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99.50KB ,
资源ID:101577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577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1、单元素养等级测评(二)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陆地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A草原约占地球表面的26%,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B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C蒿属植物和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D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解析:荒漠约占地球表面的26%,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A错误;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最多,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B正确;沙漠中的优势植物有蒿属植物和肉质旱生植物(如仙人掌)等,C正确;苔原生态系统的气候寒冷,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D正确。2在森林中,乔木、灌木、草本三类植物在空间位

2、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其意义主要是(B)A有序地避免了竞争B合理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了群落的稳定性D为动物提供不同层次的栖息空间解析: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三类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布的意义主要是合理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B正确,A、C、D错误。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C)A群落中全部生物的所有基因构成了一个种群基因库B光照会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但不会影响水平结构C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中,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应该比灌木阶段的复杂D裸岩和荒地经过长时间的演替都必然成为森林解析:种群基因库是指种群内

3、全部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A项错误;光照会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项错误;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中,与灌木阶段相比,森林阶段的群落结构更为复杂,动物的分层也应该比灌木阶段的复杂,C项正确;裸岩和荒地是否会演替成森林,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D项错误。4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总是公野马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出;有种太阳鱼遇到自己的卵或幼鱼,就将它们吃掉;当美洲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松鼠几乎被灰松鼠所取代。上述事实所体现的生物间的关系依次为(C)A互助、种内竞争、种间竞争B种内互助、捕食、种间竞争C种内互助、种内竞争、种间竞争D种内互助、捕食、种内竞争解析: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总是公野马掩护母野马

4、和小野马先逃出,属于种内互助;太阳鱼遇到自己的卵或幼鱼,就将它们吃掉,属于种内竞争;美洲灰松鼠和英国当地松鼠属于两个物种,当美洲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松鼠几乎被灰松鼠所取代,属于种间竞争,C项正确。5如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其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的分别是(D)A123B534C342D215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生活在温度高、盐分低的水域,2生活在盐度高、温度低的水域,3生活在盐度高、温度高的水域,4生活在温度低、盐度低的水域,5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最广。所以2可以分布在北极海域,1能生活在热带湖泊中,5分布最为广泛,D正确。6如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

5、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A)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量解析:在初生演替的过程中,首先经过地衣和苔藓阶段,到了一定阶段,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数量逐渐增多。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之后灌木和小树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因而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减少,但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逐渐增多。7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

6、的是(D)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群落的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分层现象更明显;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变强,A、B、C项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D项正确。8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垂直带海拔(m)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

7、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能反映群落的空间结构。蝶类的生存离不开绿色植物,且受生存地的气候条件影响。9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m2)201810

8、平均产量(kg干重/hm2)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D)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解析:样方法是植物物种丰富度调查较常用的方法,但取样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植物丰富区取样,A项错误;仅从表格中数据不能看出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B项错误;没有给出各系统的面积,因此由表格数据不能确定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是否大于典型草原,C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旱生植物种类数分别为16025%4

9、0种,10049.1%49种,8078%62种,则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项正确。10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中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做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C)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B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C密林熊蜂不会为角蒿传粉,因此不影响角蒿的进化D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解析:花筒上留下小孔以及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这些信息表示可以通过调查花筒上的盗洞的数量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因此可以用样方法,A正

10、确;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影响角蒿子代数量,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B正确;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进化,C错误;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1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样本物种12345678910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

11、12样本348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1721样本33450183501126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C)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类群中物种种类比乙类群中物种种类少,因而可确定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通过表中数据分析比较可知,物种7在乙类群中的种群密度较甲类群中的小,而物种4在甲类群中的种

12、群密度较乙类群中的小。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A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相比,后者的物种更丰富些B一片马尾松林长得高低错落有致,有利于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水平方向呈镶嵌分布的只有植物D影响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结构的因素往往是不同的解析: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和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的物种组成不相同,前者的物种更丰富,A错误;一片马尾松林高低错落有致,它们属于同一种群,不属于群落,B错误;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C错误;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

