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外邂逅颜鲁公彭志翔讲一讲我在海外两次邂逅争座位帖的故事吧!我第一次读到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竟然是在一位瑞典同事的领带上。十余年前,在瑞典于默奥大学系里的聚餐会上,拉尔夫老先生骄傲地向我炫耀他漂亮的红色丝绸领带,告诉我这是他那新婚的中国儿媳送的礼物,并问我上面印的几行中国文字是什么意思。我凑近看,费力分辨出漂亮的行草书中的几个字:“挫思明跋扈之师。”在勉强告知拉尔夫此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就无可奉告了。因为我除了猜测这句话可能与唐代安史之乱有关,其余一无所知。带着这个疑问,我一回家就打开电脑上网,去寻找那支“思明跋扈之师”。感谢拉尔夫这条红色领带,它让我读到了一个中国人本应该知道的故事。唐广德二年(
2、公元 764 年),唐代宗设宴款待从外地前来参拜的唐军副元帅郭子仪。按照礼仪,宴会上文武官员的座位顺序,应该按照官职的大小排列。但负责安排座次的右仆射郭英乂,为了讨好代宗皇帝宠信的大太监鱼朝恩,竟将尚书大臣们的座位,统统排在鱼朝恩的下面。这样做显然不合国家礼法,简直就是对满朝公卿士大夫的侮辱。此前朝廷在菩提寺召开佛教界会议时,郭英乂就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们之前。看到会议宴席上鱼朝恩鼻孔朝天的得意样儿,刑部尚书颜真卿气得怒发冲冠,他对身边的同僚说:“这有关国家的体面尊严,不是件小事。这个座次,我一定要争!”回到家,颜真卿在怒气冲冲中奋笔疾书,争座位帖就此诞生了。在这封给郭英乂的信中,颜真卿痛骂了郭英
3、乂身为大臣却无底线地巴结当宠太监的下流行为,指责他无异于做了一个白昼打劫的强盗!至于争座位帖这封信,郭英乂收到后为何没有一怒而毁,却一度流传于世,有人猜测可能是他看到这帖书法至宝后,由嗔转爱,而至存墨。我却不敢苟同,从郭英乂一生的烂德行来看,他留下这封羞辱自己的信,多半是为了将来找机会报复颜真卿,只不过老天爷没给他这个机会。六年后,鱼朝恩骄横跋扈到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终于在一次皇宫宴席后,被唐代宗下令以一根白绫赐死。这个太监在肃宗、代宗两朝长期走红,大大加强了宦官集团的实力,为唐朝中晚期宦官专权的局面乃至大唐王朝最后的崩溃埋下了伏笔。由此,你就不难悟出颜鲁公的一腔忧愤在当时的巨大现实意义了。该
4、帖的真迹宋代犹在,大文豪苏东坡一见惊叹不已,认为此乃颜书中至为奇绝者,因当时颜真卿为盛怒所驱,下笔若狂,直如巨瀑夺崖而出,而绝无刻意布局之痕,却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书法家的绝世功力,可谓通神之作。难怪自身即为大书法家的苏学士,在评论书法领域的巅峰级人物时,将第一人的王冠给了颜鲁公。我读后的感觉是,颜真卿这穷得写过乞米帖的家伙,怎么就如此一副活得不耐烦了的样子?想想他呸呸狂吐唾沫的“两盘大菜”,都是皇上面前热得发烫的“当红炸子鸡”啊!再看颜真卿的生平,越发令人咋舌,当朝之中谁是头号权奸,他就和谁玩儿命!最后终于将老命玩丢在连堂堂郭子仪元帅都躲着走的大奸臣卢杞的手上。这样看来,终究还是好人输,坏人赢
5、了。但细看这个回合,却发现:那输了的才是大爷,赢了的却扮了回孙子!这是咋回事?且听我道来。这貌丑如鬼的坏蛋卢杞,因颜真卿不肯依附他,准备派他去地方上做官,颜真卿说出肺腑之言:“你爹当年为国家死守洛阳,被叛徒安禄山破城后砍下了頭,派人送到我守卫的平原城劝我投降,我亲手接过你爹的头,敬他是个忠臣烈士,用舌头一点一点舔干净他脸上的血污。你你难道就不能容我!”卢杞一听扑通跪下,浑身哆嗦着对颜老爷子一通磕头,心里却对颜真卿更加痛恨。后来,卢杞找了个借口请德宗皇帝派颜真卿去劝降一支如狼似虎的叛军,其实就是送颜真卿去死。颜真卿还是遵旨上了路,最后死在叛军李希烈手中。我没有再回头告诉瑞典同事拉尔夫,关于他领带
6、上文字背后的故事。因为一个西方人很难明白,在古代中国,争座位与一个人的品格会有如此重要的相关性。在受过儒家礼教精神濡染的东亚,一些人倒有可能对颜真卿多几分理解与尊崇。这一点,在我后来访问东邻日本时得到了印证。在北海道首府札幌,我一个人转来转去找到一家大书店,进去乱翻了一阵,翻到一本日本教科书,想看看如何。只学了半年日文的我,只能连看插图带猜测读个大概。一本高中历史课辅教材,饶有兴趣地将每个时代的日本与世界做出图文对照,列出那时的外国和日本代表性历史人物。我在这本书里只找到三位中国人,其中两位可能还会让我们很多人掩鼻而过:慈禧太后与洪秀全。唯一让中国人自豪、让邻居日本人尊敬的,就是我们民族古今忠臣烈士里的魁首颜鲁公。在他的画像下面,工工整整地印着如凛凛天神一般的争座位帖。(清荷夕梦摘自天地出版社历史的隐秘角落一书,曾 仪图)争座位帖(局部)。颜真卿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