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曾称霸海洋垄断海上贸易 因造船技术领先各国现在史学界很多学者已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与认知: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从隋朝、唐朝、宋朝以来,尤其唐宋时期是最繁荣发达的阶段;而到了明清时期就开始转折了。特别是秦汉时期,有传说中徐福东渡的故事,一次带走了三千童男童女,包括许多木匠、工匠,以及谷子、种子等粮食。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当时的船舶肯定载人不会少,有一定规模和尺寸了。 早在秦汉的时候,海丝绸之路就已经形成了。到战国时代,已经在云南发现从身毒来的手杖,身毒就是印度。那么,这个手杖究竟是怎么来的?当时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可能性不大,那很可能是经过辗转的海路来的,这是一种推测。但
2、是,更主要的历史证据出现在广州,现在如果去广州参观会发现南越王赵佗宫殿的遗址,这个宫殿遗址当时没有继续挖掘下去,原因是什么呢?发现宫殿下面是一个造船厂的遗址,它的宫殿建造在一个大型秦朝时期的造船厂的上面,上面是宫殿,下面造船厂没法发掘了,只能进行遥感监测;结果发现下面至少有三个长达100米的木制船台,这就意味着当时建造80吨到100吨的海船是可能的。这一点说明中国当时在海上活动能力确实很强,已有能去南海活动的船只。举个例子来说,战国时候吴国就曾经有舰队从江苏出去一直打到山东,到山东去作战;当时吴王夫差的船已经能够进行海上的远程作战。这些都说明在秦汉时期跟南洋的贸易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交换能力。
3、魏晋南北朝阶段,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这主要是像东吴这样的国家当时跟西域之间的交通被断绝,但是丝绸一直是我国出口的大项,也属于国家的重要收入,所以要考虑一个新的航线或者一个新的道路来进行东西方贸易。当然,这种贸易在当时应该还是一种转口贸易,就是指东吴跟东南亚地区贸易;送到东南亚地区以后,再由其它商人逐渐把它贩卖到西方过去。在这个过程之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对海权的重视;比如说吴国当时曾经派舰队首先对夷洲(现在的台湾)进行了开发,等于在东海和南海之间取得了航海前进据点。这一点是东吴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魏国当时航海能力也不差,日本曾发现有一个倭奴国王金印,这个金印是魏国颁发给日本国王的一个印信
4、。它是怎么到的日本?肯定是航海送过去的。这不仅体现了当时日本与魏王朝之间为臣属关系,而且说明了当时中国外海航海的能力。 东吴的孙权曾派中郎将康泰和朱应率海上船队到了东南亚一带,到了南海南部一带。这支船队回来后还各自分别写了一本书,吴时外国会传和扶南异物志。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我们都知道孙权发生了相当激烈的陆上作战,最多也不过赤壁之战等一些湖泊之战;其实,当时东吴对于海上作战和行动还是比较重视的。 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显然有更大的发展,当然这个时候隋唐在史料上记载来说会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它对于海洋的重视不如后来宋朝。原因是因为唐朝当时非常强大,它的西部边境一直已经到达了中亚、西亚,它的丝绸之路
5、在陆上非常畅通,海上丝绸之路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重视,但是它的海上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唐朝当时在整个东亚地区是称霸于海上,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当时在东亚地区也有其它海上强国,比如日本,在白村江海战一系列海上战斗之中都是唐军取得了胜利,后来日本的学者对这件事情考证,他们认为当时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中国当时造船技术远远领先于亚洲其它国家,中国当时船舶是用松香弥缝的,使用铁钉的数量也远远多于日本。双方船只在海战中相撞时,日方船一下就散架了,而唐朝船舶因为坚固,不易散,这样海战之中具有优势;于是,唐王国是在亚洲地区成为海上霸主,并垄断整个地区的贸易。 隋唐时期尤其唐朝时期很重要一个标志是,港口城市发展得比较快,
6、而且数量在逐渐增加,规模也有所扩大,比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明显的发展。隋唐时期,尤其是南方的沿海各个港口城市基本上都相继发展成形,比如像广州、杭州、福州、宁波等地,以及后来的特别是元代时期成为主要的对外通商港口和海上丝路起点的泉州,在唐朝的末期都已经开始有了比较突出的发展或者成为我们走向海上丝绸之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事实上,只有沿海的各港口城市发达了,出海的人多了,港口多了,来往贸易多了,海上丝绸之路才会走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发达。 同时,唐朝市舶使司开始出现,当时这些唐朝的官吏向世界各国商人征收税负,并且帮助他们出入港等事项,以至于当时世界上很多人对此留下深刻印象。后来高罗佩写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时,专门把狄仁杰放在山东登州,让他在那里负责海贸,其实历史上狄公没有干过这事。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情节?因为唐朝当时的海贸太有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