隐的散文也文采华美,风格独特;骈文婉约雅致,蜚声于晚唐文坛。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有李义山诗集。李商隐少年得志,25岁登进士第,却长期陷入牛党、李党之争中,沉沦不僚,一生为寄人篱下的文墨小吏。当初登进士第的时候,牛(僧孺)党重要人物令狐楚父子对他有知遇之恩。中举后,他入泾原

9、节度使李(德裕)党重要人物王茂元府为掌书记。茂元赏其才,以女妻之。这一事得罪了令狐家。此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为牛党所不喜。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做了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向他表明心迹,他只是不理。李党也因此怀疑他。在两党的共同排挤下,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崔珏哭李商隐言:“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二、诗词故事李商隐本人的爱情故事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最好。在个人生活方面,他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据说,他早年曾苦恋过一个女道士,并且可能有其他的恋爱经历,但都没有结果。在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后,与妻子感情极好,然而妻子又在他39岁时去世。因此,在他心灵中,爱情带来的痛苦也是极深的。生活经历中爱而不得

10、和得而复失的悲哀,加之政治上的失意潦倒,使他的爱情诗格外悲恻动人;同时,他的某些秘密恋爱又不可明言,因此他的爱情诗又格外迷幻朦胧。三、文题背景蝉是一种昆虫,夏秋之时其成虫在树上鸣叫,俗称“知了”,是古代诗人咏物写志常取的对象。本诗明为咏蝉,实则咏诗人自家情怀,融入了诗人的人生境遇和精神意绪。李商隐曾受牛党令狐楚的常识,25岁时举进士,次年娶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被牛党视为背恩。在此后牛党执政的日子里,受尽排挤,潦倒以致病卒。诗中的蝉即是自己自许清高,不肯屈就,结果只落得生活困顿的影子。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五更/疏/欲断,

11、一树/碧/无。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体会诗歌的感情,把握诗的韵律,并背诵默写其中的名句。提示诗以言志,借物喻人,情同古今。此诗以寓情于物的手法,以蝉喻己。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二、悟读,诗情画境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

12、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三、品读,鉴赏评析1李商隐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诗人笔下的蝉处于高树,餐风饮露,因难饱而哀鸣,却无人怜悯。蝉声快要断绝了,却是“一树碧无情”,那么冷酷淡漠。这“蝉”的处境是困窘的。2诗人是怎样描写蝉的形象的?答案诗人描写蝉的形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蝉“高难饱”“五更疏欲断”的悲伤悱恻的状态与碧树的无情作了对比。3本诗中蝉的意象与诗人自我的形象一致

13、吗?为什么?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遇来作一探究。答案本诗中的蝉的意象与诗人自我的形象是一致的。李商隐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改从令狐楚学骈文章奏,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绹推荐,二十五岁举进士。次年(838),在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任掌书记。因其文才,深得王之赏识,故王以女妻之。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被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以致病卒。因此,本诗中蝉的形象无疑是诗人自我的屈身下僚、地位卑微、生活清寒的境遇的象征。诗人官职小、生活潦倒,四处漂泊,因而产生了厌倦官场渴望归隐田园的愿望。这声声凄切的蝉鸣,反复地提醒诗人的当下清贫的境遇。4与本诗相比

14、,骆宾王的咏蝉、虞世南的蝉寄托了诗人各自怎样的感慨?答案前者寄托了自己清白正直却蒙受谗言而被下狱的愤懑;后者表达了立身品格高洁,并不需要外在凭借而自能声名远播的自信。海棠一、词人名片三起六落之人生一起二落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苏洵由发愤读书而入仕,受父亲影响,苏轼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年轻时“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二十岁时,受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治平三年(1066),任命直史馆,开始了似乎大展才华的仕宦生涯。但不久,因不主张骤然变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杭州通判,后徙知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期间,体恤民情,改革邑

15、政,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因诗讥新法,以“讪谤朝政”罪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获释,贬黄州团练副使,移汝州。二、诗词故事苏轼名字的由来苏轼名轼,字子瞻。他从小生性活泼外向,于是苏洵给他起名字时,便用了“轼”字,指暴露于车厢前的横木;凭轼而立,可以高瞻远眺,所以字曰“子瞻”。其名其字,寓示了苏轼性格的磊落正直、毫无掩饰。苏洵也曾告诫过苏轼:“车如果没有轼,就不是完整的车;人如果不正直,就不是完整的人。但轼横于车前,毫无掩饰,如遇翻车,则首先折断。你的性格过于耿直外露,如不收敛,将来恐怕要吃大亏。”这些几乎就成了苏轼今后生活道路上的预言一般。三、文题背景对于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横遭贬谪

