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565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决战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商朝中期以前,兄弟之名先后骈列,并无上下贵贱之别。但到了商朝晚期,有“少子辛,辛母正后,故立辛为嗣”的记载。(见史记殷本纪)这种变化可说明A. “家天下”局面形成B. 外戚势力开始萌发C. 嫡长子继承制确立D. 父死子继成为定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兄弟之名先后并列,并无上下贵贱之别”到有嫡庶之别,并立嫡长子为王位继承者,这一变化可体现嫡长子继承制确立,C正确;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所以“家天下”局面在夏朝已形成,与材料中时间不相符,排除A;外戚指的是帝王

2、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材料中没有提到相关内容,排除B;材料中前后的王位都是以父死子继的方式继承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个儿子继承,排除D。2.汉代,政府选官时的选举或考试,都实行分区定额。无论经济文化先进或落后的地区,都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同时郡县长官,例须避用本郡本县人。这些举措A. 目的在于维系王朝统治B. 使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趋向平衡C. 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矛盾D. 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选官“分区定额”,而且“无论经济文化先进或落后的地区,都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同时郡县长官例须避用本郡本县人”等信息可知,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王朝统治,故选A

3、项;材料中的措施并不能使全国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也不能使文化发展平衡,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存在矛盾,故排除C项;世家大族主要是通过九品中正制垄断仕途,与材料中所说的察举制不相符,故排除D项。3.宋明时期,一些儒者以及医者纷纷援医人儒。中医书籍儒门事亲中记载:“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故日: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这反映出A. 中医药学思想丰富了君主集权理论B. 中医理论推动了儒家治国之道的传播C. 医学成为儒者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D. 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说“儒者以及医者纷纷援医入儒”,用

4、医理比附儒家治国之理,推动了儒家治国之道的传播,B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君主集权”,排除A;材料与“人生价值”无关,排除C;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排除D。故选B。4.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这期间,万历年间成书的防诈骗的公案类笔记小说杜骗新书,将当时市面上的假银类做了一番整理;民间日用类书三台万用正宗则专门有银色一目。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的出现A. 推动了世俗小说的繁荣B. 规范了当时的商业资本市场C. 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

5、济现象”,这些阻碍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良性发展,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货币白银化的功能,但很快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识别伪银的书,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小说,排除A;材料中涉及识别伪银的书是民间编制的,不是政府行为,所以无法规范商业资本市场,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价值观念”的转变,排除C。5.下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局部),表中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反映了据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整理A. 清廷的本质决定其战争政策B. 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C. 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D. 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看出,清政府在

6、对外战争中的军事力量的投入远远小于对内镇压人民的军事力量的投入,这是由清政府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阶级本质决定的,A正确;材料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外联合”镇压人民起义,排除C;材料中提到的地区不仅局限于东南,没有和其它地区对比,因此无法得出东南地区是中外争夺的焦点,而且列强主要活动在北方,排除D。6.19世纪末,梁启超持“儒学本位”主义立场,认为治天下当以儒学为主、科学为辅;20世纪初,他则坚持“科学万能”主义,以科学评判儒学;20世纪20年代,他又认为儒学以人生问题为旨趣而科学以客观知识为归宿,二者不可相互取代。梁启超思想观念的变化说明A. 在东西方文化冲突背景下的理性认知

7、B. 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中西文化融合C. “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D. 民主和科学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晚清思想界领军人物梁启超的思想经历了“儒学本位”“科学万能”,再到“二者不可相互取代”的历程,实际上反映了他从推崇儒学到科学,最后转向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反映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反思历程,A正确;材料中梁启超最终强调东西文化各有侧重,不可相互取代,而不是说明二者融合,排除B;题干中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实际上摒弃了“中体西用”思想观念,排除C;D项说法不符合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排除。7.如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组织四次大会战的

8、大致地理位置。以下结合史实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 处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 处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日作战的胜利C. 处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人相持阶段D. 处会战中八路军三个师都积极参加了正面作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地图和大型会战的标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处为太原会战,八路军三个师都参加了作战,其中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对日作战首次胜利;处为徐州会战;处为武汉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处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8.1951年初夏,河北、安徽、湖北等省发生蝗灾,面积达1300多万

9、亩。在中央要求下,各级政府领导民众加入捕蝗、灭蝗的队伍。朱德总司令亲自批准人民空军出动了4架飞机协助灭蝗,这是中国飞机治虫史上的第一页,最终有效抗击了蝗灾。这次灭蝗大战A. 推动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 体现了新中国体制的优越性C. 得益于“一五计划”的成就D. 凸显了新技术的决定性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1951年的新中国尚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民众和人民空军都积极展开行动进行灭蝗,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国家体制的优越性,B正确;工作重心的转移与灭蝗无关,排除A;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C排除;人民空军动用飞机灭蝗,体现了科技