13、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D正确。13在两个生物群落(草原和森林)的交界处有一个过渡区(生态交错区),生活在这个过渡区中的动物的特点与邻近两个生物群落相比(B)A动物的种类较少B动物的种类较多C植食性动物较多D捕食动物和寄生动物较多解析:过渡区的生物群落具有相邻两个生物群落的特点,生物从种类看既有适于森林生物群落的生物,也有适于在草原生物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因此,动物种类比相邻两个生态系统多。14生物群落中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C)A营树栖生活的动物善攀缘B营穴居生活的动物会打洞C海洋中的植物根系发达D森林中的乔木茎秆粗大解析:生物群落中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与

14、环境相适应。营树栖生活的动物善攀缘,A正确;营穴居生活的动物会打洞,B正确;海洋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多是藻类植物,荒漠生物群落的植物根系发达,C错误;森林生物群落中的乔木茎秆粗大。15某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石鳖等动物,藤壶、贻贝、石鳖相互之间无捕食关系,但都可被海星捕食。海星被人捕光后,藤壶较另两种动物数量明显快速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藤壶、贻贝、石鳖三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海星被捕光后,藤壶成为优势种,其种内竞争加剧C该潮间带中全部动物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生活在该狭长海岸的藤壶种群密度解析:由题意可知,藤壶、贻贝、石鳖相互之间无捕食关系,且当海星被捕

15、光以后,藤壶较另两种动物数量明显快速增加,说明三者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海星被捕光后,藤壶较另两种动物数量明显快速增加,变成优势种,随着数量的增多,种内竞争加剧,B正确;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的种群,该地区除了动物和浮游植物以外还有其他的生物,C错误;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长条形地块的藤壶种群密度,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如图表示达到稳态的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al间隔时间相等,一个种群是另一个种群唯一的食物来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种群可能组成一个特有群落B种群为捕食者,种群为被捕食者C种群的个体平均体重比种群小D种

16、群和种群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解析: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仅仅包括种群和,至少还含有分解者,A错误;由题图可得,种群随种群的数量增加而增加,随种群的数量减少而减少,因此种群为被捕食者,种群为捕食者,B错误;种群是种群唯一的食物来源,且种群个体数比种群多,所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种群的个体平均体重应该比种群的小,C正确;种群和种群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1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CD)A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群落的类型和物种组成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B沙漠植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只在有水时才发芽、开花和产生种子C苔原

17、气候严寒,植被为更好适应环境通常依赖有性生殖增加后代的变异性D由冰山岩向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越来越少,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解析: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A错误;沙漠植物和动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植物只在有水时才发芽、开花和产生种子,B正确;苔原气候严寒,苔原中植物通常以营养繁殖方式繁殖后代,C错误;由冰山岩向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食物网越来越复杂,D错误。18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CD)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次生演替的结

18、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某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从无植被覆盖到植被茂盛,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人类活动会影响该岛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该岛屿处于太平洋深处,与世隔绝,故调查岛上某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D正确。19科学家对某弃耕的农田进行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如图(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草本优势种A在t2t3时间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

19、灌木优势种B的兴起会造成草本优势种A的消亡C图中所示变化说明该弃耕农田正在发生初生演替D农田中发生演替的原因只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解析:草本优势种A在t2t3时间段时,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取代,原先的草本优势种A还存在,B错误;弃耕的农田发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C错误;农田中发生演替不仅仅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20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外貌雄伟壮丽,不仅物种种类繁多,而且营养结构复杂。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胡桃楸(高达20余米)、白桦(高达25米

20、)、红松(高达40米)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树种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密度(株/公顷)占比(%)密度(株/公顷)占比(%)密度(株/公顷)占比(%)胡桃楸9492.1687.8400白桦13834.24125310214034.74红松604.2230721571 05674.21A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白桦种群和红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B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树木高大,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 423株/公顷C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D在长白山地区,针

