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480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题(A卷)答案.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 年 3 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 历史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D A B C A A A C B D 24.解析:材料中司马子鱼和孔子对盛行于奴隶制时代的人殉制度,持明显的反对态度。这种把民的地位摆在神之上和反对人祭以保护劳动力的思想,是奴隶制崩溃的反映,故选 D项。材料反映了民本精神,但体现不出“产生”,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唯物思想以及宗法制度,故 B、C 两项错误。答案:D 命题点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表现 创新点 以春秋时期官员和思想家对人殉制度的反对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的瓦解。渗透

2、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25解析:材料体现了西汉时期土地买卖关系的发展,表明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故选C 项。材料体现不出大地主势力的强大问题,故不选 A 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土地的买卖问题,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发达,故 B 项错误;材料能够反映土地兼并现象,但体现不出该现象严重,故 D 项错误。答案:C 命题点 西汉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创新点 以西汉时期土地的买卖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渗透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26解析:材料中路的数目的增多、“监司”机构的设置、地方官员由中央官员兼任及任期短暂等措施,都是北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

3、、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手段,故选 D 项。材料体现不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围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展开,与树立皇帝绝对权威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 B 项;完善地方监察制度只是手段或目的之一,排除 C 项。答案:D 命题点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创新点 以宋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地方机构的设置及地方官员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渗透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27.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清代匠户逐渐摆脱了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获得了自由身份,为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 A 项。明清时期依然坚持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故 B 项错误

4、;材料体现不出官营手工业的发展问题,故 C 项错误;废除匠籍会冲击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故 D 项错误。答案:A 命题点 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创新点 以明清时期匠籍制度的废除为切入点,考查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原因。渗透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28.解析:19 世纪 50 年代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入主要得益于丝、茶等出口的激增,这反映了当时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故选 B 项。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与出口关税税率的降低有关,故A 项错误;C、D 两项与史实明显不符。答案:B 命题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创新点 以 19 世纪 50 年代白银流入为切入点,考查近代列强侵略后中国自

5、然经济逐渐解体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渗透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29.解析:材料体现了政治领域及风俗习惯领域出现了挑战传统观念的新思想,故选 C 项。大同思想不等于社会主义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维新思潮开始出现,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但反映不出君主立宪的原则,排除 D 项。答案:C 命题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创新点 以 19 世纪 80 年代康有为对大同思想的解释为切入点,考查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逐步深入。渗透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30.解析:材料中边区政府采取了多种防疫措施,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

6、事业的发展,而这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救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 A 项。材料体现不出边区疫情的日益严重,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不出近代卫生体系的成熟问题,且该选项与史实也不符,排除 C 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边区政府的措施,与统一战线没有直接的关联,排除 D 项。答案:A 命题点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创新点 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防疫工作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救亡事业的不断发展。渗透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31.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产品由国营商业包销,大部分企业已不再需要进行广告宣传,从而导致广告业务的全面萎缩,故选 A 项。抗

7、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但当时也不会出现材料中的情形,排除 B 项;国共内战规模扩大也不会造成商业电台被取消等情形的出现,排除 C 项;材料体现不出新兴经济的产生及影响等问题,排除 D 项。答案:A 命题点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创新点 以 20 世纪 50 年代广告业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渗透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32.解析:材料中雅典的一系列做法,其用意是想让尽可能多的公民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使决策、法律更能符合大多数公民意志,从而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故选 A 项。要保证军事行动的统一和迅速,军事指挥

8、最好由 1 人承担,故 B 项错误;轮番而治是指“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基本原则是平等的原则。雅典的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当执政者退任后,便也成为被治者,由另一部分人主政。这样全体公民轮流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而材料主旨明显不符合这一点,故 C 项错误;多人主政会降低政府运作的效率,故 D 项错误。答案:A 命题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创新点 以十将军委员会及其他权力机构的构成及运作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渗透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33.解析:材料中画家们创作手法的创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适应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故选 C 项。宗教

