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狼和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护生态平衡的道理。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以读为主,通过画面和数字对比,悟情明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遵守自然事物间的规律,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文,弄清狼,鹿,森林之间的密切联系,受到环保教育。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你们一块学习。课前咱们来说说带“狼”字的成语好吗?(狼奔豕突、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引狼入室、狼吞虎咽、如狼似
2、虎、鬼哭狼嚎)板书:狼 你听听,一提到狼,大伙都恨之入骨的,说得都是些贬义词。看来这狼的确可恶!关于狼的故事你还读过哪些故事?(大灰狼和小红帽、狼和小羊)听了你们刚才的介绍,我感到你们特别聪明,非常爱学习。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行师生礼)一、谈话导入。刚才我们聊起有关狼的话题,请看,这是?出示:狼图狼 它在你们的心目中是学生自由说。(贪婪、可恶、凶狠的。)请再看,这是?出示:鹿图鹿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善良、可爱)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块学习18课,课题在两个动物之间加上一个“和”字,一起齐读课题。(生读)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呢?赶快来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1
3、、自己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难读的生字可以到生字表看看,多练几遍,目的就是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开始练习!2、刚才读书大家非常投入,朗读就应该专心致志。谁能把生字读准。(1)出示词语:ki noj rn cng b sh q dn凯巴伯 闹 饥荒 传染 葱绿 捕 杀 其他 一旦(2)瞧,又一次证明了咱班的同学非常的聪明,学习生字的本领很多,谁能够把读准这两组多音字?(出示:提防 手提 血泊 湖泊)3、出示二类字看来生字掌握都不错,这次我得加大难度,我手中的这些词语你也能够读准吗?(出示:贪婪 狩猎队 哀嚎 繁殖 灌木 蔓延 妖魔 糟蹋 功臣 祸首 )(指名读、开火车读)4铺设悬念请再
4、读一读这两个词。课件出示生词:功臣 祸首课文里的功臣是谁?祸首又是谁?怎么凶残恶毒的狼成了功臣,美丽善良的鹿却成了祸首呢?你们想到过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看看那儿发生的一切吧!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读思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自由大声朗读,师提醒;把声音亮出来吧!2组织讨论1:学习词语“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提问:(评价)同学们的朗读姿势真好,朗读得非常投入,来看一看(出示森林美景)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拓展: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美丽的森林?师:蓝天白云,碧草青青,鸟儿歌唱,鹿儿嬉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出示句子: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
5、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谁能将这个句子读好?出示课件:句子。指名2生答。(评价)A读得真好听,全班同学齐读一遍,把美丽的大森林留在脑海中吧!B你很努力地想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如果在“一片、和生机勃勃”语气加重些,辽阔美丽的森林就能够读出来了。再来一遍吧!3组织讨论2:学习词语“暗算、毒手”过渡:生活在这美丽的大森林中,鹿儿真是快活!可是,快乐与危机时是并存的!鹿儿会有哪些危机呢?(生:有蛇 有豹子 有狼师:狼要对鹿干什么?下毒手 师:还要对鹿进行?生:捕杀师:不能用捕杀一词,要怎么样? 生:暗算)拓展:想象一下,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怎样进行暗算
6、?(师启发:鹿儿在溪边喝水时鹿儿在林间嬉戏时鹿儿在睡觉时)回归:对,这就是“暗算”“毒手”。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过渡:可美丽的鹿要快被狼吃光了,你觉得狼怎么样?2解词: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当地居民也和你们一样(恨透了狼)“恨透”是什么意思?当地居民采取了什么措施?3引读: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4拓展:狼终于被除掉了!假如你就是当地居民,此刻会说些什么?师:真是够暗的。同学们,可爱的、美丽的鹿要被狼吃光了,你们觉得狼怎么样?生:凶残生:凶恶师: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我也一样,当地居民怎么样?生:恨透了狼师:恨透是什么意思?生:恨得不得
7、了。生:恨得不能再恨了五、学习三段1过渡:是啊,正如你们所想的一样,这凯巴伯森里成了(鹿的王国)持续了25年的枪声换来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2解词:什么是“鹿的王国”?(先让生自由答)同学们想象一下,鹿群在这片森林生活得怎样,它们还要提防狼的暗算吗?还要担心狼下毒手吗?所以鹿的总数超过了(十万只)3解词:十万。原来森林有多少只鹿?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十万就相当于两千多个053班呀。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到处都是什么?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还是鹿,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看看这个惊人的景象吧!出示课件:鹿群这就是“鹿的王国”!4这十万只鹿,到了19
8、42年还剩多少只?说到这里,老师觉得心情非常沉重,面对这一组悬殊的数字,你想问什么?5学生质疑,表扬大胆提问的孩子。为这些大胆提问的同学鼓掌!6课件相机出示:1、默读第三自然段,将描写森林和鹿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并思考鹿为什么会相继死去?2、同桌交流讨论:鹿为什么会相继死去?7师生讨论:鹿为什么会相继死去?(饿死 病死) A谁来说说狼死去的第一个原因?不是有一片森林吗?怎么被饿死?鹿太多了,10万只啊,是原来的25倍!原来一只鹿在吃的食物,现在竟然有25只鹿在争抢!它们吃完了灌木就吃(生:吃小树)吃完了小树又吃(生:吃嫩枝)吃完了嫩枝甚至去吃(生:树皮)吃完了树皮还会去吃?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的
9、凯巴伯森林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师出示句子:“整个森林蔓延”师引读:一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 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 二十五年的枪声,使得整个森林绿色在枯黄在B多么凄凉的景象啊!凯巴伯森林一片悲凉。同学们,鹿相继死去,还有一个什么原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吗? 出示“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为什么25年前,疾病没有在鹿群中游荡蔓延呢?(狼吃掉了病鹿)对,当狼追赶鹿想要吃掉鹿的时候,鹿就跑在最后的病鹿被吃掉,什么样的鹿能够存活下来?(跑得最快的、健康的鹿、强壮的鹿)“生命在于运动”鹿要跑得快,身体就越强壮。然
10、而,你能够想象25年后的那八千只病鹿此时是什么样的吗?(饥肠辘辘、躺在地上、奄奄一息)8第一第三自然段对比朗读,体会凯巴伯曾经的生机和现在的惨状。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这八千只病鹿,它不禁回忆昔日与狼共处的生活。课件出示:第1段文字一百多年前(生齐读)课件出示:第3段文字可是,(生齐读)六、消释悬念,留疑思考。1这可是人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结果!(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这也正是颁布这杀狼命令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本人没有想到的结果!3同学们猜想一下,当年,这位伟大的总
11、统如果能够明白自然科学中哪方面的知识,也许这狼和鹿的故事就不会发生?(生态平衡)为这位课外知识丰富的孩子鼓掌!4什么是生态平衡?在凯巴伯森林的故事中违背了生态平衡的哪些原理?又生物界中“食物链”说法有什么联系?咱们下节课进行深入的探讨。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12、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