16、的诗人自元丰三年(1080)一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便视其为知己,并数次小酌花下,为之赋诗。本诗中,诗人借海棠花的清丽、清香表现自己高洁的品德,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良辰易逝的感叹和盛世不再的哀伤。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东风/袅袅/泛/崇,香雾/霏霏/月/转。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体会诗歌的感情,把握诗的韵律,并背诵默写其中的名句。提示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含而不露,感而不伤,耐人寻味。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

17、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达观、潇洒的胸襟。二、悟读,诗情画境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凋谢,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三、品读,鉴赏评析1苏轼笔下的海棠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海棠盛开,姹紫嫣红,散发着阵阵幽香,显得生机勃勃、美丽可人。2诗人是怎样描写海棠的形象的?答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其香之浓郁、色之红艳、姿态之妖娆,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如末句以“红妆”为喻,把海棠比作杨贵妃(亦为用典)。侧面写,则以月光、烛光为背

18、景来衬托海棠花开之美。3本诗中的海棠形象折射出诗人怎样的心态?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作一探究。答案诗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才“更烧高烛照红妆”,由此可见出他对海棠的怜爱之情。夜深盛开,“月转廊”,海棠隐于阴暗之中,无人问津,那是多么孤独寂寞啊!诗人点起高烛来照,为了寂寞的她不至于睡去了,由此可见诗人的心细和“仗义”,这是诗人一片赤子之心。此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作者时在黄州贬所。迁客放臣的失意、孤独、寂寞等等心绪是在所难免的,但诗人却能在本诗中作如此豪放语(三、四句),足见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达观的心态。扩展阅读导思助读一、阅读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思考:1本诗是

19、如何描写桃花盛开之美的?请简要分析。答案侧面描写。前两句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熙熙攘攘的景象,写京城道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人马喧嚣、川流不息的盛况,以此来烘托玄都观桃花盛开的景象;又以“无人不道”来形容人们观看桃花之后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从而进一步烘托出桃花盛开之美。2诗人咏桃花,寄托了怎样的感慨?试结合背景简要分析。答案联系背景,结合全诗语境,可见作者用玄都观的千树桃花来隐喻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诗人咏桃花,抒发了对追名逐利、奔走权门之徒的轻蔑和嘲讽之情。二、阅读再游玄都观并引,思考:3开头两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0、?答案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5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并引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刘禹锡怎样的精神?答案第一首诗中的“去”显然指自己被贬官,“去后栽”的桃树,就是指作者被排挤之后提拔起来的趋炎附势的权贵。只有明白这一层,才能明白诗中所蕴含的对朝中权贵的辛辣而轻蔑的讽刺。第二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

21、是以比拟的手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三、阅读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思考:6本诗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梅的形象?写出了什么特点?答案从梅枝的稀疏、梅香的清幽两方面来描写梅的形象。写出了梅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艳超逸的特点。7本诗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首联交代梅盛开的时节,以“众芳摇落”来衬托“独暄妍”的梅,这是侧面烘托;颔联是正面写梅;颈联是从侧面描写梅,从环境渲染的角度来写,霜禽偷眼、粉蝶断魂,以拟人的笔法写出了白鹤、粉蝶对梅的喜爱,由此来烘托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2、以及幽居之乐。四、阅读画眉鸟,思考:8本诗描写画眉鸟,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对比。前两句写画眉鸟鸣叫声的自由婉转与逍遥山林的形象,后两句写笼中画眉的失去自由、埋没天性的不幸遭遇。9本诗写景生动,试简要赏析。答案诗人用“百啭千声”形容婉转动听的鸟鸣,用“随意移”来写画眉的自由自在,用“山花红紫”描写绚丽的山林景色。全诗写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清新明丽。10本诗借咏画眉抒发了怎样的感怀?答案抒发了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怀(被贬谪的失意),对远离朝廷政治斗争的旋涡,暂时避开是非纠葛,回归山林的自由的庆幸。五、阅读落梅二首(其一),思考:11诗中的梅花具有什么特征?答案在百花中气节最高

