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355KB ,
资源ID:101746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74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

2、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

3、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差距,至于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已经无从考评了。有时候,“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竟然会截然相反。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

4、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话,二是丑化。神话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神话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

5、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比如说现实中的爱情与婚姻存在着太多的不足,因此人们特别需要有爱情与婚姻的偶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话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

6、的慧眼与父亲婚恋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 丑化和神话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话的反面丑化。 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选自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有删节)1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

7、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记录的历史”若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可信的口述与回忆记录下来的,也就是“真实的历史”。B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别。C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D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2下列与“传播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传播的历史存在“神话”和“丑化”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对“记录的历史

8、”的一种另类解读。B传播的历史中的“神话”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因而受到大众的追捧。C寄托了人们某种理想的“神话”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现也是出于某种现实的诉求。D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使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走向神话和丑化两个极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大量戏剧、小说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B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C今天的许多读者和观众很难接受司马

9、相如和卓文君的美丽爱情“神话”背后的婚姻真相,因为他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D“文君夜奔”本身的多义性为这个故事的解读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答案】1A 2D3C 【解析】1试题分析:A 项,“记录的历史”很难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为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此外还与史学家在选择文献、记载历史时难免受到种种限制有关。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D项,原文是“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话与丑化的现实可能”。选项把未然当作了一种必然。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C项,选项中“他

10、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错。原文说“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对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真相的了解少之又少”。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

11、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

12、,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

13、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

14、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

15、年后才被昭雪。7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8解释下列黑体字的词语。(4分)(1)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2)虞常果引张胜 ( )(3)阴知奸党名姓 ( ) (4)衡下车,治威严( )【答案】4B5D6A7(1)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举发弹劾的共有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2)我虽然驽钝,难道害怕廉将军吗?只是我想,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啊。8(1)抵押 (2)

16、牵攀 招供 (3)暗中 暗地里 (4)官吏初到任【解析】4试题分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本句话的意思为: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授”一般指授职、任命,不表示官职升迁。此类题需要平时的积累。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试题分析:A项,“后因受县尹

17、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这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翻译时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抓住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得分点:(1)凡:共;指讦:指责抨击;恶:憎恨(2)驽:驽钝;独:难道; 顾:只是; 所以:表示原因; 徒:只,不过。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分析:本题都出自课本,只要课本熟悉,就能准确写出答案。如果忘记了,可以考虑语境,成语等推断实词的含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

18、成遵是南阳穰县人。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至正元年,提升为太常博士。不久授任监察御史。随从(顺帝)到上京,用封章上奏,说天子应当注意日常生活,节制嗜好欲望,以保重圣体,圣体安康那么国家就安定了。言论非常急切,顺帝为之动容并称好。又奏言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顺帝

19、都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举发弹劾的共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三年,由刑部员外郎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至正五年,为母亲服丧。至正十年,改任中书右司郎中。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没过多久,就没有遗留的案件了。当时有命令交纳粮食入官府可以补授官职,有人隐瞒了自己的奸恶罪行而通过交纳粮食获得七品杂流官,被仇家告发。官府议论交纳粮食补授官职的法令,并没有犯罪不授予的条文,成遵说:“卖官鬻爵,已经不是盛世该有的制度,何况又把官职卖给奸淫之人,还将用什么来治理天下?一定要追

20、回给他的敕命,退还他的粮食,并将此写成法令,才行。”中书省官员听从了这一建议。至正十四年,调任武昌路总管。正逢行省官员率军出征,成遵代理行省事务,当时行省和武昌衙署中,只有成遵一人负责。于是他远设哨所,关闭城门,征发百姓当兵,得到五千多人,设置四个万夫长,分配防守四面的城门,因此防御准备得很周到,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得当。贼寇战船在长江中往来游弋,但始终不敢近岸,武昌城赖此得以安宁。至正十七年,升任中书左丞。当时,太平任丞相,因为处理事情触犯了皇太子,皇太子对他极为憎恨,认为成遵和参知政事赵中都是太平的党羽。至正十九年,当权者秉承皇太子暗示的意思,唆使邓子初等人诬告成遵与参知政事赵中等六人都接受

