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697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4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原卷版).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考向一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命题规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是高考论述文常考考点,题型以客观题为主,个别省市有主观题形式。理解概念题的主要陷阱是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时空、胡乱组合、偷换概念等。例1【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常识教育牵涉以下重大命题: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人类社会的基本核心价值观,塑造基本社会共识;传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学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促进社会进步。换言之,常识教育的命意和专业化教育不一样,后者主要措意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

2、职业个体,乃至于螺丝钉似的现代“部件人”(工具主义个体),或为学术而学术,为科技而科技,专意在促进专业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有时甚至可能忽略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常识教育则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的自由个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的人文精神氛围和社会公共生活,抵御知识的异化、人的异化、制度的异化与社会的异化,促进社会的共同福祉。另外,专业化教育往往着眼于知识的精深,常识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基本、根本与全面,一为专家之学,一为通人之学。但这里的通人之学又不同于中国古代“通者千篇以为,万卷以下,通人也”的通儒硕学,或所谓的“大通人”(仍是相对而言),这显然只能要求极

3、少一部分人。此处所谓的通人并非意味着博闻广识,无所不通,事实上以人类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力水平而言,不可能做到“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的地步,而在于对涉及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基本常识的了解,尤其是涉及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公共生活的最基本相关知识的掌握。换言之,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永远是与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对而言的,是对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掌握。就此而言,常识教育或通人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旨在立人,培养基本的人,或所谓的“小通人”。专家亦必须具备“小通人”的相关常识,即先成为基本自由个体,然后才是专家和成就专家之学。“大通人”则不敢苛求所有个体,而且“大通人”亦可或

4、亦须有一二专家之学,而有专家之成就业绩。专家之学不必苛求所有个体,“小通人”之学却须人人具备,这便只能通过教育,亦即普及的常识教育来实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素质和水平,便决定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人及其生活的整体品质和水平。常识教育水平高,则人民安居乐业,自由幸福指数高,社会稳定,国家繁荣昌盛。12本文以 比照,主要从 和知识两个方面对常识教育加以辨析阐释。(4分)13下列关于“常识教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常识教育是培养自由个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的通人教育。B常识教育关涉到文化传承创新、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等问题。C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知识,

5、是抵御知识的异化的教育。D常识教育是伴随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普及性教育。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专业教育虽注重知识精深,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但有忽略对科技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的可能性。B通识教育把“小通人”作为培养目标,其水平与人的素质、自由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息息相关。C专家之学以通人之学为基础,是成为大通人的重要途径,不过只适合特定的人群,不具备普遍意义。D通人之学既不同于“大通人”之学,又不同于“小通人”之学,也不同于中国古代所谓的通儒硕学。例2【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

6、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

7、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

8、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

9、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

10、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

11、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2讲基础在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指: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一词,指在理解概念时,要有客观的意识,在整体把握

12、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的语境来理解;“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对论述对象或论述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句话合起来就是指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3讲典例【例1】(15届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文化创造是原有的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新,绝不是凭空的臆想和猎奇。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牛顿在给胡克的信中写道,“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不是站在哪一个巨人的肩上,而是站在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

13、肩上。文学上任何有价值的创造都是在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是中国文学最深厚宽广的思想、情感、文化、语言和艺术基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更应当清醒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坚守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像十八大提出的那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大作家应当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精神价值,借鉴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将其融汇在文学创造之中。要怀着自豪、礼敬和虔诚的态度,汲取有益的文化因素,做到厚

14、积薄发,为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供滋养。要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创作更多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人在文化发展中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文学创作是一项需要创造热情、创造冲动、创造精神的特殊脑力劳动。作家是否具有足够的创造力,在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创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家素质决定的。要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增加生活的阅历,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这样创造活力才有“底气”。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家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强化自我修养、砥砺意志品质、提升

15、道德情操、积聚人格力量。作家应当成为思想的智者。要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看到事物本质,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提炼,把独到的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使作品有新的内涵、新的创造、新的提升、新的境界。文学创造活力的激发,还要求作家具备“勇开风气之先”的胆量和气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作家很需要这种“闯”的精神和“冒”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当然,在创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全社会都要允许和宽容在创造过程中的失误,给予更多的包容、更多的体谅、更多的帮助,形成尊重创造、包

16、容差异的氛围。要真正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贯彻到创作中去,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精神,让作家在潜心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时候,更加地心无旁骛,更少后顾之忧,使作家的聪明才智尽情发挥。(出自2013年1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于“文学创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价值的文学创造是在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列夫托尔斯泰就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B我国作家的文学创造应融汇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思想价值、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所以,广大作家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C文学创造需要作家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增强生活的阅历,提高对生活的认

17、识,还要求作家具备“勇开风气之先”的胆量和勇气。D在文学创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全社会都要允许和宽容在创造过程中的失误,给予更多的包容、体谅和帮助。(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富有文化创造力的文化人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即站在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肩上。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文学思想、情感、文化、语言和艺术最深厚宽广的土壤。C只有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D人是文化发展的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作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18、作家创造力的高低和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创造。【趁热打铁】(15届河南名校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

19、是2至5年。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名人效应带来连锁反应。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

20、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小。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冰桶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它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

21、使得未来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刻奇(Kitsch)”一词来源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自媚”。因昆德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后来,“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刻奇”的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必须懂的10条做人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现。(摘编自2014年0

22、8月21日中国青年报)(1)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冰桶挑战”规则非常简单,挑战者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B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发起了“冰桶挑战”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C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名人效应又带来连锁反应,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名人的参与为ALS协会带来了更多的捐款。D“渐冻人”病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只有2至5年,让世人对这种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之一。(2)下列对原文思路

23、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段介绍“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及起源,指出了“冰桶挑战”活动所承载的公益性。B段指出“社交网络”有力推动了“冰桶挑战”的迅速传播,表明由于名人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媒体给予关注,多方助推使得“冰桶挑战”成为热门话题。C段提出舆论对于“冰桶挑战”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其传播方式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D段紧承段,提出“刻奇主义”一词的来源及含义,并借此指出“冰桶挑战”是一场网络媚俗,表明作者对这场活动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冰桶挑战”搭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社交

24、网络,快速在社交网络中传播,尤其是借名人效应,使得它在短时间内成为热门话题。B从“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看,它实则是以一种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主义”,尤其是名人,一旦被点名,便身不由己。C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举措实则是一种最符合“冰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法,值得我们称赞。D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这类网络现象中的“刻奇”表现是虚假的崇高和灵魂的虚肿。【例2】(15届湖北黄冈9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四时之外朱良志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

25、的流动中活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幅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

26、与谁同。”这是对未来的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这幅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局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静寂的夜晚,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斯

27、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云:“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

28、放荡的思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应如此。”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正像沈周诗中所说的:“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题天池亭月图)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万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圆月。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关键在于

29、“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选自文艺争鸣2011年第8期)(1)下列对“四时之外”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B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有一种超越的思想,悬隔时间,超越春夏秋冬四季。C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D这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时间和空间只会带给人局限,谁都无法超越时空,领略当下

30、的圆融。B禅家借助对月亮的丰富联想,达到了对未来妙悟的最高境界。C中国诗人在对生活现象的认知中都能达到“和合物我”的境界。D只有“我在”,时间和空间才会被赋予意义,世界才会圆满而无缺憾。【趁热打铁】(15届吉林实验中学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

31、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

32、易引起心理性脸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

33、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

34、4)(1)下列关于“人类脸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的脸红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达尔文认为这一行为是最独特和最具有人类特征的表情。B人类的脸红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他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出现脸红,人类的脸红具有唯一性。C人类脸红是因为大脑皮质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肾上腺分泌出了肾腺激素。D人类的脸红是人类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上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必然的联系。(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如果说人类早期社会是“险恶、野蛮和无礼”的,那么,脸红就是人类为避免冲突而表达歉意的方法。B脸红也许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向别人表达了歉意的同时

35、,也表明自己饱受自责。C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实情感,而语言受意识控制,可以言不由衷。D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不会分辨颜色,看不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弗朗斯德瓦尔教授认为脸红是“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这也说明脸红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最大区别。B人是否脸红,与大脑皮质接受刺激信号的强弱有关系,如果大脑皮质接受的刺激信号过强,就不会引起脸红。C狗犯错后,躺在地上向主人展现它肚子的行为,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痛悔,并以此来平息主人对它的愤怒。D脸红对人类社会具有良性功能,它可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

36、人类群体更团结,因为脸红让人们撒谎变得困难。4讲方法方法一:“投石探波”定区间找准信息区。可能是上文、下文、上下文,可能是一句、一层、一段,也可能是若干段甚至全文。要看题干和选项的内容而定。方法二:文题比对细排除方法三:识破干扰保准确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干扰你、迷惑你,做题者要明察秋毫,善于识破。这些常见的陷阱有:背离原文,歪曲观点。选项中所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置肯定为否定,置否定为肯定。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却予以肯定,或原文已明确肯定了的观点选项却予以否定,即变肯定为否定,

37、或变否定为肯定。过于武断,以偏概全。命题者设置选项时,以片面的、局部的、特殊的认识来表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内容,目的是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夸大其词;或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过于主观武断;或用部分代整体,以偏赅全。节外生枝,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硬加进去一些原文中没有的直观信息或暗示信息。即原文中本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无端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方法四:标志词语助判断角度性标志语:如“为什么、怎么样、如何、

