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78MB ,
资源ID:101483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48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文档: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文档: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6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考试说明考查角度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1.(2016课标全国,29)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建设2.(2015课标全国,29)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阶段特征3. (2013课标全国,30) 中共六大与“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考点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3)结果: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意义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奋

2、斗目标:用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央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教材补充历史概念 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史论观点 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郑超麟回忆录考点二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1)必要性(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4)作用:工农

3、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迅速高涨。2.北伐战争(1)条件(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结果3.大革命失败(1)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原因(3)教训:中共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进行武装斗争。考点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1.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背景:国民党镇压革命力量;中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2)过程(3)意义:开创了中国革命通向胜利的正确道路。2.红军长征(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过程(3)转折: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批评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肯定了毛

4、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撤销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意义教材补充历史概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是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一阶段。史论观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实践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巧学妙用

5、【漫画解史】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构图解史】 五四运动【形象理解】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轻巧识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图片证史】 国民大革命图示体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时代主题,说明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大革命取得巨大历史功绩的主要原因。【图解历史】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图解历史】 土地革命时期宣传标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支持。【思维导图】 遵义会议考法1史料主旨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征【考题1】 (2015课标全国,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

6、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明立意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抓关键“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清误区本题属于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片面认为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分崩离析的场景,而材料真正强调的是地方争斗与混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反专制独裁运动高涨:革命派开展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等;思想文化领域爆发新文化运动;无

7、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2)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转变:君主专制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后来民国虽有名无实,但仍能显现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3)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入绝境。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4)新的阶级因素和新的政党出现: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中国共产党诞生。(5)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建立了统一战线,掀起了人民大革命的高潮。考法2史论阐述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考题2】 (2016课标全国,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

8、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A,明立意从中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判定时空:“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理清两个变化:“产量增加”“一元一斗”与“一元只能买四五升”。清误区本题属于因果关系类选择题,难度较小。在近代特殊的环境下,考生片面认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而真正调动农民农业增产积极性的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措施。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依据(1)必要性: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

9、大城市,农村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2)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考法3史料主题类国共合作引领下的国民革命运动史料一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史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

10、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史料一,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15分)提示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2)据史料二,“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史料,请你谈谈推动

11、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10分)提示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 国民革命的性质、特点和历史教训(1)性质:是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特点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

12、反封建。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3)经验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考法4开放探究类五四运动蕴含的时代精神史料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

13、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史料中不同学者对五四运动学生的爱国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史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讨论。(要求:提取史料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准确)(12分) 提示(1)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

14、理性的统一。(2)讨论: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本题属于观点评述类试题,从史料中任意选择一种观点或几种观点分别进行对比或评述,并阐述理由。(1)拟定观点:史料以五四运动为例,分析爱国的

15、两种方式,即感性爱国和理性爱国,二者是统一的。如考生所拟观点有失偏颇。(2)史实论证:通过举例说明爱国两种方式的利弊。如考生提到的义和团“扶清灭洋”、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民众“抵制日货”等,都属缺乏理性的激情爱国。(3)总结升华:适当联系当今现实社会,呼唤科学爱国行为。 五四运动蕴含的时代精神(1)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2)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3)五四运

16、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统一: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学科素养6从历史解释角度探讨“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构想和实践”命题专家史论近年来,学术界对民国初年政治制度的构想和实践,以及政党和知识分子对政府建设的参与关注较多。一种观点认为,民初中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制度转型过程,表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从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时期。最后转型失败,不仅有作为一个老官僚的袁世凯个人的悲剧性因素,更重要的还有制度的因素,革命党人以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让袁世凯做虚君元首,与袁世凯抵死不做虚君的权力

17、诉求发生了冲突。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出现了地主阶级自由派属性的袁世凯模式,同时还并存着资产阶级自由派设定的分权主义结构关系的宋教仁模式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所设想的孙中山模式。孙中山模式的“共和”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在民初未能真正启动。宋教仁模式在理论上以民意为天,但在实际运作中依附暴力持有者,未能改变袁世凯的地主阶级属性。袁世凯模式是晚清皇权模式事实上的延续,取代皇权调控位置的是暴力,是地主阶级自由化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运作状态。民初起作用的是后两者的联合与折中,所以民初“共和”政体实为地主阶级自由派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共和”行政,并非“民国”或“共和国”。杨宁