21、了赃物,皇太子命御史台等部门官员共同审讯他们,罗织罪名进行结案,成遵等人最终都被杖责而死,朝廷内外都为他们感到冤屈。至正二十四年,御史台官员辨明成遵等人全都是被诬陷,皇上下诏并发还原来授予他们的委任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蝶恋花福州横山阁李弥逊【注】百迭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楼阁峥嵘天尺五,荷芰风清,习习消袢暑。老子人间无著处,一尊来作横山主。【注】李弥逊(1089-1153),连江(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曾任户部侍郎等职,并担任过一系列地方官。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此词

22、是作者归隐后游览横山阁有感抒怀。9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如何描绘的?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10此词末尾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答案】9词人由远及近,动静结合,(2分)描绘出一幅辽阔雄浑的画面。(1分) 青山绵延,十里长街,人烟稠密,榕叶满川,白鹭翩飞;整个画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2分)10词人直抒胸臆,(2分)“一尊来作横山主”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情绪,(2分)同时“老子人间无著处”中又流露出屡受排斥、被迫退隐,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和愤慨。(2分)【解析】9试题分析:首先关注上阕,注意所写的意象:“青山”“十里人家”“白鹭”

23、“榕叶”等,展现出来的是一幅辽阔雄浑的画面。手法主要从写景的角度看,视角的变化,有远有近,画面层次分明。动静的角度,动静结合。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此词末尾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一尊来作横山主”是说作者畅游山水,自得其乐。再联系文后注释,可知作者的这种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老子人间无著处”也是他屡受排斥、被迫退隐的愤慨之语。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24、 (1)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2)杜甫的登高中,“_,_”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这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_,_”。(5)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_”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一个“_”的后果,词人在对孙权和刘裕进行赞扬的同时也对刘义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答案】(1)飞湍瀑

25、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易错字:(1)喧豗,砯崖 (2)猿啸 渚清(3)尊 酹 (4)乍 铁骑(5)仓皇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作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12阅读下面的文

26、字,完成下面题目。(19分)少男少女 钟丽思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哈罗,中国人!您丢东西了。”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我翻过提包了:一个身份证,一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几乎延伸到鬓际。 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请等等,”她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50法郎。好么?”“不够的。”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知道知道,是160法郎。”“那么,我应该挣得80法郎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不是么?”我哈

27、哈大笑,身上却只有50法郎。 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10分钟就可以了。“那么,您就要多付10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我们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她说,一本正经地。一路上,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姐弟共6个人,大哥大姐15岁,小妹才2岁。 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我们当然读书!”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日。”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12岁,到地铁卖唱。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

28、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50法郎。她为难地瞧瞧我,说是无法找我10法郎。我说不要紧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随即一拍巴掌道:“哎!我为您唱支歌好吗?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说着就把那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你父母干什么呢?”“父亲死了,两年前。”她说,眼圈儿便红了起来,“他是位商人,去贝鲁特做生意时死于战乱。妈妈只在家照管我们,干不了工作。”“那你哥哥呢?”“哥哥跟大姐是双胞胎,在学校专心读书,跳过两级的,明年就可以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了。”小姑娘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你哥哥课余又干什么工作呢?”“我哥课余

29、就到蓬皮杜图书馆看书,他读得很多很多。”“他怎么可以这样?!”“哥哥是男人,对我们穆斯林来说,男人是家庭的荣光,不是么?”我正思量应该如何回答,她又追补一句:“你们中国人也这样,不是么?”三天后,我刚踏入地铁,乌阿玛哈就跟了进来,她冲我甜甜一笑就开口,一开口,就吓了我一跳那嗓门儿干干巴巴,口齿倒依旧伶俐:“小姐们女士们先生们,请原谅我不得不打扰你们。我是罗马尼亚人,因为国破家亡来到法兰西”我分明记得前几日她才对我说是阿尔及利亚人,怎么忽又变成罗马尼亚的了呢?“如今为大家唱支我家乡的歌。”她正眼也不瞧我,张口便唱。天哪!那嗓子又硬又粗!当乌阿玛哈唱完时,只见乘客都不约而同长长吁出口气。“罗马尼亚

