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狼和鹿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2、体会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理解课文中“功臣”和“祸首”的意思。教学准备:1、森林前后对照图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描写森林、鹿和狼的词语。(指名读)生机勃勃 葱绿 枯黄美丽 活泼 饥饿 疾病 祸首贪婪 凶残 功臣2、提问:这三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你能用上这些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师适当提醒)质疑过渡:在我们
2、的印象中,狼本是贪婪而凶残的大坏蛋,(贴图片)而鹿活泼而美丽,(贴图片)是我们应该保护的对象。可是,文中却说狼是“功臣”,鹿是“祸首”,(相机板书:功臣? 祸首?)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同走进狼和鹿共同生活的凯巴伯森林去看一看吧。二、细看插图,深究文本,感悟深义第一组对比:森林前后对比(一)、100多年以前的森林1、(出示葱绿的森林图):这是100多年以前的凯巴伯森林,你觉得这里的环境怎样?你能想到哪些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呢?(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天空蓝湛湛的,铺满新绿的草地上,野花竞相开放,小河波光粼粼,到处一片葱绿、生机勃勃)2、文中是怎么形容的呢?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
3、要读出什么感情?(森林的美好,对森林的喜爱)突出: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这么美的地方,肯定有不少动物们生活在这里,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学生自由说,可以拓展,找出文中句子说)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欢唱、嬉戏4、小结:这时的凯巴伯森林是快乐的,和谐的,葱绿的树木,美妙的歌声,欢快的身影,真是生机勃勃呀!5、再次有感情朗读品味,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刚才看到的画面,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指名读,赛读,一起读)过渡引出几十年后的森林:看来大家都十分喜欢这片美丽的森林,可是事隔多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们知道它变成什么样了吗?(二)、几十年后的森林1、(出示荒凉的森林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一片怎样的森
4、林?学生自由描述,体会森林的惨状。(一片狼藉、枯枝烂叶、死气沉沉、疾病横行等)书中是怎么描述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2、朗读感悟(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1)找出一对反义词(“消退”“蔓延”)(2) 这一增一减的速度怎样?哪里看出?(着了火一样)3、森林前后对比(出示图)思考:森林为什么变成这样?森林中的绿色呢?刚才满眼的绿呢?(引导和森林以前的景色对比说,小树、野草、野花都不见了踪影,甚至连树叶、树皮、树根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绿色的植物在越来越少)找出相关语句: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相机
5、引导关注省略号、“一切”“吃光”等词体会森林的荒凉。省略了什么?一切能吃得到而吃得下的绿色植物 绿色在消退 看图想象述说,进一步感受枯黄在蔓延: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涸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已毫无生机了4、朗读品味,再次感受森林的一片荒凉:枯黄象熊熊的烈火,在森林中蔓延开来,它吞噬着吗?(指名读,齐读)第二组对比:(一)狼的变化过渡:同一座森林,短短几十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到原因。1、点拨:什么(狼被大量捕杀)才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谁在捕杀狼呢?为什么要捕杀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为什么恨狼?)(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
6、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是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2、仔细看图,情景感受:它们瞪大着眼睛,四处张望,时不时提防狼的暗算。谁能来表演一下此时的小鹿呢?3、小结:原来生活在这生机勃勃的森林里,除了快乐,还要时刻提防,真希望鹿这样想,当地居民呢?(恨透了狼,于是他们拿起了枪)4、小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边读边想: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说说你的感受:人们残忍,狼群和鹿的其他天敌大量死去,于心不忍)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心情如何?重点指导朗读。(师:看着一条条生命倒在枪口下,你们感到愤怒吗?愤怒的同学站起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可能也有解恨的,也可以)板书:枪响25年 被杀
7、六千多5、看着一条条生命倒在血泊之中,你们难过、悲伤吗?让我们用悲伤,难过的语气读一下这段话。有感情地朗读过渡: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那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鹿们是不是就会永远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快乐地生活下去呢?(二)鹿的变化1、那么前前后后,鹿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鹿的数量的词,用圈圈起来。 交流:四千 十万 八千(板书)2、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再放声读一读想一想。3、为何变成十万?(没了天敌,鹿群大量繁殖) 为何又只剩下八千只病鹿?(灾难降临,疾病横行)4、这里有个比喻句,你知道是哪
8、句吗?把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如果是疾病在鹿群中传染)好吗?为什么?感受鹿群的渐渐消失:它们拖着虚弱的病体苟延残喘,也许也会为一丁点食物同类相残,无时无刻不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结果所剩的都是病鹿。(为什么剩下的是病鹿呢?健壮的互相拼杀,就算赢了,也会被疾病传染,妈妈为了留给孩子吃等)5、渗透列数字的方法:这里作者用了大量数字加以描述,让我们感受更直观,这种方法是?6、指导有感情朗读:原来是饥饿和疾病夺去了鹿的生命。你心情如何?怎么读?三、品读第四小节,对照感悟1、根据板书回顾:课文读到这里,我想同学们肯定很想念100多年以前的凯巴伯森林吧,那也是狼没有被捕杀前,可是现在呢?(森林的变
9、化,鹿的变化)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2、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人类有没有想到过这样的结果吗?书中怎么说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3、书中说罪魁祸首是谁呢?(鹿群)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所以的句式来说(鹿在森林中过多繁殖,破坏了森林,毁灭了自己)去掉问号4、在这里,“祸首”的反义词是谁?在这里,“功臣”又是谁呢?5、那可恶的狼怎么会成了“功臣”呢?再读课文,找找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因为狼吃掉一些鹿,使得,森林,同时狼吃掉的,反倒,所以)去掉问号狼吃掉的是什么样的鹿呢?(幼小、生病、弱残
10、)6、升华:学到这里那鹿群真的是罪魁祸首吗?真正的祸首到底是谁?(小组讨论)交流:当地居民,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当地人们的“无知”,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同学们发现没有,这里的“祸首”和“功臣”加上了引号,为什么?加上引号师概括引号的作用:在这里的引号是表示特殊含义和强调。其实在没有任何前提下,狼不会被称为“功臣”,鹿也不会被称为“祸首”,而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在无意中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结构,使得两种动物在文章特定的前提下,变成句中的“功臣”和“祸首”,所以用了引号。7、小结归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11、都彼此关系紧密。就像狼、鹿和凯巴伯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样,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条条互相依存的生物链,它们的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板画天平)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书生态平衡)而生物链一旦被破坏,生态也就无法平衡了,后果就不堪设想,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所以我们要保持生态平衡。(板书保持)四、拓展延伸,主题升华1、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如果罗斯福还没有下令消灭狼,你是他的总统助理,你会如何劝说?(小组练习,指名劝说。老师做总统
12、。)2、交流3、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如果罗斯福总统早先听到的话,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悲剧。4、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像狼、鹿这样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呢?5、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学完了整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我们要保护环境,注意维护生态平衡,切莫随意破坏)适时总结:是的,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持生态平衡”的警钟!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布置作业,课后实践(三项课外作业,学生任选一题完成。)1、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2、了解和搜集有关
13、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知识和故事(麻雀与庄稼、蛇与庄稼、大树与小草、绿叶与红花等)3、办一份维护生态平衡的小报,服务于大家。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