38、认为”等,即使有时没有这些语句,也可以根据句子、层次、段落等内容来概括,且题干、选项也会有所体现。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因此、总之、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表示范围、性质、程度等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5讲易错【题目】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在远古时期姓氏的创立是以母系氏族的女姓为核心的。姓是什么呢?汉代的许慎认为:姓从女,女就是母,“女”、“生”就是“生母”。无论是谁,他的生命都是他的“生母”带来的。因此,古人的姓应该随从“生母

39、”,他的生母姓什么,子女就应该姓什么。在母系氏族社会,母亲是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氏也就出现了,它和姓不同,再也看不到文字中的“女”字旁了。根据史前的传说,黄帝和炎帝出生于姬水和姜水,也就有了姬姓和姜姓,但以姬为姓的黄帝却称“有熊氏”和“轩辕氏”,因为黄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在战胜炎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后,又打败了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部落群,就驻扎在“有熊”这个地方,黄帝的氏族部落以驻地而得名“有熊氏”。“轩辕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说和有熊一样,也是地名,但我相信,黄帝因发明车而得“轩辕氏”的传说是千真万确的。从黄帝在氏名的选择上,我们应该理解:许多部族在选择

40、氏名时,多以“图腾”为名。有的以植物为自己的氏,如:蒲、柳、杨、梅等;有的以动物为自己的氏,如:熊、马、牛、羊等。同一图腾氏族的成员禁止通婚,这与母系社会高级阶段同姓不通婚一样,是为了族人的健康繁衍,用以区别婚姻界限的标志,“氏”和“姓”是不一样的。在父系氏族社会的氏,是同姓衍生的一个个分支,本来是同姓部落的个体私有名称,到后来可能是专门指代部落的首领。考向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命题规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论述文常考考点,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有主观题形式出现。例1【2014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41、乾坤草亭朱良志明代王世贞家有弇山固,园中有一小亭,小亭坐落在丛树之中,四面花草扑地,绿荫参差,匾额上书“乾坤一草亭”。八大山人也曾画有乾坤一草亭图。一个小草亭,为何扯上广袤无垠、神秘无比的乾坤?又如元代画家吴镇,喜欢独泛小舟于湖中,自称是“浩荡乾坤一浮鸥”。一只小鸟,为什么说是浩荡乾坤中的一只小鸟?而唐代船子和尚诗云:“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小舟居然也成了宇宙中的一只船。 宇宙、乾坤,说其大;小亭、小舟,言其小。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思。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内在的心。从物上言之,何人不小!但从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飞腾,可在小亭而妙观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

42、乾坤。王维不是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吗?水虽穷,路虽尽,但云起了,风来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缕风,在这样的心灵中,哪里还会有穷尽时!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八大山人也有此认知,他早年号雪个、个山,自称“个山人”,这个“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个,也可解释为竹,雪个,即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在个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虽

43、然只是一点,当我抛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清初诗人张潮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牖中窥月,这是一般的境界,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庭中望月,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第三个层次是台上玩月,则有“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它站在世界的高台之上。这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心灵的悠游回环。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

44、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那小舟也是如此,它在小河中荡漾,在开阔的湖面荡漾,在茫茫的大海中荡漾,在无形的宇宙中荡漾,说它是“宇宙船”又有何不可?中国画家不是看一只鸟就画这只鸟、有一朵花就画这朵花的人,中国画的主流不是将画作为写实的工具,而是当作表达内在生命体验的工具。画的是这个亭子,但所要表达的生命体验却不在这亭子中,所谓不离亭子,不在亭子。高明的画家其实都想到那高台上去玩月。(有删改)16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6分)17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18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6分)例2【2014年高考江苏卷】材料概括分

45、析题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

46、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不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冢。前有粱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2

47、6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4分)27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5分)28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2讲基础“重要的句子”,是从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常指那些承载了较多、较重要的信息或感情的语句。包括:内容上,解释事物主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直接表达作者感情、态度的语句;不同层次的中心句:如主旨句、各段的中心句。结构上,起连接或呼应作用的语句。如过渡句、总领句、总结句。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结构较复杂的语句,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反复出现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用法“反常”的语句等。主旨句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线索

48、句贯穿全文的句子;关键句提请注意的句子(如段首句、段尾句、过渡句、带有提示语的句子等);特殊句结构复杂、含意丰富深刻、特殊句式的句子。3讲典例【例1】(15届甘肃兰州一中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不止一次地断言:“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那么,中国或东方古代是否有修辞和修辞学?西方学者所持的“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呢?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他的东方子民了吗?显然不是,中国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这是毫无疑问的。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

49、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西方的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其经典模式是由“诉讼”“议政”“典礼”三种演说和“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人格”“情感”“逻辑”等说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如果以此模式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无论是亚洲、非洲、美洲,都是不合适的。“西方之外无修辞学”的观点是狭隘的,它反映的是某些西方学者的自大与傲慢。什么是“修辞”“修辞学”,

50、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尽管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异,“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念。简单地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是人类修辞的共性。修辞学就

51、是研究修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从现存的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是我国先秦时期典型的修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但是,除此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形态。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属于论辩修辞。而诗经论语等,则是文学和教育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诸子的著作。随着国际修辞学研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态多样,思想十分丰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也

52、具有像古希腊一样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辩、说服、演说传统。在世界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选自2013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一些怀有偏见的学者套用西方的古典修辞学传统,来分析中国和东方修辞学,得出了中国和东方没有修辞学的结论。B依据客观公正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来判断,没有演说、劝服和论辩活动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C用西方古典修辞“三说”“五艺”“三素”的经典模式来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是规

53、范、合理的。D这种观点源自某些自大、傲慢的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歧视,这些学者认为除东方之外的地域才有修辞学传统。(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修辞学”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它在东方和西方各有不同的含义。B“修辞学”是明晰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修辞形态。C从现存的文献看,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了自己的修辞形态,它们就是门客、游说之士在说服、论辩中采用的“长短术”“纵横术”。 D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诗经论语中的文学和教育话语,都是当时的修辞形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54、的一项是( )(3分)A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所以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B作为一种具有共性的人类语言传播行为,修辞具有普遍性,但是中国古代的修辞形态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形态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C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D部分西方学者提出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观点现已有所改变。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不争的事实。【趁热打铁】(15届江苏淮安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5分)文学,生命的容器王威廉常常困惑,难道写作真的只是为了超越生活,而不是进入生活

55、?当我在生命的谷底接纳写作的治愈时,却一厢情愿地相信,写作是为了进入生活,是我进入生活内部,并得以窥见其中一切秘密的唯一门票。文学是对各种事物想法的诗意延伸,更是尖锐的诘问,它像是锋利的匕首,令我们自欺欺人的话语面具彻底瓦解。当然,这不意味着文学是一种隐蔽的精神暴力,恰恰相反,它是一项极尽温柔的手艺。比如小说,其本质是作者孤独的故事。他自顾自地讲述着,尽管他讲到了阳光与海岸,但是他的脸、他的身体处在一片深藏不露的黑暗之中。叙述已经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能量之源。一开始,他在讲述自己,后来,他或许是在代替别人讲述,再后来,也许他的讲述只是为了语言的呈现。当诗意通过叙事持续地抵达,开始在另一个心灵的深处

56、款款流动的时候,不是他这个叙述者获得了成功,而是他置身的那片黑暗终于被短暂地照亮。的确,通过写作,我们得以把自己的内心经验与丰富人性输入到另一个人身上,这种输入的量越多,写作的价值便越大,文学便传递出了某种思想。文学是生命的容器,尽管这个容器很有限,但是,经由作品储存下来的那部分生命是最生动、最细腻的,是任何DNA技术也无法复制的,是真正独一无二的。所以,写作之道便是对生命的转移,是对光源的擦亮,是对不可知的探究,是对信仰的确认。与此同时,作家的形象也会随之流传下来。不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罗曼罗兰说的那句话:“创造就是消灭死。”(摘自2013年7月5日光明日报,有改动)【例2】(15届辽宁铁路实

57、验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中国古代的天文李政道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

58、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有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22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什么天中有礼?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璇,美

59、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33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但大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怎样做到这个要求呢?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8尺,那么管子的长度应约是转盘直径的2倍,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

60、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须通过管子对着正极,然后让盘子随天转动,把三颗星的位置扣住。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成方形,约高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块。这样造型的古代天文仪器就有两大部分:一是大璇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块绑住的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2毫米的孔,管子长15尺左右,它测量正极的精确性能达到0013度。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时正极没有任何明确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

61、,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因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B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两个圆形的轨道。C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表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D璧为圆形,中有圆孔,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周礼所谓“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为印证。(2)“后来,把璇玑变得更

62、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今天所能见到的璧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B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璧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C由于璧和琮都是从璇玑简化而来的,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D代表天的璧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从玉器璇玑简化而来的。(3)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璇玑中,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块是必不可少的。B一根用来对准正极的长竹管,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把这个转盘固定在

63、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C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穿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D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璇玑那样的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大盘子,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趁热打铁】(15届辽宁大连市第八中学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育则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探险者,如蒙台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秘密: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育期待着与生命的和鸣共振。自然拥有自身的

64、节奏,如日月盈亏,寒来暑往;生命拥有自身的节奏,如呼吸吐纳、生老病死。依据自然节奏的启示和生命自身的律动,人类创造了新的节奏,如音乐、诗歌、美术、数字。作为一项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也是一种依据生命的律动而创造的节奏。教育面向生命,就必须探寻生命的节奏,合于生命的节奏,强化生命的节奏,并创造生命的节奏。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蒙台梭利从生命的节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的敏感期。“当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笼罩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