30、语,”有先生说道,“我还听过她唱阿富汗歌哩!”说着,“噗”地笑了起来,“我发现哪个国家发生动乱,她就说她是哪个国家的。也怪,这孩子还真不知去哪儿学这些歌来唱,居然都是原文的。”乌阿玛哈拎只做工精巧的小陶罐,一路收起钱来。我满肚狐疑,见她下车,便不由得匆匆跟了追着问:“嘿!你的嗓子出什么事了?”她脆脆一笑,清清朗朗对我说:“哎呀您!地铁里噪音那么厉害,就是认真唱,别人也无法听。我粗声粗气,人们为了图个耳根清净也会赶紧掏钱打发我的。”忽地,那张美丽的脸庞严肃起来,“哎呀糟糕!您会觉得我这样做不正派,不是么?”她又仰了脸,哀求我:“您可以见见我哥哥么?”“那应该付你多少法郎呢?”我想开个玩笑,话一出

31、口,却又后悔。她已是红了脸,红了耳根,不过依然仰起头看着我的眼睛:“不,不是您付账。我请您喝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好么?”我暗自叹息,便干脆请他们翌日上我家小聚。第二天,乌阿玛哈如约候在我家门前。一见面,她就神采飞扬地将兄长介绍给我。那兄长,是个目光深沉英气勃勃的卷毛小伙,举手投足都很见教养。他送给我一盒录音带,说:“希望您给予我这种荣幸向您介绍我故乡的音乐。”我冲咖啡招待我的客人。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你快点提问题,别浪费时间呀!”小伙子开始提问了,问及中国风貌,问及中国习俗,然后问及儒、道、佛之宗义我越来越惊诧于他的思路之清晰与兴趣之广泛。便忍不住打断道:“乌阿玛哈先生,您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

32、了什么?”“为了将来去中国经商。”“经商?”“经商。如果与中国人交谈时,能对中国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就会使对方从感情上产生一种亲切感,感情上越契合,签约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夜色越来越重,谈兴却越来越浓,我便留这兄妹俩吃饭。饭后,乌阿玛哈小姐手脚麻利地收拾残局,她的兄长端坐着喝茶,我忍不住向他提了个问题:“您知道您的母亲和姐妹为您所做的一切么?您心安理得么?”少年那黑色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我知道一切,也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全家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我不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成为家庭的光荣。我是男人。”“我为您唱支歌,好么?”那妹子又轻轻地拉我的衣角,“唱支罗马尼亚民歌。”我不懂罗

33、马尼亚文,但知道那确是一首罗马尼亚民歌。乌阿玛哈如上次那样,微微靠在墙上,用心唱,表情幽默,音色亮丽。 (摘自最感人的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ComA小说选取了一个非洲家庭在法国的艰难生活,以小见大,反映了西方社会繁华背后的辛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B“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丢包被乌阿玛哈敲诈80法郎,还索要了10法郎的“误工费”,又借口无钱找,唱歌抵了10法郎。C第二次在地铁见面时,乌阿玛哈声称自己是罗马尼亚人,被一位先生揭穿了她利用人们对战乱地区人民的同情、讨要钱财的把戏。D小说中描写乌阿玛哈“白

34、如粉团”的脸蛋、“又浓又细”的眉毛、“粗粗的褐色大辫”,流露出“我”对她深深的同情与无尽的爱怜。E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误会等艺术手法,精心剪裁,匠心独运,读来常有峰回路转的惊喜。(2)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4分)(3)小说在刻画乌阿玛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做简要分析。(4分)(4)小说三次写到乌阿玛哈唱歌,每次唱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都不同,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6分)(1)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选AB不得分。(2)作为叙事的线索,贯穿小说的始终,串连起整个故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作为人

