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高考政治原创预测题:专题六 唯物辩证法(大纲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265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政治原创预测题:专题六 唯物辩证法(大纲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政治原创预测题:专题六 唯物辩证法(大纲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政治原创预测题:专题六 唯物辩证法(大纲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政治原创预测题:专题六 唯物辩证法(大纲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政治原创预测题:专题六 唯物辩证法(大纲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政治原创预测题:专题六 唯物辩证法(大纲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政治原创预测题:专题六 唯物辩证法(大纲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政治原创预测题:专题六 唯物辩证法(大纲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六 唯物辩证法 一、选择题2011年3月7日,外交部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中国圆满完成从利比亚撤侨任务。共有35 860名中国公民安全回国。这是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大、也是最迅速的撤侨行动。完成12题。1本次撤侨人数众多,距离遥远,而且当地的局势非常复杂,我们能取得圆满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实力。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在保护海外公民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这表明()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缺一不可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从利比亚成功撤

2、侨,根本原因在于实力,在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表明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切题。2本次撤侨行动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得益于中国与利比亚周边国家良好的外交关系。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些外交资源,不仅借用了马耳他和希腊的客船,还动用了突尼斯和埃及两个邻国的陆上交通工具。上述材料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解析】选。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在撤侨过程中,利比亚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帮助促进了撤侨行动的成功,体现了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符合题意。、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3央

3、行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持续加息,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我国居民储户的负利率状况;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企业融资成本和房贷者的还款压力。这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创造的联系越多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主观的【解析】选。央行加息对居民储户、企业融资、房贷者都产生影响,表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符合题意;并不是所有创造的联系都有利于事物的发展,要看这种联系是不是符合联系的客观性,说法不准确;材料未体现;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说法错误。42011年1

4、月17日,在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办的晚宴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陈谵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解析】选。材料中的引语和都表明做事情要以大局为重,要有长远的计划,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了用运动的观点认识事物。应选。5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强调:在推进公立医院改

5、革的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的原则。这体现的哲理是()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整体大于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要恰当地处理好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解析】选。“坚持统筹兼顾”既体现了恰当地处理好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又体现了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全面的观点,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应选。62011年注定是中国纸业迎来产业升级、行业整合的一年。在工信部2010年12月公布的各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指标中,造纸行业的目标从最初的53万吨被调高至465万吨。我国强调淘汰落后产能。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

6、物灭亡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析】选。落后产能属于旧事物,淘汰落后产能,意味着要用新型战略产业来代替,即用新事物来代替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符合题意;、两项与题意无关;是唯物论的道理。 72011年 2月12日,中国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被免职。他落马的根本原因在于对金钱的无限度追求。古语云:“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这句古语表明()要注重量的积累,防微杜渐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解析】选。材料强调了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观点是材料给予我们的

7、信息,、三项的观点与题意不符。8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政府工作的不足不回避、不粉饰。他坦陈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这告诉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要认清事物发展的主流与支流 要善于从大局出发,寻求最优目标 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选。温家宝总理对政府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粉饰,这体现了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故选;、两项与题意无关;说法错误。 9纵观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08年的主题是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的

8、主题是更加注重民生,2010年的主题是统筹城乡发展,20ll年的主题是锁定水利。每年的主题各不相同,但都是围绕“三农”工作。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矛盾具有普遍性 整体和部分是统一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解析】选。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各不相同,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都围绕“三农”工作,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符合题意。、两项说法片面;与题意不符。10“十一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但这并不说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可以高枕无忧。2010年12月召开的党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这表明()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9、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解析】选。三农工作的任务很多,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在诸多矛盾中抓主要矛盾,重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1“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十二五”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致力于扩大内需、完善收入分配、区域振兴、产业升级、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等重大战略任务的完成,从而实现发展模式的全方位转型,为未

10、来五年的中国勾勒出一幅科学发展、国强民富的路线图,开启了中国下一个30年的改革大幕。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意义。【解析】解答时,要紧扣规划制定的意义这一答题指向,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如“关键时期”、“攻坚时期”、“历史节点”、“主题”、“主线”、“重点”及其他战略任务等,调动矛盾分析法去解读其中蕴含的哲学信息,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其意义。 【答案】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举措,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全面转型,促进国富民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十二五”规

11、划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利于解决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节点上,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背景下作出的战略决策,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了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12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中国在2010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夯实经

12、济社会发展基础。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谈谈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解析】本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背景设题,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解答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经济发展方式”一词本身的内涵角度进行分析,可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或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点进行分析;二是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创新”、“重点”,用所涉及到的发展和主要矛盾等知识点进行分析。从其他角度,只要言之有理亦可。【答案】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辩证否定观的实

13、质是“扬弃”,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精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不失时机地促进质的飞跃。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132011年春节过后,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许多企业纷纷上演了抢工大战,广东、浙江的企业组成招工团集体前往中西部地区招兵买马,而中西部的当地企业也是花样百出,用尽心思留住工

14、人。“抢工潮”在全国不同地区愈演愈烈,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有专家分析,产生“抢工潮”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城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解析】本题以“抢工潮”为背景材料设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把握好材料中出现的关键点:“抢工潮”出现的原因、产生的影响、解决的方法。然后围绕这些关键点,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即可。【答案】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中西部开始与东部竞争、农民工

15、工资水平偏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城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是引起“抢工潮”的主要原因。联系具有多样性,各种因素引发了春节前后的“抢工潮”,“抢工潮”的出现又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解决“抢工潮”的问题时,要研究出现“抢工潮”的主要原因,把握主要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共同促进事物的发展。要解决“抢工潮”这一问题,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又需要国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14“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城镇

16、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1.2%、21.3%、9.72%、8.86%。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 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 562亿元,增长21.3,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但居民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GDP增长速度,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十二五”规划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强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得信息、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理解国强与民富本身的关系,把握其蕴

17、含的哲学道理;二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民生优先”、“更加突出”等。【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国强与民富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国强为民富提供了物质保障,民富又为国强提供了动力。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有利于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以解决这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矛盾。(4)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

18、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在大力发展生产实现了国强后,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实现民生优先,向民富转变。15“十一五”期间,我国在“中国芯”方面取得重大科技成就。 被称为“计算机心脏”的中央处理器芯片CPU,是电脑的核心部件。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装载着“银河飞腾1000”晶片, 这是大陆超级电脑首次使用自制研发的晶片,已逼近世界主流服务器CPU的水平。并已在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芯”在多个领域“施展本领”,并将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医疗电子、汽车电子、物联网等电子设备领域,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19、我们在“中国芯”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我们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请分析这样做的哲学依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坚持创新精神的知识。回答时,要从坚持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展开。回答必要性时,要明确坚持创新精神这一方法论的哲学原理应从多个方面考虑。【答案】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

20、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6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几代人前赴后继,共逐法治中国梦想。立法机关和立法者经过一次次“十年磨一剑”的艰辛,终于在“十一五”末如期实现了这一立法工作的宏伟目标。到目前,包括现行宪法在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9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8 800多件。中国已从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各项事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历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解析】本题

2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材料中的“立法工作目标”、“一次次”、“ 艰辛”、“ 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 历史性转变”等关键语句,从中概括和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进行结合。【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党的立法工作目标的指引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了意识的特点和作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立法机关和立法者正是把握了对立统一的关系,经过努力,实现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飞跃。这一法律体系是几代人不断积累、抓住时机形成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又要相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光明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宏伟目标如期实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几代人,迎难而上,经历了无数次的艰辛,最后取得的成功。(若从其他角度,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