65、丧失了。”因此,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教育又必须等待,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维果茨基从生命的节奏中发现了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和教育最佳期。他用心理学的实验告诉人们,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一定的教育才能有可能进行,这是教育的最低界限。除了最低教育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育界限,两者之间就是“教育最佳期”。早于或晚于最佳期的教育,或因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有效促进心理机能发展。当我们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时,当我们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然而怒火中烧时,当我们心灰意冷,要为孩子贴上不可救药的

66、标签时,或许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再等等看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怀特海为教育者绘制了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童年的浪漫为精确阶段积累素材。没有浪漫的冒险,要么是儿童被僵死的知识淹没,并因过早耗尽“内存”而“死机”;要么是教育者面对一个空洞的大脑从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将已存在于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你不能教一个空洞的头脑。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儿童喃喃自语:山坡上开满了妈妈且慢发出我们的嘲笑这是一份多么美丽而珍贵的浪漫啊!因此,或许我们更应该这么做:以童年和成年共同的名义,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因为儿童是成人之母,童年的生命体验至少与成年体验同

67、等重要。 (北京教育(普教版)有删节)(1)下列关于“教育最佳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育最佳期”是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理论,并经心理学实验加以验证。B教育如果超出教育对象的最近发展区,就无法对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因而不是最佳期的教育。C“教育最佳期”要求教育不能停留于教育对象的现有发展水平,因为那样就不能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D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的教育,因孩子无法理解“奥数”而“怒火中烧”的教育,都不能称为符合“教育最佳期”的教育。(2)下列对“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命的节奏中存在着教育敏感期,如果能抓住这个敏感期,就

68、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B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而观察和发现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因此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C如果儿童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就有可能获得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D“某种特殊的敏感性”有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但它又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于儿童的整个世界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教育面向的对象是生命,与音乐、诗歌、美术、数字等一样,它也是人类根据生命自身的律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节奏。B只要对生命充满好奇,即使身处不同领域,人们还是可以同样发现“生命是有节奏”的这一学校旅程中的最重要的秘密的。C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

69、这是怀特海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为教育者绘制的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D作者认为,儿童是成人之母,童年生命体验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成年体验,因此,人们或许更应该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4讲方法(1)首先要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复杂的单句,要能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主语),划出主干(主谓宾)和枝叶(定状补),要善于识别使单句复杂化的标志性词语,弄清复杂宾语前面的动词所管辖的范围,弄清介词所统率的对象,弄清连词所关联的范围,从而明确语意的核心所在。复句,要弄清它包含几个分句,每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整个复句的层次关系,整个复句的意义重点,把握具体特征与概念属性之间的内在关联。(2)要对句子的邻句

70、及语境进行分析。有些重要句子,要从它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有的还必须结合观点、中心思想去理解句意。(3)要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起统率作用的,要从它领起的那些内容上去看、去分析;起过渡作用的,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起总结作用的,要从它的上文去找相关的信息。5讲易错【题目】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我曾对电脑寄予厚望,以为以电脑之博大容量,一定能把尽量多的汉字收载进去,以供作者选用。我的希望落空了。电脑字库小,小到还不如最小的字典,甚至一些常用字也被排除在外。每当字库中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字,不免捉襟见肘,进退失据,狼狈不堪。文字本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

71、态,人为画地为牢,以古字、老字、繁字、难字为壑,“文字蛋糕”岂不越做越小?“古”“繁”“僻”“难”也都是相对的,我们可以把我们认为“古繁僻难”的汉字淘汰删除;后人可以以他们的价值取向淘汰删除他们心中的“古繁僻难”汉字。淘汰来淘汰去,汉字也就所剩无几了。汉字表意,或许无须斟酌;汉字言情,非讲究选词不可,暗昧的文字祛除也罢,但瑰丽隐晦的字词还是留用为宜。以近百年论,被消灭或荒芜的有用汉字岂止成千上万。而新造汉字(如她)只有区区数个,不足两位数。破坏与建树根本不成比例。汉字有多少资源可供我们做这种单向游戏?如是的话,汉字也就没有什么保守性与雅趣可言了,因为“雅”与“古繁僻难”有着一种天然联系。而偏偏

72、有人将汉字割裂为两物:一雅一俗,一古一今,一死一活。果如是,今人如何了解“千古湖山人物,百年翰墨文章”?如何推本春秋,考信六艺?如何通过汉字“知先祖,识亲疏,序长幼,辨繁衍”?如何吟李杜诗篇、诵韩柳华章?古人与今人无有共同(或者说有相当一部分相交)的媒介文字,传统与现代如何接榫?民族精神如何延续?文中画线句子“文字本是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态”包含哪两层意思?考向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讲高考(1)考纲要求要求考生具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命题规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必考考点,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有主观题形式出现。例

73、1【2014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

74、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

75、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显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

76、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

77、里并不缺乏他雍穆和平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本文有删改)【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

78、序与宇宙生命。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

79、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例2【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在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回到20年前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让我们

80、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7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打、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个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却是

81、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目前的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也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

82、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方式,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5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而会成为继经济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6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

83、化的一项是(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B老师与生、生与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C将质课堂教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校,生们在校即时同步习,扩大质资源的覆盖面。D累积足够的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的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鼓励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84、。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D大数据教育由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2讲基础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现文章主旨和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筛选并整合信息的前提是善于区分和辨析信息。能够通过比较分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明示信息,哪些是隐含信息;能够辨析内容的性质以及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材料,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哪些是前提,哪些是结论等。在语言形式上,要特别关注材料中的指示语、概括语、主旨句、过渡句和标题用语等。“整合”意味着要根据

85、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文章中有些信息是明摆着的,叫做“明示信息”;有些信息则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副标题、注释、文中的括号内的内容等,叫做“隐含信息”。这些信息是我们阅读论述类文章应该注意的,同样是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命题重点之一。3讲典例【例1】(15届河北保定11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牡诗万

86、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样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

87、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88、。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李白写诗往往在应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拈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

89、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的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C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和

90、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

91、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谰。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趁热打铁】(15届湖北四校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禽流感病毒研究将重启有关H5N1禽流感如何获得在人群中轻易传播能力的研究现在已经开禁。近一年前,在研究引发争议之后,约

92、4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自愿决定暂停他们的工作。这次暂停是为了让政府有时间重新考虑生物安全性的问题并应对公众的焦虑。 “已经进行了很多讨论,因此我认为这一自愿暂停的必要性已经不存在了,”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病毒学家理查德韦在23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另一名之前同意暂停工作的研究人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河冈义裕(音)也说,现在很有必要继续开展变异禽流感病毒的研究。 “我们想重新开始H5N1传播的研究,因为我们相信这一研究对于流行病的应对非常重要。我们对禽流感如何适应哺乳动物的研究将有助于监控和防疫工作,”河冈义裕说:“不进行研究的风险才更大。”2012年12月,有关河冈义裕和荷兰伊拉斯

93、谟医疗中心的罗恩富希耶尚未公布的实验室工作的消息引发了争议。两个实验室通过不同的技术改造了禽流感基因,使其可以通过飞沫在白鼬中传播。这些研究的目的是看看病毒能够如何自然进化从而在人类中大规模传播。有人担心,变异的病毒可能会无意中流传出来,或者重要的信息会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外界因此呼吁终止研究或者不对公众发布重要信息。不过最终,科学和自然杂志还是刊登了全部的研究内容。富希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生物安全性并不是暂停研究的主要原因。与安全官员的讨论表明,“研究原始资料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假如不说可以忽略不计的话,”他说。并不是所有相关的研究都得到了解禁。河冈义裕说,在美国,联邦卫生官

94、员还没有制定出规范这类研究的最终准则。因此,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H5N1传播研究尚无法重启。这其中就包括河冈义裕自己的传播研究和富希耶的一部分研究。 参考消息(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富希耶在之前同意暂停研究工作之后,于一年后,又重新启动了工作,他认为病毒研究被坏人利用的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B40位科学家出于对生物安全性问题的考虑以及应对公众焦虑心态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暂停了研究工作。C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借助飞沫在人类中大规模地传播。D由于政府官员对安全性的担忧及部分科学家的积极配合,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停滞了近一年。(3)依据文章,以下说法正确的一

95、项是( )A河冈义裕与富希耶的研究之所以引发争议,原因是他们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制造出了新的禽流感病毒,有人担心这些病毒可能会无意流传或重要信息落入恐怖分子手中。B虽然禽流感病毒研究已经重启,但在没有制定出此类研究规范的准则的情况下,各国的研究仍难以进行。C借助人工改变基因的研究方式,是目前研究禽流感病毒如何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的唯一可行的方式。D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自然变异的方式,在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因而引发政府及公众的关注。【例2】(15届江西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吕若涵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开始。陈氏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探及进步

96、与保守时认定“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之后,几乎整个20世纪,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都成了落后消极封建保守的东西。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相关场景着实不少,稍加检点,或能借此一窥祠堂文化的命运及其当下困境。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年轻时思想激进到去“城隍”庙拔圣像的胡子;吉光屯里有个狂热的“疯子”,一心要灭了“社庙”里那盏守护全村百姓的“长明灯”,全忘了他的祖先还捐过钱。这个被村人骂作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终于引起公愤,连“四爷”大人都“严肃悲悯”起来,整个村庄笼罩着一片紧张气氛。上无片瓦寄居于土谷祠的阿突然

97、想要“姓赵”了,似乎有那么点认祖归宗的小意思,更有可能是赵氏宗族在村里地位最显赫。五四小说中的祠堂社庙村规家谱,好比一个个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文化隐喻,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昏暗阴森,却如铁罩一般冷酷强大地屹立着,代表现代文明的“疯子”则势单力薄,难以撼动,最终还要成为它的祭品。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大家族纷纷走向衰败。写实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宗法社会的文学象征,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祠堂开始上演种种现实人生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吴组缃一千八百担,副标题赫然是“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