35、物命运的观察者和见证人,见证了人物的言行举动,有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作为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我”的心理感受与情感变化,揭示小说的主题。(3)坚忍乐观。身经忧患,志气不灭,12岁就在上学之余卖唱养家,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活泼大胆。跟陌生人交往毫无惧色,主动请求“我”见她哥哥,提醒哥哥向“我”提问。 聪慧狡黠。在地铁里故意粗声粗气地讲话唱歌,哪个国家发生战乱就谎称是哪国人。自尊自省。不看“我”揿密码,不白要我多给的10法郎,反思自己粗声唱歌“不正派”。(答出三条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如“精明老练”“早熟懂事”“热爱家庭”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要注意概括的是性格特点,而非形象特点, 如 “口齿伶

36、俐”“容貌姣好”等。(4)第一次是为我一个人认真唱歌,因为没有10法郎找“我”,觉得不公平,唱歌补偿“我”;第二次是在地铁里,谎称罗马尼亚人,故意粗着嗓子唱歌,是因为她觉得这样要钱更方便;第三次是在“我”接待他们兄妹以后,请求为我唱歌,是因为我回答了她哥哥的问题而报答我。(4分) 三次描写,前呼后应,首尾圆合,使小说结构严密;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揭示了乌阿玛哈的形象,使之丰满真实。(2分)【解析】.Com(1)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情节和人物形象及主题上考虑。一般来说,“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连起整个故事。有利于叙述,更有真实感,

37、便于让读者接受。人物形象及主题上,“我”是故事的见证者,通过“我”的感受,揭示小说的主题。也有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答题时首先注意提干中要概括的是性格特点,而非形象特点。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形象的故事情节和描写内容,从肖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进行提炼并加以分析。此类题要既要有分析,又要有概括,一般分条作答。开篇小姑娘“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日。”可以看出她坚忍乐观的性格。后来,她就神采飞扬地将兄长介绍给我。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你快点提问题,别浪费时间呀!” 由此可见她活泼

38、大胆。小姑娘跟随“我”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不白要我多给的10法郎,由此可见她有自尊的一面。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找到相关的细节,分析乌阿玛哈三次唱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第一次是在我家里,因为没有10法郎找“我”,觉得不公平,唱歌补偿“我”。第二次是在地铁里,故意粗着嗓子唱歌,是因为她觉得这样要钱更方便。第三次是在“我”接待他们兄妹以后,为了报答我而唱歌。这三次唱歌,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严密,从塑造人物看,能展示小姑娘多个方面的性格,使她的的形象更丰满。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实用

39、类文本阅读(19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9分)抗战将领刘放吾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刘家祖祖辈辈靠耕读勤俭持家,家境殷实。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到黄埔军校去”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1926年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联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军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军事。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蒋介石的中央军校教导队当了学生队排长。在这里,士

40、兵们操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但是,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练意志。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后来,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抗战力量,组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离开了教导队,任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随三十八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三十三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英军反复

41、突围,均无功而返。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向对数倍寸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在一一三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一一三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任务完

42、成后,转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渡江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一一三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性情

43、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在派系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九十五岁。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摘编自刘放吾:蒙尘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将领,名人传记2015年第9期)相关链接:刘伟民再三追问,父亲才说了

44、一些与“仁安羌战役”有关的细节:“新三十八师多为湘兵。当时我们练兵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语录,因此秉承了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另外就是对士兵的严格训练。我按照陆军步兵 操典规定,每人每天跑五千公尺;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实弹射击,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仁安羌战果源自平日训练。”(“铁血社区”我的团长刘放吾)他爱读曾国藩家书及治军文献。不论练兵、治军及治家,他都以曾国藩的言行为典范。我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多本破旧的曾文正公的文集。每页均有他读了多遍及加注的痕迹。可见他对曾公文献的重视。(潇湘晨报刘放吾:从抗日名将到煤球

