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日本私小说与古典主义文学黄华莉内容摘要:私小说产生于日本大正初期,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古典主义文学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相碰撞、融会的产物。研究者以比较文学实证性的影响研究和变异研究为理论基础,探讨在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私小说与日本古典主义文学的关系。关键词:私小说 古典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1.写实的文学传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自然主义文学在传到日本时,在西方已经呈现出一种衰落之势。有趣的是,这样一种日趋衰亡的文学流派竟然在日本迅速发展并演化、变形为日本特有的文学样式。为什么呢?前面已经讲过,日本私小说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日本化。曹顺庆教授在比较文学教程
2、中指出:“文学的他国化实际上是立足于接受国文学的文学传统及其文学理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规则来对传播国的文学进行本土化改造,否则,对于接受国文学而言,只能被他国文学淹没。”叶渭渠具体地指出所谓日本化就是“在日本文学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冲突、并存、融合模式内,既使外来的文学思想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使固有的、传统的文学思想发生创造性的变化,但变化、转化的主要力量是日本文学思想,在这个模式里,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文学的文学思想既相互拒斥,又相互交融,这不仅是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现象,而且在大文化背景下直接构成了日本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日本化必须立足于日本自身的文化传统,因此私小说
3、的诞生与日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明治时期的文学巨匠夏目漱石曾经从东西交融的宏观角度来论述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关系,他指出:“日本文学虽然在世界上并非值得夸耀,但是介绍西洋文学时我们自己不要忘了日本人之特性,在绘画等方面也有与西洋画不同的趣味。不以西洋为标准,而以日本为标准创造出新东西来。”夏目漱石的观点与比较文学文学的他国化理论不谋而合,试想如果当时的日本文学家盲目地全盘接受法国自然主义文学,那么日本传统文学就会被其淹没甚至取代,这样私小说就不会诞生了。私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追求真实,试图原封不动地描写作者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日本文学理论家久米正雄说道:“说到以往所形成
4、的感想,还是自己写自己的私小说最有安身立命之感,他人写他人的私小说的时候,当然首先要判断其真伪,只有判断其具有真实性的场合,才值得信赖,值得一读。”岛崎藤村的破戒比田山花袋的棉被早一年发表,而且在异国人看来,破戒比棉被的社会批判性更强,但是其在日本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棉被,主要原因就是作品的主人公濑川丑松的原型并不是作者自身而是一个名叫大江矶吉的教师,而棉被的主人公可以说就是田山花袋自己。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高桥源一郎首先写道:“确实,破戒是日本自然主义的杰作。主人公濑川丑松的忏悔自白,看似把近代人的内心世界无存留地作了描写,但是,这真的是露骨的描写吗?”不难看出,破戒的局限性在于主人公濑川丑松的烦
5、恼、告白和忏悔并不是作者自己或者与作者关系亲密的人,作者始终是“局外人”,这与崇尚真实的日本文学是相冲突的。因此,日本文学界并没有认定这部小说为私小说的滥觞。棉被就不一样了,“作者由写他的实际生活和体验保证了小说的真实性,这就避免由虚构想象而制造的真实性的多方向的危险性,这是在重视真实的时代从而确定的方法。”因此,棉被一问世就受到了日本文学界的热捧,被小林秀雄称作是“新作风之魁首”小林秀雄还说道:“棉被作为文学作品是不能与破戒相比的,虽然从作品来说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却很有内涵,这一例证是典型的。”私小说这种追求真实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日本文学最初的形成时期,因为“日本古代文学意识从
6、萌芽到发生的全过程,都是以真实为基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融合在比如古代前期的物哀,古代后期的幽玄、空寂和闲寂等文学意识中,成为不易的日本文学精神,流贯于各种文学思潮之中,成为日本文学的河床。”日本早期的叙事文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记载神的故事和历代天皇的史实的。可见,“真实”成为了酿造日本原始文学意识的酵母。公元 905 年,纪贯之在古今和歌集中写道:“尤得歌体,然其词华而少实()如图画好女徒动人情。”这是“真实”()一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日本文学中。可见,在纪贯之的时代,真实就已经被看作是文章的根本,写作技巧和叙事语言只是文章的末节。纪贯之还在新撰和歌集(930-934)序
7、中提出选歌的宗旨是“花实相兼”,他说:“诚文虽绮糜,然复在教诫中取其义。”这里,纪贯之仍然在强调“真实”的重要性。继和歌之后出现的日本日记文学和随笔文学更是自觉地贯彻了“真实”这一文学态度。藤原道纲母在蜉蝣日记(又名蜻蛉日记)(约 974)中写道:“从社会上众多旧物语来看,多写世间空言,写一般人所没有的身世,写得非常稀奇,不问天下的人品如何,写往事不着边际,许多都是不可信的事,还有许多不应有的事”藤原道纲母反对“嘲风月,弄花草”,提倡原原本本地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她在日记中真实地再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同时又细腻地刻画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毫无掩饰地暴露了自己对丈夫的愤怒、嫉恨等情绪。正是藤原道纲母