98、”,这一天,荒年里的农民暴动摧枯拉朽,宋氏祠堂一千八百担粮食遭抢,宗族各支各室表面和气,但在利益面前是各怀心事,暗中斗法,地方望族至此气数已尽。吴祖缃这位“客观主义”者眼光犀利,非要揭开给人看,由社学、义仓、乡约、防御等构成的宗族组织,如何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的高赋税和农民暴动中毫无招架之力。这是宣告“封建宗法社会”的末路吧,字里行间藏了作者多少奚落与嘲讽!后半个世纪不用说了,白毛仙姑由鬼变人,小二黑的婚事由区长作主,装神弄鬼神神叨叨都得“改造”,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连最小单位的家庭秩序都要改变,何况这“封建制度之遗”。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实又让位于象征。祠堂庙宇书院再一次与传

99、统文化划起等号,只是这次意象的情感内涵完全与五四悖反。白鹿原广受好评缘于它把祠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说是新历史主义,实在与鲁迅当年的写作一样,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当然,20世纪文化与社会巨变带来的结果是21世纪“拆哪”的加速度,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迅疾,凶猛,无所顾忌。一个世纪里,文学中的那座祠堂,似乎走了一个圈,但并非回到原点。宗法社会的崩颓是历史的必然,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却未必没有可资使用的价值。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是从一宗一姓的历史认知与情感需求出发,发现我们身上共同的文化基因,最终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乃至于建构

100、起对民族未来的共同想象。如此说来,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送上最后一段不归路,也就等于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我们这代人,岂不真的成了“不孝子孙”了么?(选自2014年4月13日南方周末,有删改)(1)关于“文学中的那座祠堂”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中的那座祠堂隐喻着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它对抗着势单力薄的现代文明的“疯子”而屹立不倒。B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纷纷走向衰败,历经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的淘洗,已得到彻底的改造。C文学中的那座祠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与传统文化画等号,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仍旧迅疾、凶猛、无所顾忌

101、地肆虐着。D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一个轮回,在揭示宗法社会崩颓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独秀的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敬告青年一文猛烈抨击了旧的伦理、法律、学术和礼俗,被人们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B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吉光屯里那个狂热的“疯子”以及阿Q思想激进,将祠堂社庙村规家谱看作是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标志。C“客观主义”作家吴组缃创作的一千八百担以“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为副标题,反映了地方望族在农民暴动的打击下毫无招架之力的现实。D陈忠实的白鹿原秉持一种对历史重新

102、评判的态度,把祠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从而广受好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场景触目可见,展示了祠堂文化的全貌,让读者能够充分了解这种文化的命运及其面临的困境。 B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开始在祠堂上演。C宗法社会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仍有可资使用的价值,我们对民族未来的共同想象是建立在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以及共同的文化基因的基础之上的。D如果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 “祠堂”“庙宇”

103、拆毁,意味着我们已经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那么我们这代人真的会变成“不孝子孙”的。【趁热打铁】(1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稷下先生与“道”“势”关系的新发展余英时稷下先生的“不治而议论”也足以说明“道”“势”关系的新发展。“不治”表示他们“无官守”,即不在官僚系统之内,易言之,即不是君主的臣下而是“师”或“友”。“议论”则是今天所谓的批评。左传“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之“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论语“庶人不议”及孟子“处士横议”之“议”(孟子滕文公(下),都是很明显的例证。“士”有议论的传统自周代已然。所以左传有“士传言”( 左传襄公十四年

104、)之语。但是把知识分子和批评完全等同起来,并由官方正式加以承认,则始自稷下。更重要的,这些知识分子都是以自己所持之“道”,来批评时政的,因此淮南子才说儒、墨“裂道而议”。另一方面,刘向新序说“稷下先生喜议政事”(杂志第二)。盐铁论则说他们“不任职而论国事”(论儒)。这便证明稷下先生的批评确是专以“政事”“国事”为对象的。我们知道公元前四世纪以来各国君主都争用纵横法术之士以求富国强兵。这当然也是知识分子获得普遍重视的一大原因。但是这个原因却完全不能用来解释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的盛况。这些稷下先生既“不任职”,自不可能在富国强兵方面发生任何直接的作用。事实上,他们都是因为号称代表了某种“道”才受

105、到君主的师礼待遇的。孟子言必仁义固不待言,其余我们所知的稷下先生如彭蒙、宋钘、尹文、慎到、田骈等也都是各学派的宗师。他们正是庄子天下篇和淮南子俶真训所说的“裂道而议”的人物。晚期的稷下先生如荀卿、邹衍也依然是以“道”起家的。以邹衍而论,他观阴阳消息,论五德终始,提倡一种新的“天道”。因此当时有“谈天衍”之号。这种“道”显然与富强无关。从比较宗教学的观点看,战国君主的“尊师重道”主要只说明一个问题,即政统需要道统的支持,以证明它不是单纯地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之上。更重要地,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前三世纪这个历史阶段中,几个主要国家如齐、秦、魏(梁)、赵、燕等都有统一天下的雄图。他们当然更需要在武力之外发展

106、一套精神的力量了。梁襄王和孟子关于“天下恶乎定”(孟子梁惠王(上)的一番讨论便透露出此中的消息。但由于当时的政统和道统都没有“定于一”,所以不但各国君主争礼不同学派的领袖,而诸子百家也莫不竞售其“道”以期获得“正统”的地位。司马谈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一句很有根据的论断,必须从当时“道”与“势”之间的微妙关系中去了解。儒、墨、道、法四家直接系乎治道,固不待论。名家与阴阳家则代表早期逻辑与宇宙论方面的思想,何以也与治道有关?荀子明明批评名家“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迁也说阴阳家“闳大不经”(史记孟子荀子列传)

107、。今此二家著述多散佚,我们已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可以肯定的则是他们确都曾努力把自己的“道”和“治天下”联系起来。所以邹衍的学说“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同上)。公孙龙自称“少学先生之道,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庄子秋水篇引)。刘向别录也记名家“论坚白异同,以为可以治天下”(汉书艺文志注引)。无论名家与阴阳家是否真有助于“治天下”,他们如此宣说却透露出当时知识界的一种动态,即“道”的一方面也同样有迁就“势”、配合“势”的情况。孟子坚持不应“枉道而从彼势”(孟子滕文公(下),便是针对这种历史背景而发的。(节选自士与中国文化)(1)下列表述不属于稷下先生“

108、不治而议论”的特点的一项是A稷下先生的独立批评得到官方认可。B稷下先生是指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论道的知识分子群体。C稷下先生以自己所持的学说来批评时政。D稷下先生专以“政事”“国事”为批评对象。(2)下列表述最能解释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盛况发生原因的一项是A君主重用纵横法术之士以求富国强兵。B稷下先生因为号称代表了某种“道”,于是收到君主的师礼待遇。C有统一天下雄图的大国需要在武力之外另发展一套精神的力量来支持政统。D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关乎治道。(3)下列表述不合乎文意的一项是A稷下先生不可能在富国强兵方面发生任何直接的作用,因为他们不担任官职。B稷下先生所论之道与

109、富国强兵无直接关联。C诸子百家竞售其“道”以期获得“正统”的地位是“裂道而议”的重要原因。D孟子坚持不应“枉道而从彼势”,表明孟子有迁就“势”、配合“势”的倾向。4讲方法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以偏概全。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以片面的、局部的、特殊的认识来表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内容,如空间错位,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因果混乱。

110、(强加关系)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此外还有递进、条件等逻辑关系的强加。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命题者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

111、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答非所问。命题者摘取原文信息设置选项,但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曲解原文。命题者将原文中的词语、语句等信息故意作出错误的表述,设置为选项。遗漏信息。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遗漏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选项“错误”。指代不明。对原文中出现的代词或指代性短语,命题者设置的选项对其指代意义的表述模糊、不明确,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注:

112、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5讲易错【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无论从纵向的时间角度还是从横向的空间角度看,近代岭南文化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鲜明的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精神。一方面,近代岭南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的功利性特征。早在古代,地处南海之滨的岭南地区,商贸素称发达。处于岭南中心的广州是中国最古老的海港城市,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岭南

113、又因大山阻隔而少受北方战乱和政治风波的干扰,逐渐形成了重利实惠的社会风尚。在这种商业氛围的影响下,岭南的文化人士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是国家的命脉,乃苍生之所依,因而他们的学术视野无不关注到这一领域。从丘濬的大学衍义补到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都体现了岭南学者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而岭南地区在明清之际一大批儒商的崛起,更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自明万历年间以来,广州因外贸的刺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意识不断强化和明确化,重商、求利的价值取向更显突出。特别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经济贸易的进入岭南,进一步助长了岭南人务实求利、经世致用的观念意识。这一特征不仅反映在近代岭南思想家们的思想体系具有明显的实用

114、主义倾向上,而且也更集中地表现在近代岭南的经济思想之中。事实上,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几种有影响的经济思想皆发源于岭南,几个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家也产生于岭南。从洪秀全、洪仁玕,到郑观应、何启,再到康有为、梁启超,一直至孙中山,均是如此。另一方面,近代岭南文化也承续了开拓创新的岭南人文精神。唐代张九龄开创了诗歌的清淡之风,一洗六朝与初唐的脂粉之气;慧能改革佛教,首创南禅的顿悟法门;明代丘濬革新了以明理学为主导的思想,首开政治经济学术方向,“经济理学,兼而有之”;陈白沙创江门学派,与传统理学抗衡,早于王阳明走向心学倾向。到了近代,开拓创新的岭南精神得到进一步强化和集中体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斗争