10、的作用,但不能说是决定性作用,排除D。故选B。9.雅典娜是雅典的保护神,传说她教给了希腊人纺纱织布、冶金、造船等各种技能,她还发明了犁和耙,驯服了牛和羊,还建立了阿雷奥帕格法庭。这些传说表明雅典娜A. 拉开了希腊文明的序幕B. 造成人们对神权的恐惧C. 是农耕经济发展的产物D. 代表了雅典的早期文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雅典娜作为雅典的保护神,教会人们基本的生存与生活本领,体现了雅典社会的早期文明,故D项正确;雅典是古希腊的一个城邦,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但雅典不能代表整个希腊,故题干材料本身无法得出A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雅典娜女神给希腊人带来的好处,并非造成恐惧感,B项错

11、误;纺纱、织布、冶金、造船等,不仅仅是农耕经济发展的产物,C项错误。10.自然哲学主要是思考人对于自然界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然界和人的相互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曾为自然哲学编写过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由此可知,自然哲学在近代的发展A. 得益于近代科学的确立B. 全面阐释了人文主义精神C. 有助于科学世界观形成D. 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答案】C【解析】【详解】自然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自然科学是自然哲学的高度发展和自然延伸阶段,自然哲学的发展促使人们用科学方式去探索和认识世界,这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C正确;A项因果颠倒,排除;启蒙运动

12、全面解释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排除B; 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11.1921年5月,列宁提出: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商品交换是对工农业相互关系是否正常的检验,是建立能较正常的发挥作用的货币制度的基础。但后来,他又指出:“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列宁的这些观点A. 有利于苏俄(联)生产力的有序发展B. 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开始的标志C. 为粮食税政策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D. 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认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说明列宁已经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

13、策,开始探索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在了解国情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社会经济的新观点,故D项正确;1921年苏联还未成立,A项错误;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开始的标志,排除B项;1921年3月,粮食税政策已经实行,排除C项。1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上半期,是美国前国务卿、外交家基辛格均势战略思想初步形成时期,其追求的是以建立多极世界中大国均势世界秩序为目标,将国家政策、多极均势和世界秩序连接起来。基辛格提出这一战略思想,是基于A.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B. 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C. 欧洲共同体正式建立D. 苏攻美守态势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两极格局之下,基辛格为阻止苏联对欧亚大陆和

14、外围地区的渗透,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提出了均势战略思想,而刚刚兴起的第三世界并非美国考虑的主要因素,A正确,排除B;1967年欧共体正式建立,C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苏攻美守是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排除D。第卷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关中地区人口在全国总人口(户数)所占比例统计表(部分)摘编自唐杰等中国古代核心城市变迁与雄安新区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

15、年汇聚之地。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材料三 19851990年我国农村迁出人口为2130.11万人,占迁出总人口的62.48%。这些农村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入城市,占比为78.48%,其中选择迁向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人口为364.85万人。随后该数据逐年增加,在20052010年增长到3534.55万人,20年间增长了8.7倍。三大城市群迁入人口占全国迁移人

16、口的比例也相应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约30%提高到65%左右。摘编自王桂新新中国人口迁移70年:机制、过程与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宋代关中地区户数变化的趋势,分析影响这一时期户数变化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农村人口大量流人城市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趋势:户数起伏多变;东汉时人口锐减,到隋唐得以恢复,宋代又有所下降。(或先下降后上升,又有所下降)因素:政治中心的转移;长期战争的破坏;自然条件的变化;政府组织移民;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任答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

17、可)(2)原因: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新式学校建立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交通的发展;企业中亲友和同乡推荐员工。(3)特点: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迁移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主要流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城市。影响:促进了改革开放深入;提高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户籍制度改革;引起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部分大城市人口膨胀,带来交通拥堵和社会治理障碍等问题。(任答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但要求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解析】【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关中人口户数西汉和东汉相比,东汉时期人口锐减;之后一直到隋唐时期,人口有所恢复,到宋

18、代,其人口占比有所下降,因此整体趋势是户数起伏多变,东汉时人口锐减,到隋唐得以恢复,宋代又有所下降。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隋唐时期关中是政治中心,东汉、魏晋以及宋代的都城不在关中,因此政治中心的转移导致关中人口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社会战乱,长期战争的破坏会导致人口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冰期到来,关中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化,因此人口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政府组织移民,促进了关中人口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一统时期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有助于人口增加。(2)原因: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

19、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可知,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可知,新式学校建立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交通的发展有助于人口流动;根据材料“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可知,企业中亲友和同乡推荐员工。(3)特点:根

