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173.19KB ,
资源ID:101590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59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陶渊明《饮酒》组诗中意象的象征意蕴.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陶渊明《饮酒》组诗中意象的象征意蕴.pdf

1、浅析陶渊明饮酒组诗中意象的象征意蕴【摘 要】文章解析陶渊明饮酒组诗的象征意蕴。分析了意象“失群鸟”“孤松”等象征人生求索与心灵归宿;“青松”“风波”等象征人生寄托与生命境界;以及“一士”“一夫”等象征内心矛盾与人生反思。体现了诗人在体察世态与思索人生后,获得了精神的超脱和心灵的富足。【关键词】人生求索与心灵归宿;人生寄托与生命境界;内心矛盾与人生反思陶渊明飲酒共二十首诗,诗人通过意象在诗中传情达意,表现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性和安贫守道的隐逸情趣,使诗中意象具有独特的象征意蕴。诗人或以植物意象寄托卓尔不群的凛然风骨,或以人物意象表达矢志不渝的志趣,或以动物、植物等意象组合传达生命深层境界,这些意象寄

2、托诗人对人世盛衰,祸福得失的领悟。一、人生求索与心灵归宿陶渊明通过“失群鸟”“日暮”“孤松”等意象组合表达彷徨失意的苦闷处境,以及人生不断求索后,找到心灵归宿的过程。在饮酒其四中写到“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1诗中的“失群鸟”孤独且居无定所。“栖栖”出自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2隐士微生亩不解孔子四处奔走,不得安定。这里将“失群鸟”拟人化,象征不同流俗,踌躇不安的失群者,也即是诗人自喻。“日暮”时间上表示一天快要终结,同时象征一个人到了暮年,这只“失群鸟”到了日暮时分依旧独自飞翔,象征诗人到了暮年找不到心灵归宿

3、。“失群鸟”徘徊不定,无所依傍,想要寻找一个清净避远的地方栖身,“去来”表达内心依依不舍的状态。象征诗人虽然孤独失意,独自徘徊,但依然不断地求索,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获得精神家园的安宁和清净。“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3诗中的“孤松”孤高挺拔,独立不群,在疾风相摧之下,往日繁盛的众多草木都已经凋零,孤松独留一片绿意,苍翠如旧,茂盛不衰。象征着诗人一心向往清净恬淡的隐居之地,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傲然独立,耿介不屈的品性,以及自由超脱,淡泊明志的心灵归宿。诗中通过动物、时间、植物意象的组合,象征诗人经历了诸多困惑、挣扎、徘徊后,最终找到一个能够解脱束

4、缚的心灵归宿。二、人生寄托与生命境界在饮酒组诗中,诗人通过别具一格的意象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在意象中寄托隐士的高洁品性,反映诗人的道德情操,同时,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传递隐居生活中所达到的生命境界。1、寄托隐者品性饮酒组诗以植物意象为主,通过“青松”与“幽兰”“萧艾”等众多意象的对比,象征诗人追求高洁脱俗的人生情怀。在饮酒其八中写到“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4诗中的“青松”与“众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四季长青的松树生长在东园之中,其卓异之姿掩藏在葱郁众草里,隐喻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贤者埋没,无人赏识。当树林茂盛之时,“青松”稀松平常,当“众草”

5、凋零之时,“青松”方显与众不同。“青松”孤高不群,坚贞不屈,象征隐士超然独立,不同流俗的品性。同时也是诗人高标独步的人格映射。陶渊明诗文汇评中指出“此篇语有奇气,先生以青松自比盖抱奇姿而终于隐遁,时为之也。”5诗中的“青松”与志向高洁的诗人浑然为一。在饮酒十七中“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6诗中“幽兰”生长在前庭幽深不显的地方,表明其纯洁孤傲的品性。荀子宥坐中“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7兰花在幽冷深远,超尘脱世的环境暗自开放,它不因无人赏识,便不散发香气。“含蓄待清风”指兰花香气格外的淡雅清幽,这使“兰花”有别于气味不好“萧艾”,诗人借“兰花”与“萧艾”意象

6、,表达不与宵小之辈同流合污的精神气质,诗中“兰花”象征诗人追求隐士峻节高远,坚贞不渝的品性。2、寄托人生志趣在饮酒组诗中,诗人通过“道路”“风波”等意象表现时代的混乱,彰显隐逸决心,通过“田父”“颜生”“荣公”等人物意象,或反面规劝,或以此自喻,表达固守隐逸生活的坚定信念。饮酒其十中写到“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此行谁使然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8诗中描写东海之路途漫长遥远,迂曲险阻,诗人意在诉说曾经的远游经历,但诗中“道路”也象征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仕途之路。诗中“风波”实指游历过程中自然界的大风大浪,同时也象征云诡波谲的时局。陶渊明生活的六十多年间,社会动荡不安,