9、改革运动兴起于 16 世纪初,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故 B 项错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被看做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材料的时间、地点均与之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C 命题点 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创新点 以 14 世纪意大利画家创作手法的创新为切入点,考查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渗透对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34.解析:本题关键信息为“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大为提高,从而推动美国农业产值的攀升,故选 B 项。材料没有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列强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经济发展

10、,排除 A 项;美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排除 C 项;美国确立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是在二战之后,排除 D 项。答案:B 命题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创新点 以美国经济史专家对美国农业实力的表述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渗透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35.解析:材料中漫画主要体现了冷战时期苏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持一种敌视态度,这种敌视也反映到艺术创作领域,表明当时两大阵营意识形态领域对立严重,故选 D 项。多极化趋势是指国际关系格局由一、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向两个以上实力相当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组成力量中心转化的趋势,这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11、A 项;“完全控制”的说法绝对,排除 B 项;C 项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答案:D 命题点 冷战的表现及影响 创新点 以苏联时期的漫画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为切入点,考查冷战的表现及影响。渗透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考查。41.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可知介绍和评论的角度为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等国加入国联等”可知介绍和评论的角度为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苏联教育莫斯科的夜生活”可知介绍和评论的角度为社会生活,根据材料

12、一“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计划经济”可知介绍和评论的角度为计划经济。第二小问,根据时间信息“20世纪 30 年代初”“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及材料出处等,从当时的国内外背景入手,从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中国面临日本侵略等角度展开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特殊的国内外形势”“1956年”及材料出处等,调动一五计划背景等相关知识,从国内外背景因素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得出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的反思,

13、提出以重工业为主,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根据材料二“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关于资金的积累模式,他提出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得出对苏联在获取工业化资金方面对农民剥夺较重的反思,毛泽东提出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来保证重工业发展的思想;根据材料二“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得出对苏联管理体制中经济管理权过于集中的反思,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民主管理思想。答案:(1)角度: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社会生活;计划经济。(6 分,任答 3 点即可)原因:19291933 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14、国家干预经济成就巨大;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侵略日益加重。(6 分,任答 3 点即可)(2)原因:两国相同的社会制度背景;苏联工业化的成功示范;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或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或工业基础的落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6 分,任答 3 点即可)反思与突破: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的反思,提出以重工业为主,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对苏联在获取工业化资金方面对农民剥夺较重的反思,毛泽东提出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来保证重工业发展的思想;对苏联管理体制中经济管理权过于集中的反思,提出了以人为

15、本的企业民主管理思想。(7 分)命题点 斯大林模式,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中国“一五”计划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创新点 以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知识界对苏联的介绍和评论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为切入点,从纵向联系的角度考查斯大林模式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使考生认识时代及国情对经济思想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渗透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评 分 细 则(参 考)(1)角度:政治制度。(2 分)外交政策。(2 分)社会生活。(2 分)计划经济。(2 分)(以上共 4 点,任答 3 点即可,每点 2 分,

16、共 6 分。答出 1 点得 2 分,答案要体现出概括性,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但完全摘抄材料不给分。)原因: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2 分)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成就巨大。(2 分)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2 分)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侵略日益加重。(2 分)(以上共 4 点,任答 3 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出 1 点得 2 分,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得 2 分。)(2)原因:两国相同的制度背景。(2 分)苏联工业化的成功示范。(2 分)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

17、2 分)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或工业基础的落后)。(2 分)苏联对中国的援助。(2 分)(以上共 5 点,任答 3 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出 1 点得 2 分,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得 2 分。)反思与突破: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的反思,提出以重工业为主,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3 分)对苏联在获取工业化资金方面对农民剥夺较重的反思,毛泽东提出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来保证重工业发展的思想。(3 分)对苏联管理体制中经济管理权过于集中的反思,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民主管理思想。(3 分)(以上共 3 点,答出 1 点得 3 分,答出 2 点得 5 分,答出 3