8、“首创了文学日记的形式,这是一种以心理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写作体裁。”作品以家庭生活为主要线索,既有对外部世界的客观描写,又有对内心世界的反省,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的私小说可以追溯到这里。物语文学继承了日记文学的写实性。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实践了自己文学观,通过描写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宫廷生活,是一篇写实的物语。日本近代文学启蒙家坪内逍遥在其著作小说神髓中就反对传统文学的“惩恶扬善”,要求创作不应“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刻画善恶邪正的感情,必须抱着客观地如实地进行模写的态度。”他还指出:“小说的眼泪,是写人情,其次是写世态风俗。人
9、情又是指什么呢?回答说,所谓人情即人的情欲,就是指所谓的一百零八种烦恼。”小说的神髓的中译本的翻译者刘振瀛先生说道:“坪内的主张,实际上为后来接受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埋伏下了可能性。”的确,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所提倡的写实主义为日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私小说的產生提供了理论支撑。坪内逍遥的小说当代书生气质就是对小说神髓中所提出理论的实践,小说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的明治时代的学生生活,并以此成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作。2.以情为核心的文学传统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条件决定了国民的性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狭长岛国,国土面积仅有 37 万多平方
10、公里,岛内多矮山和浅河等纤丽而小巧的自然风物。这种环境培养了日本国民敏感而纤细的情感。日本国民最重视的就是情感,可以说,日本文化是一种以“情”为核心的文化。物哀(物哀)是日本民族特有的审美理念,是主觀个体在接触到外部世界时情不自禁地产生的一种幽玄的情感。在文学上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和宣泄人物内心的幽怨和悲哀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从古事记开始,“哀”就深深地渗透进了日本文学的骨髓中。在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的“哀”具有“怜悯”、“哀戚”、“情趣”等意味,万叶集中所收录的大部分诗歌也具有“哀”的情调。此时的“哀”正是物哀(物哀)的雏形。物哀最终是在平安时代紫式部著的源氏物语中形成的。据统计,“哀”在源
11、氏物语中出现了的频率高达 1044 次。明确地提出“物哀”这一文学概念的是江户时代的文学家本居宣长。他指出所谓的“物哀”就是主观个体不自觉地对所见所闻发出的叹息声。可见,在日本文学中,文学的本质是真情实感,文学的追求是感情的自然性。与日本中世的“物哀”(物哀)的审美理念一样,日本近世又在俳谐中产生了“空寂”和“闲寂”的审美理念。“空寂”和“闲寂”都是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苦闷、孤寂的感情状态。“空寂”主要用在生活艺术上,如茶道的审美理念;“闲寂”主要用在文学上,如松尾芭蕉为代表的俳谐的审美理念。松尾芭蕉的俳句吟咏自然,不但单纯地描写客观事物,而且将自我的感情也融于其中。他闲寂地观照自然,感
12、受自然万物的生命,同时用这种心境来观照人生,以期与自然合二为一。“物哀”、“空寂”和“闲寂”作为日本传统的审美理念,被传承下来并渗透进了日本文学的骨髓中,即日本文学的核心就是内在的“情”。这种“情”在日本各种文学思潮流派中都有反映,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也继承了以“情”为核心的文学传统,主张描写人的真情实感。随后,日本自然主义小说家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而形成了私小说。总之,日本传统的文化底蕴是日本私小说的血脉,在日本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文化底蕴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会中,在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日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内驱力的作用,最终从日本自身民族文化的内部孕育了私小说。注 释曹顺庆:比较文学
13、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第 155 页。叶渭渠: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第 10页。战后文学之趋势(新小说,明治 38 年 8 月)。(日)久米正雄:私小说和心境小说,近代评论集 2东京:角川书店,1972 年,第 423 页。(日)高桥源一郎:日本文学盛衰史,东京:讲谈社,2004 年,第 239 页。(日)小田切秀雄:现代文学史上卷,东京:集英社,1975 年,第 133 页。(日)小林秀雄:私小说论,东京:作品社,1976 年,第 134 页。转引自叶渭渠: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第 107 页。(日)尾崎翠:日本现代女性文学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年,第 4页。(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