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语感的培养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体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的了解力、灵敏的感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感,离不开生活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指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这就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应该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它既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也是全面达到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没有语感能力或者语感能力很低,他的阅读水平就低,反之亦然。因此,阅读教学与培养语感有着
2、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能力,反之,语感能力又能帮助提高阅读水平,二者相互依存,培养语感与阅读训练相结合,正是他们之间必然联系的反映。我国古代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感的培养,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对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确实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启蒙读本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就是最好的语感教材,学生们反复读书,直到烂熟于胸,最后倒背如流。这样,学生们就慢慢培养起了语感,然后再读四书五经,同样是读,最初可能不懂什么意思,但读到一定的程度时,他们便能豁然开朗,并且能对句写作。可见,阅读对培养语感多么重要。2.指导学生通过日常积累提高语感。一谈到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就片面想到怎么多
3、读书,而且一再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诚然是不错的,但阅读水平老是上不来。我仔细分析学生的阅读试卷,发现很多理解性的题目都不会做,就更遑论回答深层次的含义了。归根溯源,我发现学生的词语积累很贫乏,这是导致理解困难或者理解不到位的根本所在。很多老师也很重视词语的积累,但他们没有上升到积累与阅读水平的层次高度去看待词语积累,长期割裂了积累与阅读的关系。单纯强调积累,于是就出现了学生纯粹是抄写词语、背词语解析等。至于更多的成语大多被忽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课文出现的成语就积累,课文没有的就没有积累。学生的成语拥有量十分有限。结果在做阅读题的时候,就被一些成语卡住而没有领悟到作者的真正涵义,做
4、起题目来很不顺手,阅读能力自然大打折扣。于是,我从积累词语入手,帮助学生提高语感能力,经过多年实践,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成语作为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一般的词语来具有更明显的长处:言简意赅,结构谨严,凝练含蓄,富于哲理性而又形象鲜明生动,表现力特别强。尤其是有引申义与比喻义的成语在汉语中占主要地位,这些成语大都出自古典文献,都有着特定的故事与来由,有的还是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出入,如果不认真逐条学习的话,当然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涵义,更谈不上恰当运用了。阅读文段中,大都有成语,而很多问题就与是否理解这个成语有很大关系。不理解这个成语,就很难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有的文段甚至有几个成语,学
5、生都不甚了了,怎么能读懂文章呢。因此,我决定把学习成语作为提高语感的突破口,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成语词典或者成语故事,让学生每天都抽时间读成语故事或者成语的解析等,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成语知识竞赛活动,比如成语接龙、成语故事会、成语九宫训练等,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非常高,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常用的成语故事读得耳熟能详,无论怎样问,同学们都能对答如流。于是我尝试让同学们做阅读训练题,结果得分率大幅度上升。3.通过教师范读培养语感。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多媒体的普遍应用,很多语文教师忽略了课文范读,认为范读可以用录音或视频代替。但是,我以自身的经验体会到,语文教师的范读在情感教育上无论多么先进的多媒体都是无法替代的。从教以来,我一直重视范读课文,特别是抒情意味较浓的课文,我更注重通过范读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并积极赢得学生的配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边看边思考,听觉、视觉、思维多种感官参与,理解课文语言,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形象,再通过表象、联想等心理活动,从而促进语感的培养。总之,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当然不限于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只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就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