21、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增多,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减少,这说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有关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中的老年树比例较大、幼年树比例为0,故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而白桦种群中的老年树、成年树和幼年树所占比例相当,故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红松种群中的老年树比例较小、幼年树比例较大,故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树木高大,竞争阳光的能力更强,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 056307601 423(株/公顷),B正确;由于红松较高大,与白桦树竞争阳光的能力更强,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所以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

22、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C正确;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分布不同,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三、非选择题(共55分)21(6分)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是种间竞争关系。(2)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B。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C森林中的所

23、有苔藓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3)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A。A群落的垂直结构B种群的垂直结构C群落的海拔结构D种群的海拔结构解析:(1)血雉以昆虫为食,两者属于捕食关系;煤山雀和橙红鹤都是生活在森林中层,争夺相同的食物、空间等,存在种间竞争关系。(2)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昆虫、苔藓、树木都有许多物种。(3)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的特点,水平方向上的特点是呈镶嵌分布。22(12分)群落中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生物生存所依赖的环境因素对生物有重要作用。(1)图1表示玉米螟(一种昆虫)的幼虫发生滞育(发育停滞)与日照长短的关

24、系。据图可知日照时数为912小时,玉米螟幼虫滞育率最高;日照时数达18小时,不滞育玉米螟幼虫约占90%,此条件也适于长日照植物开花。(2)图2表示一种夜蛾的蛹发生滞育与日照长短及温度的关系。据图可知,当温度30 ,日照时数为12小时时,这种夜蛾的滞育率最高,达80%;与上述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20 时,夜蛾蛹的滞育率达到100%。可见夜蛾蛹发生滞育是日照长短和温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夜蛾生长发育的无机环境因素还可能有湿度等。解析:(1)据图1可知日照时数为912小时,玉米螟幼虫滞育率最高;日照时数达18小时,不滞育玉米螟幼虫约占90%。(2)据图2可知,当温度30 ,日照时数

25、为12小时时,这种夜蛾蛹的滞育率最高,达80%;与上述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20 时,夜蛾蛹的滞育率达到100%。夜蛾蛹发生滞育是日照长短和温度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3(12分)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1,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 m2。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2)图2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不等于0(填“等于0”或“不等于0”)。在

26、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乙捕食甲,导致甲的数量减少。(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4)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次生)演替。解析:(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据图1可知,面积达到S0 m2后,物种数目保持稳定,故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 m2;对于土壤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2)t2时刻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是多方面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代表出生率为0;

27、据图2分析可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故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乙捕食甲。(3)捕食者突然灭绝,被捕食者数量会先上升后下降,最终保持相对稳定。(4)生物种类发生明显改变,说明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24(10分)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甲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乙所示。(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树线之上的植被主要为灌木丛或草甸,树线之下为森林,这种空间结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3)图乙说明,树线上升

28、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相对静止。(4)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树线位置上升,但树线上升幅度受到种间竞争关系的调控。解析:(1)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可以采用样方法。树线上下植被高度不同,这种空间结构是由海拔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树线上升导致群落的垂直结构更明显,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将增加。(3)据图乙可知,树线之上植被厚度越大,树线上升幅度越小,二者之间呈负相关。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

29、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不再上升,保持相对静止。(4)树线上升幅度受到树线之上和树线之下的植被种间竞争关系的调控。25(15分)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周围环境中的物种逐渐向弃耕地中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类型。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

30、不仅适于作物生长,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竞争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请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y内的变化:物种丰富度在演替的前20y内逐渐升高到达顶点,2030y间下降,30y后达到稳定状态。(3)经调查研究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

31、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因: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4)在自然条件下,这片弃耕土地最终发展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解析:(1)在弃耕的土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题意“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生长,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可知,弃耕之后,最先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一年生杂草)。(2)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越来越多,不同植物种群间竞争关系明显加剧。物种丰富度在演替的前20y内逐渐升高并到达顶点,2030y间下降,30y后达到稳定状态。(3)生理整合使得克隆植物在生长、繁殖和利用资源方面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从而在植物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是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4)森林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为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