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9.50KB ,
资源ID:101711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711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后练习15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后练习15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1、课后素养落实(十五)1有人说,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种“新型”是指()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C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A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把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写入党纲,说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新型政党,故选A项。2(2021枣庄高一检测)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无产

2、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B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C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D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B根据材料中“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不可调和,十月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并非主要原因,A项排除;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统治,故C项排除;一战是革命爆发的外部推动因素,包含于B项中,故D项排除。3(2021烟台高一检测)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

3、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B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D它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C根据材料“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托洛茨基强调的是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故选C项;A项是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排除;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排除D项。4“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这反映出二月

4、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B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故选B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因此二月革命后,“群众的迫切需要”不再是要求推翻专制统治,排除A项;二月革命后,掌握实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C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前线出击遭到惨败,引发人民不满,排除D项。5下面为1919年俄国的粮食交易价格表。价格(卢布/普特)国家征购价6国家零售价30黑市交易价200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的破坏 B

5、余粮收集制的实行C自然灾害的影响 D粮食税的实施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俄国的粮食由国家低价征购,而黑市交易价则极高,反映了余粮收集制下粮食短缺的现象,故选B项;A、C两项均是客观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61921年8月,一位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当年10月,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启了他的商人生涯。苏俄的做法()A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原则B得益于经济政策的调整C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不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B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推行租借制和租让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外

6、国资本家在苏俄进行投资,故选B项;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A、D两项;C项表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排除。7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谷物产量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1921年至1922年苏联的粮食采购量是3 814.07万公担,而1925年至1926年就增加133%以上。这表明()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新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效显著D苏联人民彻底解决了饥荒问题B由材料“1925年”“1926年”“粮食产量得到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7、所取得的成就,故选B项。8“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根据材料“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D项正确。91929年,苏联开始转向一种短期内迅速形成的、全新的经济政治管理模式,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这一模式()A集中了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C主要针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D使苏联

8、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工业化D根据材料“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可知,这种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苏联在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D项正确;集中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错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压制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B项错误;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国内,不是应对外部冲击,C项错误。10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苏联模式的确立。但从长远看,苏联模式为苏联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B农、轻、重比例失调C推动着苏联民主政治的发展D思想文化出现活跃局面

9、B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故B项正确。11(2021烟台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苏联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1

10、)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第三小问,从巩固政权和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两方面辩证地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两方面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以苏

11、维埃政权为杠杆”“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可得出政府主导;由材料二“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可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第二小问,对苏联模式的评价应该辩证分析,既要看到该体制对苏联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奠定强大国家的基础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该体制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长期落后、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僵化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负面影响。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评价: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

12、机。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主导(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牺牲农民利益,农业长期落后;造成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僵化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12普列汉诺夫等认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程度,在俄国只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当前的任务应当是通过革命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不是激进地试图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该观点()A旨在揭示东

13、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规律B意在解释十月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C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还不成熟D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C材料反映出当时俄国部分领导人认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还不成熟,故C项正确。131920年,许多农民向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这说明()A农民对苏维埃政府有不满情绪B农民拥护和支持余粮收集制C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D粮食税的实施增加农民负担A材料反映了国内战争结束后农民对苏维埃政府仍然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即A

14、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民反对余粮收集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农民贡献巨大而非最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余粮收集制的实施增加农民负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4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8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C从余粮收集制到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再到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等一系列政策满足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发展需要,这说明苏俄(联)依据国家战略的需要调整农业政策,故C项正

15、确;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斯大林时期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是为了发展工业,故B项错误;苏俄(联)实行不同的政策是出于不同阶段国家发展的需要,不是随意决定的,故D项错误。151928年初,苏联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苏联党和政府决定强迫富农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否则将没收他们的粮食和农业机器,并判处徒刑。这表明()A富农的反抗造成了苏联的粮食危机B苏联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工业化建设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形成D苏联的经济政策出现了重大的调整D“1928年初”是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苏联党和政府用强制手段低价收

16、购农民余粮,这与新经济政策的精神不符,表明苏联的经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D项符合题意;苏联的粮食危机是政府政策失误造成的,A项错误;新的农业政策不利于苏联农业长期健康发展,最终落后的农业成为苏联工业化的障碍,B项错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C项错误。16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项目1928年1937年民众消费情况分类市场上购买的消费87.1126自产自销的消费35.625服务业方面的消费11.119.9人口指数11.09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

17、平D苏联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C根据材料可知,1937年消费指数对比1928年来说,总体是上升的,人民消费水平增长明显,说明两个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故选C项;1928年时新经济政策实际已经被停止,排除A项;人口增长并没有抵消工业化成就,且苏联大部分工业品为重工业品,不能直接消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没有反映出苏联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排除D项。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摘编自列宁选集材料二19

18、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是邓小平对材料一政策的评价,结合苏俄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是如何处理农业与工业发展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可知这是从战时共产

19、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原因可以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和苏俄社会现状去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实际上是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的肯定,主要从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角度回答。第(3)问,通过材料二“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可以看出在农业和工业问题上,苏联牺牲了农民利益来满足工业发展需求;弊端主要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最终迟滞了苏联的发展角度回答。答案(1)变化: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苏俄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2)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主体的国家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关系: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来满足工业发展。弊端:造成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最终迟滞了苏联经济发展,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