18、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素养解读“历史解释”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工具和媒介)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事实从来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不以也不能以纯粹的形式存在: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者的头脑折射出来的。历史学家需要一种富于想象的理解力,以透视正在其研究视野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其行为之后的思想状态。因为史料有其独立性和不完整性,为了与史料产生关联,为了弥补史料间的空缺,历史学家的想象推理便是历史研究的又一个基本方法。总之,历史学家的作用既不是热爱过去,也不是使自己从过去中解脱出来,而是作为理解现在的关键来把握过去、体验

19、过去。考题例证 (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袁世凯北洋政府曾经设有肃政厅专门掌理官吏纠弹和提起行政诉讼,先后公布肃政厅处务规则等法规,受此鼓励,许多肃政史亦以铁面御史自居,纷纷上章建言。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肃政史联名上救亡条陈。这最能说明当时()A.袁世凯治国方略的两面性B.北洋政府热衷于恢复古代御史制度C.部分官员被袁世凯的肃政举措蒙蔽D.民族危机进一步推进北洋政府的肃政建设解析袁世凯北洋政府设有肃政厅专门掌理官吏纠弹和提起行政诉讼,公布法规对官员进行管理,袁世凯迫于形势还是采取了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但是袁世凯治国方略的两面性并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最主要

20、问题,故A项错误;肃政史制度与古代御史制度有着本质区别,故B项错误;部分官员被袁世凯的肃政举措蒙蔽同样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故C项错误;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肃政史联名上救亡条陈,说明民族危机进一步推进北洋政府的肃政建设,袁世凯的举措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答案D命题突破 史料体现了民国初年政治制度的构建经历了曲折与创新。有部分学者认为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政治模式:地主阶级自由派属性的袁世凯模式、资产阶级自由派设定的分权主义结构关系的宋教仁模式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所设想的孙中山模式。对三种模式中哪一种适合当时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学者众说纷纭,

21、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认为袁世凯的政治模式具备了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具有合理性。(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东湛江调研)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由此可见()A.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解析根据“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见团结的重要性,故选C项。题干突出的意义不在于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中国人第一次懂得”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力量

22、在于组织起来,题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2.(2018甘肃兰州检测)“这是五四学生运动很值得反思的地方,一些学生打着爱国的旗帜公然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就这样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学生开始打砸抢,并且火烧了赵家楼。打砸抢的对象则指向汽车与房屋等私有财产”材料中的“反思”反映的是()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遵守法制的现代文化精神C.在法制框架之外从事国民运动D.五四运动是一次正义行动解析材料反思的是爱国方式,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值得反思”的是“一些学生打着爱国的旗帜公然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说明应当以合法的方式爱国,在遵守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捍卫

23、国家权益,故排除C项,B项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观点相悖,排除。答案B3.(2017江西六校联考)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这次会议()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解析由“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可知这是一次秘密会议,结合选项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应为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D。A、B、

24、C不符合题意。答案D4.(2018山东济宁模拟)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次会议()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解析中共七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故C项错误;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故D项

25、错误。答案B5.(2017新疆乌鲁木齐三模)陈独秀认为:“我们造国的程序是:第一步组织国民军;笫二步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第三步建设民主的全国统一政府;第四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开发实业。”材料反映出陈独秀主张()A.中国共产党放弃国民大革命的领导权B.国共合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C.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改造中国社会D.共产国际掌握国民大革命的领导权解析材料未提及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前三步均为资产阶级革命,第四步为社会主义革命,强调了革命应循序渐进,以及共产党配合国民党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暴力革命仅涉及第二步,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共产国际,故D项错误。答案B6.