115、,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梁启超创造的新文体,黄遵宪进行的诗界革命,陈澧开创的新的地理、音韵研究方法,如此等等,无一不体现近代岭南文化开拓创新的文化特质。而且,近代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精神相对于近代整个中国文化思想的封闭格局更显得耀眼和可贵,使得岭南地区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精神的发源之地。(节选自唐孝祥岭南文化的近代精神与未来发展对策下列不能证明近代岭南文化具有经世致用或开拓创新精神的一项是()A丘濬的大学衍义补和屈大均的广东新语。B近代几种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和几个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家都产生于岭南。C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的农民斗争,孙中山领导了旧民主主义

116、革命。D梁启超创造了新文体,黄遵宪进行了诗界革命。考向四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1讲高考(1)考纲要求要求考生具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2)命题规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从高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有主观题形式。例1【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

117、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

118、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

119、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

120、、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B

121、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B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接着分析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段联系

122、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C段与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D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段相照应。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

123、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例2【2014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 题。阅历与读书赵迎辉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正如歌

124、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

125、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

126、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摘编自学习时报2013 年10 月28 日)2讲基础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论述类文章的基本结构是“三段论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又有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因此,阅读论述类文章,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具体来说,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可借助

127、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各段之间、分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或总分、或递进的关系。如:设问句表示领起下文,展开下一层的论述;“另一方面”表示引出相关的材料;“诚然”表示转入相反的内容;“总而言之”表示由分到总或得出结论分析段落层次时,要看文章在什么地方提出主要问题,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归纳出结论。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总体把握。3讲典例【例1】(15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8月考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中国式过马路在欧美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自

128、觉得近乎条件反射。而在中国,“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却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经典概括。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我们汗颜,并且往往引申出一个结论:人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了。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集体漠视规则意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有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信奉法家思想的秦以外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

129、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反之,则无视。“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但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另外,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闯红灯被监控纪录,靠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单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是无权者的幻想。“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

130、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了红灯,绝不会意识到这是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于是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对于一个习惯禁锢意识形态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虽然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但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却又放纵自我。“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

131、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和漠视公共利益的。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敬畏越会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令,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1)在作者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的深层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2)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3)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康德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趁热打铁】(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期初学情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笑说蟹文之灾流沙河老夫银行排队,恭缴电、气、话之三费。站立久了心烦,不免游目四顾,用以杀死时间(Killtime就是汉语说的“

132、消遣”)。忽睹一妇,夏衫华丽,背绣英文曰Speciallady,即特殊太太,不禁莞尔,心情为之一振。乃自思忖:“既然特殊,又何必来排队?”一自国门乍开,英语涌入,其势滔滔,不可逆挡。要现代化,要和先进文化接轨,就得容之纳之。道理大家明白,何须我来饶舌。但窃以为被动容纳同时,也该主动疏之导之,莫让蟹行文字泛滥成灾才好。所谓泛滥成灾,别以为指的是“特殊太太”之类。笑话罢了,那不算啥。我指的是考试。学生要考英语,考吧。读硕士读博士而研究古汉语者,或中国古史者,或中共党史者,也非考英语不可吗?争取当公务员之非涉外事者,也要考英语吗?各行各界评专业职称,也要考英语吗?是不是太看重英文了?英文应该学,但不

133、能都去学waiter英语,一辈子做低级舌人,侍候商董,至多爬上洋买办的阶梯。试看今日外文系的,几人能译学术著作。听他口语多么地道,不过高等waiter罢了。颜氏家训教子篇云:“齐朝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观今鉴古,人情不二。我心窃忧之,有不忍言者。更值得忧心的是汉语。早在英语高烧之前,译体文风已经常见报刊文字。今则变本加厉,坏我汉语生态,竟造出这样笨拙的译体病句来。胪列如下,请共赏之。这本书已被我读过了。(这本书我读过了)当我早晨起床的时候。(早晨我起床时)作为政协委员

134、的我。(我当政协委员)浙江女子似乎就像花朵般的娇艳。(越女如花)我出门去的同时,看见他正在哭着。(我出门,见他在哭)必须加以严厉的惩办。(必须严办)你有吃过午饭了吗?(你吃午饭了吗)对我说来,她是我的妻子。(她是我妻)译体恶风劲吹,从大作家到小学生,同受其愚弄而懵然不觉。更可怕的是报刊上一窝蜂去学样,还觉得有趣,真要教前辈大师们,鲁胡老梁沈赵,地下同声一哭。写到这里,猛想起余光中。他是外文系老教授,一辈子弄外文。看看他笔下吧,食洋而化为中华的灵与肉,那文字多纯粹,多典雅,多准确,多活泼。蟹文透过译体病句侵入报刊,我们拿啥武器去抵抗呢?我答:拿文言文。这武器能逢长化短,逢繁化简,逢深化浅,逢晦化

135、显。笔下仍写现代汉语,但应掌握传统文言,择其铦利者而用之。必如此,方不至于被蟹文的语法攻占了我们的头脑笔下,杂交出怪胎来。不是教人排外,是用自家之本,赚取他家之长。若相反,便是自家无主,尽拾别人的敝屣了。各种洋文不滥用,择地而用之,那是必要的。见洋文而反感,义和团心态,贻祸邦国,愚昧可笑。但是,当今街市上好多店招,货物上好多标识,都来英汉对照,有这个必要吗?余非新左人士,不会上纲批判所谓文化帝国主义,只是觉得市井流风趋新可笑而已。还有更可笑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沿街检举店招上的繁体汉字,必铲之而后快,却放过那些毫无必要的洋文招牌字,真有点“相煎何太急”的意味,不免一叹。(选自含笑录,有删改)(1

136、)从全文看,“蟹文之灾”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分)(2)第三段中“舌人”指什么人?该段引用颜氏家训的用意是什么?(5分)(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例2】(15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网络文学的诞生,加速了文学大众化的进程;晋升为作家的路途大为缩短。过去的文学爱好者,须长期被文学期刊“折磨”,经历多次退稿和修改,才逐渐由学习写短中篇发展为写长篇。今日青年写手,将编辑抛在一旁,出手便是长篇,在网上直接面对读者,一经受众认可,便可迅速成名。但这不意味着创作开始变得容易,而只是写作定位不同。网络文学创作以追求最大数量读者为宗旨,是一种具有普及化倾

137、向的文学;传统文学则带有专业化的倾向。文学和哲学、科学及其他学术、艺术门类相似,既有专业性的一面,也有普及性的一面,专业性与普及性彼此渗透和转化。专业性内容可能是普及和通俗的,普及性内容也须以一定的专业性为基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具有专业性,但传统文学把专业评价放在首位,可以越过读者强化其专业性,网络文学则追求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容忍为后者牺牲前者。仅就小说的语言方式和叙事方式而言,今日纯文学作品在技巧上已有长足发展,其中讲究甚多,能够做出专业分析,也值得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读者鉴赏。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却未必看出其中好处,或许还觉得“绕来绕去”过于啰嗦。在碎片化的阅读时代,大众读者更喜

138、欢简单明快的语言和叙述,希望更快地进入情节和悬念。于是,网络方式适逢其时。网络文学全面简化了传统文学的规则,跳过期刊的训练,不拘一格,形成新的写作范式。网络文本尽管不入传统编辑的法眼,但是受到广大网民的鼓励及商业操作的推动,足以畅行其道。在“怎样写”上,两种文学泾渭分明。传统文学的价值不因网络文学的勃兴而减损。艺术贵在创造,须不断变化审美方式和感受内容,更新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这是文学专业性的根本要求,也是传统文学承担的重要职责。传统文学拥有自己的读者群,并不断引导和提高读者的欣赏趣味,培育新的读者群,也会带动网络文学的艺术水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肯定网络文学的意义及发展前景。网络文学

139、便捷、即时、快速、互动的传播方式和开放的大众化的写作内容,决定了它将赢得多数文学读者。此外,传统文学也大有必要借鉴网络经验,利用现代媒介扩大受众。事实上,已经有传统作家承认网上互动的好处,尝试“广场写作”,将自己的作品分段发帖,获取跟帖反馈后加以修改。网络文学为赢得读者所采纳的艺术形式,也开始为传统作家所研究。尽管网络文学属于通俗写作,但打造精品必须依靠相当的才华,需要极大地凭借想象力的丰富和发挥,在有限的模式中拓展出千变万化、引人入胜的情境。无可否认,网络文学作者来自比传统文学作者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拥有更开阔的创作题材,且写作姿态更为自由、开放,写作观念不拘一格,这些优势是传统文学难以获得的

140、。应该说,网络文学的发展是结构性的变动,最终形成了与传统文学相平衡的当代文学体系,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的重大可能性。但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同样受艺术规律制约,不享有豁免权。它更需要向传统文学借鉴,寻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途径,才能走得更远,其发展前景也有赖于此。(1)与“网络文学”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网络文学创作以追求最大数量读者为宗旨,它是具有普及化倾向的文学,不像传统文学带有专业性。B网络文学作者来自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拥有更开阔的创作题材,且写作姿态更为自由、开放,写作观念不拘一格。C因为网络文学属于通俗创作,所以很难打造精品,当然也未必依靠相当才华,丰富的想象力和引

