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 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630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 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 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 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 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 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9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 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9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 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9版新教材历史人教版必修1习题: 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土地之饶”“庸奴误国”“拯斯民于水火”等信息,可判断A、B、D三项正确,故排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符合要求。2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

2、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A辛亥革命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C辛亥革命的紧迫性 D辛亥革命的仓促性答案B解析从“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故选B项。3武昌起义发生后,时任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意识到,“运动的广泛性以及它到处获得胜利,使得以武力恢复国家原来面目的一切企图难以实现”。面对这种形势,以英国为首的列强采取的对策是()A扶植新的在华代理人 B默认革命党掌握权力C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 D培植军阀以分裂中国答案A解析“武昌起义”后列强意识到

3、“以武力恢复国家原来面目的一切企图难以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转而以和平的方式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即扶植新的在华代理人,故A项正确。列强没有默认革命派掌握权力,故B项错误;列强采取扶植代理人方式,并没有直接进行武装干涉,故C项错误;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故D项错误。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规定旨在()A废除君主专制,防止清朝复辟B限制总统权力,维护民主共和C借鉴美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D结束动乱政局,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材料“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4、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表明,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权力,防止专制统治,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之时,清政府还未被推翻,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三权分立体制,但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该规定不能加强中央集权,D项错误。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但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前者在政治制度设计上与后者不同的是()A实行责任内阁制 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议会行使立法权 D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答案A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5、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故A项正确。二者都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议会都掌握立法权,法院都独立行使司法权,故B、C、D三项错误。6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已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答案C解析材料意在强调利用袁世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是辛亥革命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表明孙中山没有被袁世凯表象迷惑,故B项错误;根据“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

6、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可知,孙中山革命策略具有合理性,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完成了革命任务,故D项错误。7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下列报道中对中国的预测符合民国初年历史的是()A“各国列强一直在等待寻找借口进行干涉,瓜分中国”B“革命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永久性代议制政府的诞生”C“采取君主宪政,实行渐进性民主或许能够成功”D“以民主选举的方式,将行政权力集中于一位强权人物身上”答案D解析1912年2月,宣统皇帝退位后,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故D项符合史实。辛亥革命后,列强看到清政府土崩瓦解,因此以“严守中立”为名,企图寻找新

7、的代理人,故A项与史实不符;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后并未建立永久性代议制政府,故B项与史实不符;清帝退位后,君主专制结束,故C项与史实不符。81912年2月1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右图为1912年3月3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 Petit Journal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要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A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B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D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答案B解析历史解释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剪辫”在当时

8、是支持革命的体现,结合材料1912年2月16日“袁世凯剪辫”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是在特定条件和特殊时机下进行的,既受当时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是袁世凯政治手段的表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B项。“袁世凯剪辫”是单个历史事件,不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不符合“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等原理,故A、D两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问题,故C项错误。9民国元年至民国六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辞,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国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这主要是因为()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

9、渐深入人心B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与中国国情相适应D中华民国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的约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君主制不得人心,已无复辟可能,故A项正确。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与国情相适应不等于被人们所支持,C项无法解释材料现象,排除;民国建立的制度制约作用有限,因人设法违背了宪政本意,后患无穷,故D项错误。10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

10、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的增强,“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主意识的增强,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都未反映。11辛亥革命后,时人曾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A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命运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C解析“购得假共和”说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11、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并未实现,故选C项。12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林语堂的这番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革命的目标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答案C解析“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辛亥革命是一次城市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12、料一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材料二众所周知,1900年至1911年期间,上海连续演绎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政治剧,比如爱国学社、张园国会、苏报案、民立报,还有同盟会中部总会等等,这些剧目均具有全国影响和重大意义。廖大伟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材料三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田玄中国城市

13、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如果请你增添两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两个城市?为什么?(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上海代表辛亥革命。(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1)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革命思想的早期传播地区。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檀香山:兴中会创立地。东京:中国同盟会创立地。(2)上海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特点:地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社会根源:

14、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其城市革命方式的失败,引发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实践。解析第(1)问,结合辛亥革命的过程进行归纳。第(2)问,从上海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概括出地域不平衡的特点,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分析根源。第(4)问,从思想传播、人才培养、革命方式等方面概括。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发行

15、机构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

16、的花”,试结合材料三评述之。答案(1)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3)不赞成该观点。评述:尽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其仍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第(1)问,根据“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可知,应从“民主政治”的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等积极意义,故不赞成“不结果实”的说法。-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