45、店老板)(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放吾喜欢读书,热爱耕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 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导。B刘放吾在中央军校教导队做学生队排长,在这一时期,虽然这里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战术素养。C“十二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不仅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军,而且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D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江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外界误以为一一三团已经全军覆没。E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

46、刘放吾的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 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从此,他的事迹被人们逐渐淡忘。(2)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4分)(3)本文结尾交代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4)刘放吾有着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1)答B给2分,答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2)战前准备充分:面对强大的敌人,刘放吾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 好准备。士兵作战勇敢:刘放吾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秉承湘军的忠义勇精 神,作战勇敢。部队训练有素:刘放吾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训练士兵

47、,而且三个月一次实弹射击,士兵们射击命中率达到七成。(3)从内容上看,刘放吾引用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既传达出“不顾身”的热 血忠诚,也表现其对战争残酷的无奈。从结构上看,呼应前文内容,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后曾发“不成功,就成仁”的电报,并令妻子昏厥。从表达效果上 看,引用刘放吾日记中的记述更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丰富了文章内容。(4)淡泊名利的态度;踏踏实实的作风;卓越的军事才能;誓死报国的决心;对读书的热爱。(每答出一点1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 它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解析】(1)试题分析:A项,“热爱耕种”属主观 臆测

48、。C项,“歼灭”错,原文是“击溃”。E项,原文“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 们逐渐淡忘”中的“此”指的是“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后。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首先锁定答题区间,在第四段,及相关链接中。第四段,“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相关链接中,通过刘伟民再三追问,刘放吾才说出了一些与“仁安羌战役”有关的细节:“当时我们练兵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语录,因此秉承了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另外就是对士兵的严格训练”。把以上信息归纳整合,分条概括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49、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内容、结构及表达效果上。内容上,文章最后一句 “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传达出他的思想。结构上,和前文呼应。从表达效果上看,这样记述更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老人住院指定女儿24小时陪护,财产却只给儿子,老人的做法引起网友热议,近八成网友认为老人在

50、财产分配上应_,不偏不倚。对于伪造出生医学证明这类伪造假证的行为,我们决不能将它与其他一般造假行为_,必须充分认识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对其严惩不贷。作家阎连科认为村上春树不能和莫言_,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写作方式、对文学的认识和追求是不一样的。A一视同仁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B相提并论 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C相提并论 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D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视同仁”指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等量齐观”侧重于不同的事物相

51、同的看待,而“相提并论”只是放在一起讨论。所以根据语境看,用“等量齐观”,用“相提并论”。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记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D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答案】C

52、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不能并列在一起,因为“一切出版物”显然包括了“报刊、杂志”,可将“和一切出版物”改为“等一切媒体”。B项,主语中途易辙,可把“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改为“一直把书翻得破烂不堪”。D项搭配不当,“青年学生”与“关键时期”不搭配。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 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A电子信息化办公对汉字书写构成了冲击B电子信息化办公冲击了汉字

53、书写C汉字书写被电子信息化办公冲击了D汉字书写难以取代电子信息化办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准确把握上下文所给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比较所给各选项之间的表达差异,三是权衡上下文与选项的语意衔接关系。整个文段在首句提出话题的基本背景,接着具体阐述在信息化办公的大背景下,汉字书写逐渐“式微”。最后具体阐明汉字书写遭到冲击的表现。B项的前半部分与前文所阐述的工作内容和基本背景衔接,后半段指向汉字书写,与后文形成逻辑上的衔接连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54、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近年来,用现代流行文化形式“混搭”民间传统艺术元素的所谓“中国风”表达,十分常见,然而从效果看, ,因为这些 “混搭”作品往往徒有其表,只是生硬地借用了民间艺术元素, ,观众当然不买账。相反的,有些作品在尊重传统艺术本来面貌的前提下,巧妙加入现代审美元素, 。【答案】往往不尽如人意未能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观众自然喜闻乐见(自然卖座又叫好)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

