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647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乐园七教学目标:“我来试试”由四部分组成:1、 读一读,表示时间很短的词;2、 认一认、读一读,体会诗中赞颂的精神;3、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写一

2、写、背一背,朗读并背诵名言谚语;4、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3、。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读一读,朗读诗歌体会感受。5、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

4、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探究与发现”知道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示的意思不同,甚至连词语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改变。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名言谚语教学难点:朗读诗歌体会感受。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语文乐园七” 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二 读一读1 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2 教师利用词语卡片,随意点学生认读。并将卡片贴在黑板上。3 集体认读词语,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4 全班交流。5

5、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一些,你能说出一两个吗? 学生自由补充,如:转眼间、须臾三 认一认,读一读1 出示四幅图,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体会图意。2 出示诗句,结合图画自由读诗句,理解诗句的含义。3 小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选代表准备发言。4 全班交流。5 教师点评。5指导朗读,检查学生背诵。四 写一写、背一背1 出示三句名言谚语,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2 指名读句子,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3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可开展“看谁背得又快又好“的活动。4 指名背诵。同桌互背互查。5 学生交流积累的有关名言。6 教师指导学生抄写名

6、言,做到正确抄写,整洁美观。 教师注意学生书写、执笔的姿势。五 读一读1 学生自由朗读小诗想要。边读边想:你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2 全班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思考令梦想成真”?为什么“思考令梦想成真”?3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自己的感受。4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班齐读。六 探究与发现1 自读相声片段,说一说这段相声讲了什么意思?2 指名读带点词语,思考带点词语是什么意思?3再读片段,你读后有什么发现?4 交流自己的心得和发现。(1)“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指办事不负责任,在这里形象地描述了射击运动员在射击比赛时的动作。(2)“得寸进尺”比喻贪婪的欲望越来越大。在这里把跳高运动员积极拼搏,不断努力取得好成绩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了。5 你是怎么发现的?大家交流学习方法。6 拓展训练: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7 教师总结。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知道这一点,对我们正确阅读、写作大有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