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检测(十七)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8海门一模)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这表明()A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B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C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解析:选A据材料“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要求停止包产到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遇到阻碍,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正确。2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形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解析:选C材料中“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表明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责任制克服过去人民公社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保留了公有制,故C项正确。3(2018盐城期中)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生
3、产资料销售收入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到1990年,国家定价占30%,国家指导价占25%,市场调节价占45%。这种变化表明()A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确立C计划指导不再成为经济生活主导D传统经济体制发生一定改变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由1978年和1990年对比来看,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大幅度的降低,市场调节上升,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一定改变,D项正确。4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
4、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突破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C人民公社体制被乡镇体制取代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解析:选D1980年的农业生产技术并未有革命性的突破,故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时间大约在1983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乡镇体制取代人民公社体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之一,不属于原因,故C项错误;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出现了题目中的大丰收现象,故D项正确。5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部分)如下
5、,其中顺差额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19941998年)中国对美出口中国对美进口顺差1994387.8792.82295.051995455.43117.54337.891996515.13119.93395.201997625.52128.05497.471998711.56142.58568.98A对外开放拉开序幕B人民币大幅度升值C中美关系适度改善 D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解析:选D对外开放拉开序幕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A项错误;1994年到1998年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与史实不符,这一阶段人民币保持稳定,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适度改善是在20世纪70年代,
6、故C项错误;1992年之后,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故D项正确。6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年份出口商品结构初级产品(%)工业品(%)198245551986366419902674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解析:选C从材料时间可以判定,本题考查的是1982年至1990年之间的中国出口贸易。表格数据表明,在该阶段出口的初级产品比重逐年减少,而工业品比重则逐年增加,这说明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导致工业化水平提
7、高的主要因素在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故C项正确。7(2018苏州调研)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进行放权让利;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以及在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可见,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A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 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D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解析:选A材料中“第一阶段”“第三阶段”表明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放权让利”“跃进到产权变革”“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渐进性,故A项正确。8据有关
8、资料统计,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多年间国家定价的比重从95%逐步下降到10%,市场调节价由不到10%逐步上升到80%。此材料表明()A改革开放深入内地,使国家定价比重大幅度下降B改革开放后,市场调节开始发挥主导作用C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定价逐步消失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解析:选D题目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定价比重下降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表现,故D项正确。9(2018南京调研)下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某份文件的内容片段。据此判断,该文件针对的是()A农村经营方式变革 B首批经济特区创建C城市经济体制改
9、革 D对外开放体系完善解析:选C农村经营方式变革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涉及扩大外资权限,故A项错误;经济特区的创建利用的是外资进行建设,不是扩大外资权限,故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国有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可以适当利用外资,扩大外资权限,扩大地方自主权,故C项正确;对外开放体系完善是指形成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是吸引外资,不是扩大外资权限,故D项错误。10观察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主要得益于()A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C对外开放吸引了外企投资D我国五年计划目标制定的科学性解析:选B“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
10、”开始于1994年,1984年国企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1953年,故选B项。11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特征感性发展阶段:实验性、探索性破坏旧体制理性推进阶段:系统性、主动性制度创新A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大阶段的分水岭B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C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D根据所学
11、知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属于“探索性破坏旧体制”的阶段,故排除A、B两项;理性推进阶段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故D项正确,C项错误。12(2018淮安质检)1993年我国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放开了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继续放开粮食购销价格。这些价格调整措施()A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C推动了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建立D实现了商品资源的市场配置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1993年我国放开了大部分的钢材、煤炭、粮食的价格,由市场进行调节,这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B项正确。13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
12、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B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C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选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是上海,故B项错误;雄安新区对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故C项正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14从1980年
13、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A注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B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C重视边境与内地的协调性发展D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解析:选D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这是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故D项正确。152016年以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对深圳的报道数量达到275 517条,同比增长133%,互联网涉及深圳检索数量超过7亿条。这主要是因为()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世界
14、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C新科技革命浪潮兴起D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解析:选D材料反映国际媒体对深圳的报道数量增多及互联网关于深圳的检索数量之多,这体现了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且对外开放推动深圳经济迅速发展,因而引起了国际媒体及互联网的关注,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工业基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年3月,毛泽东就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建设发表了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讲话,把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他指出东北条件比全国较好,把敌人赶走了,土地改革完成了,已经转入到经济建设。东北是全国的工业基地,希望搞好东北工业
15、基地,给全国出机器,给全国出专家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帮助下全国范围内新建、改建了156个重点项目,其中有57项落户东北,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从而奠定了东北重工业区的基础。郭永虎毛泽东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材料二传统体制下,政府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大企业的发展,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很难发展起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东北三省错失了乡镇企业、轻工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1985年,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已降到20%,黑龙江仍高达52%,产品又大都被低价调拨。东北地区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缺乏对市场的认识,不善于捕捉机遇老企业、矿城较多,工伤人员多,矿工退休年龄早,医疗费用中职业病
16、、慢性病费用所占比例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支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春市工业设备的平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60%,在2.4万多台机床中,80年代水平的约占17%,70年代水平的占47.2%,60年代水平的占19.7%,50年代水平的占15.4%所以,温家宝在2003年长春座谈会上做出了“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重要指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摘编自邹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原因和主要作用。(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东北工业的困境和突破”为主题进行论证。
17、(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行文流畅;250字左右。)(10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把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东北条件比全国较好”“东北是全国的工业基地”“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帮助下”从国家重视、自身优势、外部援助等方面分析概括原因,从材料一最后一句话概括其作用。第(2)问,从“困境”和“突破”两个方面论述,首先依据材料概括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包括所有制经济结构单一、错失机遇、企业负担沉重、技术装备老化;然后依次提出“突破”的办法,包括完善所有制结构、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减少发展中的深重负担、不断升级和优化机器设备,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原因:国家重点扶持(或“一五”计划);东北条件较好;东北是全国工业基地;苏联援助。作用:奠定了东北重工业区的基础(或带动全国工业化发展)。(2)论点: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东北工业复兴的必由之路;东北工业发展必须突破传统工业化的困境。论据:所有制经济结构单一,民营经济难以发展。措施: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错失机遇(或观念保守;市场意识淡薄)。措施:抓住机遇,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企业负担沉重。措施:进一步减少发展中的深重负担。技术装备老化。措施:不断升级和优化机器设备。(或推进信息技术与工业革新之间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