55、式。(1)呼应上句的“然而”,下句的“生硬地”,所以此处应写“混搭”作品不尽如人意。(2)注意文段开头的“混搭”内涵,此处呼应上句“生硬地借用了民间艺术元素”,应写与另一方面的结合情况,“未能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3)是说某些作品把两者结合的好的话,有怎样的效果。如:受观众喜爱。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下面是关于音乐的思维导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4分) 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音乐 古典音乐 旋律风格 民族音乐 流行音乐【答案】音乐是一种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或音乐可以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

56、感),根据旋律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解析】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国际知名编剧、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自己小时候写的第一首诗说:“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赞扬声让我腼腆又得意扬扬,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并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而作为剧作家的父亲读完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对这个故事

57、,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鼓励是一种精神鼓舞儿子做数学题也有被难住的时候,妻总是在一旁耐心地鼓励他,让他在愉快的氛围中启发思维,也是此时,灵感的火花常常在儿子的脑海中迸现,使他从烦躁的学习压力下轻松地解脱出来,看着儿子成功后有些自信并兴奋的神情,我开始懂得:鼓励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小时候,我对画画情有独钟。在攻读学业之余,趁闲的时候喜欢躲进斗室,提起画笔或临摹或创作,极其用心。有时为了完成一幅好的作品总要绞尽脑汁,当一筹莫展的时候会极端地选择自暴自弃,是母亲鼓励的眼神让我重新振作,并将冲动

58、的智慧运用其中,这样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清楚的记得有一次画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唯独悟空的神态表情最难掌握,一连画了数张,总不如意,一气之下顿笔捶胸,接连把数张悟空的画像从画稿上揪下来撕得粉碎,唯独留下玄奘、八戒和沙僧,想不到姐姐竟冲我大加赞赏:“看,画的不同凡响,立意深刻,悟空又被师傅撵下山去了。”一句类似玩笑的善意的鼓励让我不由自愧,也发誓不画好绝不罢休。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语文书上有这样一篇课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叙述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往事:记得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第一首诗。他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

59、极了!”她搂住了他,赞扬声雨点般落到他身上。母亲的鼓励另他感到自信不已,唯有严厉的父亲批评他:“我看糟糕透了。”对于父亲冷酷的表态,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出于母亲的鼓励,巴德舒尔伯格后来成功了,他成了美国知名的编剧、作家,同时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他感慨的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可想而知,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两者都兼有激励奋进的成分,虽然看法、态度不尽相同,出发点、结果都是爱,

60、鼓励和爱便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才。面对成功,鼓励的态度是一种冷静;遭遇挫折,鼓励的话便是一剂良药。一个懂得用鼓励的原则做奠基的效法让人受用一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语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鼓励使人进步得更快,尤其在启蒙或成长的过程中,鼓励能挽救人的一生。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工作。“精通数学吗?”那人问。青年羞涩的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 青年还是摇头。 “那法律呢?” 对于父亲朋友连连的问话,青年不停地摇头。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份工作呀!” 父

61、亲的朋友仍然满怀希望地说。青年惭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拉住:“青年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难道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能把名字写好,就能把字写得叫人称赞,就能把文章写好!”受到鼓励的青年,从谨慎和懵懂中渐渐醒悟,一点点的放大自己的优点,兴奋得脚步都轻松起来了。数年后,青年果然不负众望,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鼓励自己,也需要鼓励别人,鼓励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果然。【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新材料作文。材料中巴德舒尔伯格写了一首诗,父母给予截然不同的评价,他的父亲是让他不要骄傲自满,只有这样才不会满足于现状,才会继续努力进步,迈向更高的一个层次,而母亲是表扬孩子,给予他信心,让他产生作诗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文章立意可以围绕虚心,也可以围绕鼓励去写。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