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用书P72)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数:多次B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别:离别C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连D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益:越来越解析:选B。B项,“别”是“分开,隔离”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D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解析:选C。C项,没有通假字。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来时,太夫人已不幸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D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解析:选D。A项,“不幸”古义:动词死亡;今义
2、:不幸运。B项,“丈人”古义:对男子长辈的尊称;今义:丈夫称妻子的父亲。C项,“成就”古义:栽培或提拔;今义:很大的成绩。D项,“面目”古今义一致。4.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宜皆降之屈节辱命单于壮其节空以身膏草野反欲斗两主天雨雪,武卧啮雪杖汉节牧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扶辇下除A/B/C/D/解析:选A。是使动用法。是意动用法。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
3、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
4、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一向B扶辇下除,解柱折辕 除:台阶C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亡:死亡D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拘押解析:选C。C项,亡,逃跑。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B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C加以老母系保官D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解析:选A。A项,“
5、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B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空自苦亡人之地C前长君为奉车皆为陛下所成就D赐钱二百万以葬加以老母系保宫解析:选A。A项,“与”,都是连词,和。B项,“之”,助词,补充音节;助词,的。C项,“为”,动词,担任;动词,是。D项,“以”,连词,而;介词,因。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评述中,有误的一项是()A先至匈奴且投降匈奴的李陵在“武使匈奴”的第二年“不敢求武”,今天看来,是李陵“愧见武”。B李陵说降,先言苏武家人的不幸,以绝其归汉之思;后言自身异志的前因后果,欲将心比心,希
6、望以情动之。C从苏武对李陵劝降的答语可以看出,苏武的忠汉,一是知恩图报,二是忠君爱国。D节选的文字是将苏武的忠君与李陵的叛国对比展现的。今天看来,苏武的报恩、忠君未免狭隘,但这正是古代仁人志士爱国的基础也是途径。解析:选A。A项,“先至匈奴且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法错误,原文是“武使匈奴明年,陵降”。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译文:_(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译文:_(3)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译文:_答案:(1)你终究不能回到汉朝,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2)大臣无罪而
7、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3)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陵(甲)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注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鞣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
8、建传)(乙)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且死而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呜呼!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选自白居易汉将李陵论)【注】媒蘖:酝酿之意,喻构陷诬害,酿成其罪。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步卒不满五千提:率领B抑数万之师 抑:遏止C遽加厚诛 诛:杀戮D设使陵不苟其生 苟:苟
9、且解析:选C。C项,诛,惩罚。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B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C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D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解析:选B。联系上下文句意及对偶句式断开即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战败的地方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的人们都听说了这件事。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皇上非常生气。B皇上就李陵投降一事询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为李陵说了许多好话。C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敌人只是万不得
10、已的事情,他如果不死的话,一定还会想办法报答汉王朝的。D武帝在没有弄清事实的情况下随便听信流言,一下子就对李陵处以重罚,这对不住李陵过去对汉家的功劳。解析:选D。D项是白居易引述别人的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译文:_(2)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译文:_答案:(1)他如果不死的话,一定还会想办法报答汉王朝的。(2)所以,不符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处于非死不可的时候,君子决不惜死。参考译文:(甲)李陵战败的地方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的人们都听说了这件事。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皇上非常生气。皇上拿这件事问司马迁,司马迁为他
11、说好话:“李陵侍奉亲人非常孝顺,与士卒相处很讲信义,常常想着奋不顾身为国家之急难而殉身,这些都是平素所积累起来的,有国士的风度。现在起兵一遇不幸,那些保全自己妻儿的大臣随后就对他构陷诬蔑,实在是痛心啊!况且李陵率领步兵不足五千,深入敌军腹地,遏阻数万军队,敌人来不及照顾自己一方的伤亡将士,就召集全部弓箭手一同围困李陵。李陵转战千里,箭射光了,路走到了尽头,士兵们赤手空拳,冒着白刃,向北争先同敌人拼命,竭尽他们的力量,即使古代的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他虽然陷入敌阵而战败,但是他所取得的战功也是足以显露天下的。他如果不死的话,一定还会想办法报答汉王朝的。”(乙)有人说:“武帝不曾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就
12、随便听信流言,一下子就对李陵处以重罚,难道不是对不住李陵过去对汉家的功劳吗?”回答说:“假使李陵不苟且求生,在兵尽援绝之时英勇牺牲,就必然奖赏延及后代,刑罚不会累及亲人;战功当时谁也不能比拟,悲壮的节操就成为后代的楷模。忠、孝、智、勇四方面都树立了榜样,虽死也将永垂不朽,又有什么流言蜚语能中伤的呢?”唉!我听古人说过:“人人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假如死的价值比活着的意义大,死就比泰山还重;假如活着的价值比死的价值大,死就比鸿毛还轻。所以,不符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处于非死不可的时候,君子决不惜死。可惜呀!李陵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三、表达与交流14
13、.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内容与节日相关;可以不考虑平仄。(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下联:_(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上联:_解析:本题要求补写两副对联的下联和上联,实际上是考查写对偶句的能力。要注意词性相对,还要围绕不同的节日,内容上协调一致。答案:(示例)(1)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清风一缕拂丹桂15.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你的积累中选择两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答:_答案:(示例1)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示例2)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渺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