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如何有效提升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内容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但是,原本系统的高中历史知识开始分散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越发感觉困惑和茫然。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如何应对呢?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兴趣 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并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老师课程改革
2、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面对新教材(人教版)专题化的知识体系,我们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如何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呢?其实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的是一些伟大人物的丰功伟绩、有关历史人物和各种历史事件的故事,再者就是在历史课上可学到一些知识正好验证他的见闻或满足他的好奇心。知道了学生的现状和兴趣所在,我们就应该可以对症下药。鄙人将以高中历史课文为例,来谈谈我的法,若能作为引玉之砖,也颇感欣慰。经过接近一个月的学习,学生对古代史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讲述历史故事的能力和
3、对历史事件的归纳能力。而且学生对本节里的成语故事比较熟悉,所以这节课我将大部分内容交给学生处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运用视频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求知欲,我在导入这个环节上反复斟酌,怎么才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占用过多时间,又能和课堂内容紧密结合,还要生动有趣呢?经过反复推敲,我选择了播放有关春秋时期成语故事的视频(FLASH 动画片)卧薪尝胆导入,并在播放后重复里面的感人情节,提出几个关于这个故事的疑问,为几个诸侯争霸的过程留下悬念。事实证明学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提起了浓厚好奇感,迫切地想得到知识。这充分地说明导入环节在一节课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该通
4、过多种手段,利用有创意的一些形式来开始一节课的教学工作,将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自己的课堂上来。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新课标新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这种教学模式,是每个使用新教材的教师都可能考虑过的问题。1.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安排了这样的学生活动:阅读“晋楚争霸”和“吴越争霸”两部分的内容后,分组派代表讲述自己最熟悉的成语故事,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培养其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寓教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以前教学的经验证明,学生活动中经常有学生东拉西扯,讲的内容与课堂无关,主要原因
5、在于教师引导不够。所以在这次设计学生活动时,十分重视教师在各个小组讲述之间的过渡,用几句简单精辟的语言,使学生在感觉“好玩”的同时,也能真正学到东西,形成知识体系;并且分组讲述能使学生产生“比一比”的念头。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主体的作用。2.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归纳能力,我还精心设计了一个表演环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穿好服装、带上道具为大家表演齐桓公称霸始末的情景剧,但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滥用,必须贴切。于是在台词或旁白里就专门有关于齐桓公首霸原因的叙述。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也能从里面找到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真是一举多得。3.为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堂讨论,关于对春秋争
6、霸战的评价,考虑到直接让学生评价一很大难度,于是我专门提出了两种观点,并通过简单叙述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并开展各组讨论后给出结果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结果证明我的这种方法运用比较成功,学生各抒己见,并形成了一定的见地,对高一学生来讲实属不易。课堂教学环节是整堂课的主体,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他们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独有情怀。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不断刺激和强化学生学习历史的愿望,让他们喜欢历史,自觉地从历史中汲取教益。“让学生体会到脑力劳动和学习成功的欢乐”。在此,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参考文献】1 王伟.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吉林教育,2011(16).2 樊秋丽.浅谈高中历史课情趣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08).3 唐永宏.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0(09).4 张正芳.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J.党史文苑,2009(24).5 王雙卫.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赤子(中旬),2014(01).(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