7、战乱此起彼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厮杀,外族入侵,皇室摇摇欲坠。9正是因为当时政治环境异常险恶,诗人在仕途失意后,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在这首诗的最后“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中的息“驾”之举,象征诗人早年仕途蹭蹬,认为远游仕宦不是适宜之计,于是止步返归,体现诗人从现实迷途醒悟后,坚定了隐逸志趣。在饮酒十二中“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10诗中“长公”为汉朝张挚,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久之,释之卒。其子曰张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11诗中赞扬“长公”壮年不能取容于当世,于是闭门不出,

8、终身不仕,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诗中的“仲理”为杨伦,后汉书儒林传记载“杨伦字仲理,伦前后三征,皆以直谏不合。既归,闭门讲授,自绝人事。”12后汉书中记述了杨伦在汉安帝和汉顺帝年间,几次仕宦和弃官的经历,叙述了杨伦在仕途中多次因获罪而遭到罢官的经历。陶渊明的这首饮酒诗提及杨伦在大泽中教授弟子的隐居生活,赞赏其高风亮节的隐士品性,同时又惋惜杨伦不能固守本心,一再出仕为官。“仲理”这一人物意象象征不能坚守志节的隐士。“长公”则象征高洁出尘、不同流污的隐士。在“长公”与“仲理”的对比中,彰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隐逸志趣。3、传递生命境界在饮酒组诗中,诗人通过意象组合传达生命融于自然,浑然忘我的境界。在

9、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3诗中“菊”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性,“南山”不仅指现实的庐山,还象征一种精神依托。“飞鸟”是返归巢穴的鸟,它显得轻松欢快,因为不再对大千世界有所迷惑,以致四处漂泊,而是寻觅到了栖息之地,“飞鸟”象征诗人不再为外界时局烦忧,找到了自己精神的依附。诗人在东篱下采摘着清香之“菊”,在漫不经心间,随意地抬起头来,望着“南山”,寂静肃穆的“南山”无意间进入诗人目光中,“南山”高阔悠远,苍茫清旷,缥缈不定的“山气”缭绕着“南山”,体态轻盈的“飞鸟”在空中返归,刹那间,诗人眼里

10、只有“南山”和周围的“山气”“飞鸟”,仿佛生命早已变成眼前自然的一部分,诗中借“菊”“南山”“山气”“飞鸟”等意象组合,传达出浑然忘我的生命境界。在饮酒十四中“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14诗人通过“松”和“酒”传达出放下世俗羁绊后的忘我境界。“松”象征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性,“酒”象征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诗中描写了父老与诗人在“松”下饮酒杂言的场景,饮“酒”之时,诗人的精神变得无拘无束,没有了外物与“我”的分别,将“我”放下,则世俗的利害得失都无足轻重,诗人因此浑觉无“我”,不知有“物”,诗人通过“酒”和“松”的意象营造

11、出浑然忘我的生命境界。三、内心矛盾与人生反思在饮酒十三,人物意象“一士”和“一夫”的不同取舍,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诗中“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發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15诗中“一士”与“一夫”同住在一起,但是彼此的志趣截然不同,此处的“取舍”为仕宦与隐居的取舍。“一士”长久独自沉醉,“一夫”终年清醒,诗中的“醒”与“醉”不仅与饮酒与否相关,还指对待混乱社会的态度。“一士”的“醉”为韬光晦迹,“一夫”的醒却是为追求名利和富贵。“一士”和“一夫”之间充满了不解,沉醉的“一士”和清醒的“一夫”互相嘲笑,言语间不能互相

12、领会,这象征了诗人内心仕与隐的矛盾冲突。借着诗中指出“一夫”浅陋拘泥,坐地自划,整日营营役役,奔逐名利,“一士”不拘礼节,与世逶迤,却自得其乐,获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此诗最后的寄言表现诗人对醉者避世全身的赞赏,在魏晋时期,有操守的士人常以“饮酒”避祸。晋书阮籍传记载“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16名士阮籍便通过醉酒来逃避黑暗政治,从而得以坚守志节,保全自身,这首诗中,诗人传语“一士”应当夜以继日地秉烛而饮,即认同了“一士”不拘礼节,长久独醉的隐逸人生,隐喻自己经过一番挣扎后,认清人生的道路,从政治漩涡脱离出来,得以全

13、身而退、显露志节。【参考文献】1346810131415 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32+241+259+246+250+234+254+252.2 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1014.5 北京大学中文系等编.陶渊明诗文汇评M.北京:中华书局,1981.179.7 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527.9 唐雯雯.从陶渊明饮酒诗看其人生态度J.文学教育上,2015(11)44.11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756.12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564.16 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360.【作者简介】王滋颖(1994.0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藏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汉魏六朝文学研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