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洛阳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3、4课学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638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3、4课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洛阳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3、4课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班级_ 姓名_ 组别_必修一第3、4课学案一 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高考大纲考点分布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二 复习指导1、复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采用线索归纳法,围绕一条主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发展的演变历程;从两个方面: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梳理中国古代皇权加强,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历程,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辖的制度、措施,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影响和消极作用。2、涉及制度概念较多,复习时要注意对历史概念内涵、

2、外延的把握,要特别突出对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内阁制、科举制等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应从概念制度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历史特点等方面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3、本单元与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复习时应重视将主干知识与现实社会热点联系起来综合理解。如选官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监察制度与反腐倡廉现象、中央对地方管辖措施与国家统一等。三 重难点解析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1)演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2)特点先秦至隋唐前,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以门第望族为选官的主要依据

3、,其方式有世袭和任命两种方式。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3)影响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在先秦时期,维护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政治体制的运转,保证了贵族政治、经济的特权和王权的正常过渡;在封建社会,维护了封建皇权至高无上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保证了封建统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从中央政权体系看,通过选官制,选拔效忠于王朝统治者的中央官员,保证了王朝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从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看,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有效地治理与统治人民,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局面。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

4、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持统治的长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赋税征收以及防止了人民的反抗。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不同的选官制度所起的作用与影响不完全相同,应具体问题具体评价。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认识(1)演变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汉武帝后期,把全国分为13个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唐朝时期,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明朝在地方设置按察司,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2)认

5、识:纵观中国古代社会,监察官在打击贪官污吏、澄清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古代监察官是为皇权服务的。当一个王朝出现统治危机时,监察官就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会催生吏治的腐败。四 典题解析例1、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杜如晦认为科举制强调以文笔(文采)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忽视了品行,这容易导致官员因品行差以致危害民生。可见

6、杜如晦实际上强调选官要注重品行,故选D项。例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C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线索、规律的总结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五 课堂检测1. “诸侯惟得

7、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C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2.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B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3.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D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 C D4.

8、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C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5.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B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6.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

9、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C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7.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8.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

10、,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B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9.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C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10.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C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