141、人入胜的情境。D网络文学的发展是结构性的变动,最终形成了与传统文学相平衡的当代文学体系,开辟了新的文学创作。(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第段通过比较的方式分别阐述了网络文学对文学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成为作家路途的缩短及其追求专业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特点。B第段重点分析了在“怎样写”的问题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表现出泾渭分明的倾向,网络文学全面简化了传统文学的规则。C第段,作者明确阐述了传统文学的价值不因网络文学的勃兴而减损,两种文学各有千秋,可以互相借鉴,共同发展。D第段分别写出了网络文学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发展前景,强调只有突破艺术规律制约,网络文学才能享受豁免权,走

142、得更远。【趁热打铁】(15届广西桂林中学高三8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

143、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

144、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

145、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

146、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147、。(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B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接着分析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C段与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D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

148、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段相照应。(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B作者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4讲方法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要扣住文章的题目,题目或点明中心论点,

149、或提出论述的问题,或点出议论的范围(话题)。要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或出现在题目,或出现在文中开头(首段),或归纳于文尾(末段);分论点往往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抓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包括引用材料)、正面论据和反面论据。抓论证,论证的结构一般有总分、并列、层进、正反四种形式。一般来说,大多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或并列、或层进、或正反的结构模式。还要注意的一种是驳论文,一般会采取或先驳后立、或边破边立的结构;驳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驳斥对方错误,即驳错误论点、驳错误论据、驳错误论证(推理过程),然后由此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寻找标志性词语。

150、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关联词B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关联词C顺序词 D范围词E过渡词。寻找关键语句。论述类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注意答题规范:思路:首先(从、由-写起)接着写(引出)然后最后思路:引题-事例-拓展-反思。思路:以“”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思路: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

151、。5讲易错【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

152、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

153、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

154、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量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

155、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B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借着分析文学作品成文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C段与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D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

156、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段相照应。考向五 归纳内容要点1讲高考(1)考纲要求要求考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具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2)命题规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论述类文本高考必考内容,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有主观题形式。例1【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

157、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人类所以超过其他生物,因人类有一种优越力量,能变化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她,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我们对外界尚需要调理,则对自己而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

158、。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

159、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要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

160、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节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7根据文章,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A备考要拟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拟定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者“净”“静”“敬”“竞”四个大字。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161、。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情,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例2【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

162、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

163、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

164、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

165、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

166、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

167、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

168、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3讲典例【例1】(15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9分)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1868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综合考察。他从亲身的考察和得到的历史资料中发现,古代在中国的北方曾经有过一条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许多足以令后世赞叹和瞻仰的遗迹和文物。李希霍芬的偶然发现,在以后半个世纪中竟演变成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数以万计的堪称

169、国宝的珍贵文物,从此流失海外。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也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后来经过他编著书籍加以宣扬,丝绸之路为世人熟知。平心而论,丝绸之路原本只是对亚洲东部和中部的历史毫无所知的欧洲人,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了解到的,当时已经人烟稀少的中国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由于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

170、的交通要道,也有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荣历史。东方曾经有过的这种文明,本来足以使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欧洲列强所标榜的“欧洲中心论”发生动摇。然而自从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接下来就有“古巴比伦移民中国”、“腓尼基人航抵山东”、“中国人种西来”、“仰韶彩陶文化西来”、“中国青铜工艺西来”的学说接踵而来,似乎无论哪一样新发现、新材料都在显示中国文明的根在西方。足见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洲人或者说欧洲的学术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丝绸之路在更深的层次上提出的是一个中国文明如何起源、从何而来的大问题。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自丝绸之路提出以后,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世纪中,前5

171、0年走的正是在“欧洲中心论”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尔后50年,丝路学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学者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从它的发端、演进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田野考古,对现今尚在的遗址、遗存的文物给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复和研究,终于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丝绸之路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种关系才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的发展,

172、曾引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B1868年李希霍芬发现了丝绸之路,直到1910年历史学家赫尔曼才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C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D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后发现,东方文明源自西方。(2)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的结果,否则,实际的丝绸之路要短得多。B随着对考察和研究的深入,丝绸之路也慢慢加长,逐渐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

173、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C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丝绸之路比人们认识到的要长,它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D如果不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丝绸之路就不会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3)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概括丝路学研究的意义。【趁热打铁】(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期初学情调研)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世界出版大国的阅读尴尬中国每年出版

174、图书30万种,已是当之无愧的出版大国。但平均到每个人,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为52册,2009年为56册。20年只增加了不到1/2本。包括中小学教材在内,农村人均图书消费在20元左右,城市大概是其2倍。尤其是一般图书的消费,城市所占的比重达到90%。与此相对,农村图书市场持续萎缩。据统计,2001年城乡图书零售比为7426,2009年为8218。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6千元,让他们在生活之余拿出几百元来买书是不现实的。图书营销渠道也不健全,县以下的书店大都不卖书了,农民为了买一本书跑上几十里路很常见。据调查,对于目前的图书价格,有51%的读者认为

175、“比较贵”,仅有318%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合适。因此,有人认为,书价太高是阻碍我国人均购书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不这么看。这3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50倍,但图书价格只上涨了20倍至30倍。1980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015元,现在一般是50元,上涨了300多倍。和国外图书相比,我们的书价只有人家同类图书的1/3或1/5。偏低的书价自然难以激励人们写书著述。原创的优秀图书太少了。计划经济时代极低的图书定价和大量的免费宣传性图书使人们养成了不愿为阅读付费的习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纸质图书的读者。有人建议,国家可分别对“上游创作,中游发行,下游零售”,均给予相关税收政策

176、的倾斜。此外,政府、媒体、家庭、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阅读,提高人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改变了,图书消费自然就会上去。(1)从第一段看,我国的“阅读尴尬”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2)试概述关于书价的反方观点及其理由。(5分)(3)依据本文,为增加农村的图书消费,你有什么合理建议?(6分)【例2】(15届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

177、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的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

178、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

179、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诗歌语言的

180、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节选自郭国吕诗歌价值如何认定(1)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 能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B“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一不一相一 一信!。(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十年浩劫,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C“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 么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

181、(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式自由,不落窠臼。D“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 梦。”(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前中国诗歌创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B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一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C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182、,诗意追问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D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的反映当下生活的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神。B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的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C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

183、现实生活中。D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趁热打铁】(15届安徽明光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宋志明 “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可是“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自儒家。孔子在论语中,已谈到“安”。“安”指的是情感的安顿、精神的安顿,这是儒家讲安身立命之道的滥觞。论语也谈到“身”。学而篇写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这里,“身”指的是人的行为践履。关于“立”,孔子的说法是“三十而立”,就是确

184、立人生的价值取向。关于“命”,孔子的说法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里所说的“命”,指的是君子应有的使命感。在论语中,已分别论及“安”、“身”、“立”、“命”,但这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 宋明理学家吸收了中国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创立了儒学的新形态。他们十分重视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对其作出深刻的阐发,使之在学理上臻于成熟。经过理学家的阐发,儒学不但可以治国,还可以治身和治心。人们寻找精神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外在的路向,也可以选择内在的

185、路向。如果选择外在的路向,会形成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这种精神生活方式通常会否定人生的价值,如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说法。按照外在超越的路向,人无法自己实现超越,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这就是安身立命之道。所谓“安身”,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的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用传统的说法,就是“人性善”,就是“人为贵”。这个“身”字很要紧,表明人的精神世界不可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所谓“立命”,就是主张追求理想的人格,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追求境界上的提升。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超凡入圣”,成就理想人格。这种

186、内在超越,完全靠自己努力,“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必指望外力的拯救。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建立在“一个世界”的基础上,没有设置彼岸世界。儒家认为,在现实的人生实践中就可以达到超越的目标,不必企慕彼岸世界,也不必寄希望于来世。(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安身立命”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出自儒家,孔子在论语中已论及安、身、立、命。B到了孟子的时代,他从人性善和天道诚两个方面,对安身立命之道作了新的阐发。C安身立命之道经过不断改造,成为宋明理学家的核心学说。D安身立命之道经过宋明理学家的阐发,从治国之理发展成为后来的治身和治心之道。(2)本文认为

187、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与基督教、佛教有很大的不同,以下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人对精神生活方式的选择有外在超越的路向,如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方式;也有内在超越的路向,如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哲学方式。B因选择的路向不同,安身立命之道属于哲学的精神方式,而基督教、佛教等属于一种宗教的精神方式。C安身立命之道作为一种学理,被统治者利用来治国;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因寄希望于来世和外力的拯救,无法成为治国工具。D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之上的,而基督教、佛教则是依靠彼岸世界来实现超越的。4讲方法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解题思路:通读选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

188、,寻找答题点;精读相关语段,抓住关键语句、字词;综合句意,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整体把握,得出答案。(2) 注意事项:注意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句子常常是归纳文段(或全文)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依据。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概括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注意弄清作品的社会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知人论世,这是准确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必要条件。要充分发掘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寻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189、确保准确答题。5讲易错【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很多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欢的杂花图长卷。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但他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这就产生了特别残酷、也特别响亮的生命冲撞。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在中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

190、悲剧的色彩和线条。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他具体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似乎又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

191、,它们会飞动,会游弋,会不声不响地突然消失。毫无疑问,这样的物象也都走向了一种整体性的象征。比朱耷小十几岁的原济也是明皇室后裔,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与朱耷都是“金枝玉叶老遗民”。他虽与朱耷很要好,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但是,当这种悲剧意识泛化到他的山水笔墨中时,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风格也就蔚成气候。沉郁苍茫,奇险奔放,满眼躁动,满耳流荡,这就使他与朱耷等人一起与当时一度成为正统的“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潮流形成鲜明对照,构成了很强大的时代性冲撞。有他们在,不仅是“四王”,其他中国绘画