23、最坚强最坚毅。诗歌前两句刻画梅花在风雪肆虐的天气里坚持高尚气节的形象。在雪的侵害、风势凶猛像要吞噬一切的时候,梅花愈加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她与其他花相比,气节最高最坚。后两句点题,写梅花在飘落时坚持气节的具体表现。到过了梅花开放的时令,梅花会顺应自然,甘愿飘落离开,耻于向春神乞求怜悯。梅花坚持气节的表现更使人肃然起敬。1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答案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是形象描写与直白评论相结合。既描写梅花在风雪中的凛然姿态,又直白地评定梅花气节最高尚。更以拟人手法,写梅花落花时耻向春神乞怜的具体表现,把对梅花气节最高最坚的评论进一步得到落实。而且托物言志。13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案

24、陆游借咏梅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劲节的情操,这可以联想到诗人自己晚年仍坚持抗金北伐的理想,他宁可自甘寂寞,也决不向当时掌权的主和派屈服。整合与检测咏物抒怀诗在我国诗歌百花园里,咏物诗是重要的一类。屈原的橘颂即“以一物命题”,已经趋于成熟。咏物诗可分为纯咏物的和借物抒怀的两大类。请看下列咏柳诗。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引人联想想象,使人感到清新爽洁、畅快愉悦、朝气勃勃、生机盎然,给人以体味不尽的美感享受和艺术启示。

25、曾诗也是写春柳,表面上看,是讽刺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得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咏物抒怀诗还可分为下列几种。1托物言志。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梅自喻,宣示自我孤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追求。2借物刺世。如韩偓观斗鸡偶作:“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名为斥斗鸡,实则斥“内战”“内乱”的群小。他们大敌当前,无心更无力抗拒,却用极其毒辣的手段,必欲置同类于死地,亲者痛,仇者快

26、,伤天害理,丧尽天良。前举曾巩咏柳诗,亦属刺世诗。3咏物明理。可人热水瓶:“心热体凉魔法瓶,有情却似总无情。有情若在外边热,不是好瓶是破瓶。”揭示了现象与本质的差异,富有哲理意味。李商隐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通过荷叶荷花相辉映的画面,揭示“红花也要绿叶配”的道理,叫人感服,给人启发。4以物喻怀。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又如陈毅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前者写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

27、博大胸怀,后者抒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都与所咏之物妙合无垠。5即物抒情。如王鹏运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寄托了多少英雄末路报国无门的失望和怅惘!咏物抒怀诗的表达与构思,具有突出的特点。一是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以物喻人,物我合一。如郑思肖题菊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以菊喻己,人菊浑一。再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也是以物喻人,借物抒愤。二是通过拟人抒情达意。朱敦儒卜算子

28、云:“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把梅拟人化,既别致,又含蓄。黄庭坚水仙花:“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也同此趣。三是用双关绾合物我。于谦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后两句既写物性,又关己志。无名氏咏磨:“但求心中正,何愁眼下迟。得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其中“心中”“眼下”“得人”和“转身”,处处双关,构思用语令人叫绝。四是用象征。姑举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

29、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里的礁石,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也象征着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以及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真是以小见大,言简意丰。五是用衬托或对比。宋代王曙的牡丹:“枣花虽小能结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以枣桑衬牡丹,讥刺华而不实之辈。陈毅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以百花衬红梅,赞美不惧恶劣环境之人,于鲜明对比之中,增加感染力量。咏物抒怀诗的鉴赏方法一、理论讲解鉴赏此类诗歌,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体察物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第二,品味寄托。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

30、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第三,明辨技巧。体会诗人艺术手法的高妙。咏物抒怀诗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寓含什么理。答题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二、真题剖析(2014重庆)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

31、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剥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这道题只要求写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比较简单。要正确解答这道题,需要先找出描写燕子的内容来。第一处“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燕子仿佛也有了人的思想,有了人的感情。第二处“最难消王谢堂前憾”,化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中的句子,可以说是用典。第三处“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这是作者想象之景,是假设之

32、景,是虚写。如果说第一处是实写,这里就是虚写,虚实结合。(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燕子不衔泥而衔花,是要去修补画栋上面斑剥的花朵,目的是来表现雕梁画栋的破落,从而表现一种昔盛今衰的景况,进而抒发一种惜花伤春、感伤衰败的思想情感。三、技法规律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咏绣障(唐)胡令能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1)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三、四句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2)第二句充满动态,请结合诗句评析“

33、争”“拈”二字的艺术表达效果。答案(1)对精美的刺绣的赞美和喜爱。三、四句写“绣成”以后绣幛的精美巧夺天工:把它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柳枝向绣屏飞来。从侧面写出了绣屏的精美和女红之工巧。(2)“争”写出了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34、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案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1唐诗中的忧郁王子李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形同逃荒者。或许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了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35、。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著的追求精神。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家境与性格”“家境与心态”“知识与命运”“顽强面对生活”等话题作文中。时世、家世、身世等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2纯情的爱,不朽的诗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