18、点得 7 分。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得 3 分,但完全摘抄材料不给分。只概括反思或只归纳突破最多给 2 分。)42.解析:材料展示了两位学者对人与自然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的认识。布罗代尔强调“人”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威廉克罗农强调历史发展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二者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人”和“自然”两大因素在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地位、作用入手,分析它们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关系。我们可以只围绕一位学者的观点展开评述,也可以对二者的观点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上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

19、论述。答案:示例: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类历史的发展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2 分)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类进步是历史的推动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发展,突出人的作用和能动性,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不断解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提倡冒险进取精神,西欧的航海家们正是在此精神的鼓舞下开辟了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更是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明家们进行科研创新和技术发明,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进步。(4 分)世界近代史中,在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更加密切

20、。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物种、人种交流等行为,对美洲大陆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一变化又改变了对美洲社会的发展轨迹;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则更加说明了自然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4 分)总之,在研究人类历史时,不能把“人”和“自然”两大因素割裂开来,应进行综合研判。(2 分)(不要局限于示例,只要观点准确,解释说明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命题点 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地位问题 创新点 以不同学者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地位问题的看法为切入点,考查世界近代史中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使考生学

21、会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地位。渗透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评分 标准(参考)第一步:准确评价学者的观点或阐述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得 2 分;第二步:结合史实进行合理论述,得 8 分;第三步:进行理论性的升华,不能简单重复观点,得 2 分。一等(129 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 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不够充分,评论角度较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 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5.解析:第(1)

22、问,根据材料第二句话可知沿袭明制并有所改革;根据材料“清代官员的致仕年龄并非一成不变故常有老而不休的现象”可知官员致仕年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材料第六句话可知官员致仕方式有自愿致仕和强制致仕两种;根据材料第七句话可知官员致仕取决于君主意志;根据材料“官员致仕后基本都能享受一半以上的俸禄”可知官员致仕待遇较为优厚。第(2)问,根据材料“保证了晚年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和材料第七句话及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维护专制统治;根据材料“可使许多年过七十和体弱多病的官员及时退出官场”可知推动官员队伍新陈代谢,防止官僚队伍的老化(或促进官员年龄结构的改善);根据材料第九句话可知保证了政府

23、机构的正常运转,提高了办事效率;根据材料第十、十一两句话可知产生种种弊端,对官场腐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答案:(1)特点:沿袭明制并有所改革;官员致仕年龄具有一定灵活性;官员致仕待遇较为优厚;致仕方式有自愿致仕和强制致仕两种;官员致仕取决于君主意志。(8 分)(2)作用: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推动官员队伍新陈代谢,防止官僚队伍的老化(或促进政府官员年龄结构的改善);保证了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提高了办事效率;产生种种弊端,对官场腐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7 分)命题点 清代致仕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创新点 以清代致仕制度的评述为切入点,考查清代致仕制度的特点及作用,使考生

24、认识古代官僚政治改革的相关问题。渗透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评(1)特点:沿袭明制并有所改革。(2 分)分 细 则(参 考)官员致仕年龄具有一定灵活性。(2 分)官员致仕待遇较为优厚。(2 分)致仕方式有自愿致仕和强制致仕两种。(2 分)官员致仕取决于君主意志。(2 分)(以上共 5 点,每点 2 分,任答 4 种即可,共 8 分。答案要体现出概括性,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得 2 分,但完全摘抄材料不给分。)(2)作用: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 分)推动官员队伍新陈代谢,防止官僚队伍的老化(或促进政府官员年龄结构的改善)。(2

25、 分)保证了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提高了办事效率。(2 分)产生种种弊端,对官场腐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 分)(以上共 4 点,任答 3 点即可,共 7 分。答出 1 点得 2 分,答出 2 点得 5 分,答出 3点得 7 分,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得 2 分。)46.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二战后,非殖民化大潮汹涌而至”可得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根据材料“英帝国对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镇压,不仅消耗了英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在国际上也落得了失道寡助的境地”可得出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重了英国的负担,损害了英国的国际声誉;根据材料“为更好地发展和维护与美国的关系”可得出