192、史上种种保守、因袭、精雅、空洞的画风都成了一种萎弱的存在,一对比,在总体上显得平庸。徐渭、朱耷、原济这些人,对后来著名的“扬州八怪”影响极大,再后来又滋养了吴昌硕和齐白石等现代画家。中国画的一个新生代的承续系列,就这样构建起来了。结合原文,请简要分析徐渭、朱耷、原济三人画风成因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考向六 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1讲高考(1)考纲要求具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2)命题规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论述文常考考点,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有主观题形式出现。例1【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善用简洁的函数表达真理,欧

193、拉公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具美感、最有魅力的公式之一。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这位天才数学家富有创造力的一生,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探究真理的动力中饱含着对美的追求,科学之美可诱发出科学家无限的创造力。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不难看出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肯定和重视。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我国科学家杨振宁则引用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他还曾以虹与霓为例描述科学之美:小时

194、候看虹和霓,被极美的表面现象所吸引,长大懂得测量后发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原因,体会到了一种极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 在这些大科学家眼里,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 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粗略选择,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 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卢瑟福探索原子和结构时有种直觉,感到原子核是一颗“小太阳”;哥白尼在观察太阳系运动景象时这样描述:“太阳乘坐的宝座率领着它周围

195、的行星家族”。正是这些审美想象,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引导着他们前往成功的彼岸。 反观我们的现实,科学美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甚至剥夺,近乎一件奢侈品。备受推崇的奥林匹克竞赛,已异化为机械的题海战术,孩子们很难在独立思考中享受数学的韵律之美。在科研领域,不少人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失去了探寻更高层次的科学美的机会。 正如但丁所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漠视科学的美感,就很难探寻到真理的内核。如果在教育中,先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现象美,再引导他们去挖掘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否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科研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对美的追寻之心,把单调枯燥的实验变成美的探险,或许更容易到达真理的彼岸

196、。在科普活动中,多一些日升月落、星辰闪耀、遥望火箭腾空而起的美感体验,可能会让不从事科学活动的普通人也能更加崇尚自然、走近科学。 科学本来就是美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应是充满新奇体验的美的旅程。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家探究科学真理对极深层理论架构的美的体会和感悟 B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和科学家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优越感 C研究科学过程中受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启发产生的审美想象 D促使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美、探索美的重要原动力 6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关于科学成果的表述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欧拉的音乐新理论的尝试以数

197、学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呈现了科学美 B欧几里德的数学专著几何原本具有音乐般的美妙品格 C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具有唐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般的境界 D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经实验证实出核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7作者说,学习数学时机械的题海战术很难让人享受到数学的韵律之美,你赞同吗?结合原文提供的信息说明理由。(5分)例2【2014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平和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图象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那各种形态的鱼,那奔驰的狗,那爬行的蜥蜴,那拙笨的鸟和蛙,特别

198、是那陶盆里的人面含鱼的形象,它们虽明显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其具体含义已不可知,但从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传达出来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却可以清晰地使人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仰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半坡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社会在发展,陶器造型和纹样也在继续

199、变化。和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占居新时器时代陶器纹饰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其实,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即是说,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而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纹样,在原始人们的感受却远不只是均衡对称

200、的形式快感,而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符号),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如前所说,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7下列关于“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经由再现到表现,再到写实,最后到符号化的积淀过程。B“有意味的形式”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动

201、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居多,尤以鱼纹最普遍。C“有意味的形式”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蕴含。D在“有意味的形式”中,原始的图腾含义逐渐消失,抽象的几何纹饰逐渐增多。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母系氏族社会氛围反照了仰韶彩陶纹样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明显包含了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C闻一多先生把鱼的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追溯到诗经周易。D仰韶彩陶身上的某些几何纹饰比动物形象更多,其原始图腾含义得到加强。9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母系氏族社会的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把图像化符号形象是相对和平安定的。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种,鱼纹

202、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C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D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彩陶上的动物形象呈现出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2讲基础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其论述的具体事物或谈论的某个问题的主观倾向,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讴歌什么,批判什么。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借助文章表现出来的,而不是阅读者自己的观点态度。3讲典例【例1】(15届广东汕尾白沙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

203、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其“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作。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先说“理”到底是什么。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

204、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儒者多讲“理”,少讲“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他重情,但不废理。他的小说内证分明,不难列举。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

205、闲字样。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这是非理的做法。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菂官此又何解?盖藕官自有一番“痴理”,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一面是“情

206、真意重”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大节”与不能“不是理”。其次,再说与“理”密不可分的那个“礼”。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是“仪式”“理”的体现或形式化。礼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异端”。孔子一句概括“礼”的话:“祭如在”。宝玉则以“诚”“信”“敬”三字为之疏解阐发。诚、信,是什么?就是一个“真”,虚伪的对立面。所以,宝玉憎厌世俗的“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为的“强词”

207、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实际是什么?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有灵验。”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情”和“理”两者并列。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这种思致,绝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一种观点认为,牡丹亭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是对宋明理学以“理”灭“情”主张的反抗。B清明节这日,藕官为悼念同伴菂官在园中烧纸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

208、,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合了己意”而设词救之。C造成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的原因,是作为一种维系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纽带“理”被一概消除。D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与“理”密不可分,礼是“仪式”,是“理”的具体体现或形式化。E宝玉以“诚”“信”“敬”三字疏解阐发祭礼的精神,他憎厌祭吊之礼,只求以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2)下列有关“情”与“理”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面对“理”与“情”,儒者少讲“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情”需要“理”的节制,“情”需要社会化、伦理化和道德化。B“无情的仁爱之心”说法不能成立,因为仁以“情”

209、为内主,实际上也不会有“纯理性”的“仁德”这种观念行为。C红楼梦第58回回目“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将“情”和“理”平列,但情是“真情”,理是“痴理”,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D宝玉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含有情与理和谐一体,万物皆然的思想。(3)从全文看,“理”字有哪几重意思?(4分)(4)作者不同意说红楼梦是一部以“情”反“理”的作品,依据是什么?(4分)【趁热打铁】(15届广东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广大附中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彭 林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

210、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

211、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

212、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

213、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

214、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05版,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需要。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D要实现东

215、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首先就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有一个清醒而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E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3)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4分)(4)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打破传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等,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加强传统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呼吁的理解。(4分)【例2】(15届甘肃重点协作体联考)现代文阅读(9分)37万人如何写一篇论文金煜近期,一份学术期刊上刊

216、登了一篇有着37000多名作者的研究论文。这些“作者”又是玩家,通过一个名叫EteRNA的在线科学游戏,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RNA研究中。众筹,这个利用集体智慧做 同一件事的概念,正在慢慢进入科学界,以好玩有趣的形式发动科学爱好者的热情。科学家认为,众筹的力量将改变科研的形式,成为今后科 学发展重要的能量。 杰西卡佛内尔的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脑力。她每天在密歇根州一家仓库负责跑鞋的储存。20 年前,杰西卡曾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名天文物理学学生,毕业后她未能在学术领域得到长期的工作机会,今天只能通过每天给跑鞋分类养活自己。杰西卡可能放弃天文物理学了,但她却依然是名科学爱好者。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她便坐

217、在电脑前,开始了她的“第二份工作”:设计核糖核酸(RNA)的分子来创造蛋白质。 在一个在线网络游戏EteRNA上,网名叫做“星光灿烂的杰西”的杰西卡成了排名第二的玩家。就是这个游戏,让杰西卡在内的37000人以“玩家”的名义参与了他们喜爱的科学。 从设计来看,EteRNA有点像休闲游戏“宝石 迷阵”或者经典游戏俄罗斯方块,玩家可以通过点击对各种颜色的小块进行重组。但是和休闲游戏不同的是,在EteRNA里的小块,事实上是构建生 物最基本单元RNA的物质核苷酸,玩家对其的自由组合,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分子。 除了休闲、科普的作用外,EteRNA游戏事实上还有着更重要的功能。游戏设计来自于由斯坦 福

218、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几万名玩家对RNA的自主操纵,游戏事实上也在模拟真 实世界中RNA的运作规律。 和普通游戏一样,EteRNA也有着激励机制:得分最高的玩家可以有机会让自己的RNA设计在 真实世界中存在。每周,斯坦福大学将选拔4到 16名玩家设计的分子进行人工合成。 纽约律师罗伯特罗格斯基说,作为玩家,他的14条设计被选拔为人工合成名单。“它可以解码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蛋白质,它可能是未来治疗青光眼或癌症的基础,也可能会导致僵尸末日的 出现。” 这种奖励成为很多玩家的动机。他们仔细地 研究实验室提供的各种数据,看如何合成分子在自然界中有怎样的功能,然后再进一步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

219、玩家在做着原本是科学家的工作,他们可以帮助科学家来解开各种未知的谜题。 现在,这个游戏已经真正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在最近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了EteRNA游戏得出的第一个重要的学术成果。 在名为海量公开实验室所得RNA设计规律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写道,通过37000名科学爱好 者的参与设计,参与者不仅在进行分子模拟,而且直接参与了RNA的合成实验,这使得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此前未知的设计规律。 论文的署名作者有11位,最后一名署名作者为“EteRNA参与者”,对其注释中,显示了所有 37542名玩家的注册名。这超过37000名玩家 中,只有10%是职业科学家。 EteRNA并非第一个通过