26、(2018安徽蚌埠调研)陈独秀在谈到党内合作的方式时说:“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这表明()A.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B.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C.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D.陈独秀排斥革命统一战线解析中共迫于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故A项错误;中共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表明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故B项正确;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正确与错误都存在,故C项错误;陈独秀排斥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答案B7.(2018广东广州模拟)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

27、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共两党均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培训农民运动干部,发表农村和农民题材文章,应该是在第一次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是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8.(2018黑龙江哈三中调研)1925年1月,

28、中共中央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B.预见到国民党背叛革命C.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D.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解析“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反映了无产阶级要掌握领导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问题,故B项错误;1925年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与社会主义革命路线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9.(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

29、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这一举措()A.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D.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解析据题干“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信息,可将这一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配,保障当时国民政府正在进行的北伐战争,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8陕西汉中质检)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A.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B.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

30、C.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解析1926年至1927年正值国民大革命期间,南方出现了众多的农民报刊,反映了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革命斗争,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8湖南衡阳调研)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份构成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湖南农民运动高涨C.新的革命道路开辟 D.工人运动转入低潮解析分析材料可知,1927年中共党员以工人阶级为主,而1928年中共党员以农

31、民阶级为主。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量屠杀中共党员与革命人士,使中共革命运动进入低潮,因而不会出现1928年农民大量增加的情况,故A项错误;经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湖南农民运动也进入低潮,故B项错误;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转战井冈山,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的革命道路,因而大量吸引农民加入革命队伍,故C项正确;1927年中共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工人运动,D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7河南安阳三模)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些遗存图片。当时有歌谣唱道:“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类刻画在当时

32、起到的作用是()A.介绍了当时的革命形势B.播撒了持续革命的火种C.彻底摆脱“左”倾思想影响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解析图片只是宣传标语,没有介绍当时的革命形势,故A项错误;“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可得出红军的宣传拉近和百姓的关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左”“右”倾的思想,故C项错误;长征是战略转移,不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湖南湘西自治州调研)(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

33、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僚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顽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之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

34、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保持和解。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摘编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13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

35、中心”可知,东汉太学生运动的背景为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可见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对运动有推动;同时,“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可知太学规模扩大也是运动背景之一。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背景有: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和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反对外戚、宦官专权,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

36、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第二小问,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学生运动及学生运动的影响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答案(1)背景:东汉太学生运动: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太学规模扩大。(6分)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6分)(2)影响: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

37、,影响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是对外戚、宦官专权的反抗,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9分)认识: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4分)14.(2018河南六市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

38、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近年来史学界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地一概贬斥否定到对其中的某些方面给予适当肯定的发展过程。他们认为尽管这一时期是军阀混战、政治混乱的黑暗时期,然而另一方面社会出现了新因素,历史仍在向前发展,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化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的评价

39、首先要表明观点,可予以肯定,也可予以否定,还可辩证看待,既有积极又有消极方面,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包括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文化各方面进行说明即可。注意语言表述、层次分明、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黑暗反动时期。(2分) 政治上:北洋军阀推行专制独裁统治,摧毁资产阶级民主制,如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等,是对历史的极大反动;为争权夺利展开混战,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无限灾难。(3分)经济上:连年不息的军阀混战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浩劫;北洋军阀的横征暴敛,吞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严重地破坏了工农业的再生产;北

40、洋军阀凭借反动政权竭力维护封建买办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外交上:北洋军阀推行媚外政策,如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疯狂出卖国家权益,极大地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2分) 思想上: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复古尊孔逆流,竭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分) 示例二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是向前发展的。(2分) 政治上:北洋军阀时期尽管推行专制独裁统治,但形式上一直维持着中华民国的民主体制,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 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发布许多经济法规,解除对工商业者的种种束缚,对工矿

41、企业采取保护和优惠政策,还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2分) 军事上:训练、装备一支新式军队,有利于推动军事近代化,增强国防实力。(2分) 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总的来说,北洋政府在外交上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挽回了一些国家主权,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一定基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2分) 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分,任答五点即可)示例三综合前两种观点即可。(评分标准:紧扣论证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从多角度进行论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