20、据材料“19851990年我国农村迁出人口为2130.11万人,占迁出总人口的62.48%。这些农村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入城市,占比为78.48%”可知,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根据材料“随后该数据逐年增加,在20052010年增长到3534.55万人,20年间增长了8.7倍”可知,迁移数量多,增长速度快;根据材料“三大城市群迁入人口占全国迁移人口的比例也相应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约30%提高到65%左右”可知,主要流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城市。影响:根据材料时间19851990年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值改革开放时期,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口迁入城市务工,有助于增加收入,提高了农村和农

21、民的生活水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推动了户籍制度改革;根据材料“三大城市群迁入人口占全国迁移人口的比例也相应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约30%提高到65%左右”可知,人口流入区域较为集中,引起区域发展不平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导致部分大城市人口膨胀,带来交通拥堵和社会治理障碍等问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举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参加选举的权利,包括参加提名代表候选人,参加讨论、酝酿、协商代表候选人名单,参加投票选举等。19世纪以来伴随民主理念与女权主义理念的兴起,女性开始拥有同等的投票权。下表为部

22、分国家妇女获得选举权的时间表。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根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大规模战争在客观上提升了妇女地位。论述:从历史上看,许多大规模战争需要大量兵源,当男性兵源不足时,一些国家会招募女性参军,她们或参与军队后勤工作或直接参战;当战争需要巨大开销时,参战国往往动员大量女性直接参与生产。随着女性参与军事、经济工作,女性也就要求政治上的权利。一战后,加拿大、德国、奥地利、美国、匈牙利等国妇女陆续获得了选举权;二战后,意大利、印度等国妇女也陆续获得了选举权。总之,战争在给人类社会发展和

23、文明进程带来巨大破坏的同时,客观上也为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示例二论题:世界各国妇女获得选举权的时间跨度较大论述:世界近代史上,各国妇女权利的获得时间长短不一,有些国家的妇女早在19世界末就获得选举权利,但南非妇女获取选举权则在20世纪末。从历史上来看,妇女获得选举权利大多经过了较长过程,如美国1787年宪法宣告了美国人民的公民权利,但美国妇女直到1920年才获得选举权;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宣告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但英国妇女直到1924年才获得选举权。综上可知,妇女要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往往要经过更长时间,妇女只有在经济上获得相应地位,才有可能获得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解析】【详

24、解】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然后进行论述,这样的论述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根据材料 “19世纪以来伴随民主理念与女权主义理念的兴起,女性开始拥有同等的投票权”“下表为部分国家妇女获得选举权的时间表”结合所学可以从妇女获得选举权的艰难历程来分析。通过观察各个国家妇女获得选举权的时间,找到两个集中的时间段:一战期间和之后的苏联、加拿大、奥地利、美国、匈牙利和美国;二战后的意大利、中国和印度。可以从战争对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来总结出一个论点,即大规模战争在客观上提升了妇女地位。针对这个论点从参战国往往因为兵源不足,而招募女性从事战争时的军队、卫生等方面工作,随着女性参与军事、经济工作,女性也

25、就要求政治上的权利,在战争结束后客观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论述时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分析,做到史论结合。15.材料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着手进行改订新约运动。按照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特权成为运动的目标。通过重订新约,改变了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均一税则(即凡进口货物不分普通品与奢侈品,均纳5%的关税),规定了进口货物按性质分级纳税。南京国民政府还颁布了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规定“外国人应受中国各级司法法院之管辖”“外国人犯违警罚者,由法院或警察机关审讯之”。并同比、英等国照会签订收回天津、威海卫、厦门等租界的专约或协定。改订新约运动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

26、南京政府收回的这些权利是不彻底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政府急于向国联乞援,不敢得罪列强,改订新约运动最后偃旗息鼓,有些内容并未达成。摘编自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答案】(1)内容:废止旧约,重订新约;争取关税自主权;收回领事裁判权;收回部分租界和租借地。(2)评述:积极作用:推动关税自主,有利于保护国内市场,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有一定作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司法地位,使中国朝着司法独立迈出了一大步;客观上促进中国取得相对平等的国际关系,提

27、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帝国主义国家放弃了一些在华特权,维护了民族利益,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任答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局限性(或不足之处):没能使中国完全解除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解析】【详解】(1)“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信息“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特权成为运动的目标”、“通过重订新约,改变了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均一税则(即凡进口货物不分普通品与奢侈品,均纳5%的关税),规定了进口货物按性质分级纳税”、“外国人应受中国各级司法法院之管辖”、“同比、英等国照会签订收回天津、威海卫、厦门等租界的专约或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废止旧约

28、并重订新约、争取关税自主权、收回领事裁判权、收回部分租界和租借地等。(2)“评述”,根据材料信息“通过重订新约,改变了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均一税则、“外国人应受中国各级司法法院之管辖”、“同比、英等国照会签订收回天津、威海卫、厦门等租界的专约或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关税自主,有利于保护国内市场,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有一定作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司法地位,使中国朝着司法独立迈出了一大步;客观上促进中国取得相对平等的国际关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帝国主义国家放弃了一些在华特权,维护了民族利益,增强了民族自信心等角度分析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信息“南京政府收回的这些权利