220、众筹游戏开展科学实验的游戏,它直接来自于此前一个同样有名的游戏Foldit。同样,Foldit让玩家捣鼓各种蛋白质的 3D结构,虽然披着娱乐游戏的外衣,实质却是一种众筹科学实验。 “众筹”的概念早在2006年就已经提出,简单理解,就是一大群人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众筹”的概念今天已遍及互联网,并开始进入科学领域,尤其是需要海量组合数据的生物化学界。此前的Foldit游戏,吸引了超过5万名玩家。 其被证明比传统的蛋白质展开软件有效得多,玩家曾经在三个礼拜内便模拟出了一种逆转录病毒蛋白酶。相比之下,科学家曾经花了十年来解码这种病毒。 在另一个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生物信息中心 创造的Fla

221、sh游戏Phylo中,玩家可以自主操作彩色的DNA序列,以和不同物种匹配。有趣的是, 玩家操作的DNA序列事实上经过精挑细选,被科学家认为有可能导致人类癌症、代谢失常、神经 失常等疾病,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开这些 疑难疾病。另一个尝试是称为“银河动物园”的互联网互动游戏,全球估计有25万名注册用户,在各自的 电脑网页上共同参与辨别深空天体。设计者原以为要一年时间才能区别100万银河图像,而事实上,第一年大约15万用户做出了500万条辨别分析。过去的两年中,通过众筹的力量,EteRNA游 戏已经得到了RNA展开的40条新规律,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显示,他们不仅找到了新的规律,而且也证实集体智慧的

222、力量超过了超级计算机。他们同时通过超级计算机算法来进行模拟,结果显示,计算机得出的结果准确度远低于众多玩家得出的结果。 “在让非职业科学家在线参与复杂科研方面, 我们还真是走在很前面。”科学家安德烈特努烈说,“RNA组成美丽的分子。它们本身形态简单, 但却可以自我组成复杂的形状。在科学界,现在正在掀起RNA革命。生命的复杂性可能正来自于 RNA信号。” 科学家认为,互联网可以令“集体智慧”进入科研领域,以游戏等方式来收集业余爱好者的共同脑力,推动科研进步。此前,游戏“愤怒的小鸟”开发者曾估计,全球所有的玩家每天花在该游戏上的时间大约有2 亿分钟,如果这些关注能够被利用,将是科学研究上不可估量的

223、能量。“大量的玩家一起合作,用游戏的形式来解开复杂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研究。”正在对 EteRNA和Foldit众筹游戏进行研究的信息传播学者凯西奥唐纳说,“它并不简单,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科学研究形式,我们应该去深入了解它更广的含义。”“通过游戏和玩家来参与科学,我们改变了科研的形式。”奥唐纳说。 (选自2014年2月23日新京报,有删改)(1)下列对EteRNA游戏的表述,说法错误的是( )(3分) A近期一群玩家在一份学术期刊中发表了一篇 研究论文,同时他们通过相应媒介EteRNA加入到 现实的科学研究中。BEteRNA设计上看有点像休闲游戏“宝石迷 阵”或者经典游戏俄罗斯方块,玩家可以通过

224、点击 对各种颜色的小块进行重组。同时在EteRNA里的 小块是核苷酸,玩家对其的自由组合,从而创造 出各种各样的分子。 C除了休闲、科普的作用外,EteRNA游戏还可以模拟RNA运作规律。玩家还可以让自己的 RNA的设计在真实世界中存在。DEteRNA游戏已经得到了RNA展开的40条新规律,他们不仅找到了新的规律,而且也证实集体智慧的力量超过了超级计算机,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3分) A游戏“愤怒的小鸟”开发者曾估计,全球所有 的玩家每天花在该游戏上的时间如果被充分利用, 将会是科学研究上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B科学家安德烈特努烈认为,RNA组成美丽的分

225、子。它们本身形态简单,但却可以自我组成复杂的形状,它们正在掀起RNA革命,生命的复杂性正来自于RNA信号。C玩家操作的DNA序列事实上经过精挑细选, 科学家他们希望通过DNA和EteRNA来解开这些疑难疾病。D“众筹”的概念今天已遍及互联网,2014年它进入了科学领域,尤其是需要海量组合数据的生物化学界。(3)通读全文,下列表述最不可能符合作者意思(观点)的是( )(3分) AEteRNA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并在 最近刊登了其第一个学术成果。参与EteRNA的人 员对成果的取得发挥了重要作用。 B密歇根州大学生杰西卡是排名第二的玩家,EteRNA给了她一个了解研究科学的平台,她是一名忠

226、实的科学爱好者。 CEteRNA不是第一个通过众筹游戏开展科学 实验的游戏,它直接来自于此前一个同样有名的 游戏Foldit。Foldit实质是一种众筹科学实验。D互联网设计者认为要一年时间才能区别100 万银河图像,而事实上,第一年大约15万用户做出了500万条辨别分析。这说明科学家不如某些游戏。【趁热打铁】(15届湖北重点中学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227、和态度是建立在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和判断又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分不开。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也在高速推进。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或许是上百年间才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我们在看到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今社会弥漫着的浮躁和过于功利之风。对于价值高低的判断,很多人使用了评价商品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价格、人气的高低。所以,我们才看到有人要把文化遗产产业化、把孔子产业化等种种新奇的提法。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判断,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是可怕的。文化遗

228、产不仅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而且存在于今天人的生活中,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文化遗产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应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更重视遗产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关注他们之间的真实状态。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对其整体环境和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更要注意保护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人文元素。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怎能仅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合理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保护还是利用,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考虑眼前多,对于长远想得少。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

229、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逾越。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并且希望其只处于某个历史时期的断面,与其相关的一切都一成不变,那么这种保护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忽视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社会是发展的这样一个事实,特别是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

230、是需要商榷的。这些年,由于某些文化遗产的特质,像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个对文化遗产的误区,似乎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或者说是体现它的最大价值。文化遗产虽然可能会带来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非商品。类似“将世界遗产产业化”的提法是绝对错误的!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使开发者只注重遗产之中的经济价值,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那些产生不了商业价值的文化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分离,使文化遗产中蕴藏诸如信仰、风俗、艺术等文化内涵最终

231、弱化乃至消失。 所以,无论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还是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都不要走极端化。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节选自光明日报) (1)关于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希望其不会变化,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B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但是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不是商品。C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如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就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正确认知文化遗

232、产的价值所在,用价格和人气等评价商品的方式来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B文化遗产关系到人的生活,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C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D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不能统一,使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一些文化内涵最终弱化或消失。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

233、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文化遗产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是发展的事实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等因素,保护文化遗产的愿望就能够实现。B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关于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C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决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D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人为的因素掺杂其中。4讲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通读全

234、文之后,应知道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能从中明白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这样就可推知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文中的点睛之处,有人物、景物描绘之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用较多之处等。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划分段落层次等方法,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这些内容一般可通过分析题目、注释、题干以及字里行间的暗示性语句来获得。综合分析、比较鉴别。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往往分散在多处,需要我们认真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5讲易错【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9分)人可以

235、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人惯于对外界的影响(包括别人的思想)起强烈的反应。一类人则消极被动地接受一切事物。前一类人甚至在孩提时期就对别人教给自己的一切提出疑问,并往往叛逆传统和习俗。他们富有好奇心,要自己去探索事物。第二类人更容易适应生活,而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能积累正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后一类人的头脑充满了公认的观点和固定的看法,而反应型的人则具有较少的固定观念,他们的思想更自由、更可变。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按照这两个极端来划分,从而隶属于某一种,但显然,接近被动型的人是不适于从事研究工作的。怎样选择有前途的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是判断自己是否适宜,这是个难题。列出一连串所需的品格

236、条件对解决问题并无多大帮助,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客观的手段来衡量所列出的特点。然而,心理学家有一天也许会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一种实验,来测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这可以衡量人们好奇心和观察力的大小,即他“发现”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成功率,因为生活就是一个不断的发现过程。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来检验人们概括的能力以及能否提出与已知资料相适应的假说的能力。也许对科学的热爱可这样来考察:看他们在获知科学上的新发现时是高兴还是相反,据此进行判断。普通的考试并不足以说明学生研究能力的强弱,因为考试往往有利于积累知识的人,而不利于思想家。出色的考生并不一定擅长于研究工作,而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则往

237、往在考试上表现得不好。埃里希完全是靠着考官们的好心而通过医学毕业考试的,因为考官们很有见识,承认他有特殊的才能。而爱因斯坦则在工艺学校入学考试中不及格。比起那种不加怀疑地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的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批判的学生在积累知识方面很有可能处在不利的地位。我注意到,在英国许多生物学或非生物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都是博物学家或者在青年时期曾是博物学爱好者。年轻人爱好博物学的某一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可贵的迹象,说明他有研究的才能。这表明他从研究自然现象中得到兴趣,并很想亲自通过观察来认识事物。目前,挑选有前途的、有研究才能的人,也就是劳斯所说的“发现发现者”的唯一方法是:给候选人以机会,至

238、少有一两年的时间来作科学研究的尝试。除非年轻科学家确实表现了研究方面的能力,否则最好不要给他永久性的研究职位。这种谨慎的态度不仅关系到科学家未来的物质生活和幸福,而且对研究机构也有好处。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年应有机会涉足研究,因为这有助于初步证明某人是否适于做研究工作。一个年轻的毕业生如果采取措施谋求一个研究工作的职位,那就表明他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真诚愿望,换言之,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往往自己挑选自己。不管科学研究究竟需要何种智力条件,总之大家公认:并不是人人都能从事研究工作而有所成就,正如并非人人都有作曲的才能一样。然而,缺乏这些条件的人并不等于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 (选自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