36、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他曾在别令狐绹拾遗书中对女子被深闭幽闺缺乏婚姻自主权,寄以极大的同情。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平等”“同情”“真诚”等话题作文中。家世促成的易于感伤的李商隐,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富有同情心,常用一颗真诚的心审视天下弱者。自助者天助拿破仑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在河里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这河并不宽,拿破仑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道:“你若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人见求救无用,反而添了一层危险,便只好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来。拿破仑拿枪逼迫

37、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自己的生命本应该由自己负责的,唯有负责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所以西方谚语有“自助者天助”。活学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不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自己先把自己打败,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了。假如现在你正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那么,请丢掉幻想,自己解救自己吧,这个世界锦上添花的总比雪中送炭的多。如果你表现得坚强,别人都来鼓励你;如果你软弱,就很少有人会来扶助你了。巧用“自信”“自强”“自助与他助”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

38、,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的命运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

39、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直到秋兴八首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

40、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

41、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

42、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大宛(yun)锋棱(ln)骁腾(xio) 徒劳(t)B薄宦(hun) 袅袅(nio)香雾(w) 霏霏(fi)C红妆(zhun) 紫陌(m)拂面(f) 风饕(to)D林逋(p) 暄妍(yn)疏影(sh) 霜禽(qn)答案D解析“逋”应读“b”。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寻改朗州司马B无人不道看花回C桃花净尽菜花开D前度刘郎今又来答案A解析“寻”,今义指“寻找”,古义指“顷刻、不久”。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43、锋棱瘦骨成锋棱:锋利而有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B骁腾有如此骁腾:壮健,快捷C薄宦梗犹泛薄宦:官职卑微D东风袅袅泛崇光泛:漂浮答案D解析泛:摇动。4下列对诗句的解读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入四蹄轻”意思是指大宛马能够借助风力,非常快速地奔驰。B“故园芜已平”句为虚写,是诗人漂泊在外,思念家园时的联想,也是化用陶潜“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句意。C“我亦举家清”句表达了诗人坚守节操、甘愿清贫的情怀。D“更烧高烛照红妆”句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良辰易逝的感慨。答案A解析不是马借助风力,而是指马疾驰如风一般的迅速。5文学常识填空。(1)房兵曹胡马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杜甫

44、,字子美。他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2)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他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中国读书人心目中,苏轼是一个很好的样板,尽管仕途坎坷,但乐观旷达,其代表作有“一词二赋”,具体是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6补写出下面横线上的名句。(1)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2)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3)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阅读鉴赏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

45、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木芙蓉:又名拒霜,秋天开花。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耐寒。拟人。(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案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解析要回答对诗意理解的题目,须先扫清文字障碍,如吕诗中的“霜前”、范诗中的“小寒”都是指秋天,吕诗中的“东风”是指春风,范诗中的“愁红怨绿”形容秋末残败的花。其次,应明

46、确写物诗,往往有作者感情的寄寓,即托物喻人,以物抒情;再次,要明确写其他花对表现木芙蓉的作用。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注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注画舸:彩绘油饰的船,也叫画船。(1)清人吴乔围炉诗话中说:“诗意大抵出侧面。”请以本诗为例简要说明这一观点。(2)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烟波与风雨”的含义?它在诗中起何作用?答案(1)本诗意境优美,构思巧妙。“人自别离,却怨画舸”,抒写“离恨”,不露筋骨。第一联用“画舸”“春潭”的优美图景反衬诗人郁闷和纷乱的心情;用“酒半酣”写离恨太深而难以尽兴饮酒,暗含船即将起锚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离别时的

47、难舍难分。第二联写离恨,以“烟波”“风雨”衬托,更觉离恨绵绵那载着行人的美丽画船,也不管满江风雨袭人,兀自载着人们的无限离恨过江南。(2)诗中的“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界的烟波与风雨,又暗指难以预料的坎坷仕途与世事人心。写“行人”不管烟波与风雨依然远去,进一步渲染了令人肠断的离别情绪,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三、体验高考9(2013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48、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并没有直接写“梅”,而是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如“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就用大雪来对梅进行烘托。回答此题应该先答出所用手法,再具体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案表达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联系诗中选取了几树梅、雪、落日、寒鸦、柴荆等具有苍凉、忧郁色彩的意象,以及“惆怅”“绕去还来”“劫成灰”“独自回”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认真分析后不难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写作表达10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