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749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自贡一诊)右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B.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2.北宋“二程”解释“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在“二程”眼中,“中庸”是()A

2、.不偏不倚B.过犹不及C.坚守正道D.以和为贵3.朱熹说:“譬如扇子,只是一个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才放下时便只是一个道理,及摇动时,亦只是这一个道理。”在此,朱熹主张()A.“心外无物”B.“知行合一”C.“体”“用”合一D.“格物致知”4.(2014广东三校模拟)“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5.儒家思想的特征之一是重视道德规范要求。下列四项中对应错误的是()A.孟子仁、义、礼、智B.董仲舒三纲五常C

3、.朱熹存天理,灭人欲D.陆九渊知行合一6.(2014吉林模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A.程颐B.朱熹C.王守仁D.李贽7.(2014南京调研)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培养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禁绝个人欲望A.B.C.D.8.(2014长郡中学模拟)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

4、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C.“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9.黄宗羲在原法中说:“后世之法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故其法不得不密。”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A.高效清明B.腐败严重C.中央集权D.机构臃肿10.(2014嘉兴模拟)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提出限制君权,具有

5、近代民主启蒙色彩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A.B.C.D.1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众治”12.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

6、期佛、道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卷十八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

7、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4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守仁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6分)(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6分)14.(2014南充诊断)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材料一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的根本吧!材料二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材料三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王守仁材料四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

9、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极意义何在?(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守仁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6分)(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8分)答案解析A组素能全练1.【解析】选B。一团和气图中的三人合一说明的是儒、释、道的三教合一的历史信息,这是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之一,B正确;A“隋唐时

10、期”的时间信息与“初露端倪”的阶段特征描述不一致,表述错误;C“合归佛”说法错误;D说法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也无从说明。【加固训练】(2013怀化三模)开元十年(722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体现了崇儒到抑儒政策的演变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D.违背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解析】选C。根据题干的时间判断,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儒学出现了危机,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唐玄宗完成的御注道德经和金刚经有利于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想,创新发展。2.【解析

11、】选C。由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可知选C。3.【解析】选D。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比如扇子仅仅只是一个扇子,摇动它就体现了它的作用,这是它的功能,放下它,它仍是一个不动的物体,这便体现了它的本质。材料反映通过研究现象得出事物的本质,是格物致知。【误区警示】学生易错选C,主要原因是只从材料中提取了“体”“用”这两个信息,没有理解材料的真正含义。4.【解析】选D。由材料中“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可以看出,与理学重忠孝、讲廉耻的气节相一致,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故选D。5.【解析】选D。陆九渊对应的应该是发明本心,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主张,故选D。6.【解析】选

12、C。材料中“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意为与朱熹不同,却未必不是他所喜爱的,说明该思想与朱熹思想在实质上是相同的,根据备选项分析,A与朱熹思想相近,C王守仁的主张从本质上属于理学,但与程朱理学有较大差别。故选C。7.【解析】选C。材料中提到了宋明理学注重修养、注重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积极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8.【解析】选A。材料中“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意思是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把思想的自由钳制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材料“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意思是个人的反封建思想只能是个体行为,没有办法形成群体的思想。经过分析可以

13、看出A正确。【加固训练】(2013盐城模拟)“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A.朱熹B.陆九渊C.李贽D.顾炎武【解析】选C。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不断积累以后才是高超的,尽善尽美以后才是圣明的;所以圣人是普通人德行的积累。这与李贽否认孔孟为天生圣人的观点接近,故选C。9.【解析】选D。题干材料体现古代统治者采用分化事权、互相监督牵制的方式加强中央集权,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机构臃肿,故选D。10.【解析】选B。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了君主专制,具有民主启蒙色彩,但没有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因此,说法正确,中的“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说法错误

14、,B正确。11.【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可知顾炎武强调教化的作用,以净化社会风气,故选B。12.【解析】选D。d时期是宋明时期,而批判思想出现于明清时期,选择D。【名师指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1)从演变过程看,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以更加适应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2)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13.【解析】第(1)题,从材料主旨可得出结论。第(2)题,从材料中的“五常”、天人感应思想以及“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即可判断其出发点,根本目的则从其阶级立场出发。第(3)题,把握

15、朱熹理学基本思想即可,历史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解答即可。第(4)题,考查王守仁的心学,根据材料中的“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解答。第(5)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从思想理论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以及思想的传承性方面解答即可。答案:(1)仁;克己复礼。(2分)(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2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2分)(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4分)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4分)(4)内涵:

16、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3分)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3分)(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6分)14.【解析】第(1)题分析孔子“仁”的思想的积极作用。第(2)题分析汉代建立初期的实际国情,与秦朝做对比。第(3)题结合明代社会现实,指出王守仁“致良知”的思想主张。第(4)题黄宗羲是明清进步思想的代表人物,然后结合其主张分析回答即可。答案:(1)仁。(2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谐社会人际关系。(4分)(2)汉:减轻刑罚,断狱从轻;秦:严刑酷法。(4分)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2分)(3)核心内容:致良知。(2分)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或皇帝专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民之陷溺”);伪善流行(或社会风气败坏)。(4分)(4)思想:倡导民治,主张立公法。(4分)影响:揭露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4分)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