29、是不彻底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政府急于向国联乞援,不敢得罪列强,改订新约运动最后偃旗息鼓,有些内容并未达成”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没能使中国完全解除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等角度分析局限性。16.材料 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北角,扼西南太平洋海上要冲。日军据此,可切断美澳联系,进逼澳大利亚;美军占此,可遏制日军南下,确保西南太平洋的反攻基地澳大利亚。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几乎同步,1942年8月1943年2月,美军与日军全力以赴,围绕争夺瓜岛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血战。这是一场国力的消耗战,美国物资力量雄厚,而日本资源

30、缺乏。最后,日本只得把弹尽粮绝,濒临饿死的残余部队撤离瓜岛。这是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第一次惨败。经过瓜岛战役,盟军在西南太平洋取得了战略主动权,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局势转折的完成。从此,盟军转守为攻。在这场战役中,为将作战重点放在南太平洋战场,日军被迫停止了旨在攻取四川的“重庆作战”,这也避免了中国在1943年可能遭遇的更大困难。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瓜岛战役日军战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瓜岛战役的影响。【答案】(1)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美国经济实力优于日本;美国全力赴战;日本战略失误;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2

31、)影响:使日军丧失在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太平洋战场局势发生转折;与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战役相配合,打击了轴心国的嚣张气焰,盟军转守为攻;对整个二战出现全局性转折具有推动作用;牵制日军兵力,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国战局的进一步恶化【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1942年8月1943年2月,美军与日军全力以赴,围绕争夺瓜岛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血战”和“盟军”可得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根据材料“美国物资力量雄厚,而日本资源缺乏”可知,美国经济实力优于日本;根据材料“美军与日军全力以赴,围绕争夺瓜岛的控制权”可知,美国全力赴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战略失误;根据瓜岛战役的时间可知,当

32、时中国抗战处于相持阶段,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2)影响:根据材料“经过瓜岛战役,盟军在西南太平洋取得了战略主动权,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局势转折的完成。从此,盟军转守为攻”可知,使日军丧失在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太平洋战场局势发生转折;根据材料“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几乎同步,1942年8月1943年2月,美军与日军全力以赴,围绕争夺瓜岛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血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瓜岛战役与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战役相配合,打击了轴心国的嚣张气焰,盟军转守为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瓜岛战役的胜利对整个二战出现全局性转折具有推动作用;根据材料“在这场战役中,为将作战重点放在南太平洋战场,日军

33、被迫停止了旨在攻取四川的重庆作战,这也避免了中国在1943年可能遭遇的更大困难”可知,牵制日军兵力,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国战局的进一步恶化。17.材料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医学家,后人称其为“药王”。他出身贫寒,幼年即可“日诵千言”,14岁能对诸子百家学说领会贯通,还通佛教经籍,知识渊博,被誉为“圣童”。隋开皇十二年,长安一带瘟疫流行,因目睹惨状,立志习医救人。当时政府设立了太医署、尚药局等,进行教学和管理医药。当时的名医有许智藏、许澄等,名著有诸病源候论,更有医方256部,4510卷。到唐代时,孙思邈写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学著作。他指出:“故学者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

34、道已了,深自误栽!”“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又告诚医者,“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摘编自王宪章孙思邈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思邈选择从医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思邈言行体现出的医德内涵。【答案】(1)原因:亲历瘟疫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受儒释道思想影响,重视生命,怀仁济世;政府对医学的重视;良好中医环境的熏陶。(任答4点,其它言之有理亦可)(2)内涵:崇尚医德,言行一致;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热爱医学,不慕权富;博采众长,精研医学;平等施救,仁爱待

35、人。【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隋开皇十二年,长安一带瘟疫流行,因目睹惨状,立志习医救人”可知,亲历瘟疫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使孙思邈立志从医;由“对诸子百家学说领会贯通,还通佛教经籍,知识渊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受到儒、释、道的思想影响,重视生命,怀仁济世;根据“政府设立了太医署、尚药局等,进行教学和管理医药”可知,政府对医学的重视促使孙思邈选择从医;“当时的名医有许智藏、许澄等,名著有诸病源候论,更有医方256部,4510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良好中医环境的熏陶也是孙思邈选择从医的原因。(2)内涵:根据材料中“立志习医救人”,“孙思邈写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学著作”等可知 孙思邈言行体现出的医德内涵有崇尚医德,言行一致;根据“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可知其尊重生命,救死扶伤;根据材料中“学者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栽”等可知,其博采众长,精研医学;根据“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 等,可知孙思邈注重平等施救,仁爱待人,并且热爱医学,不慕权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