26、维持英美特殊关系的需要;根据材料“二战后,苏联公开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实现与英联邦和我们的盟国一道阻止共产主义传播的战略目标”可知冷战局势的推动;根据二战影响可得出二战使英国实力大大衰落。第(2)问,根据当时的国际背景,从英国及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加以阐述;根据材料“允许英属殖民地在英联邦之内逐步实现自治和独立,从而将英帝国平稳地过渡到英联邦保持一定的政治军事影响力”等可得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英国在原殖民地的利益和影响力;根据材料“苏联公开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丘吉尔政府对有条件的殖民地的自治和独立要求,予以批准”可得出加剧了冷战时期的对峙局面。答案:(1)原因:二战使英国实力大大衰落;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

27、勃发展;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重了英国的负担,损害了英国的国际声誉;冷战局势的推动;维持英美特殊关系的需要。(8 分,任答 4 点即可)(2)影响:减轻了英国的经济、军事负担;有利于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与发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英国在原殖民地的利益和影响力;加剧了冷战时期的对峙局面。(7 分)命题点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创新点 以二战后丘吉尔顺应非殖民化潮流为切入点,考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使学生认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问题。渗透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评 分 细 则(参 考)(1)原因:二战使英国实力大大衰落。(2 分)战后民族解放

28、运动蓬勃发展。(2 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重了英国的负担,损害了英国的国际声誉。(2 分)冷战局势的推动。(2 分)维持英美特殊关系的需要。(2 分)(以上共 5 点,任答 4 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8 分。答案要体现出概括性,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得 2 分,但完全摘抄材料不给分。)(2)影响:减轻了英国的经济、军事负担。(2 分)有利于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与发展。(2 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英国在原殖民地的利益和影响力。(2 分)加剧了冷战时期的对峙局面。(2 分)(以上共 4 点,任答 3 点即可,共 7 分。答出 1 点得 2 分,答出 2 点得 5 分,答出 3点得 7 分;

29、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得 2 分。)47.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时间“567 年”“577 年”可知持续时间较长;根据材料“将尊儒灭佛的政策在齐地推广”可知范围逐步扩大;根据材料“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可知利用儒学打压佛教;根据材料第六句话及材料“此次灭佛并没有杀害僧人”可知讲究策略性(或手段相对温和)。第(2)问,根据材料“销毁经像”等可知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严重破坏;根据材料“300 万僧尼还俗”可知增加了社会劳动力及军队兵源;根据材料“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赋役征发和财政收入”“把寺院财产分赐给臣下”可推出增加了国家收入;联系时代背景,从维护皇权和促进统一的角度进行阐释。

30、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较长;范围逐步扩大;利用儒学打压佛教;讲究策略性(或手段相对温和)。(8 分)(2)影响: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严重破坏;维护了皇权;增加了社会劳动力和军队兵源;国家收入大大增加;北周国力增强,为北周统一北方和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7 分)命题点 周武帝灭佛的特点及影响 创新点 以周武帝灭佛运动的描述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佛教与统治者的关系,认识灭佛运动的特点及影响。渗透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评 分 细(1)特点:持续时间较长。(2 分)范围逐步扩大。(2 分)利用儒学打压佛教。(2 分)则(参 考)讲究策略性(或手段相对温和)。(2 分)(以上共 4 点,每点 2 分,共 8 分。答出 1 点得 2 分,答案要体现出概括性,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得 2 分,但完全摘抄材料不给分。)(2)影响: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严重破坏。(2 分)维护了皇权。(2 分)增加了社会劳动力和军队兵源。(2 分)国家收入大大增加。(2 分)北周国力增强,为北周统一北方和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 分)(以上共 5 点,任答 3 点即可,共 7 分。答出 1 点得 2 分,答出 2 点得 5 分,答出 3点得 7 分,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得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