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瓣飘香教学设计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
2、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
3、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4、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爱妈妈的情感及她那颗纯真善良如金子般的心,从而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5、文。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初步感悟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情感。【教学过程】一 导入:妈妈,我爱您!假如我是一根小雪糕,妈妈,我要给您带来夏日里的凉爽.假如我是一条小围巾,妈妈,我要给您带来冬天里的温暖. 妈妈,我爱您! 妈妈,您的爱是多么无私, 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却从来也不求回报. 妈妈,我爱您!1你从这首小诗中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孩子对妈妈的爱)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妈妈生病的时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心,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小女孩。(齐读课题)2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发现一个摘花瓣的小女孩,通过
6、交流我知道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她生病的妈妈,于是我买了两盆花分别送给小女孩和我的妈妈。)3通过与小女孩的交流,作者认为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生 懂事)二品读对话,感悟懂事1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请你们好好看书,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学生简单交流。你们说的真好,看来,大家主要是从小女孩说的话里面体会她的懂事的,这几句话主要是人物的什么描写?(板书 语言)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课件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1你从哪个词语读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2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爱花 花很美)因为这么美的花是留给大家的,所以她舍不得把
7、整朵花都摘了。注意这句话最后省略号,想一想,小女孩还会说些什么呢?3联系上下文,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词句看出小女孩是一个爱花的人呢?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品读动词)总结从小女孩摘花的动作,我们看出小女孩是个爱花之人。(板书动作)摘:怎样的摘?小心地摘。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呀?(小心、细心、爱花)4小女孩为什么面对我“不好意思”了呢?从中又看出了什么?(小女孩做错事并知道错了,她很善良)(“表情也是一种语言”,从人物的表情我们也能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情,描写也叫神态描写,我们读书时也要注意 板书神态,)5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知错了呢?(不知所措,惶恐 解释词语意思)她真是个善良的好孩子。板书善良6
8、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花瓣送给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1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孝顺)(如此爱花,明知道摘花不对为了让妈妈高兴,还是摘花瓣送给妈妈)2多么孝顺的小女孩啊,可是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小女孩会选择花瓣做礼物呢?(预设:生花瓣摸起来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3当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看到女儿特意为自己摘来的美丽第4/7页花瓣时,她会怎么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能让妈妈感动,仅仅是因为花瓣很美很香吗?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
9、兴,能让妈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花瓣美,花瓣香,更因为它包含着小女孩对妈妈深深的爱。花瓣飘出来的不仅仅是淡淡的清香,更是女儿的一片孝心。4小女孩爱花,舍不得摘掉整朵花,可是为了妈妈还是摘了一片花瓣,说明小女孩爱花,更爱妈妈。指导朗读。谁愿意做这个懂事孝顺的女儿读一读这句话?5过渡:从前面两句话我们看到了一个爱花的女孩,一个孝顺的女孩,请同学们细细读读第三句话,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女孩?(课件:“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小女孩为什么会在一个陌生人的面前闪动着泪花?你从她眼眶里闪动的泪花里读到了什么?生交流。6是呀,一
10、般像她这么大的小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照顾呢,可是,她却能主动地关心妈妈,让远方的爸爸放心,真是个“听话“的孩子。(板书听话)指导朗读7总结:夸夸这个懂事的孩子。(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 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难怪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们也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作者通过对小女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花、善良、孝顺、听
11、话的孩子,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学到这儿,你对这节课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小女孩手里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还是什么?妈妈仅仅闻到的是花香吗?还有什么?齐读课题小朋友,课文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段呢?是不是有些多余呢?看看写了什么?(三)读悟最后一段。 师:这段不写可不可以?(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用心读读这段话。深深地读到我们的心里去,好吗?齐读。作者被小女孩感动,送给母亲一盆月季花,表达自己的孝心,那孩子们你们想用什么方式向关心你的人表达一份心意呢?小朋友,一片花瓣,一盆月季,凝聚了孩子对妈妈的多少真情, 认识这么一位可爱的懂事的小女孩,是 多么幸运,多么令人感动,老师忍不住也想吟一首小诗, 这样吧,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先默默地在心里读一边,然后一起来深情地吟诵花朵在晨风中摇曳,露珠在花瓣上闪烁一片花瓣,一声祝福。笑容在阳光里灿烂,心儿在幸福中欢腾。一句问候,一份亲情!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可爱的女孩,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